支气管肺泡灌洗联合抗生素降阶梯疗法对重症肺炎患者细胞免疫、炎性反应及肺功能的影响

2024-02-27 03:23朱浩姜剑松顾维立王颖
疑难病杂志 2024年2期
关键词:灌洗阶梯性反应

朱浩,姜剑松,顾维立,王颖

重症肺炎(severe pneumonia,SP)是肺组织炎性反应发展到一定疾病阶段,恶化加重所致器官功能障碍,甚至危及患者生命。抗感染治疗、预防并发症是治疗SP的基本原则[1]。抗生素降阶梯疗法是指在治疗初期采用强效广谱抗生素治疗,病情缓解后根据细菌培养及药敏试验结果,选用窄谱抗生素治疗[2-3]。支气管肺泡灌洗能够清除肺泡分泌物和炎性物质,病灶内注入抗生素,能够直接杀死致病菌,迅速控制感染症状[4]。两者联合应用具有协同作用机制,治疗SP患者预期能够获得更好的临床疗效。

SP是一种重度炎性浸润性疾病,持续炎性浸润也会诱发机体免疫应答异常,表现为免疫功能低下(或免疫功能抑制)、肺功能严重受损[5-6]。改善免疫功能、拮抗炎性反应是治疗SP患者的关键“靶点”。本研究主要观察支气管肺泡灌洗联合抗生素降阶梯疗法治疗SP患者临床疗效及其对免疫细胞、炎性反应及肺功能的影响,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选择2021年7月—2022年12月于江苏省南通市第一人民医院呼吸科收治的SP患者66例为研究对象,男40例,女26例;年龄52~76岁;病程3~12 d;Luna等[7]修订版临床肺部感染评分(CPIS)6~10分,急性生理及慢性健康评分系统Ⅱ(APACHEⅡ评分)16~30分;合并基础疾病:高血压20例,糖尿病14例,冠心病11例,慢性阻塞性肺疾病13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33例和对照组33例。2组患者性别、年龄、病程、CPIS、APACHEⅡ评分和合并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见表1。本研究经医院医学伦理委员会批准,患者及家属均知情同意并签署知情同意书。

表1 2组重症肺炎患者临床资料比较Tab.1 Comparison of clinical data between two groups of severe pneumonia patients

1.2 病例选择标准 纳入标准:①均符合《中国急诊重症肺炎临床实践专家共识》[8]SP诊断标准:符合2项主要指标(需行气管插管机械通气治疗等)中1项、9项次要指标(呼吸频率≥30次/min等)中3项确诊者;②年龄45~76岁;③研究过程中未接受影响疗效评估的其他治疗。排除标准:①严重肝肾功能不全者;②合并恶性心律失常、心肌梗死、心源性肺水肿者;③对本研究药物过敏者;④急性呼吸衰竭、重度肺功能不全等肺泡灌洗术禁忌者;⑤伴有颅脑外伤、恶性肿瘤者。

1.3 治疗方法 所有患者均给予扩张支气管、祛痰、吸氧、维持水电解质及酸碱平衡、保护肾功能、营养支持等对症治疗。必要时行机械通气治疗。

对照组:给予抗生素降阶梯疗法治疗。亚胺培南—西司他丁钠(默沙东有限公司生产)0.5 g加入0.9%氯化钠注射液100 ml中静脉滴注(根据患者肾功能耐受情况调整滴注速度,每次6~12 h滴注完毕)。连续治疗3 d后根据细菌培养和药敏结果,采用抗生素降阶梯疗法。2项阴性者,继续使用药物抗感染治疗3~5 d后,再选用针对性强的窄谱抗生素维持治疗。治疗时间为2周。

观察组:给予支气管肺泡灌洗联合抗生素降阶梯疗法。抗生素降阶梯疗法同对照组。支气管肺泡灌洗术:术前禁食禁饮6~8 h,2%利多卡因局部麻醉。经鼻插入纤维支气管镜(珠海迈德豪医用科技有限公司,A41201035),观察主支气管及气管、叶段、亚段支气管,清除气道内分泌物。当纤维支气管镜到达病灶部位后,采用灌洗液(100 ml温度37℃生理盐水、0.2 g丁胺卡、5 mg地塞米松、4 000 U糜蛋白酶等组成)反复冲洗(每次灌洗用量5~20 ml),至吸出灌洗液清澈时停止。对感染重的肺叶(或肺段)注入敏感抗生素(5~10 ml)、地塞米松(5 mg)。每2 d灌洗1次,连续2周。

1.4 观察指标与方法

1.4.1 细胞免疫功能检测:治疗前、治疗2周后,采集患者空腹静脉血4 ml,采用流式细胞仪(美国贝克曼DxFLEX)检测T淋巴细胞亚群CD3+、CD4+、CD8+水平,计算CD4+/CD8+值。

1.4.2 血清炎性因子检测:治疗前、治疗2周后,采集患者空腹静脉血4 ml,3 000 r/min离心10 min取血清,采用全自动生化分析仪(日本日立7600)检测C反应蛋白(CRP)、降钙素原(PCT)、白介素-6(IL-6)、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水平。

1.4.3 肺功能测定:治疗前、治疗2周后,采用肺功能检测仪(美国麦加菲肺功能仪)检测最大呼气流量(PEF)、第1秒用力呼气容积(FEV1)、FEV1占用力肺活量(FVC)比值(FEV1/FVC)。

1.4.4 不良反应:统计治疗期间咽痒、呕吐、恶心、一过性低氧血症发生率。

1.5 临床疗效判断标准 参照《中国急诊重症肺炎临床实践专家共识》[8]、Luna等[7]修订版CPIS拟定疗效判断标准。显效:症状、体征、病原学检查及实验室检查4项均恢复正常,CPIS评分降低≥75%;有效:症状、体征、病原学检查及实验室检查4项指标明显改善,CPIS评分降低≥30%~<75%;无效:症状、体征、病原学检查及实验室检查4项指标无改善甚至加重,CPIS评分降低<30%。总有效率=(显效+有效)/总例数×100%。

2 结 果

2.1 2组临床疗效比较 观察组患者总有效率为87.88%,明显高于对照组66.67%(χ2=4.228,P<0.05),见表2。

表2 观察组和对照组重症肺炎患者临床疗效比较 [例(%)]Tab.2 Comparison of Clinical Efficacy between the Observation Group and the Control Group in Severe Pneumonia Patients

2.2 2组患者治疗前后细胞免疫功能比较 治疗前,2组患者CD3+、CD4+、CD8+、CD4+/CD8+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2周后,2组患者CD3+、CD4+、CD4+/CD8+均高于本组治疗前,CD8+低于本组治疗前(P<0.05),且观察组患者CD3+、CD4+、CD4+/CD8+高于对照组,CD8+低于对照组(P<0.05),见表3。

表3 观察组和对照组重症肺炎患者治疗前后血清细胞免疫功能比较Tab.3 Comparison of serum cellular immune function between the observation group and the control group of severe pneumonia patients before and after treatment

2.3 2组患者治疗前后血清炎性因子比较 治疗前,2组患者血清CRP、PCT、IL-6、TNF-α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2周后,2组患者血清CRP、PCT、IL-6、TNF-α均低于本组治疗前(P<0.01),且观察组患者血清CRP、PCT、IL-6、TNF-α均低于同期对照组(P<0.01),见表4。

表4 观察组和对照组重症肺炎患者治疗前后血清炎性因子水平比较Tab.4 Comparison of serum inflammatory factor levels before and after treatment between the observation group and the control group of severe pneumonia patients

2.4 2组患者治疗前后肺功能指标比较 治疗前,2组PEF、FEV1、FEV1/FVC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2周后,2组PEF、FEV1、FEV1/FVC均高于本组治疗前(P<0.01),且观察组PEF、FEV1、FEV1/FVC高于同期对照组(P<0.01),见表5。

表5 观察组和对照组重症肺炎患者治疗前后肺功能指标比较Tab.5 Comparison of lung function indicators before and after treatment between the observation group and the control group of severe pneumonia patients

2.5 2组不良反应比较 2组不良反应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098,P=0.322),见表6。

表6 观察组和对照组治疗期间不良反应比较 [例(%)]Tab.6 Comparison of adverse reactions during treatment between the observation group and the control group

3 讨 论

SP也称中毒性肺炎,是一种因病原体诱导所致的肺实质性炎性反应。抗生素抗感染是治疗SP的主要方法,在传统治疗中抗生素使用遵循“逐代升级、分别袭击”原则的升级疗法,常出现初始抗生素未能覆盖病原谱,导致无法控制致病菌、控制感染效果差的弊端[9]。初始使用强效广谱抗生素,能够最大限度覆盖所有致病菌,实现迅速控制感染、减少细菌耐药的目的。病情缓解后,根据细菌培养与药敏试验结果,针对性使用窄谱抗生素,可减少抗生素的使用及细菌耐药发生[10]。降阶梯疗法遵循“一步到位、重拳出击”的原则,能够达成“迅速控制临床症状、尽早脱离生命危险”的目标,但对于SP患者,降阶梯疗法疗效似乎已到“瓶颈”期[11]。支气管肺泡灌洗术能够直达肺部深处,通过反复冲洗和吸引,能够促进分泌物吸收、缓解气道阻塞。也可通过直接(病灶内注入抗生素)或间接(促进降阶梯疗法抗生素吸收)作用,增强局部血药浓度,提高杀灭致病菌效果[12-13]。而且肺泡灌洗术也是细菌学检查、指导敏感抗菌药物使用的有效方法[14]。一项Meta分析表明,支气管肺泡灌洗术联合药物治疗能够缩短SP患者住院时间(MD=-4.38, 95%CI=-5.53~-3.25,P<0.001),提高整体有效率(OR=0.16, 95%CI=0.13~0.19,P<0.001)[15]。本研究中,观察组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说明支气管肺泡灌洗术联合药物治疗SP患者,效果值得肯定。

SP是一种重度肺部感染性炎性疾病,炎性反应参与SP发生、发展全过程。炎性反应的发生,也是导致肺泡上皮细胞损伤与通透性增加的主要原因[16]。CRP是一种与肺炎链球菌荚膜C多糖结合形成复合物的蛋白质,PCT为无激素活性降钙素前肽物质,两者均为急性时相反应蛋白家族成员,与细菌感染、应激创伤等密切相关[17]。IL-6是重要内源性趋化因子,TNF-α是由巨噬细胞分泌的小分子蛋白,两者均为重要炎性因子,参与机体炎性反应[18]。持续炎性反应也是导致机体免疫应答失衡与免疫抑制的重要原因。抗生素降阶梯疗法初始选用强效广谱抗生素,拮抗炎性反应、控制感染有一定效果[19]。但抗生素降阶梯疗法只能发挥基础性治疗作用,由于气道阻塞、血气屏障等因素的影响,局部抗生素血药浓度明显不足,直接影响杀菌效果[20]。支气管肺泡灌洗一则可以清除炎性分泌物,二则能够局部注射抗生素,二者均能直接杀菌、抗感染[21]。同时灌洗液有湿化、刺激气道的作用,能够促进药物扩散与吸收,有增强抗生素血药浓度、间接抗感染的效果[22]。姚振刚等[23]研究报道,纤维支气管镜肺泡灌洗术联合抗生素降阶梯疗法可通过下调血清IL-6、IL-8、TNF-α水平,上调转化生长因子-β(TGF-β)等途径,拮抗SP患者炎性反应,也可通过调节CD3+、CD4+、CD8+、CD4+/CD8+水平,改善SP患者免疫功能[24]。本研究中,观察组患者CD3+、CD8+、CD4+/CD8+高于同期对照组,CRP、PCT、IL-6、TNF-α、CD8+低于对照组,所得结论也支持上述文献观点。

肺功能受损是SP患者常见并发症,如肺泡氧合功能受损、气道阻力增加、肺脏顺应性降低、呼吸衰竭等。抗生素降阶梯疗法能够最大限度杀灭致病菌,迅速控制感染,有利于SP患者肺功能的恢复。支气管肺泡灌洗的反复冲洗与吸引,能够最大限度清除气道分泌物,促进通气功能恢复。而且灌洗液有湿化、刺激气道的作用,能缓解气道黏膜水肿、恢复气道黏膜纤毛功能,诱导咳嗽反射,改善血液循环[25]。临床研究中,支气管镜肺泡灌洗术能够改善重度急性发作期支气管哮喘患儿肺通气功能(FEV1、FEV1/FVC)[26]。本研究中,观察组PEF、FEV1、FEV1/FVC高于对照组,雷雪超等[27]也有类似的文献报道,说明支气管肺泡灌洗术联合抗生素降阶梯疗法能够促进SP患者肺功能恢复。

本研究结果表明,支气管肺泡灌洗术联合抗生素降阶梯疗法可能通过拮抗炎性反应、改善免疫功能、促进肺功能恢复等途径,达到提高SP患者临床疗效的目的。本研究尚缺乏联合治疗可能作用机制的深入分析,同时也缺乏临床疗效与免疫细胞功能、炎性反应、肺功能的相关性分析,可能会导致所得结论的偏倚,需要在后续研究中进一步完善。

利益冲突:所有作者声明无利益冲突

作者贡献声明

朱浩:论文设计与实施、论文撰写;姜剑松:负责资料收集与整理,数据统计;顾维立:提出研究思路、项目指导、文献调研及整理,设计论文框架、论文审核;王颖:数据统计分析,课题实施

猜你喜欢
灌洗阶梯性反应
支气管镜灌洗联合体位引流治疗肺不张的临床效果观察
纤支镜肺泡灌洗在脑死亡边缘性供肺维护中的作用
经支气管肺泡灌洗术确诊新型冠状病毒肺炎1例
肠道菌群失调通过促进炎性反应影响颈动脉粥样硬化的形成
爬阶梯
时光阶梯
有趣的阶梯
超声引导下穿刺留置导管无水乙醇灌洗治疗肾囊肿的疗效分析
促酰化蛋白对3T3-L1脂肪细胞炎性反应的影响
文明的阶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