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让遥感界听到中国声音

2024-02-27 14:33熊科
莫愁 2024年5期
关键词:遥感技术卫星

文/熊科

遥感是什么?简单地讲,就是通过卫星远距离探测地球,给地球拍照片、拍视频、拍CT,了解地面发生的一切。40 岁出头,他放弃国外优厚待遇,义无反顾回到中国,投身在祖国遥感事业中。他直言:“科技没有国界,但中国遥感技术发展只能在中国做,中国的遥感技术服务于中国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

筑梦遥感

顾行发1962 年6 月出生在湖北省仙桃市杨林尾镇的一个普通家庭。小时候,他看到喷气式飞机划过天空,留下长长白线,觉得非常神奇,梦想有朝一日能去探索更远、更高、更神秘的领域。

1978 年,16 岁的顾行发以杨林尾中学第一名的成绩被武汉测绘学院(现为武汉大学测绘学院)录取。填报志愿时,他怀抱航空梦,写下航空摄影测量专业,不懂这个专业具体学什么,主要看中“航空”两个字。入学后,他发现这个专业和航空基本没有什么关系,主要是测量飞机拍摄的照片,再绘制成地图。

遥感课堂上,顾行发第一次知道遥感卫星用途有多大。在图书馆,他把《遥感手册》看了一遍又一遍,书籍似乎为他打开一扇世界大门,冥冥中感到这是一生想要追求的事业。

毕业分配时,顾行发想逆人生行走,到别人不愿意去的地方——西藏,利用所学有所作为。但当时西藏并没有分配的指标,顾行发的申请被学校打回,他被分到国家测绘局测绘研究所。

在前辈的带领下,顾行发尝试用三个做航空摄影的相机模拟遥感卫星,实现测绘与遥感功能。一次航空摄影测量作业中,顾行发发现拍摄的照片不够均匀,四周黑、中间白。那时,计算机还不具备图像处理功能,他根据光晕原理,用磨片的方法把照片剪成不同厚度,模拟数学规律。他因这项技术得到老师赞赏,还获得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二等奖,彼时,他只有20 岁。

最好的选择

1986 年2 月,法国发射SPOT 卫星,成为继美国之后第二个发射遥感卫星的国家。那时,我国有关技术同世界先进水平相比差距很大,迫切需要一批懂遥感、懂卫星的人才。顾行发被公派到法国留学深造,分别在巴黎第六大学地质系与第七大学物理系学习。

顾行发靠着一腔热血与不懈努力,先后拿到地质系遥感应用硕士学位、物理系遥感物理学硕士学位和博士学位。法国政府邀请他留法工作,许诺给予终身研究员职位,进入公务员行列。顾行发却想回国效力,但国内开展遥感研究与应用工作的条件尚不成熟,他决定先留在法国多看、多学,同时和国内同行多交流,心想总有一天会回报祖国。

1992 年,顾行发回国讲学,帮助国内科研人员在敦煌建立定标场。此后每年,他都回国访问、讲学、交流、合作。他深感国家对人才高度重视,虽然可以通过讲学等方式帮助国内科研人员提高水平,但总感觉像是隔靴搔痒,始终想找一个更加合适的平台为国效力。

2003 年7 月,法国图卢兹召开世界遥感大会,中国有三百多人参会。顾行发发现,没有一个中国发言人的文章使用中国的遥感数据,没有一个人讲中国对地观测卫星计划,可以说,整个大会没有一点中国声音。他不服气:“很多国家都有自己的卫星应用计划。中国自己的航天遥感,什么时候在世界上能占一席之地?”他不相信,中国在遥感技术方面不能自己发声。在国际上,发出中国声音很重要。顾行发强调:“美国经常讲‘基于规则的国际秩序’,这里有两个问题:一是谁来制订规则,二是为谁制订规则。我想,第二点更为重要。我们希望能为多数人、为长期发展制订规则,这得靠实力发出自己的声音,参与规则制订。”

时任中科院遥感应用研究所田副所长邀请顾行发回国,希望顾行发牵头筹建国家航天局航天遥感论证中心。顾行发等待的就是这个机会。当年12 月,他回到祖国母亲怀抱,入选中科院“百人计划”,着手筹备成立国家航天局航天遥感论证中心。

顾行发发现国内条件与法国相比有天壤之别,但不后悔。他坦言:“在国外学习期间,待遇和条件都很好,但我们自己的遥感技术在国际上没有地位,我一直感到不安。我是改革开放后成长起来的人,得到了很多好机会,深受国家和前辈恩泽,总想为祖国做些事,却一直没有机会,回国是我的追求和梦想。”

当时,顾行发住在一套只有30 多平方米的房子里,楼道堆满杂物,水龙头使劲一拧便断。他没有团队,借来几名临时聘用人员和两名学生,挤在18 平方米的屋子做研究,写项目申请的本子高达1 米多。每天忙到凌晨两三点,等回到宿舍,大门紧锁,他只能翻墙进去,电梯停运,就摸黑爬到13 楼的宿舍。他说:“能为祖国做事,是我最大的荣耀。我回来是想做番事业,为中国自主设计自己的对地观测系统。当个人发展与社会、国家需求相一致时,一定是最好的选择。”

一生追求一件事

2004 年1 月12 日,国家航天局航天遥感论证中心正式成立。论证中心以遥感应用所为依托,吸纳国内主要遥感机构专家学者为成员,结合国内外遥感科学发展趋势与技术前沿,为发展中国航天遥感事业开展前瞻性、基础性与创造性工作。通过大量研究工作,我国在遥感科学领域研究成果逐渐得到国际遥感学界认可。在顾行发的努力下,世界遥感大会每年都有中国遥感的专门会场,他兴奋地表示:“我们不仅有自己的会场,还发出了自己的声音。”

2013 年4 月26 日,专项首发卫星“高分一号”于酒泉卫星发射中心发射成功,标志着高分专项工程取得阶段性成果。同年,顾行发成为全国政协委员,他的提案从自己专业领域出发,关注我国航天领域发展,获得有关领导批示并得到具体落实。

目前,我国有300 多颗遥感卫星,相当于全世界除美国之外所有国家之和。论载荷数量,即遥感卫星上相机数量,我国是世界第一。顾行发说:“能参与中国卫星建设发展,并发挥一定作用,是我人生极大的幸运。”

2023 年年底,在“对话科学家”主题活动上,顾行发坦言:“科学家精神,关键是四个字:求真务实。执着追求一件事,就会成功。目前,各卫星系统之间相对孤立,尚未形成真正意义的通导遥一体化系统,这是机遇,也是挑战。”

猜你喜欢
遥感技术卫星
miniSAR遥感卫星
如何确定卫星的位置?
静止卫星派
无人机遥感技术在水土保持监测中的应用
遥感技术在林业中的应用
Puma" suede shoes with a focus on the Product variables
遥感技术在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确权登记中的应用
竞射导航卫星为哪般
基于遥感技术监测的湖南省农田动态变化
遥感技术与数字国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