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全校家社协同育人机制 赋能教育高质量发展

2024-02-24 23:12叶剑平
师道·教研 2024年1期
关键词:协同育人评价

叶剑平

十四五期间,宝安教育已驶入高质量发展的快车道,健全校家社协同育人机制,必将对宝安学校现代化治理和促进宝安教育高质量发展产生深远意义。

一、校家社协同育人的要素与内容

校家社协同育人体系主要有五大核心要素:家庭、学校、社会是基础要素,三者在各自权责边界下开展跨界协同与合作;目的与愿景是发展要素,校家社为了一致的目标追求与价值愿景通力协作;互信互通是关键要素,三者在彼此信任与科学、深度沟通的过程中,实现协同育人;机制建设是支持要素,健全的组织架构,完善的机制建设是协同育人的动力支撑;资源和平台是保障要素,搭建数字化智能平台,整合协同育人优质资源,确保协同育人提质增效。

校家社协同育人主要有四大内容:一是理念协同,三者要明确权责定位,各为主体又相互关联,协同发力;二是功能协同,即三者独立又关联引发的重叠产生的协同障碍;三是手段协同,即共享协同平台,在共有的教育场域发挥协同育人的功能;四是保障协同,指教育行政部门要将协同育人作为政治任务,通过资金扶持、专业指导、考核评价来保障协同育人的一体化实施。

二、校家社协同育人的策略与路径

(一)做好协同育人顶层设计,构建协同育人服务体系

1.强化协同育人组织建设。第一,由教育行政部门牵头,联合妇联、卫生、科技等多部门,组建校家社协同育人的组织或机构,统筹规划、设计、制定协同育人相关政策及管理办法。在此基础上,学校成立“家庭教育指导中心”,妇幼医院或其他部门成立“合格家长教育中心”,幼儿园成立“学前教育指导中心”。第二,由学校牵头,依据学校办学理念与育人目标,广泛征集学生、家委会、社区代表的意见和建议,确定协同教育的育人目标,实现协同育人的目标与价值认同。

2.强化协同育人机制建设。一是健全多方联动机制。为盘活教育资源,学校家庭教育指导中心可由学校教师、社区热心人士、优秀家长代表等人员组成,实现优势互补,充分发挥协同效应。二是创新服务指导机制。搭建数字化平台,开设多元化课程,制定好父母评价标准,实施个性化指导。三是建立督引结合机制。教育行政部门应牵头制定协同育人的行动纲要等规范性文件,协同相关部门,督引结合、堵疏结合,共同建立起协同育人的长效保障机制。

3.完善协同育人制度建设。一是完善校本研修制度,以专项课题为引领,基于协同育人中出现的难点、痛点,基于问题,指导实践。二是完善家校合作制度。学校要以家庭教育指导中心为阵地,建立家庭教育导师制度,严格选拔人员,成立家庭教育导师团。

(二)优化协同育人主体结构,密织立体化育人网络

1.教育行政部门重在顶层设计。区域家庭教育指导中心是协同育人的指挥部,要系统设计协同育人的工作目标、工作任务、工作内容、评价体系,确保协同育人一体化有效运行。

2.学校教育重在专业引领。学校家庭教育指导中心应是协同育人的作战部,以学校育人目标为主导,育人工作凸显办学特色,在班级建设、心理健康教育、特色活动开展、学科实践活动等方面进行示范引领。

3.家庭教育重在生活实践。学校应根据实际建立健全家长委员会、家长学校、家长义工队。家委会根据学校章程参与学校育人目标的制定,家长学校侧重家庭教育课程的研发与实施,家长义工队根据特长以不同角色参与学生的活动组织、考试评价等。

4.社会教育重在拓展实践。学校应与所在区域的社区单位和机构合作,发挥其专业力量,定期开展主题教育活动。

(三)建构协同育人课程体系,丰富协同育人实践路径

1.打造四种课程形态。学校应该在区域家庭教育指导中心的统筹与指导下,开设通识性课程、年级专题课程、亲子活动课程、个性需求课程等四类课程,以满足单亲家庭、组合家庭、双亲家庭、隔代教养家庭、多子女家庭、留守儿童家庭等个性化需求。

2.开展项目式活动。项目式活动是校家社协同育人的一条卓有成效的路径。笔者所在的学校秉承“海拥沙溪 适美其美”的办学理念,践行“面向全体 全面发展”的办学主张,以项目式活动为载体,深入推进校家社协同育人。每年一届的班级合唱节、体育节等活动,家长深度参与其中,协同育人效果显著。

(四)加强协同育人队伍建设,提升协同育人工作内涵

1.以问题为导向充分调研。立足宝安实际,基于宝安校家社协同育人存在的问题,科学命制调研问卷,寻找协同育人队伍的现状及需求,了解培训的起点和依据。

2.以分层为原则深度培训。一方面通过区校两级联动教研,以点面结合的方式全面提升教师协同育人的能力;二是组织专项培训,培训对象包括德育干部、班主任、家庭教育骨干指導教师等全体教师,通过专项培训,逐步提升育人主体指导能力,实现“人人都能开展家庭教育指导”新样态。

(五)实施协同育人立体评价,增强协同育人工作实效

1.细化协同育人评价指标。如以明责任、会倾听、乐学习、常陪伴为目标,建立好家长评选制度;以“每日阅读,亲子共读”为基本标准,建立书香家庭评选制度。

2.建立协同育人立体评价。在学生学业评价中邀请家长以专项评委的身份参与评价全过程,在学科实践活动的表现性评价中建立自评、组评、师评、家评的立体评价体系,发挥校家社协同育人功能,全面关注学生成长。

实践证明,只有把学校、家庭和社会这三股力量融为一体,不断提升学校办学的内生动力,发挥协同教育优势,努力创造良好的育人环境,才能让青少年健康成长,使其成为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责任编辑 李少杰

猜你喜欢
协同育人评价
文化育人的多维审视
育人铸魂守初心 赓续前行谱新篇
中药治疗室性早搏系统评价再评价
蜀道难:车与路的协同进化
“四化”协同才有出路
三医联动 协同创新
基于Moodle的学习评价
协同进化
“珠”育人
他们用“五招”育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