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生活教育理论的《道德与法治》教学探究

2024-02-24 23:38骆君悦
师道·教研 2024年1期
关键词:道德与法治教学活动法治

骆君悦

《道德与法治》是义务教育阶段的思政课程,对于发展学生的道德修养、法治意识具有重要作用。笔者认为:根据《道德与法治》的课程特点和义务教育阶段学生的认知规律,可以借鉴杜威、陶行知的教育理论,开展教学活动,以学生生活为出发点,充分发挥学生的学习主体作用,理论联系实际,做到知学合一,有效达成课程目标。

一、基于生活教育理论的《道德与法治》教学

(一)生活教育理论。关于生活教育理论主要有两个代表性的教育家。一个是美国实用主义教育家杜威。他强调“教育即生活”,指出教育是“从生活中学习”。另一个是我国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他主张教育要联系实际生活,要培养儿童的创造性和独立性。运用生活教育理论指导《道德与法治》教学,教师必须深入到学生的生活中去,了解学生的学习生活的需要和动机、基础和态度、进步程度和兴趣爱好;了解学生家庭生活的是否和谐美满、家庭教育是否恰到好处;了解学生社会生活是否丰富多彩、积极向上。教师在此基础上,创设一定的生活情境,让学生在生活情境中参与理论联系实际的教学活动,从中获得道德与法治知识,提高思想认识水平和核心素养。

(二)基于生活教育理论的《道德与法治》教学。根据生活教育理论开展《道德与法治》教学是符合义务教育《道德与法治课程标准》精神的。首先,《道德与法治》要以学生的真实生活为基础,引导学生学习道德与法律的基本规范,培养学生坚定的政治立场和观点,正确的科学的世界观和人生观。其次,教师要根据学生《道德与法治》认知规律,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全面了解学生的生活经验,恰当地创设学习情境,带领学生在生活感受和体验,逐步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和涵养的必备品格。《道德与法治》的教学内容是非常丰富的。课程标准把学生的成长作为道德与法治知识生产的起点,然后逐步展开生成,通过“自我认识”到“我与自然”“我与家庭”“我与他人”“我与社会”“我与国家和人类文明”发展为线索对学生进行系列的道德与法治教育。

二、《道德与法治》生活教育的策略

(一)教材整合策略。首先是时事政治,道德与法治的教学内容一定是和当前发生的政治事件密切相关的,所以党的正确领导,祖国的新成就,现实的社会问题都要整合。党的二十大胜利召开了,那么党的二十大精神就要融入《道德与法治》教学内容中。学习国情教育主题,要把党的二十大精神整合进来,使学生领悟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其次在学习法治教育主题时可以适当整合学生喜欢的文学作品,如电视剧《狂飙》《人民的利益》等扫黄打黑、惩治腐败等内容,学生自觉遵守社会公德,严格遵守法律法规;再次可以整合学生学习和生活中的例子,理论联系实际地引导学生学习道德与法律,还可以结合其他学科的知识使课堂变得生动形象、妙趣横生。教材整合能够充分体现《道德与法治》内容的丰富性,实践的操作性和教学的有效性。

(二)活动开展策略。一种是一课时的生活模拟教学活动,一种是几课时的实践教学活动。不管是哪种形式,贯彻活动开展策略要注意三点。一是恰如其分地创设情境。二是要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把活动的设计、运作和评价交付给学生,让学生按照自己的意志开展他们自己的活动,让他们同学之间互相启迪,共同提高。三是要“大感受,小认识”,注重学生的感受、体验和感悟,培养学生的道德品质,养成良好的道德行为习惯。参加运动会,要让学生感受竞争意识、集体荣誉、团队精神和个人责任。

(三)因材施教策略。一是“因材”,就是把学生具体的实际情况作为施教的依据。这就要求教师要充分了解学生的知识基础、学习态度、学习情绪和克服学习困难的意志,了解学生学习需求、兴趣爱好、学习能力,学习特点,以及学生的群体特征,这就需要教师和学生交朋友,和学生共同学习、研究问题。二是“施教”,有了对学生的全面了解和比较准确的判断,才能选择合适的途径与环境,采取恰当的方式和方法,有的放矢地组织教学活动。要做到因材施教,首先要注意到学生的年龄特征,对不同学段的学生要有不同的教学要求。

三、《道德与法治》生活教育的方法

(一)联系生活创设情境,提高道德认识。《道德与法治》的教学内容是源于社会生活的。小学生的生活阅历少、知识面窄,这对于他们理解道德与法律知识有较大的困难。因此,教师根据他们好奇心强、求知欲旺,富于幻想的特点,联系生活实际就会事半功倍。如果我们在道法教学中通过设置悬念的方式对他们提出问题,引起学生的好奇心和注意力,激发他们思考和探究问题的兴趣,增强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制造悬念的方法有很多,如提出问题设置悬念法、制造矛盾冲突制造悬念、制难设碍巧设悬念法等都可以给孩子们一个想象的空间,激发他们的好奇心。

(二)信息技术促进感悟,激发道德情感。例如,教授《主动拒绝烟酒与毒品》一课时,教师如果在课堂上对着孩子们说烟酒毒品有什么危害,要拒绝烟酒与毒品,语言上显得苍白无力,学生听了也没什么深刻感受。但如果采用视频和丰富的图片播放给学生看,就会在視觉和听觉上对他们产生强烈的冲击,让他们意识到吸烟和毒品的危害,从而敬而远之。

(三)参与道法游戏活动,培养道德意志。例如,二年级学习《传统游戏一起玩》,教师可以在课堂上给学生介绍了好几种传统游戏:七巧板、手影、翻花绳、解九连环、挑小木棒等。为了让大家感受传统游戏的乐趣,就让同学们关门、拉窗帘、关灯制造黑暗气氛,同学们一下子就兴奋起来了。在黑暗的教室里,用手电筒给他们照亮,让学生们根据图片做手影。学生们都非常高兴,不断地调整手势,边玩边笑,充分感受到了传统游戏带来的乐趣。游戏结束让学生们发表感言,学生们都积极举手,有的说很神奇,有的说手影看似简单但要做好不容易……通过游戏体验,学生不仅快乐地学到了知识,还丰富了情感,培养了学生们良好的道德情操。

(四)学生展示交流成果,提高参与度。比如,六年级学习《地球——我们的家园》时,对于环保你能做什么?除了可以在课堂上进行小组讨论如何参与环境保护,还可以让同学们充分发挥想象力,利用课后时间做一个废物利用手工,选出优秀作品在下一节课进行展示和讲解。在这个过程中,学生表现自我,充分发挥了主观能动性,挖掘了潜力,培养了他们的创造力,让学生体验到了学习的快乐,最终达到自我实现的目标。

责任编辑 邱 丽

猜你喜欢
道德与法治教学活动法治
住培教学活动指南专题
送法进企“典”亮法治之路
小学数学实践教学活动初探
反家庭暴力必须厉行法治
如何构建低耗高效的高中数学教学活动
苏教·中图版《道德与法治》小学低年级教材解读
以德促法 以法治国
对初中《道德与法治》课教学的几点反思
中小学推出《道德与法治》课程
高中语文阅读教学活动设计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