性诱剂在稻纵卷叶螟测报和诱杀中的应用

2024-02-27 15:07文吉辉姚毅李一波宋齐生王智
浙江农业科学 2024年2期
关键词:蛾量诱蛾诱剂

文吉辉,姚毅,李一波,宋齐生,王智

(1.湖南省农业科学院 植物保护研究所,湖南 长沙 410125;2.湖南农业大学 资源环境学院,湖南 长沙 410128;3.临湘市农业农村局 植保植检站,湖南 临湘 414300;4.Molecular Insect Physiology Division of Plant Science &Technology,University of Missouri Columbia,Missouri Columbia,USA MO65211;5.湖南师范大学 生命科学学院,湖南 长沙 410081)

稻纵卷叶螟Cnaphalocrocismedinalis(Guenée)属鳞翅目(Lepidoptera)螟蛾科(Pyralididae),是对水稻生长及其产量危害最为严重的害虫之一。稻纵卷叶螟幼虫缀丝纵卷水稻叶片成“虫苞”,幼虫匿居其中取食水稻叶肉,使叶片仅残留表皮,形成白色条斑,严重时“虫苞累累,白叶满田”,对水稻的光合作用影响很大,大发生时可导致水稻千粒重下降,造成大面积减产[1-3]。稻纵卷叶螟成虫有趋光性、趋嫩绿,雌虫喜欢选择生长嫩绿、处于圆秆拔节期和幼穗分化期的水稻植株上产卵[4-5]。我国南北稻区均有发生,特别是南方各稻区对水稻的危害极为严重。南岭以北至长江以南的广大稻区,包括云南、贵州、湖南、江西、两广北部,四川和浙江南部每年发生5~6代[6]。自20世纪70年代以来,稻纵卷叶螟就一直是长江中游稻区的主要害虫之一,2006—2008年特大发生[7]。近年来,由于水稻种植结构调整、易感高产品种(如杂交稻和超级杂交稻)大面积推广、化肥农药长期不合理使用及植保公益性信息化技术服务缺乏等,稻纵卷叶螟的发生与危害呈加重趋势[8-14]。

性诱剂测报与传统黑光灯测报相比具有明显的优势。姚海峰等[15]通过4 a田间赶蛾和测报灯2种监测方法对稻纵卷叶螟成虫监测,结合2 a性诱剂监测数据比较分析,发现性诱剂监测峰形明显、峰值较高、峰次较多,能较好地反映田间稻纵卷叶螟发生动态。郭年梅等[16]比较研究发现,性诱与灯诱、田间赶蛾的蛾量高峰基本吻合,且性诱具有峰次更多、峰期略早的优点。

荀栋等[17]发现,性诱剂还可用于丘陵地区稻纵卷叶螟的田间监测,弥补了丘陵地区测报灯的缺点,为植保无人机防治提供更加准确快速的预测信息,同时显著降低了人工测报的劳动强度。进一步明确性诱剂在稻纵卷叶螟测报和诱杀上的应用效果,比较了性诱剂诱集法和传统赶蛾法在稻纵卷叶螟测报上的应用效果,并分析了性诱剂在稻纵卷叶螟诱杀过程中的应用效果。

1 材料与方法

1.1 水稻品种

试验水稻品种为常规晚稻湘晚籼12号,2011年种植于临湘市桃林镇(113°25′11″E,29°20′24″N)。试验期间(8月7日至9月24日)晚稻生育期处于分蘖期至乳熟期。

1.2 性诱剂对稻纵卷叶螟的诱杀效果

本研究将宁波纽康生物有限责任公司、北京格瑞碧源科技有限公司、福建漳州市英格尔农业科技有限公司等3个厂家的性诱剂诱芯分别配置黏板式和水盆式2种诱捕器研究性诱剂对稻纵卷叶螟的诱杀效果。共设6个处理(北京诱芯+黏板式诱捕器、宁波诱芯+黏板式诱捕器、福建诱芯+黏板式诱捕器、北京诱芯+水盆式诱捕器、宁波诱芯+水盆式诱捕器和福建诱芯+水盆式诱捕器),每个处理设6次重复,随机区组排列。各诱捕器间距45 m,667 m2设置6个,诱捕器悬挂高度为水稻植株上方20 cm左右(随水稻长高调整)。每天调查并记录稻纵卷叶螟成虫诱集数量,黏板式诱捕器每5 d换1次黏板,水盆式诱捕器经常加水保持水面离诱芯1~2 cm左右。每个黏板式或水盆式诱捕器安装诱芯1枚,安装不同诱芯前用清水洗手。实验时间为2011年8月7日至2011年9月24日,共49 d,每日7:00—9:00,检查各诱捕器的稻纵卷叶螟雄蛾数量,并将黏板上的雄虫去除,5~10 d更换黏板1次(视黏板污损情况而定),但诱芯未更换;10~15 d更换诱芯,直至实验结束。统计并比较不同处理的性诱剂与诱捕器组合对稻纵卷叶螟的诱杀效果。

1.3 不同性诱剂对稻纵卷叶螟的诱集动态

从8月7日至9月24日,每日调查每个诱捕器的诱蛾量,并清除虫体和残渣。以日期为横坐标,以每个处理的6个诱捕器日诱蛾量之和为纵坐标,绘制稻纵卷叶螟动态图。

1.4 性诱剂诱集法在稻纵卷叶螟监测中的应用效果

把对稻纵卷叶螟诱集效果最好的性诱剂组合(水盆式诱捕器+内置1枚宁波诱芯)所诱集到的日诱蛾数据、临湘市农业农村局2011年虫情测报灯相应日期(8月7日至9月24日)灯诱数据和田间赶蛾数据绘制动态图进行比较,分析性诱、灯诱和人工赶蛾3种监测方式。

1.5 数据统计方法

用Excel 2003、SPSS 19.0软件进行数据处理。

2 结果与分析

2.1 性诱剂对稻纵卷叶螟的诱杀效果

不同厂家稻纵卷叶螟诱芯总诱蛾量见表1,无论用黏板式诱捕器还是水盆式诱捕器,总诱蛾量效果最好的是宁波生产的诱芯,效果最差的是北京生产的诱芯。使用黏板式诱捕器,宁波与北京生产的诱芯诱蛾量差异显著,而使用水盆式诱捕器,宁波与北京生产的诱芯诱蛾量的差异极显著性。

表1 不同厂家稻纵卷叶螟诱芯总诱蛾量Table 1 The total amount of moths of rice leaf roller in different manufacturers

18套黏板式诱捕器总诱蛾量为150 头,宁波、北京和福建生产的诱芯诱蛾量分别为97、4和49头。18套水盆式诱捕器总诱蛾量为551头,宁波、北京和福建生产的诱芯诱蛾量分别为269、90和192头。水盆式诱捕器总诱蛾量比黏板式诱捕器总诱蛾量高267.33%。

在试验期间共诱捕到稻纵卷叶螟成虫701头,其中黏板式诱捕器诱蛾量为150头,水盆式诱捕器诱蛾量为551头。宁波诱芯用水盆式诱捕器的诱蛾量比黏板式诱捕器高177.32%,北京诱芯用水盆式诱捕器诱蛾量比黏板式诱捕器高150.00%,福建诱芯用水盆式诱捕器的诱蛾量比黏板式诱捕器高291.84%。同一种诱捕器使用不同厂家的诱芯的诱蛾总量,经单因素多重比较分析得知,使用水盆式诱捕器时,宁波生产的诱芯的诱捕数量最大;宁波生产的诱芯的每诱捕器诱蛾量高于北京诱芯198.67%。

2.2 不同性诱剂对稻纵卷叶螟的诱集动态

不同厂家诱捕器日诱蛾量消长动态见图1和图2。黏板式诱捕器与水盆式诱捕器相比,3个厂家诱芯诱蛾量动态基本一致,但水盆式诱捕器诱蛾峰形更明显,如黏板式诱捕器监测到的稻纵卷叶螟发生高峰为8月下旬和9月上旬,但对9月中旬这一峰次监测的峰值不高,不能明显地反映出田间实际情况,而水盆式诱捕器除前2次与黏板式诱捕器监测结果一样,对9月中旬峰值也能真实地监测。

图1 不同厂家水盆式诱捕器日诱蛾量Fig.1 The daily amount of moths trapped by water basin traps of different manufacturers

图2 不同厂家黏板式诱捕器日诱蛾量Fig.2 The daily amount of moths trapped by sticky plate traps of different manufacturers

2.3 稻纵卷叶螟性诱剂测报试验

田间赶蛾每7 d进行1次,在本试验期间(8月10日至9月24日)共赶蛾7次,具体日期分别为8月10日、8月17日、8月24日、8月31日、9月7日、9月14日和9月21日,3种监测方法稻纵卷叶螟动态结果表明,性诱剂诱蛾高峰与虫情测报灯监测的蛾量高峰基本一致,与田间赶蛾的高峰也比较一致(图3)。

图3 3种监测方法稻纵卷叶螟成虫数量动态图Fig.3 Dynamic diagram of the number of adults of rice leaf roller by three monitoring methods

3 结论与讨论

本研究表明,稻纵卷叶螟性诱剂水盆式诱捕器比黏板式诱捕器效果好,简单方便,易于操作,且宁波厂家的诱芯诱集效果最好。水盆式诱捕器总诱蛾量为551头,黏板式诱捕器总诱蛾量为150头,水盆式诱捕器总诱蛾量比黏板式诱捕器总诱蛾量高267.33%。陈章俊等[18]在江西将性诱剂单独使用来诱杀稻纵卷叶螟成虫,防效可达30%~50%。王蓉等[19]研究发现,每667 m2设置4个性诱剂诱捕器可以防控51.4%的稻纵卷叶螟幼虫,且保叶效果达到80.1%。谌江华等[20]报道,宁波纽康生产的诱芯诱蛾效果仅次于荷兰Pherobank生产的诱芯,比北京中捷和厦门英格尔的诱芯均好。

在当前稻纵卷叶螟的监测工作中,常用的自动虫情测报灯存在无选择性易杀伤天敌,人工田间赶蛾存在工作量大等弊端。利用性诱剂诱集技术对稻纵卷叶螟种群数量和种群变化趋势进行监测是对田间赶蛾法的一种补充。戴伟峰等[21]通过对江苏省张家港市2019年6月1日至9月20日共112 d内性诱剂诱捕到的稻纵卷叶螟蛾进行分析,发现稻纵卷叶螟三(1)代、四(2)代、五(3)代和六(4)代的性诱剂诱捕累计蛾量分别是灯诱累计蛾量的0.67、7.75、0.87和1.26倍,性诱和灯诱的效果相当,但性诱比灯诱更灵敏,诱蛾蜂多且清晰。郭年梅等[16]在江西万安县芙蓉镇光明村对稻纵卷叶螟性诱剂、频振式杀虫灯、田间赶蛾进行比较时发现,性诱与灯诱、田间赶蛾的蛾量高峰基本吻合,且性诱具有峰次多、峰期早的优点,作为稻纵卷叶螟监测预报的一种重要手段,在稻纵卷叶螟的测报上可以取代灯诱、赶蛾。眭丹[22]在丹阳市延陵镇水稻基地对稻纵卷叶螟性诱剂测报技术进行研究时发现,2015—2016年采用性诱剂、自动虫情测报灯和人工田间赶蛾3种方法监测到的稻纵卷叶螟峰期基本吻合。稻纵卷叶螟性诱剂测报可以在确保测报害虫唯一性的前提下,做到现实操作简便,不需要耗费较多人工,同时,性诱剂测报的准确性较强,能够很好地反映害虫在田间的数量消长动态,是值得推广的测报技术。卢毅[23]通过连续7 a的试验(2009—2015年)分析性诱剂和田间赶蛾数据,结果表明,性诱剂用于系统测报灵敏度高、省时省力,在未来有很好的应用前景,但目前与田间赶蛾结果吻合度不够稳定,可以作为辅助手段。本研究发现利用性诱剂诱集技术监测的稻纵卷叶螟发生趋势与田间赶蛾法较为一致,可用于田间稻纵卷叶螟种群发生趋势监测。

猜你喜欢
蛾量诱蛾诱剂
施秉县烤烟4种夜蛾科害虫的田间消长规律
性诱剂在草地贪夜蛾监测和防治上的运用
?沁阳市2019年秋作物主要虫害发生情况分析
沁阳市2019 年秋作物主要虫害发生情况分析
崇明区稻纵卷叶螟历年发生特征分析
省植保站派员参加 生物食诱剂应用技术培训班
性诱剂组合诱芯对害虫具有较好诱集效果
4种引诱剂林间诱捕松墨天牛效果比较
不同性诱剂对果树害虫防效研究
性诱剂在梨小食心虫和苹果蠹蛾测报中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