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思维导图式主题活动融入幼儿园“新课程”建构发展的策略

2024-02-24 23:12范春燕
师道·教研 2024年1期
关键词:图式导图建构

范春燕

思维导图作为一种图解工具,能够用形象、生动的方式来呈现知识。我园作为“新课程”项目的参与园,积极开展以思维导图式主题活动为主要形式,以佛冈民俗节日文化为载体的“新课程”保教项目建设,激活幼儿兴趣,培育幼儿的创新能力、独立思考能力以及逻辑思维能力,促进了“新课程”的建构发展。

一、什么是思维导图式主题活动

我园的思维导图式主题活动是指教师选择贴近幼儿日常生活、兴趣高的主题,并以这个主题为线索,围绕主题进行活动与交流。思维导图式主题活动体现以幼儿为本、关注整体的教育理念,是幼儿自发参与、自主探索、自由表现的高参与、高投入的自主学习活动。它打破学科、领域之间的界限,贯穿健康、语言、社会、科学、艺术等五大领域的培养目标,使幼儿身心获得全面发展。

二、思维导图式主题活动融入幼儿园“新课程”建构发展的策略

(一)理清活动思路,激活参与兴趣

开设主题活动的目标是让幼儿在活动中层层深入,获取到丰富的学习经验,但是,3~6岁的孩子其思维能力还是以形象思维为主,对于抽象的内容难以理解,记忆也是无意识的记忆,根据幼儿的这一特点,需将主题活动形象化,而思维导图式主题活动即可达成这一目标。借助图片、文字等方式,可迅速帮助幼儿理清知识之间的关联,从而激活幼儿的探索兴趣。

如在开展《春天的节日》主题活动时,为了让幼儿感受家家户户庆丰年的欢乐场景,对本土的民俗文化有更多的感知,在组织主题活动前,先提出问题:“孩子们,天气渐渐暖起来了,意味着春天来了。在春天,我们佛冈这里会有什么节日活动呢?每个节日的习俗又是什么呢?”提出问题后,引导幼儿用思维导图画出了“春天的节日”第一分支,如水头舞春牛、高岗豆腐节、汤塘舞被狮等,第二分支是各个节日的习俗。接着,孩子们把自己制作的思维导图展现在活动室的主题墙上进行交流和讲述。然后,教师们梳理孩子们的谈话,用思维导图预设了相关的五大领域课程,再实施课程。由此,帮助幼儿理清知识之间的关联,从而激活幼儿对佛冈本土春天的民俗节日的探索兴趣。

(二)引导幼儿探究,丰富学习经验

在组织主题活动时,可借助思维导图来记录下幼儿的头脑风暴过程,这可让幼儿的思路变得更加清晰,更有效地引导幼儿思考和解决问题,丰富幼儿的学习经验,由此提高主题活动的开展质量。

如在开展《鲤鱼灯》的主题活动时,我们要求幼儿利用手头材料来造出自己心目中的鲤鱼灯,提供的材料有纸杯、彩笔、卡纸、胶水、贴纸、吸管等。在制作过程中,不少幼儿产生了提问,有的问到:“怎样让鲤鱼灯更牢固?”“怎么固定鲤鱼灯的底部?”......在幼儿提出问题后,教师利用思维导图记录下来,进行归纳分析,引导幼儿在探究中进行验证,组织经验分享活动,借助思维导图帮助幼儿答疑解惑,丰富其学习经验。

(三)分类归纳整理,培育发散思维

幼儿对于外界事物有着浓厚的兴趣,常常会问“为什么”,想要了解陌生的事物。在开展主题探究时,即可利用思维导图来锻炼幼儿的发散性思维,突破传统活动的局限之处,为幼儿梳理清楚活动过程。

比如在《汤塘舞被狮》的主题活动中,其目标是为了让幼儿走近当地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感受民俗魅力。在应用思维导图时,可直接提问:“你们知道汤塘舞被狮吗,都会在什么时候举行呢,有什么寓意呢?”幼儿讨论完毕后,播放一些汤塘舞被狮的场景,丰富幼儿对于舞被狮的认知。紧接着,再次应用思维导图,提问:“你们看到了什么?舞被狮是怎样表演出来的?里面都有什么讓你难忘的场景呢”环环相扣的思维导图引入,帮助幼儿很好地拓展了自己的思维,进行有目的、有条理的分析和总结。

三、结语

思维导图是目前使用广泛的一种教学辅助手段,可有效激发出幼儿的学习主动性,与幼儿主题活动的教学目标相契合。思维导图式主题活动非常适合融入幼儿园的“新课程”建构发展中,可显著提高教学质量,促进幼儿学习和运用思维导图梳理问题和解决问题。在“新课程”建构发展的路上,我们在教学中坚持科学统筹,正确、合理地使用思维导图,不断探索适合幼儿的教学方式,鼓励幼儿主动分析、解决问题,注重思维启发,不断提升幼儿的创新意识与实践能力。

责任编辑 钟嘉仪

猜你喜欢
图式导图建构
烃思维导图
消解、建构以及新的可能——阿来文学创作论
山东汉画像石铺首衔环鱼组合图式研究
借思维导图算24点
残酷青春中的自我建构和救赎
角的再认识思维导图
建构游戏玩不够
图式思维在现代室内装饰设计中的应用
第6章 一次函数
紧抓十进制 建构数的认知体系——以《亿以内数的认识》例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