例谈中职学校精神文化育人体系的构建与实践

2024-02-24 23:12曾钦泉刘影杨芳
师道·教研 2024年1期
关键词:师生育人技能

曾钦泉 刘影 杨芳

一、明确校园精神文化育人体系的内涵

(一)学校精神的树立

学校精神是学校的灵魂,是指引师生成长的方向。深圳市龙岗职业技术学校(以下简称“龙岗职校”)鼓励师生在学习生活中要有坚韧不拔、追求卓越的精神,践行“精益求精、一丝不苟、追求卓越”的工匠精神。学校致力于培育师生身上能“随身携带”的、能适应新时代社会发展的能力和素养。弘扬这样的学校精神,有助于全校师生在困难面前能够形成积极向上的凝聚力和向心力。

(二)办学理念的确立

产教融合是职业教育的基本办学模式,也是职业教育发展的本质要求。学校在实际发展的过程中,深度融合产业需求和人才培养方案,把产业需求和教学实践紧密结合,相互促进。

职业教育不仅要提升学生的技能水平,更要促进学生的多元发展。龙岗职校构建“人文、学术、技术、艺术、体育”五位一体的课程体系,促进学生多元发展。不仅开齐开足开好国家规定课程,更要以校园文化培育学生多元发展。通过社团文化、主题教育活动来实施特色项目,从而帮助学生更好地实现多元发展。

(三)一训三风的内涵

“责任立身,技能立业”是学校校训。责任是“德”的集中体现,强调责任是对师生最基本、最有效的要求。强调“责任立身”,让师生牢固树立责任意识,做一个负责任的人。技能是“才”的具体要求,以技立业是师生立足社会的主要途径。技能是教师谋生之基,是学生安身立命之本。学校通过加强培养学生的技能和提升教师的业务能力,促进师生共同成长,让毕业生成为符合社会需要、能胜任职业岗位的德才兼备、知行合一的高素质技能人才。“责任立身,技能立业”蕴含“知行合一”的教育思想和人文精神。

努力打造“风清气正,和谐共进”的校风。“风清气正”是指讲道德、顾大局、淡名利、重操守、严次序、不谋私、多奉献。学校营造“风清气正”的育人环境,为学校高质量发展提供坚强保障。“和谐共进”即统一、协调、合作,共同进步,共同发展,强调师生之间、家校之间、校企之间的关系融洽,配合适当,团结合作,达成多方共赢。

确立“敬业、专业、乐业”的教风。敬业即责任心,对工作专心致志;乐业即风趣,不仅愿意去做某件事情而且能从中得到乐趣;专业即以教书育人为主要职责、具有独特知识和能力要求以及专门条件。教师要有责任心,且具备专业教学知识、专业发展能力和专业教学水平,熟练掌握教育教学规律,注重在研究的状态下开展教学。

打造“自信、自律、自强”的学风。自信是指自己相信自己,有了自信才充满动力和勇气,这是一个人取得成功必须要具备的一项心理特质;自律是指在没有人监督的情况下,自己要求自己,变被动为主动,自愿地遵循法式,拿它来约束自己的一言一行;自强是指自己努力朝上,自我鞭策,励精图治,不断提升和完善自己。自强是一个人健康成长、努力学习、成就事业的强大动力。学校培养学生在学习文化知识和掌握技能的过程中具备“三自”品质,为自己的美好人生奠定坚实的基础,成就自己未来的幸福生活。

二、精神文化育人体系的实践

(一)实施主体

文化育人体系的实施主体指一切文化育人活动的引导者、实践者,既可以是学校管理者,也可以是教师,还包括学校后勤工作人员等。他们在学生的思想成长发展中发挥着价值引导的作用。

(二)实施载体

龙岗职校将精神文化渗透在学校的方方面面,把校徽、校歌、校训等融入建筑布置、景观设计和课程教学。除此之外,校内使用的各种办公物品、宣传栏、宣传标语等均围绕学校精神文化进行一体设计,让精神文化通过视觉识别系统,随处可见。

(三)实施途径

为了更好地贯彻学校精神文化,龙岗职校实行“教师发展与学生发展并行,文化素养与职业技能并举,职教高考与技能竞赛并重”的发展战略。教师与学生共同成长,既是对师生关系的一种尊重和信任,同时也是自我发展的一种卓有成效的路径。文化素养与职业技能并举体现了坚持职业教育类型定位,科学培养人才,促进学生健康成长。职教高考与技能竞赛并重,尽力培养高素质技术技能型人才,为高等院校输送更加优质的生源。

1.精神入心,以多种形式宣传学校精神文化。学校利用教职工大会、新进教师培训会等场合向教职员工宣讲办学理念和发展战略等办学思想体系,通过“我对校徽(校训、校歌)的认识”“识校徽、唱校歌”等活动以及唱校歌、讲校训等方式,让师生理解学校精神文化的内涵。同时,充分发挥“国旗下讲话”的育人作用,对师生进行精神文化教育。

2.塑造行为,在行为上践行学校精神文化。根据学生的特点和需求,开设多种形式的课程,如思想政治理论课、职业道德素质课、心理健康教育课等,倡导正确的价值观和行为方式。结合重要时间节点,开展大型活动,如学校精神文化育人系列主题班会;在职业教育活动周期间开展精神文化知识竞赛、一训三风文艺汇演;在主题教育活动中举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和学校精神文化演講比赛;在劳动周期间开设专题讲座、工匠讲堂;在五四青年节开展志愿服务等,帮助学生将学校精神落实到生活的方方面面,在各类活动中践行学校精神文化。

3.养成习惯,将学校精神文化融入到职业素养训练中。学校以培养职业素质为目标,不仅重视学生的课堂教育,还将职业素养融入实习实训中,并通过各类文化艺术课程来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学校积极开展各种形式的实践活动,让学生在实践中尝试、体验,锻炼他们的综合素养。鼓励学生参加各类竞赛和实践项目,为其提供展示自我才能的机会,并给予他们相关的指导和支持。通过在课堂、实习实训、活动中不断地践行学校精神,最终使得学生养成行为习惯,得以在今后的工作和生活中得以传承。

责任编辑 李少杰

猜你喜欢
师生育人技能
高级技能
文化育人的多维审视
育人铸魂守初心 赓续前行谱新篇
初中历史教学中师生的有效互动
秣马厉兵强技能
拼技能,享丰收
麻辣师生
画唇技能轻松
重视“五老”作用 关爱青年师生
“珠”育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