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为热爱 奔赴山海

2024-02-23 16:29闫妍
陕西教育·综合版 2024年2期
关键词:专业语文研究

闫妍,任教于铜川市第五中学,正高级教师,特级教师,教育部新时代名师培养对象,上海师范大学教育学院教育硕士兼职导师。先后被评为陕西省特支计划教学名师、陕西省教学名师、陕西省教书育人楷模、陕西省教学能手、陕西省校本研修先进个人、铜川市有突出贡献拔尖人才、铜川市劳动模范。被聘为陕西省中小学幼儿园和校园长培训专家、陕西师范大学中小学幼儿园和校园长培训专家、陕西省教师发展研究院首批培训专家。

我热爱课堂,也在课堂中感受幸福;有一定的教学经验,却也因一些教育现象而迷茫。经常被学生感动,又常常被教育怪相打败。我,以及和我一样常年坚守在教学一线的老师,该如何树立自己的学术自信,将教学之路走得坚定而踏实?如何从教学的个性和特色出发寻找到专业成长的宽广路径?这是我们不得不面对的一些难题。

郁达夫曾说:“人这一生,与其说是在寻找人生的机会,不如说是在寻找自己内心真正的热爱。”在我眼中,这份热爱就是解决焦虑与困惑的最好办法,这份热爱是锻造工匠精神的不竭源泉,它激励我们不懈追求,精益求精,永葆热情。因为热爱,所以奔赴理想之山海。

因为热爱,更加坚定师德的力量。孔子曾说:“为政以德,譬如北辰,居其所而众星共之。”荀子视“道德之威”为“国威”之一,他曾言:“故师也者,所以学为君也。是故择师不可不慎也。”师德是教师职业尊严的核心,师德是教师职业操守的底线。上海师范大学王荣生教授是语文教学领域公认的杰出人物,他是我国语文课程与教学方向的第一位博士。王荣生教授说他要为语文教育做点有意义的事情。他数十年笔耕不辍,撰写了多部重量级的学术论著,在全国中小学语文教师、教育界同行的眼中,是当之无愧的“匠师”。他的代表著作《语文科课程论基础》,被学界誉为“一部填补我国语文课程论空白的力作”。另一部代表作——2007年出版的《听王荣生教授评课》,迄今为止已连续印刷24次,是国内第一部语文课例研究专著,被认为“应该成为语文教师在课堂教学方面的必读书籍”。他将教师教育和语文教育研究作为自己毕生的事业。“我们培养的是未来的卓越教师,这些教师对未来中国的下一代是有责任和义务的,所以我们要做得更好。”王教授用自己的言行和著作成果身体力行地诠释了师德的核心,那就是责任。正是有了这份责任,他严谨治学,在语文教学实践中找真问题,做真研究,学真学问,在破解教育教学难题上下真功、求实效,为我们树立了成长的标杆。为了这份责任,作为教师的我们,不仅要掌握扎实的学科专业知识,还要超越现有专业领域,丰富自我的学术架构,钻研“授人以渔”的方法,探索各具特色的课程教学范式,培养出具有跨界思维和开阔视野的创新人才。为此,我们要深入梳理知识结构,钻研学生学习特点,不断拓宽教学理念,创新教育教学方法。通过丰富的知识储备、敏捷多维的教学思路、潜心钻研的治学态度和高度的教学热忱,以潜移默化的示范作用和润物细无声的方式引导和感染莘莘学子,这就是我们矢志不渝的责任和担当。

因为热爱,更相信坚持的力量。大道至简,贵在坚持。优秀的教师必须有坚持不懈的教育勇气,只有具备这样的条件,即使外部环境再复杂,内心的坚持也能保证自己不被忽左忽右的风向吹倒吹偏。全国知名教师薛法根老师“一生只做一件事”。围绕课堂深耕教学,从提出语文教学概念——组块教学,到“言语智慧”培养的落地生根,影响了一批又一批语文教师,积极推动着语文教学回归本质。科技阅读推动人物、特级教师曹永军老师在四十年的教学中,联合多位科幻作家、一线教育工作者编写《科幻写作十五课》,一直坚持把中学写作教学现场搬到科幻写作训练中。2017年曹永军老师被《中国教育报》评为“全国推动读书十大人物”,被中国科普作家协会评为“科学阅读推广大使”。苏轼曾经说过:“古之立大事者,不惟有超世之才,亦必有坚忍不拔之志。”大量名师成长案例表明,教师专业发展早期外部条件很重要,发展后期个人自我要求更重要,能不能坚持成为影响教师成长的主要力量。一个期望专业成长的教师,除了要具备基本的理论素养和研究能力,更需要的是坚持的毅力和专注的耐力。专注是用自己的一生热爱一份事业。

因为热爱,坚信成长的力量。读书、写作、实践是锻造教师专业成长的三驾马车。要提高专业水平,实现专业成长的蜕变,不仅要教好学,还需要做好“读书、写作、实践”三件事。

要读能提升教学理论水平的理论书。阅读是一种思考,是一种反省,是一种探索,是一种对现实的不妥协。正如于漪老师所讲,要真正读一点“磨脑子”的书,读一点经典。作为一线教师的我们,理论专业书籍阅读往往不足,缺少合理的教育教学专业知识体系,读后没有深入地梳理总结和内化吸收,成效并不显著。所以,要阅读《人是如何学习的》《为未知而教,为未来而学》《剑桥科学学习手册》掌握学习方法理论;阅读《语文课课程论基础》《语文课程内容与教学内容》《国民语言能力构成研究》《教学内容的选择》夯实语文课程论基础;阅读《会阅读的孩子会成功》《教育方法学》《教学设计原理》提升教学设计能力。读书的兴趣从哪里来?从心里来,给阅读留时间,给心灵留时间;从固定来,每天都要留有固定的读书时间,见缝插针,挤着时间去读书。通过专业阅读,思考教育的本真在哪里,教育改革的路在何方,重拾教育生活的意义,而不仅仅是一个知识和信息的贩卖者。

“板凳要坐十年冷,文章不写一句空。”教师要教书,要读书,更要写作。教学是一项专业性很强的工作,需要我们在实践中不断反思,才能逐步成长。教师养成及时写作的习惯,要明白写了比思考怎么写更重要,写了而后才会写的道理。真正的专业写作要挖掘教育教学中的问题,对自己的成功案例进行梳理提炼,也要对失败的教训进行归因修正,对存在的困惑进行解释突破。我们要找到教学实践需要解决的小切口,以教师的身份进入研究,通过行动研究、叙述研究,反思在日常教育教学中存在的问题,整理研究问题的过程,记录研究中的感悟和体会,过一种有持续而适度的写作生活。我们用文字梳理自己的教学特点,记录教材解读的收获,记录教学设计的流程,记录课堂教学的细节,记录教学反思的理性思考,在教学实践中积累写作素材,在写作中提升专业素养。每个教师都在书写自己的教育史,观察课堂中的教学细节,总结工作中的思考感悟,记录每届学生的成长足迹,用心、用情撰写我们自己的专业成长史。

要做解决真问题的真研究。专业研究是比学习更为有益、更为深入的一种成长方式,应该成为每位教师成长的必经路径。教育教学研究就是基于我们自己的实践、经验、教训和困惑,有效地开展深入探索,从而探寻出解决问题的优化方法。郑桂华教授指出,“语文课是师生共同成长的生命体,教师是学生的陪伴者,要想提升教学水平、优化教育质量,就必须在开展教学活动的同时不断自我反思、自我扬弃,实现教学相长,在教学中开展研究,以教研促进教学。”我们做研究的本质是追求学术进步,是通过自己的专业思考去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并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丰富理论、汲取新知,拥有学术敏感。一线教师的教育教学科研往往停留在感性经验的层面,研究得比较浅显,对于一些研究方法,研究目标,停留在人云亦云的层面,因此许多课题成果都只是纸面的存档资料,没有真正解决实际的教育教学问题,造成资源的浪费。教师在真实问题的教学研究中去寻找自己的幸福生活,在引领学生成长的同时不断提升自己的专业水平,这是我们教育发展的一种价值取向,更是提高教师工作积极性的重要途徑。

热爱,是一种用心追求的态度,是一种奔赴山海的勇气,更是一种百折不挠的精神。诚如泰戈尔所说:“当我们真正热爱这个世界时,才真正活在这个世界上。”带着热爱上路,不迷茫、不徘徊,向着目标出发前进,有期待、有热情,坚定追寻最美的风景,奔赴理想之山海。

猜你喜欢
专业语文研究
FMS与YBT相关性的实证研究
《快乐语文》2022年全新改版!
一句话惹毛一个专业
辽代千人邑研究述论
视错觉在平面设计中的应用与研究
EMA伺服控制系统研究
专业降噪很简单!
专业化解医疗纠纷
更聚焦、更深入、更专业的数据分析
语文知识连连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