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代区域教育评价改革的实践与探索

2024-02-24 23:12吕超越子陈尚宝
师道·教研 2024年1期
关键词:盐田区视导盐田

吕超越子 陈尚宝

盐田区教育科学研究院(以下简称“盐田区教科院”)大力推进中小学教育质量评价改革,在评价内容、评价方式、评价手段上积极探索,建立以提升学生核心素养为导向的评价制度,以此激励每一个学生更好地发展。充分发挥教育质量综合评价的正确导向作用,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健康成长、教师专业发展,给教育教学诊断与改进提供依据,为推进盐田区义务教育的质量提升做出了努力。

一、推进区域教育评价改革的基本路径

(一)以素质教育为目标,深化学业综合评价

1.政策引领,落实学业质量综合评价

盐田区将学生学业质量评价从单一评价转变为多元评价,将终结性评价、表现性评价和形成性评价三部分按不同比例折算计入等级,着重评价学生的综合素养,使中小学生学业质量评价从“重知识传授”向“重能力培养”转变,从“片面追求学科成绩”向“素质全面发展”转变,充分尊重学生的兴趣爱好和优势发展,充分发挥评价对师生发展的引导和促进功能,形成良好的育人环境,促进素质教育深入实施。

2.成立少年院,构建一体化育人体系

2021年3月盐田区教育局成立六大少年院。少年国学院以推广国学教育为宗旨,培养学生的国学功底、人文素养;少年数学院以构建数学文化为抓手,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以及创新意识;少年创新院通过全区科创教育整体提升学生的科创素养;少年体育院以盐田区已有的体育特色项目为基础,培养高精尖的体育小健将;少年艺术院以“灵性音乐,美育人生”为主题,以培养学生的艺术素养、鉴赏能力;少年国际素养院以“新时代青少年全球胜任力领袖人才培养”为主题,培养学生语言能力、合作能力和批判性思维能力等。通过构建因材施教、培育英才的教育体系,开发构建了一系列符合盐田本土实际的“英才培养课程”。

(二)以核心素养为导向,促进教学质量评价

1.聚焦课堂,深入教学质量评价

盐田区教科院每学期开展教学视导,聚焦课堂,为学校教学教研把脉巡诊。结合“减负提质”的要求,采取集体视导和分学科到校指导,线上研讨和线下指导相结合的方式对学校进行精准教研、分层视导。集体视导时,区教科院院长带领全体教研员前往学校,分别从学校办学定位、办学成绩、课堂现状、努力方向等方面对学校进行全方位视导;分学科视导时,各学科教研员根据学科实际和学校需要,线上主题研讨,线下进校、进课堂、进科组听评课、磨课、召开专题研讨会,深入了解学科教学,及时指导学科教师改进与提升。视导结束后及时发布区级、校级层面的视导反馈报告,达到了精准诊断、总结优势、督促提升的目的。

2.运用数据,开展监测结果应用

盐田区每学期开展教学质量监测,通过学习能力评价、增值性评价等方式评估学生学习、学校教育质量,提供个性化分析报告,帮助学校进行有针对性的教学策略调整。以大数据为基础,构建了盐田区智慧教学质量监测分析平台,通过对监测数据的分析挖掘,定量评价与定性评价相结合,纵向与横向相结合,形成了区级、校级、班级、学生个人四位一体的教学质量监测体系,全面考查学生进步程度和学校发展情况,在盐田区历次教学质量监测工作中取得了较好的成效。

盐田区自2016年以来连续参加国家义务教育质量监测(以下简称“国测”),监测结果对完善全区监测工作体系和机制提供了方向和指引。借助国测的诊断改进功能,以监测报告为切入点,梳理存在的问题与不足,深入分析背后的原因,积极开展监测结果应用。盐田区教科院各学科教研员、质量监测中心成员联合区督导室开展报告解读、教育督导、专项调研、教育评价等工作,深度分析问题的成因,制定整改方案,针对学业表现、学习情感态度、学生身心健康、课程建设、师资队伍建设、教师培训等重点方面开展专项调研并跟踪整改成效,深化“教与学”变革,以此促进义务教育优质均衡高质量发展。

(三)以信息技术为载体,创新智慧教育评价

1.人工智能赋能,构建“教学评”一体化系统

盐田区搭建以数字化组考和AI阅卷形式的基于人工智能的实验操作“教学评”一体化系统。实验课上通过智能实验台对学生的实验操作进行实时录制,再用人工智能技术对视频进行分析,输出智能化的分析结果,从而帮助教师精确把控每一位学生在实验中的不足,输出师生均能理解的指导说明。借助人工智能技术解决了传统模式中主观性强、过程难以回溯、无法实时反馈的问题,学生获得了个性化的教学指导,真正做到了教育资源的普惠和均衡,也将过程性评价的教育评价改革贯彻到平时的教育实践中。

2.紧跟“双区”建设,构建智慧教育新生态

盐田区教科院深入推进教育部“基于教学改革、融合信息技术的新型教与学模式”实验区与“智慧教育示范区”盐田区项目和“双区”实验校建设,持续推进实施融合信息技术的跨学科学习行动计划,构建盐田区“融合信息技术的跨学科学习区域实践模式”。在“双区”建设的机遇下,将信息技术创新应用作为教育改革和发展的关键基础和战略支撑,构建区域“人工智能+”智慧教育新生态。

二、区域教育评价改革的成效及展望

(一)一校一品牌促進盐田教育特色化发展

盐田区各中小学根据课程标准要求、学生年龄特点和校本特色,分别设置了各具特色的学业质量评价体系。盐田外国语小学东和分校设置了期末游园实践活动,以趣味十足的游戏检测学生对语、数、英、音、体、美、科学、信息等学科的知识掌握情况及迁移运用能力,着重开展学生在综合素质、学习习惯、学习能力与创新精神等方面的综合评价。盐田区外国语小学基于学校特色学分银行,开展各年级学生德智体美劳综合评价,实现全要素、多指标、多维度综合评价,使每一个学生能够得到全面客观的评价。盐田区乐群实验小学创设了六年级毕业答辩项目,学生从“学校生活”“语言文学及数学应用”“国际视野”“社会科学”等方面,通过提炼主题、组建团队、开展研究、现场答辩等环节进行展示。

(二)以质量监测推进盐田教育高质量发展

根据近两年国测结果显示,盐田区四、八年级学生在数学、科学学科的学业表现整体良好,德育方面表现良好。一是成绩平均分较高,居于我省前列,在全国所处的等级均为7星以上。二是学生学业表现达到中等及以上水平的比例较高,高于全省水平,在全国所处的等级均为8星以上。三是校际间差异较小,教育质量均衡程度高。四是学生科学兴趣高、学习方法较好,在全国所处的等级均为9星以上。四是学生普遍具有积极的人生价值观,日常行為规范表现良好,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了解状况进步明显。

(三)六大少年院支持盐田教育素质化发展

不断完善“六大少年院”五育融合“盐田经验”。盐田区出台《盐田区六大少年院工作推动方案》,统筹校区优质资源,实现德智体美劳融合发展。全区各校学子斩获数项荣誉,成绩斐然。

(四)项目式学习助力盐田教育品牌化发展

推进基于学科的项目式教学设计与实践,形成项目式学习课程融合“盐田范本”。成功举办了三届“美好盐田”项目式学习成果展评活动,盐港小学《盐田河淤泥治理初探》、外国语小学东和分校学生《探研红树根部的秘密》获 2022年国际StarT(跨学科学习与教学实践)项目全球金奖和全球前十提名,22 所校(园)开发 30 多个具有国家课程跨学科课程整合校本实施案例,小学科学优秀典型案例入选全国2佳,成为深圳市唯一获奖的区域案例。2023年4月,盐田区教科院被评为国际StarT项目式学习共同体“2022年度优秀示范区”,区域内共6所学校(园)被评为“2022年度最佳实验学校”,盐田区共有17个项目入选2022年度项目式学习优秀项目展评,最终全部获评一等奖,占全国一等奖获奖项目的四分之一。

(五)信息化技术促进盐田教育数字化发展

深入推进教育部“基于教学改革、融合信息技术的新型教与学模式”实验区与“智慧教育示范区”建设,其中云海学校、乐群实验小学获评为市“双区”示范校。完成了盐田区教育平台和盐田区政府大数据平台间基础数据的对接,在全国率先实现初中理化生实验操作考试AI评分,为实验实操进入中考探索盐田路径,建设智慧教育新型教学模式精品课例库,采用“云+端”的方式,统一建设全区共享的教育资源公共服务平台,打造资源中心,更好地促进了教师专业发展。

责任编辑 李少杰

猜你喜欢
盐田区视导盐田
从盐田到沙田
以视促行,以导提质
——幼儿园内部视导工作的探索与实践
区域教学视导:教师专业化成长的助推器
中小学视导工作的有效开展
盐田如镜
盐田千春个展:灵魂的颤栗
深圳盐田区智慧教育成果亮相深圳教育装备博览会
2017年盐田区禽流感预警监测结果与分析
关于打造盐田循环生态农业区的展望
深圳市盐田区开展敬老月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