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语文课堂体验式教学的优化策略

2024-02-29 10:43李倩倩
新校园 2024年1期
关键词:诗词笔者情境

李倩倩

为了帮助学生适应时代变化,将学生培养成全面发展的人才,教师要运用体验式教学,为学生创设情境,强化学生语言分析,鼓励学生深入阅读。开启对话交流模式,调动学生自主学习意识;采用图文互动模式,引领学生联想,从不同角度丰富学生体验,推动学生自主学习。

一、合理创设情境,引导感受体会

教师为学生创设情境,让学生在情境中感受与领悟,能够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便于学生感受体会。例如,在学习《窦娥冤》时,为了使学生了解发生在窦娥身上的故事,感受封建统治的腐朽黑暗,笔者先是从学生的生活经历出发,鼓励学生说一说自己日常生活中是否有被人冤枉的经历及当时的感受。学生认为受到冤枉后,内心十分委屈,甚至会感觉愤恨。带着这样的认识,笔者为学生播放了《窦娥冤》的影视剧片段,让学生在音乐、文字、动作表演等的烘托下,感受窦娥的冤枉以及无法申冤的悲愤,引发学生的情感共鸣,使学生在进一步学习体验中领悟文章的主旨。学生在情境的辅助下,对课文有了切实的体验,产生了情感共鸣。

二、强化语言分析,深化理解体验

教师带领学生强化对语文语言的分析,使学生在深刻思考中感受语文的魅力,体会语言的魅力,能够加深学生的学习印象。例如,在学习《雷雨》时,为了使学生感受戏剧语言的特点,让学生熟悉故事发生的内容,笔者先是组织学生进行分角色朗读,使学生在朗读的过程中了解故事中出现的主要任务,剧中人物的语言特点,又具有怎样的性格等。在学生朗读后,笔者鼓励学生说一说自己心中的人物形象是怎样的,是如何得出这样的结论的。学生表示是通过人物语言交流得出不同人物性格的。学生们意识到语言能够体现一个人的价值取向、性格特点等。在认识到这一点后,学生对故事中表现人物的内容进行了进一步揣摩,通过找关键词、关键句等,总结了不同人物的性格,分析了如此表达的意图是什么。笔者还鼓励学生代入角色,让学生想一想,在同样的场景下还可以怎样表达,既符合人物的身份又能准确表述自己的意思,使学生在锻炼中深化体验,进一步理解课文。

三、鼓励深入阅读,感悟文字魅力

教师鼓励学生深入阅读,为学生提供更多的锻炼机会,能够进一步发掘学生的个人潜力,推动学生感知能力的发展。例如,在学习《说“木叶”》时,为了使学生感受文字运用的魅力,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笔者先是组织学生进行了略读,说一说自己阅读后的第一感受是什么。接着,笔者组织学生精读,并为学生设置了思考问题:作者在文中引用了哪些诗句?引用这些诗句的目的是什么?“木叶”是什么呢?从“木叶”发展到“落木”,关键在哪一个字呢?这个字的来历是什么?“木”具有怎样的特征?能够带给人怎样的体验?“木叶”与“树叶”只有一字之差,但是作者却说在艺术形象领域,差别是一字千金,你是怎样理解的呢?促使学生在问题思考的过程中品味语言文字的魅力,感受不同语言文字运用会带来怎样的效果,帮助学生发现语文学习的魅力所在。

四、对话交流模式,拓展内容体验

教师在教学中运用对话交流模式,扩大学生的体验范围,让学生了解更多的學习内容,能够帮助学生实现学习拓展。例如,在学习《林教头风雪山神庙》时,为了使学生了解四大名著,培养学生阅读的兴趣,强化学生的学习体验,笔者先是组织学生阅读课文,让学生说一说自己通过阅读了解了哪些故事。学生阅读后,知道了课文是四大名著《水浒传》的章节,知道了故事的前因后果。接着,笔者将学生分成不同的小组,鼓励学生合作交流,让学生说一说自己所了解的林冲,说一说自己阅读后的体验等,使学生在表达的过程中学会分享,拓宽学生的学习内容,进一步强化学生的阅读认知感。

五、调动主体意识,丰富过程体验

教师调动学生主体意识,为学生设置驱动任务,使学生的体验过程变得更加丰富,更具自主性。例如,在学习《沁园春·长沙》时,为了使学生了解诗词,培养学生的高尚情操,笔者先是为学生设置了课前预习任务,鼓励学生搜集有关诗词的背景资料,使学生了解诗词是在怎样的背景下创作的,抒发了作者怎样的感情等,使学生参与到课堂学习中来,加深对诗词的印象,明确自己接下来的学习目标。在学生完成预习后,笔者组织学生朗读诗词,让学生感受诗词的风格、特点,使学生逐渐融入诗词学习中。同时,笔者还鼓励学生对诗词进行鉴赏,让学生说一说自己喜欢的诗句,喜欢的理由是什么,进而完成对诗词的赏析。学生在自主探究的过程中,对诗词有了更加全面的认识,学会了自主搜集材料、自主分析、自主解决问题等,有了更加丰富的阅读体验。除此之外,笔者还鼓励学生自评,让学生说一说自己在阅读鉴赏等方面还有哪些需要改进的,使学生在自主反思的过程中,不断丰富学习体验。

六、借助图文互动,强化视觉体验

教师运用图文互动模式来引领学生体验,使学生直观地了解所学内容,能够强化学生的视觉体验。例如,在学习《祝福》时,为了使学生理解故事的主旨,笔者先是为学生提供了相关的图片,让学生对图片进行观察,说一说图片中出现的人物、场景等,使学生在描述的过程中感受故事发生的背景,描绘主人公的形象特点。在图片的辅助下,学生很快就建立了故事人物形象,对故事产生了浓厚的兴趣。为了帮助学生理清故事中的人物关系,笔者还借助思维导图向学生展示了故事中出现的人物,各人物之间具有怎样的联系,发生了怎样的故事等,并描写了他们的面貌特征,为学生学习课文奠定了基础,使学生更加直观地了解故事内容,理解了人物形象,有了强烈的视觉学习效果。同时,笔者还将人物的艺术形象展示在思维导图中,进一步帮助学生建立联系,让学生完成对知识的梳理,对内容的把握。

七、联想体会情境,增进想象体验

教师通过组织学生联想来丰富情境,能够发挥学生的优势,增进学生的想象体验。例如,在学习《故都的秋》时,为了培养学生留意观察生活的意识,让学生了解作者笔下的秋是怎样的,作者在对秋天的描写中融入了怎样的情感等,笔者先是鼓励学生分享自己对秋天的认识,说一说自己眼中的秋是怎样的,给自己带来了怎样的感受。学生认为秋天是收获的季节,是凄冷的季节,不同的场景能够带给自己不同的感受,通过对不同事物的观察、描述,可以获得不同的情感认知。在激发学生的情感后,笔者让学生闭上眼睛聆听朗读,想象作者描述了怎样的秋天,作者的情感是怎样的,使学生在揣摩中进一步走进课文,与作者形成情感上的牵绊,理解文章通过对秋的描述,表达了怎样的思想情感,使得学生的学习体验变得更加深刻、精彩。

(作者单位:山东省青岛市即墨区第一中学)

猜你喜欢
诗词笔者情境
不同情境中的水
老师,别走……
创设情境 以说促写
关注诗词
关注诗词
换位思考,教育更精彩
关注诗词
老师,你为什么不表扬我
护患情境会话
特定情境,感人至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