刍议基于信息技术融合的“数学广角”课堂教学有效性

2024-02-24 00:26吴辉明
师道·教研 2024年1期
关键词:数学广角广角动画

吴辉明

一、教材的编排特点及启示

梳理整套教材的数学广角知识安排,我们不难发现教材编排的目的与特点,其实“数学广角”在每一个学段都对教学提出不同的要求。在第一学段以“操作实践”为主题,这一阶段基于考虑到学生数学知识储备的比较零碎,通过“操作实践”的活动引导学生开展数学探究,初步培养学生观察、操作、发现及归纳推理的能力。第二学段以“抽象建模”为主题,基于学生已有了一定的数学知识和解决简单实际问题的经验为基础,设置“抽象建模”的教学内容,使学生理解并初步掌握一些数学思想与模型,并为之提高了学生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逐步形成有序、严密抽象思考问题的意识和习惯。在实践教学中,我们不难发现教材编排的特点是从注重形象具体思维逐步过渡到注重抽象思维,其数学思想方法是逐步深入、螺旋上升的。

二、信息技术融合激发学习兴趣,促学生自主探究

信息技术2.0的多种技术的融合介入下,使得教学形式和效果发生了巨大的变化。教师因信息技术而成了课堂教学活动的摩术师,大“导演”,教学的有效组织者,有效引导者,学生也真正成为了课堂的主体,学生主动积极地探索知识,不再是被动简单地接受知识,教师利用信息技术创设教学情境,学生在学习情境中、活动中自主探究和发现,主动地参与在课堂学习活动中,适时老师还可以利用信息技对各种不种的思考进行分析与比较,使得教学更为之有序,更为之有启发性,学生自主地发现和提出问题。如教学数学广角打电话一课教学的几个教学环节,老师借助信息技术开展逐层教学,通过课件直观灵动的动画展示,触发学生思维的神经,在学生观察通知形式的动画中发现了通知形式的一般规律,这样有了信息技术动画课件便于观察发现的支撑,启发学生发现这种一般规律的思考其實并没有达到尽快速通知题意要求,使得学生不得不主动进一步深入思考。这样一个直观的简单的动画显示,为学生提供了形象思维的支撑,为观察发现提供了条件,瞬间就达到了老师的教学意图,此时教师无需通过任何的言语表达,学生已深入启发而感悟其中。其实,在此过活动过程中学生的学习兴趣点也悄然被点燃,学生思维的积极性了瞬间被激发,自然地顺畅地开启了学生主动进行深入探讨的教学环节,更是使得教学环节过渡于无形之中。学生在观察中、在讨论中、在实践中自主收集和分析相关信息,并为之将信息与教学内容与有机的联系起来。这些都是变传授为自主探究学习,变被动为主动的主体学习地位的充分体现。此时信息技术融合之提升数学课堂教学效率确实是可行而有效的。

三、信息2.0之多技术融合促进教与学的有效性

在实践教学过程中,我们发现数学广角教学有一个共同的特点,教学内容的思维过程与思维优化过程是需要在活动动中进行启发。教学时总发现教学的时间很紧甚至是不足的情况,进而普遍老师都认为教学内容难很难,课时时间不够很难在有限的课时时间内把教学内容讲透。甚至有的老师把一个课时的教学内容分成了两个课时进行教学。其实在信息2.0的多技术融合帮助下,数学广角的课堂教学得到了优化。如教学五年级下册数学广角《打电话》一课,教学过程中的“怎样通知最快”的策略优化确实需要较长的时间才可以较好的完成。因为只有抽象的文字表达,没有充分的让学生经历问题解决的全过程,学生是无法突破思维的瓶颈。然而信息技术融合多媒体教学的介入,通过动画展示“逐一通知法”“简单分组通知法”“互相转告通知法”,直观快速地把学生引入到电话通知情境中,使得学生的思维一下变得有序、有逻辑有全面性的思考。形象直观的动画呈现学生的面前,促使学生有效经历了观察、思考、讨论、交流、回顾与反思的活动过程,信息技术集多种辅助手段于一体,把大容量的教学内容进行整合与优化,有效拓展了教学信息。让不同思维层次的学生在活动得到不同的发展,真正做到了“过程充分”“形式的多样”和“交流的充分”。老师可以根据学情情况,便捷地在原计划基础上调整教学的内容与教学的节奏,破除了传统教学的语言描述所无法比拟的视觉、听觉、触觉等的感官体验。教学讲解方面,教师结合信息技术融合,教学图文并茂、动静结合、数形结合、多维展示、全方位、多层次讲练结合,从而有效地促进教师的教学效率和学生的学习效率。

责任编辑 邱 丽

猜你喜欢
数学广角广角动画
文化广角
文化广角
做个动画给你看
动画发展史
我的动画梦
如何上好小学“数学广角”课
浅谈信息技术在“数学广角”中的应用
广角
我是动画迷
拨开云雾见月明 牛途漫漫从头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