数字化模式下高校数学课程思政体系构建与探索

2024-02-22 03:00张舒代士琪
互联网周刊 2024年2期

张舒 代士琪

摘要:数字化时代,高校数学课程的教学模式和教学内容正经历着重要的转变。数字化不仅为数学教育带来了更加丰富的教学工具,如在线平台、模拟软件和数据分析工具,还极大地提高了学生学习的灵活性。学生能够通过这些工具更深入地理解数学概念,并将理论应用于实际问题的解决。然而,在数字化环境中,传统思政教育方法逐渐无法适应时代发展,需要教育工作者创新思政教育的传递方式。教师需要在数学课程中巧妙地融入思政元素,同时利用数字化工具增强学生的国家意识和社会责任感,这要求教育工作者不仅要精通数学知识,还要掌握数字化技术,并能有效地将两者结合,以适应新时代的教育需求。

关键词:数字化模式;高校数学课程;思政体系

引言

信息技术的广泛应用和快速发展已深刻影响了社会的各个方面,包括高等教育领域,数字化时代的标志是网络通信的普及、数据处理能力的显著提升和人工智能技术的进步,这些变化促使高等教育机构须重新考虑教学方法和内容,以适应新兴的技术趋势和市场需求。对于高等教育而言,数字化不仅意味着教学资源的电子化和在线课程的普及,还包括利用数据分析改善学生学习体验。数字化还推动了教学方法的创新,如翻转课堂、远程学习和个性化学习路径的开发。面对这样的时代背景,高校数学课程的思政体系要在迎接技术挑战的同时,也必须探索如何有效融合数字化工具和理念,以提升教育质量,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1. 数字化模式与高校数学课程的结合

数字化模式与高校数学课程的结合,特别是在思政体系构建方面,展现了教育技术与课程内容融合的新趋势。数字化技术如人工智能和大数据分析,不仅为数学教育提供了前所未有的工具和方法,也为思政教育开辟了新的路径。通过这些技术,数学课程能够更加生动地展现数学知识的实际应用,同时也能在学生心中培育对数据驱动社会和科技发展的深刻理解。例如,利用人工智能算法解决复杂的数学问题,不仅提升了教学的效率和互动性,还能让学生直观感受到数学与现代科技的紧密联系。

在数字化工具的帮助下,高校数学课程可以通过更加个性化的教学方法来满足学生的不同需求。在线平台和学习管理系统允许教师根据学生的学习进度和理解能力来调整教学内容和节奏,从而提高学习效率[1]。同时,大数据分析技术能够对学生的学习行为和成绩进行精准分析,帮助教师发现学生的学习难点和兴趣点,从而制定更加有效的教学策略。在思政体系的构建上,数字化技术为数学课程增添了新的维度。例如,通过数据分析展示社会经济数据的变化趋势,不仅提高了数学知识的实用性,也使学生更加关注和理解国家发展的宏观背景。数字化模式在高校数学课程中的应用不仅提升了教学质量和学习体验,还为思政教育提供了新的视角和方法。这种融合不仅促进了数学知识的深入学习,也为培养具有批判性思维和社会责任感的学生提供了坚实基础。

2. 数字化模式下高校数学课程构建思政体系的路径

2.1 数字化模式下数学课程融入国家发展和社会责任教育

在数字化模式下构建高校数学课程的思政体系,重点在于将数学知识与国家发展和社会责任的主题紧密结合。通过运用数字化工具,如在线课程和交互式数据分析软件,数学课程可以更加直观和生动地向学生展示数学在现实世界中的应用。例如,使用模拟软件展现数学模型在环境保护、经济规划或社会福利分析中的作用,不仅加深了学生对数学知识的理解,也强化了他们对数学在推动社会进步和国家发展中重要性的认识。通过这种方式,学生不仅学习到数学理论和技能,还能够理解这些理论和技能如何服务于更广泛的社会和国家目标。例如,当讨论关于气候变化的数学模型时,学生不仅能学习到模型构建的数学原理,还能了解这些模型如何帮助科学家预测和缓解气候变化的影响。同样,在探讨经济模型时,学生可以通过数学工具理解不同经济策略对国家经济和公民生活的潜在影响。

2.2 利用数字化平台强化思政教育互动性

利用数字化平台强化高校数学课程中思政教育的互动性是一种创新的教学方法。

一方面,在线讨论区、虚拟实验室以及其他数字化工具为数学教育提供了一个多维度、互动性强的学习环境。在这些平台上,教师可以设计出与当前社会热点紧密相关的数学问题和案例,比如利用数据分析来探讨公共政策对经济的影响,或是通过环境变化的数据模型来讨论气候变化问题。这种教学方式使学生在解决数学问题的同时,也能深入理解与分析社会现象。这种教学模式的一个重要特点是,不仅关注数学知识的传授,更注重思政教育内容的融入。数字化平台上的互动性和实践性使学生可以直接参与问题的讨论和解决,从而更加深刻地理解数学在现实世界中的应用。这种教学方法能够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探索欲,同时促进他们的批判性思维和问题解决能力的发展。

另一方面,数字化平台还为教师和学生提供了一个开放和灵活的学习空间。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反馈和学习进度,实时调整教学内容和方法。而学生则可以在这些平台上自由地发表观点、提问和分享见解,从而构建起一个互相学习和成长的社区。这种开放的交流环境有利于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和团队协作精神。在这个过程中,学生不仅学习到数学知识,更重要的是,通过分析和讨论现实世界问题,逐渐形成了自己对社会、国家和个人责任的看法和理解。通过将数学知识与社会现象紧密结合,数字化平台提供了一个极佳的平台,让学生在探索数学魅力的同时,也理解和参与社会和国家发展。

2.3 数字化环境下形式多样的思政活动和讨论

在数字化环境下开展多样的思政活动和讨论对于构建高校数学课程思政体系至关重要。利用在线平台,如主题讲座直播、虚拟研讨会和线上实践活动,为学生提供了一个更加广阔的社会和学术交流平台。在这种环境中,学生可以更加深入地参与和数学相关的各种全球性问题的讨论,比如气候变化的数学模型分析或经济发展中的数据应用。通过网络研讨会,学生有机会与国内外的学者和专家进行直接交流,探讨数学在解决全球挑战中的作用和价值。这种交流方式不仅是知识的传递,更是一种思维的碰撞和视野的拓展[2]。学生在这些活动中不仅能学习数学知识,还能了解数学如何解决实际问题,如何与社会责任和国家发展紧密相连。这样的学习过程有助于学生建立起一种全局视角,理解数学与现实世界的密切联系,从而培养出更强的社会责任感和国家意識。

此外,数字化环境下形式多样的思政活动还能促进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和创新能力。在这些讨论和活动中,学生被鼓励提出自己的观点,分析并解决实际问题,这不仅锻炼了他们的思考能力,也激发了他们的创新精神。学生在这个过程中学会了如何将数学知识应用于现实生活中的复杂问题,如何结合理论与实践,以及如何在团队中协作和沟通。通过这些多元化的思政活动和讨论,数字化环境为学生提供了一个全面发展的平台,不仅限于数学知识的学习,更重要的是培养了他们的综合素质和社会责任感。这种教学方式有效地将数学学习与思政教育相结合,使学生在掌握专业技能的同时,也能够深刻理解和参与社会和国家的发展。

3. 数字化模式下高校数学课程思政体系构建的挑战与机遇

3.1 技术整合的挑战

技术整合的挑战在于如何将人工智能、大数据分析以及在线学习平台等数字化工具有效融入高校数学课程的思政体系构建中。这一过程不仅涉及技术本身的选择和应用,还要求教师具备足够的技术知识和技能,以便能够有效地利用这些工具来提升教学质量。除了教师的技术能力,学生对新技术的适应能力和接受程度也是重要因素。学生的学习习惯和技术使用能力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数字化教学工具的实际效果。

为实现有效的技术整合,需要在现有教学框架内进行创新和调整,以便更好地结合这些数字化工具。这可能涉及教学内容的重新设计、教学方法的改革,甚至是课程结构的调整。例如,利用大数据分析工具来研究复杂的数学问题,或是使用人工智能来个性化学生的学习计划。这些改变不仅提升了教学的互动性和趣味性,也有助于提高学生对数学知识的理解和应用能力[3]。然而,技术整合的过程也伴随着挑战,如技术资源的配置、教师培训的需求以及学生对新技术的适应性问题。解决这些问题需要综合考虑教育资源的分配,教师专业发展的支持,以及针对学生的技术辅导和指导。通过这种全面的方法,可以确保数字化技术在高校数学课程思政体系构建中发挥最大效能,同时也能够最大限度减少潜在的挑战。

3.2 思政内容与数学课程的融合

融合思政教育内容与数学课程是一个颇具挑战性的任务,主要因为思政教育与数学课程在本质上有着明显的内容和目标差异。实现这一融合的关键在于找到一种方式,在不牺牲数学课程专业性和深度的同时,有效整合思政教育内容。这一挑战要求教师不仅要拥有深厚的数学知识,还需要具备跨学科教学的策略和能力,能够创造性地将两者结合起来。要实现这种融合,教师需要设计出能够同时触及数学和思政教育要点的教学活动和课程内容。例如,可以通过探讨数学在国家发展中的应用,如经济模型的建立或数据分析在社会问题解决中的作用,将数学学科知识与国家发展和社会责任等思政教育内容结合起来。通过这种方式,数学不再是孤立的抽象概念,而是与现实世界紧密相连,帮助学生理解数学在社会和国家发展中的重要作用[4]。此外,教师还需要在教学方法上进行创新,例如采用案例研究、小组讨论或项目驱动的方式,使学生在实践中深入理解数学知识,同时体会到数学与社会、伦理和政治等方面的联系。这种教学方法的转变不仅能够增强学生对数学知识的兴趣和理解,还能够激发他们的批判性思维和社会责任感。

3.3 创新教学方法的机遇

尽管在数字化模式下构建高校数学课程思政体系面临诸多挑战,但同时也带来了众多创新教学方法的机遇。这些机遇主要源于数字化工具的广泛应用,为数学教学提供了全新的视角和方式。例如,虚拟现实技术可以用来模拟复杂的数学问题,为学生提供直观的学习体验;大数据分析则能够将抽象的数学概念具体化,展示数学在解决现实问题中的实际应用。这些创新的教学方法能够极大地提升学生对数学学习的兴趣和参与度。通过直观的模拟和实际案例分析,学生能够更深入地理解数学原理,并看到这些原理如何在现实世界中得到应用[5]。这不仅增强了学生对数学知识的掌握,也激发了他们探索数学与现实世界连接的好奇心。此外,数字化教学还为个性化学习和远程教育提供了新的可能性。在线学习平台和教育软件能够根据学生的学习进度和能力提供定制化的教学内容,使学习变得更加灵活和适应个人需要。远程教育的推广使地理位置不再是学习的限制,为更多学生提供了接受高质量数学教育的机会。

结语

展望未来,数字化模式下的高校数学课程思政体系构建将继续发展和完善。随着技术的不断进步和教学方法的创新,数学教育将更加多元化和个性化。教育者和学生将共同探索数学与社会责任的深层次联系,不断拓宽知识的边界。这一过程不仅将提升数学教育的质量,还将培养出更多具有批判性思维和社会责任感的未来领袖。在不断变化的世界中,高校数学课程的思政体系将成为知识和责任相结合的典范。

参考文献:

[1]王尧.以数学文化加强数学课程思政[J].阅江学刊,2023,15(5):135-140,173.

[2]鄭宇航.高校课程思政教学评价指标体系构建研究[D].重庆:西南大学,2021.

[3]张红锋.基于协同理论的高等数学课程思政教学理论探索[J].承德石油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23,25(2):77-81.

[4]高瑞梅,吕堂红,代群.理工类高校高等代数课程教学模式的改革[J].学园,2023,16(8):63-65.

[5]刘杰,李金华.新时代工科高校数学建模课程教学改革与实践——以西安科技大学为例[J].教师,2022(24):102-104.

作者简介:张舒,硕士研究生,副教授,研究方向:网络安全、应用数学;代士琪,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应用数学。

基金项目:武昌工学院校级教学改革研究项目——混合式教学模式下高校数学课程思政体系构建与探索(编号:2023JY4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