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2023年云南省鸭病统计分析报告

2024-02-22 14:34元正菊常志顺严红亚李珂赵蓉信爱国
云南畜牧兽医 2024年1期
关键词:万羽细小存栏

元正菊,常志顺,严红亚,李珂,赵蓉,信爱国

(云南省畜牧兽医科学院养禽与禽病研究所,云南 昆明 650224)

近年来,随着云南水禽(鸭)产业发展,疾病造成的危害日趋严重。一方面危害鸭健康,降低其生产性能和养殖业的经济效益;另一方面给食品安全带来隐患,危害人类健康。能否严格控制疾病已成为养鸭业健康可持续发展的关键因素之一。目前,我国养鸭从业者对鸭病存在“重治轻防”的错误认识,对防疫认识不足、重视不够,存在侥幸心理。近年来,禽流感、雏鸭病毒性肝炎、鸭细小病毒、鸭传染性浆膜炎、大肠杆菌、多杀性巴氏杆菌等疾病的发生给养鸭业造成了重大的直接经济损失。本文介绍了2021—2023年云南水禽产业现状,通过云南鸭群体临床症状表现、流行病学调查和实验室监测等方法,统计分析了云南鸭病发生情况,提出重点疫病防控措施及预警,供水禽养殖企业和相关研究人员参考。

1 2021—2023年云南鸭产业简况

2021年,云南省父母代肉种鸭年存栏量约60万羽;商品肉鸭年末存栏量250万羽,年出栏量3000万羽;蛋鸭年存栏量约120万羽,淘汰蛋鸭年出栏量80万羽。父母代种鹅年存栏量5万羽,商品肉鹅年存栏量500万羽。

2022年,云南省父母代肉种鸭年存栏量约30万羽;商品肉鸭年末存栏量200万羽,年出栏量2400万羽,其中樱桃谷鸭约为1680万羽;肉鸭年屠宰量约1830万羽,以樱桃谷鸭为主(约1265万羽),地方品种麻鸭约565万羽;蛋鸭年存栏量约360万羽,淘汰蛋鸭年出栏量300万羽。父母代种鹅年存栏量3.8万羽,年淘汰量2万羽;商品肉鹅年存栏量500万羽,年出栏量450万羽,肉鹅年屠宰量约33万羽。

2023年,云南省父母代肉种鸭年存栏量约35万羽;商品肉鸭年末存栏量300万羽,年出栏量2400万羽,其中樱桃谷鸭约为900万羽;肉鸭年屠宰量约1800万羽,以樱桃谷鸭为主(约1060万羽),地方品种麻鸭约520万羽,番鸭约220万羽;蛋鸭年存栏量约300万羽,淘汰蛋鸭年出栏量300万羽。父母代种鹅年存栏量4万羽,年淘汰量1.6万羽;商品肉鹅年存栏量200万羽,年出栏量600万羽。

2 鸭病调查

2.1 疫病诊断方法

对鸭场鸭病发生情况进行临床症状分析,结合剖检诊断,确定鸭病实验室诊断方向;采用国标或实验室自建的病原核酸检测方法进行PCR检测,必要时按常规方法进行病原分离鉴定。检测血清抗体的血凝抑制试验(HI)按国标方法进行。细菌药敏试验按常规方法进行。

2.2 病原学监测统计

2020年11月至2023年11月,对全省各地养鸭场(户)送检的153场(次)临床病(死)鸭材料进行了相应的临床流行病学分析、剖检及病原学诊断,统计分析病原感染情况。

2.3 血清学监测及药敏试验

血清学监测统计数据来源于2020年11月至2023年11月收集的1390场(次)9386羽(份)血清或蛋样本微量血凝抑制试验(HI)检测结果,药敏试验数据为期间分离鉴定的部分代表性细菌株的药敏试验结果。

3 2021—2023年鸭病诊断结果

3.1 病原学诊断检测结果

统计了2021—2023年全省送检的153场(次)病(死)鸭样本病原学诊断检测结果,其中剖检诊断143次、病原核酸检测325次、细菌分离鉴定81次、病毒分离鉴定43次。结果显示,细菌病检出率为48.37%(74/153),其中传染性浆膜炎占22.22%(34/153)、沙门氏菌病占10.46%(16/153)、大肠杆菌病占9.80%(15/153)、禽霍乱占3.27%(5/153)、葡萄球菌病占2.61%(4/153);病毒性疾病检出率为43.79%(67/153),其中禽流感病毒占18.30%(28/153)、鸭细小病毒感染占10.46%(16/153)、鸭坦布苏病毒感染占6.54%(10/153),1型鸭肝炎病毒感染占1.31%(2/153)、3型鸭肝炎病毒感染占1.96%(3/153),其他病毒感染占5.23%(8/153);其他未确诊的临床病例占比为7.84%(12/153)。详见表1。

表1 2021—2023年鸭病病原学诊断检测结果统计

3.2 2021—2023年鸭病抗体监测情况

采用微量血凝抑制试验(HI)方法,2021—2023年共计检测了来源于全省1390场(次)鸭血清及卵黄抗体9386羽(份),其中,禽流感H5抗体356场(次)2409羽(份),抗体均值(Log2)为8.25;H7抗体331场(次)2223羽(份),抗体均值为7.88;H9抗体316场(次)2111羽(份),抗体均值为8.36;新城疫(NDV)HI抗体304场(次)2012羽(份),抗体均值为7.23;减蛋综合征(EDSV)HI抗体83场(次)631羽(份),抗体均值为8.41;样本中禽流感H5、H7、H9、新城疫、减蛋综合征HI抗体效价≥5Log2占比分别为92.74%、93.66%、94.32%、92.59%、93.34%。年度抗体监测统计结果见表2。结果表明:云南省水禽种禽场非常重视以上疫病免疫防控,超过92.59%的样本HI抗体效价≥5Log2,鸭群整体免疫状态良好。

4 主要细菌病病原分析及药敏试验结果

4.1 鸭传染性浆膜炎

鸭传染性浆膜炎由鸭疫里默氏菌感染引起。2021—2023年检出率为22.22%,为鸭常见多发病。该病多发于1~8周龄雏鸭,呈急性或慢性败血症,临床症状表现为眼和鼻分泌物增多、绿色稀粪、共济失调、头颈震颤等,剖检以纤维素性心包炎、肝周炎、气囊炎、结膜炎为特征,是危害养鸭业最为严重的传染病之一。防治的方法包括保持良好饲养管理及环境卫生、疫苗免疫接种、药物防治。鸭疫里默氏菌血清型复杂,血清型之间无交叉免疫保护作用,限制了疫苗应用。药物防治是控制发病死亡的重要措施,应合理配伍用药或交替使用敏感药物。统计2021—2023年分离鉴定的26株鸭疫里默氏菌药敏试验结果,表明多数分离菌株对青霉素、阿莫西林、氨苄青霉素、强力霉素、四环素、环丙沙星等敏感,对新霉素、阿米卡星、卡那霉素、链霉素、庆大霉素存在不同程度的耐药性,对红霉素、粘杆菌素、林可霉素耐药(图1)。

表2 2021—2023年度鸭HI抗体检测结果统计

图1 鸭疫里默氏菌药敏试验敏感性占比统计(n=26)

4.2 鸭沙门氏菌病

2021—2023年鸭沙门氏菌检出率为10.46%。是常见病,主要危害幼禽,呈急性或亚急性经过,表现为腹泻、结膜炎、消瘦等症状,成年禽呈慢性经过。本病主要通过蛋及消化道感染传播,感染禽的粪便是常见传染源,经蛋传播使疾病的清除更为困难。本病可通过粪口途径传染给人,危害人类健康。预防控制措施包括卫生消毒、种禽净化、防止种蛋污染、药物治疗和预防等。在应用药物之前进行细菌分离和药敏试验,选择适宜药物,科学用药。统计2021—2023年分离鉴定的22株鸭沙门氏菌药敏试验结果,表明鸭沙门氏菌分离株对恩诺沙星、卡那霉素、大观霉素、新霉素、阿米卡星敏感,对阿莫西林、庆大霉素、四环素、氨苄西林有不同程度的耐药性,对链霉素、强力霉素、多粘菌素B、红霉素、克林霉素、罗红霉素、林可霉素存在耐药性(图2)。

图2 鸭源沙门氏菌药敏试验敏感性占比统计(n=22)

4.3 鸭大肠杆菌病

2021—2023年大肠杆菌检出率为9.80%。各日龄鸭均可发生,临床病理表现为纤维素性心包炎、肝周炎、气囊炎,产蛋鸭主要表现为卵黄性腹膜炎。许多鸭病病原特别是引起呼吸道疾病的病原,如H9亚型禽流感病毒、支原体等均可能与大肠杆菌混合感染。同时,受国家限制抗菌药物使用、大肠杆菌易产生耐药性等因素影响,增加了鸭大肠杆菌病防治难度。统计2021—2023年分离鉴定的19株鸭大肠杆菌代表株药敏试验结果,存在严重的耐药性(图3)。

图3 鸭大肠杆菌药敏试验敏感性占比统计(n=19)

4.4 禽霍乱

2021—2023年禽霍乱检出率为3.27%,是由多杀性巴氏杆菌引起的急性败血性传染病,有时也呈现慢病型,发病率和死亡率高。散养或野外放养鸭群易发生本病。防治措施包括加强饲养管理、严格执行卫生消毒制度、执行疫病扑灭措施、免疫接种以及选用适宜抗菌药物治疗等。

5 主要病毒性疫病分析

5.1 禽流感

2021—2023年禽流感检出率为18.30%,以H9亚型为主。临床上观测到的H9亚型禽流感毒力有变强现象,具有重要的公共卫生意义,需关注H9N2亚型禽流感新变异株的免疫防控。

5.2 鸭细小病毒病

鸭细小病毒检出率为10.46%。包括番鸭细小病毒病、番鸭小鹅瘟、鸭短喙侏儒综合征,均为细小病毒感染引起。番鸭细小病毒病,俗称“番鸭三周病”,该病主要侵害1~3周龄番鸭,发病率及死亡率高,病愈鸭大部分为僵鸭。番鸭小鹅瘟由鹅细小病毒感染,其临床发病情况与番鸭细小病毒病相一致。引起鸭短喙侏儒综合征的病原有新型番鸭细小病毒和新型鹅细小病毒,主要引起商品肉鸭发病。对种鸭和雏鸭用弱毒疫苗进行免疫,做好鸭场生物安全工作,可有效控制本病。

5.3 鸭坦布苏病毒

鸭坦布苏病毒感染检出率为6.54%。其临床症状为采食量和产蛋率快速下降,直至停产。剖检可见产蛋鸭卵泡出血、破裂、萎缩和卵黄液化等。防治方案包括采取严格的生物安全措施防止疾病传入,改善饲养管理,种鸭或蛋鸭在开产前2~3周免疫接种2次油佐剂灭活苗。

5.4 鸭病毒性肝炎

1型鸭病毒性肝炎检出率为1.31%,3型鸭病毒性肝炎检出率为1.96%,临床上以发病急、传播快、死亡率高及肝部出血为特征,本病有1、2、3型3个血清型,我国主要流行的血清型为1、3型。接种疫苗是预防1型鸭病毒性肝炎的有效措施,也可用高免抗体注射进行预防或治疗,3型鸭病毒性肝炎发病时可紧急注射高免抗体来控制疫情。

6 鸭疫病发病特点分析

分析云南省2021—2023年鸭病临床诊断、病原学检测和抗体监测结果,云南省鸭病存在以下特点:(1)受国家减抗、限抗政策影响,养殖场环境及饲养管理条件限制,条件性细菌性疾病仍然是危害鸭最主要的疾病,在肉鸭饲养过程中养殖设施设备相对简陋,饲养管理较为粗放,细菌病更易发生;(2)规模化养鸭场(户)重视鸭病毒性疾病防控,科学合理实施免疫计划,防控效果良好;(3)饲料霉菌毒素、管理性、营养性疾病对鸭生产性能的影响较大。

7 2024年云南省鸭病防控及预警分析

病毒性疫病方面,肉鸭养殖一是要关注水禽细小病毒感染,多为垂直传播,尤其是番(半番)鸭养殖,小日龄(0~6周龄)雏禽感染风险高,还可引起感染群体免疫抑制,临床常与其他混感,其中与水禽呼肠孤病毒(MDRV)混合感染比例最高;二是关注MDRV,该病各品种均易感,其中番(半番)鸭、肉鸭最易感,雏禽感染风险高,伴随高死淘率,耐过易形成僵鸭,生长受阻,MDRV可在种禽隐形传播,亦可通过种蛋、蛋框、运输等环节污染孵化场,导致雏禽感染;三是关注鸭肝炎病毒(DHV),DHV对小日龄肉鸭危害最大,DHV以3型为主,1型也有一定比例感染。此外,要重点关注H5亚型禽流感感染风险,水禽垂直传播疫病(圆环、MDRV、细小、星状等)在国内养殖主产区高发。种禽带毒普遍,造成商品代饲养难度大,疫病防控形势复杂,严重影响生产性能。病毒性疫病,临床防控需加强生物安全,切断传播途径,加强种源质量管控,加强防疫意识,加强种禽免疫和疫病监控,注意孵化环节的生物安全,预防病毒经蛋传播,减少雏禽感染风险。提高商品代的饲养环境与母源抗体水平,商品肉鸭使用高质量抗体预防和治疗;种鸭可配合使用灭活疫苗等防治种鸭产蛋下降,并通过母源抗体垂直保护商品代,做好“种商一体化”预防工作。

细菌感染疫病方面,要重视鸭疫里默氏杆菌(RA)感染的防治,各品种均易感RA,其中肉鸭、番鸭最易感;0~6周龄雏禽感染风险最高。RA主要流行血清型为2/6/7/YB10型,其中7型最常见。免疫接种是目前预防RA最有效的措施,鉴于国内RA的血清型较多且各型之间不能交叉保护,建议选用多价疫苗进行免疫;同时加强饲养管理,做好生物安全的同时,提高机体抗病能力,减少继发感染。此外,水禽呼吸道疾病呈现急速增长趋势,引起气管出血、气管堵塞、气囊炎等,病原多以细菌性疾病(大肠杆菌、鸭疫里默氏杆菌)并发症为主,要在重视病因分析的同时,需加强饲养管理以及舍内微环境的调节,减少呼吸道疾病诱发因素(有害气体、粉尘、冷热应激、免疫应激等)。

猜你喜欢
万羽细小存栏
蛋鸡规模养殖现状调查报告
能繁母猪存栏半年减少235万头
鸡蛋存栏偏低 价格上涨
刊 误
7月份生猪存栏首次实现同比增长
猪细小病毒感染的防治
农业部发布 2017 年 4 月 400 个监测县生猪存栏信息
四川省春季重大动物疫病强制免疫工作全面完成
犬细小病毒病(CPV)的诊断与治疗
为善小 传播爱——乐善好施从细小处开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