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学习数据的初中数学螺旋型教学模式的实践

2024-02-24 23:38陈晓丽
师道·教研 2024年1期
关键词:四边形平行四边形微课

陈晓丽

《初中数学螺旋式教学模式》是结合我校的教学实践,在借鉴国内外实践教学模式的基础上,立足于关注全体学生的发展、关注学习过程、注重学习质量、注重学评一体化推进、注重评价反馈及时深入、力求达到轻负担、高效益、促进数学思维发展的教学理念而提出的。螺旋型教学模式,是指以SOLO分类学为指导,依托围绕核心目标并呈螺旋型上升而设计的“预习案”“学习案”“反馈案”的《初中数学三维课堂》,以每一学习内容的核心目标为中心,在教师的指导下,引导学生高质量地达成课时的核心目标,我们可以通过持续改变学习任务的复杂性,或是逐渐提升实现学习目标的主要元素,来激励学生持续对各种信息进行连接和融合,从而实现优秀的主要目标,并转化为优秀的数学口头表述,借此实现培养学生思维水平从“点状思维”到“关联思维”再到更高级、更复杂的“高阶思维”的螺旋型发展的一种教学程序样式。下面,笔者以执教的北师大版八年级下册《6.1 平行四边形的性质(1)》为例,阐述基于学习数据的初中数学螺旋型教学模式应用的教学实践以及由此引发的思考。

一、教学过程

1.课前预习、掌握学情

布置预习任务,学生自习课本后,播放微课视频(微课主要内容:平行四边形的七个冷知识、平行四边形相关概念的介绍、平行四边形的性质简单介绍)。学生完成预习案中的课前导学和尝试练习两部分内容,之后在“智慧”平台提交,系统即时智能化批改反馈,学生即时可以收到反馈以及每个题的详细解析过程,可以进行自我订正。老师通过“智慧”平台检查学生的预习情况,通过系统统计数据做好预习反馈,根据预习情况进行二次备课,调整和完善上课流程。【课前导学】先阅读课本第137-138页,再观看微课视频,完成下列内容。(共7题,略)主要以问题串的形式进行本节课的知识点梳理。【尝试练习】(共4题,略)基于学习数据的课前学情诊断:课前诊断,确定学习起点。学生阅读课本→观看微课→完成预习案→登录智慧平台完成预习检测。系统自动批改并生成预习报告。

2.课堂互动、合作探究

(1)预习展示、引入新课。师:请同学们欣赏这一组图片——小区的停车位,学校的伸缩门、楼梯的扶手等,我们都能看到平行四边形的身影。生活中的平行四边形随处可见,它装点着我们的生活,服务着我们的生活,本节课我们将来学习平行四边形的性质。(点题)什么样的图形称之为是平行四边形呢? 生:我们把两组对边都分别平行的四边形叫平行四边形。师:很好!用数学语言来说就是?生:∵ AB∥DC ,AD∥BC,∴ 四边形ABCD是平行四边形。师:有一句话是这么说的:平行复平行,平行四边形。所以一定是两组对边都平行的四边形才是平行四边形。接下来是平行四边形相关概念的介绍,以及课前预习内容的反馈与点评。

(2)合作交流、探索性质。师:初步认识平行四边形后,有人说:平行四边形颜值很高,看着很顺眼,这是为什么?通常我们看什么东西顺眼,八成是因为它对称,比如有些建筑,人脸,雪花等,它们都是轴对称图形,那平行四边形是轴对称图形吗?生:不是。师:为什么?生:一般情况下,平行四边形无论沿任何一条直线对折,直线两侧的部分都不能完全重合。学生利用手中的平行四边形验证一下,上下折,左右折。师:那它颜值高的秘密是什么?除了轴对称,还有其它的对称性吗?生:中心对称图形。师:是吗?对称中心在哪?以小组为单位,利用手中的工具验证你的结论。生:小组合作:用圆规将两个平行四边形固定,绕对角线交点旋转180°,和原来图形重合。师:请看大屏幕,老师也来验证一下。(教师借着多媒体动画进行演示)生:平行四边形的对边相等,对角相等。师:我们很难通过动手操作所有平行四边形来验证这一结论,因而,我们需推理证明它的正确性,你能做到吗?请写你的出推理过程。借助智慧平台推送平板功能,以小组为单位提交作品并相互上台展示点评。问题1:平行四边形是中心对称图形吗?如果是,你能找出它的对称中心吗?小组合作,利用你手中工具(平行四边形纸片,圆规,三角板等)验证你的结论。问题2:平行四边形是一种特殊的四边形,由定义可知它的边有什么特殊性质?通过上述验证,你还发现平行四边形的哪些性质?猜想,并验证你的猜想。

(3)练习内化,理解性质。流程:教师推送评分标准→学生借助智慧平台互评功能进行互评→教师挑选推送典型的答题情况(包括满分示范以及典型错误)反馈存在问题→小组点评,教师点拨→教师推送变式训练。【知识点拨】1.解决四边形问题时,我们一般转化为熟悉的三角形問题来解决,由未知转化为已知,从而实现了由繁化简的数学思考。2.解题时,多从几个角度去思考会使我们的思维得到训练,通过比较我们会找出较简单的解题方法。基于学习数据的课中精准教学分析:课堂检测,把握学生易错点,选准点拨重点。

二、教学反思

1.学习数据分析:利用大数据实现课堂精准化、及时化、高效化。突破传统数学课堂的局限性,融合微课视频、平板交互、几何画板、一体机等现代信息技术多媒体介质,课前通过智慧云平台大数据精准把握学情,课中使用投票功能、抢答功能、投屏功能等等来丰富教学素材,提高课堂容量和趣味性,让本来乏味枯燥的几何教学生动有趣,并利用推送任务精确及时反馈教学效果,实现个性化辅导。

2.教学效果分析:融合信息技术,聚焦核心素养,落实“双减”政策。本案例中利用平板电脑、实物投影、智慧教育平台等信息化技术手段,创设有利于协作交流的学习环境,有效开发并生成数学教学资源,改进学生学习方式,实现教学决策数据化、评价反馈即时化、交流互动立体化、资源推送智能化。这样的信息化教学不但让课堂形式更加丰富多彩,使课堂更加生动活泼,富有趣味性,也很好地发展了学生的数学核心素养。与此同时,教师熟练地利用信息技术手段突破教学重难点,使信息技术与数学教学深度融合,真正做到在“双减”背景下有效提升课堂效率,达到减负增效的效果。

3.教学模式提炼。将55到65分钟定义为一个学习时间段(包括10到20分钟的预备自习时间,45分钟的课堂学习时间),并且没有额外的额外任务。确定一堂课的主要目的。利用“三维授课”方法,涵盖了预习案、学习案以及反馈案,实施在课程中的连续教导。全部的教育方法都是以一个“核心目标”为中心,并通过三个步骤(设定核心目标、搭建“三维课堂”、扩展“三维课堂”)来实现的。

责任编辑 邱 丽

猜你喜欢
四边形平行四边形微课
平行四边形在生活中的应用
微课在幼儿教育中的应用
微课在高中生物教学中的应用
微课在初中历史教学中的应用
圆锥曲线内接四边形的一个性质
“平行四边形”创新题
对一道平行四边形题的反思
判定平行四边形的三个疑惑
四边形逆袭记
4.4 多边形和特殊四边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