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信宫灯的奥秘

2024-02-27 13:34王强
世界博览 2024年4期
关键词:阳信长信满城

王强

灯体通高约48厘米,总重达15.85公斤,通体鎏金,整体造型是一个跽坐(两膝着地,臀部坐在小腿肚上)著的宫女双手执灯的样子。宫女左手托着灯座,右手在袖子内,提着灯罩,胳膊高举,似乎在挡风,但实际上,右臂与灯顶部的烟道相通,宽大的袖管自然垂落,成了排烟管道。灯罩由两块弧形的瓦状铜板组成,竖直嵌于灯盘的槽之中,可以左右开合,这样可以调节灯光的照射方向和亮度。

长信宫灯是一件非常著名的文物,它是西汉时期的一件铜器,构思精巧。

长信宫灯的设计,既防止了空气污染,又极具观赏性,是一件集实用性、环保性和艺术性于一体的灯具。

这种吸收烟雾的环保式的灯在汉代出土的文物中并不少见,其造型的基本结构就是将烟道形成一个闭环,将烟雾导入灯体内部,进行溶解。这种灯的设计造型一般都比较精巧,常与动物姿态相结合,很生动,也很具观赏性。

这种灯最典型的造型有两种。

一种是牛形灯,就是以牛的造型为依托,一般在牛头顶部做一个烟道,或者直接将牛角做成烟道,通过拉伸弯曲牛角,完成一个闭环的烟道。这种铜牛灯以南京博物院的镇馆之宝之一、出土于江苏扬州的错银铜牛灯为代表,这件就是在牛头顶部做了一个烟道出来。另外,在江苏睢宁和湖南长沙也有出土牛形灯,它们是双烟道的灯。

另一种是雁鱼灯,或者叫青雁鱼灯,就是一只大雁回首嘴里衔着鱼伫立的造型,这种灯是以大雁的脖子和鱼为烟道,完成闭环。鱼身、雁颈和雁体是中空且相通的。

国家博物馆、陕西历史博物馆、山西博物院和山西青铜博物馆均有一件雁鱼灯,其中,以国家博物馆所藏最精,上面保留有较多彩绘,该雁鱼灯出土自山西朔州。南昌汉代海昏侯墓也出土有两件,一件品相较好,一件残损。当然,还有一些结构相似但造型简略的雁鱼灯。

这两类灯和长信宫灯的原理都一样,但不同的是,这两类灯是动物造型,而长信宫灯是人物造型。它们都很漂亮,但综合体量、创意、工艺、完整度和艺术性等要素,长信宫灯还是更胜一筹。

长信宫灯非凡的技艺和精巧的构思,昭示着这件灯具绝非常人所能拥有,其名称“宫灯”也证明,这是一件贵族使用的物件。那这件灯具究竟是何人所有呢,背后又有什么样的故事呢?

这件宫灯1968年出土于河北省保定市满城区满城汉墓,满城汉墓是一座非常著名的汉墓,墓主人是西汉时期的中山靖王刘胜及其妻子窦绾。这座墓在一座小山上,墓室在接近山顶处。和一般的夫妻合葬墓不同,这座墓是两个墓室,刘胜和窦绾各自有一个独立的墓室。

中国古代的大型墓葬(以帝王和贵族为主)一般有两种,一种是封土为陵,一种是依山为陵。前者是在地面上堆积巨大的封土,封土内形成墓室,后者是依托一个山体,在山体内凿出墓室。满城汉墓是座典型的依山为陵的墓,是中国目前保存最完整、规模最大的依山为陵的墓葬之一。

靖王墓全长51.7米,最宽处37.5米,最高处6.8米,容积约2700立方米,墓室中还有木结构瓦房和石板房,是一座功能齐备的地下宫殿。而窦绾墓全长49.7米,最宽处65米,最高处7.9米,容积约3000立方米。

中山靖王刘胜是汉景帝刘启的儿子,汉武帝刘彻的异母兄长。他在公元前154年受封为中山王。这个人喜好酒色,后代也有很多,比如蜀汉的开国君主刘备,就是中山靖王刘胜之后。刘胜在公元前113年去世,窦绾大约在公元前104年去世。一般认为窦绾是窦太后的族人。

窦太后是谁?窦太后是汉文帝的皇后,汉景帝的母亲,汉武帝的祖母。窦太后是个权欲很强的人,在景帝在位时期,以及武帝初年,她时常干预朝政,有时候严重影响朝局。窦太后的族人嫁给刘姓诸侯王,也算是门当户对。以窦太后的霸道,其家族的人的地位在当时也必然不低。窦绾墓室和靖王墓室的对比,似乎也能映射出当时这种微妙的势力对比。而以长信宫灯、朱雀衔环杯为代表的窦绾墓室出土物也并不比靖王墓室出土物差。

该宫灯上还有“长信”字样。长信宫是汉代长乐宫建筑群中最重要的建筑,汉代的太后一般多住在长乐宫中的长信宫。据此可以推断,长信宫灯当年是在窦太后所居的长信宫中使用,故得名。

而二代阳信侯刘中意在公元前151年,因罪被除去封国。这件宫灯很可能在此时进入了窦太后的长信宫中。而因为窦绾和窦太后的关系,宫灯可能又被赐给了窦绾,进入了中山国,最终陪着窦绾一起入葬墓中。

另外,汉武帝的姐姐平阳公主在出嫁之前,被封为阳信公主,这件灯也有可能最初是她的,然后到窦太后宫中,再赐给窦绾。

满城汉墓的发现实属意外。

1968年5月,解放军北京军区工程兵某部在河北省满城县西南一座海拔200余米的孤山上执行任务。当战士们在距离山顶30米处打眼放炮时,一个奇怪的现象发生了,这次放炮并没有像往常那样崩下来许多碎石头。战士们上前查看究竟时,发现打炮点出现了个漆黑的山洞,进入洞内,发现有许多造型奇特的铁器、陶器和青铜器等,原来这是一座墓葬。

之后由时任中国科学院院长的郭沫若率领考古工作队,进驻陵山进行考古。专家们在进行了细致勘察后,初步断定这是西汉第一代中山国国王刘胜的墓。之后,他们判断,附近应该有刘胜妻子的墓,于是进行考古发掘,发现了窦绾墓。

满城汉墓是中国20世纪百项考古大发现之一,在中国考古史上占有重要的地位。一方面是因为其是依山为陵墓的代表,巨大的墓室构造,让人叹为观止。另一方面,墓内出土了大量奢华的陪葬品,共有金器、银器、铜器、铁器、玉器、石器、陶器、漆器和丝织品等1万多件。

这些陪葬品中,以长信宫灯、金缕玉衣、错金铜博山炉最为精美,其中,又以长信宫灯最为独特。在同类物件中,金缕玉衣在国内汉代王侯墓中,多有出土,汉代的博山炉也出土很多,错金工艺的较少,满城汉墓这件是最精美的。而长信宫灯则几乎是个孤品。

长信宫灯被发现时,并不像现在我们看到的这样完整,而是散落在地上,宫女的头部、灯盘、灯罩等零部件都散落一地。原来窦绾墓主室顶部为两坡式构造,并不十分牢固,主室的东半部顶曾经发生过坍塌,原本放置在几案上的长信宫灯被震落在地上摔散了。后经专家修复,长信宫灯才得以恢复原本的容貌,就是我们今天看到的样子。

如果不是机缘巧合发现这座墓,长信宫灯可能就一直以一个散碎的状态躺在漆黑的山洞中,散落的零部件也不知何时才能重新合体。而墓的发现,让长信宫灯重新被修复为一体,这件顶级的实用器和艺术品,也以一个全新的面貌重见天日,让世人瞻仰。

长信宫灯是国家文物局首批禁止出国(境)展览的文物之一,它的确值得这种规格的待遇,这件文物让人百看不厌,每每看到,都让人叹为观止,惊叹其完美的形态和精巧的构思,它也代表了那个时代最顶尖的技艺和想象力。

(责编:李玉箫)

在使用时,灯盘中心插上蜡烛,点燃后,烟雾会顺着宫女的袖管进入体内,体内一般盛水,用来吸收烟雾,避免污染环境,保持室内清洁。

宮女的头部、身躯、右臂以及灯座、灯盘和灯罩6部分是分铸后组装而成的。构件可以拆卸,可以灵活替换。出土后,发现灯罩上方部分有少量蜡状残留物,据此,宫灯内燃烧的物质可能是动物脂肪或蜡烛。

长信宫灯上刻有9处铭文,共65个字。宫灯上部灯座底部周边刻有“长信尚浴,容一升少半升,重六斤,百八十九,今内者卧”的铭文,字迹略潦草,这可能是后来刻的。灯体上还有6处“阳信家”字样的铭文,一般认为,这件宫灯最初可能是属于阳信侯家的。初代阳信侯是因平定诸吕之乱有功的刘揭。

满城汉墓两个墓室的内部结构较为相似,均由墓道、甬道、北耳室、南耳室、中室(前室)和主室(后室)6个部分组成,墓室内还有构思精妙的防盗系统和排水系统。

窦绾墓的中室很大,墓室空间非常开阔。就墓室建构而言,窦绾墓的规模、气魄和开凿工艺均超过了靖王墓的水平。这种对比,背后折射出的是夫妻双方的身份和地位。图为窦绾墓的实景图和结构示意图。

猜你喜欢
阳信长信满城
采桑子·阳信万亩秋梨香(新韵)
又是一年梨花开
长信宫灯
长信宫灯:光影婆娑中的汉代智慧
论阳信鸭梨品牌提升策略研究
满城尽是黄金果
汉初皇太后宫官考述
一湖山水满城诗
满城花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