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幼儿科学探究能力的培养

2024-02-24 23:38黄燕娜
师道·教研 2024年1期
关键词:科学儿童探究

黄燕娜

由于传统的科学教育侧重于传递科学知识和进行高度可控的集体教学,儿童的自主性和创新能力很可能较弱。这样,教师们就应改变教学观念,以“自主、合作、探索”的教学方式为突破口,寻找提高孩子探索能力的方法和策略。我结合科学教育活动的实践,分析总结了提高儿童科学探究能力的策略,如“从他们的兴趣出发,确定合适的探索主题”“合理利用有效的指导策略,优化探索过程”“进行多样化的评估,促进探索活动有效开展”。

一、培养幼儿科学探究能力的意义

1.调动幼儿的科学兴趣。儿童科学兴趣的个体差异与科学好奇心密切相关,尤其是寻求信息和新体验的动机。预测更高的自我报告的科学好奇心,特别是在寻找新信息和经验方面,将与对科学的更浓厚兴趣有关。学者李怀清曾建议,要培养孩子的全面发展,激发他们对科学探索的兴趣,优先培养孩子在课堂上探索的欲望。

2.发展幼儿的创新能力。善于科学探究的孩子可以有良好的科学素养。此外,善于探究和发现的孩子也会提高他们的好奇心和创造力,鼓励他们不断提问有关周围世界的问题。国外研究人员认为,每个孩子都有创造力,这意味着学龄前儿童的创造力可以通过发散思维来激发。一项研究表明,如果学习发生在创造性的环境中,动机和孩子的创造力之间存在显著的相关性。

3.为幼儿的终身发展打好基础。通过对孩子进行探索性学习能力的全面训练,可以将他们从传统的限制性教学中解放出来,从而最大程度地培养孩子的主观意识与主动性,让孩子能在自由开放、包容和平等的环境中充分展示自己,促进他们多重潜力的进一步发展。

二、幼儿科学探究能力的训练策略

1.从幼儿兴趣出发,确定适宜的探究主题。新课程改革以来,幼儿园大力发展主题教学,主题教学的一大特点是生成性教学。因此,许多教师试图抓住主题教学中的生成性活动,形成科学探究主题,以吸引孩子的兴趣,促进他们的自主探究,积极参与科学探究活动。在一次关于“夏天来了”的主题教学中,作者认为会进行与语言相关的活动,但孩子们一到户外,就玩得很开心:一些孩子开始踏水玩耍,而另一些孩子则把小船放在水中。当作者引导孩子们寻找夏天时,他们根本没有承担这项任务,而是沉浸在自己的游戏中。至此,笔者发现,孩子们聚在一起搭了一艘小船,于是将语言领域的教育教学暂时改为科学教育探索活动,探索主题定为孩子们关心的“漂浮”。孩子们对这个探索话题很感兴趣。在这一点上,作者引导孩子们寻找不同材料的物体,然后轻轻地将它们放在水中,观察它们是“漂浮”还是“下沉”。孩子们的表现非常积极,有效地实现了科学探索的目标。由此可见,从孩子的兴趣爱好入手,通过主体活动中的生成性探究内容,选择适合孩子发挥水平的探究主体,能够有效培养孩子的探究能力。

2.合理利用有效指導策略,优化幼儿探究过程。首先,教师应记录和分析幼儿关心的问题,然后引导他们进行基于问题导向的探索活动。在“水上开花”的科学探索活动中,作者一开始没有提出任何疑问,而是先带领孩子们用各种材料的纸制作莲花,然后让他们把这些纸花放在一个准备好的水盆里。孩子们很快发现,用卫生纸做成的莲花很快就会吸水变形,而用硬纸做成的荷花仍然漂浮在水面上。孩子们对这一发现非常感兴趣,因此笔者在此时提出了相关的探索问题。实践证明,以儿童兴趣为导向开展探究活动,可以激发儿童的积极性,提高儿童的探究能力,掌握科学的探究方法。其次,老师应该鼓励年幼的孩子及时大胆猜测。在以“磁铁”为主题的探索活动中,作者让孩子们大胆猜测“哪些东西可以被磁铁吸引”。采取了正确的方法,鼓励他们通过探索性实验来解决认知冲突。孩子们带着猜想进入了探索活动,并非常认真地开始了他们的实验。这种有目的的科学探究活动的不断开展,不仅有助于幼儿牢牢掌握知识点,也提高了幼儿的探究能力。

3.开展多元化评价,促进探究活动的开展。新课程改革以来,我们倡导评价主体和方法的多样化,真正促进幼儿能力的发展。如果在这个过程中儿童积极参与探索活动,那就是对儿童探索活动的积极评价;当他们被勘探材料惊呆时,这是他们对勘探活动的负面评价。教师应认真观察并及时收集这些评价信息,为促进探索活动的顺利开展找到依据。当然,幼儿正处于身心发展阶段,因此他们的评估信息具有不稳定和不确定性的特点。教师应该对幼儿的评价做出科学合理的解释。

责任编辑 邱 丽

猜你喜欢
科学儿童探究
一道探究题的解法及应用
一道IMO预选题的探究
点击科学
科学大爆炸
探究式学习在国外
一道IMO预选题的探究及思考
留守儿童
六一儿童
科学拔牙
“六·一”——我们过年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