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期住院精神分裂症患者血糖影响因素的研究

2024-02-29 12:31王培源马志根陈学红
临床精神医学杂志 2024年1期
关键词:氯氮利培使用率

王培源,马志根,陈学红

精神分裂症是一种常见而严重的精神疾病,具有高度的致残性,而且多数患者病程迁延,相当一部分患者在精神病院中长期住院治疗。目前精神分裂症治疗还是以抗精神病药物为主[1],第二代非典型抗精神病药物因其疗效与第一代相当,且锥体外系反应少,目前在临床中比重越来越大[2],部分非典型抗精神病药可引起血糖、血脂、体质量等代谢问题。研究显示精神分裂症患者比普通人群更容易出现糖耐量受损和患糖尿病[3],精神分裂症患者血糖出现异常的原因复杂,很多临床研究报道精神分裂症患者血糖与服用抗精神病药物密切相关[4]。一般对精神分裂症患者血糖的研究时间跨度都不是很长,故本文针对在南京市佑安医院长期住院的精神分裂症患者进行调查,分析精神分裂症患者血糖的影响因素。

1 对象和方法

1.1 对象 选择2019年1月1日至2021年12月31日期间在南京市佑安医院住院的精神分裂症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入组标准:①符合《国际疾病分类》第10版(ICD-10)中精神分裂症的诊断标准;②2019年1月1日至2021年12月31日期间在南京市佑安医院住院;③患者或其法定监护人充分了解本研究内容并签署知情同意书。最终有 1 174例患者进入本研究,其中男性755例(64.3%),女性 419例(35.7%),年龄 11~90岁,平均年龄(56.79±12.28)岁,病程2~73年,平均病程(30.66±12.85)年。本研究方案已获得南京市佑安医院伦理委员会审批。

1.2 资料收集 绘制调查表对1 174例在南京市佑安医院住院精神分裂症患者的性别、年龄、受教育程度、病程、既往病史(高血压、高脂血症)、使用的抗精神病药物、等相关资料进行收集,同时收集2019年12月空腹血糖和2021年12月空腹血糖、三酰甘油、总胆固醇、高密度脂蛋白及低密度脂蛋白等指标。

1.3 诊断标准 精神分裂症由精神科医师(副主任医师及以上)根据《国际疾病分类》第10版(ICD-10)中的精神分裂症诊断标准进行诊断。糖尿病、高血压、高脂血症按照专科诊断标准进行诊断。血糖异常判断标准为2021年12月空腹血糖≥6.1mmol/L或已确诊为糖尿病者并服用降糖药的患者[5]。

1.4 抗精神病药物收集 仅使用一种抗精神病药物的为单一用药;使用两种及以上抗精神病药物为联合用药。本研究中的住院精神分裂症患者使用主要的抗精神病药物包括:氯氮平(491例)、利培酮(524例)、奥氮平(251例)、阿立哌唑(77例)、喹硫平(73例)、氯丙嗪(58例)、齐拉西酮(14例)、氨磺必利(8例);其中合并用药的有513例。

2 结果

2.1 纳入研究的精神分裂症患者伴有高血糖以及诊断糖尿病的发生率 1 174例患者2021年血糖值收集完整,其中958例患者2019年血糖值收集完整,216例血糖值缺失;1 174例精神分裂症患者中221例(18.8%)在2021年底的血糖≥6.1mmol/L,246例(21.0%)明确诊断为糖尿病,正在使用降糖药的219例(18.7%);累计血糖异常组375例(31.9%)。

2.2 2019年和2021年两组血糖比较 在所有数据中收集同时具有2021年12月和2019年12月空腹血糖的患者958例,2021年12月和2019年12月血糖差值为(0.25±1.06)mmol/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7.288,P<0.001)。分组比较血糖异常组和血糖正常组血糖差值分别为(0.38±1.67)mmol/L(t=8.65,P<0001)、(0.19±0.56)(t=4.002,P<0.00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两组血糖差值因方差不齐进行非参数检验(Z=-2.800,P=0.005),存在统计学意义,说明血糖异常组血糖升高的更多。见表1。

表1 2021年12月和2019年12月血糖(mmol/L)比较

2.3 住院精神分裂症患者中血糖异常与正常组临床资料的比较 血糖异常组在年龄、病程、高血压患病率、氯氮平使用率、利培酮使用率、尿酸水平、三酰甘油水平均明显高于血糖正常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血糖异常组在阿立哌唑使用率和高密度脂蛋白水平低于血糖正常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两组在性别、婚姻状态、教育水平、联合用药情况、奥氮平使用率、氯丙嗪使用率、喹硫平使用率、胆固醇水平和低密度脂蛋白水平上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见表2。

表2 住院精神分裂症患者中有无血糖异常情况各因素的比较

2.4 长期住院精神分裂症患者血糖影响因素线性回归分析 以2021年12月血糖值为因变量,赋值均为实测值;将所有自变量纳入多元线性回归分析,包括:性别(0=男,1=女)、年龄(原值)、婚姻[以“单身”为参照,已婚(0,1,0,0)、离异(0,0,1,0)、丧偶(0,0,0,1)]、文化[以“文盲”为参照,小学(0,1,0,0,0),初中(0,0,1,0,0),高中(0,0,0,1,0),大学及以上(0,0,0,0,1)]、总病程(原值)、高血压(0=否,1=是)、联合用药(0=否,1=是)、氯氮平(0=否,1=是)、利培酮(0=否,1=是)、奥氮平(0=否,1=是)、阿立哌唑(0=否,1=是)、喹硫平(0=否,1=是)、氯丙嗪(0=否,1=是)、2021年12月的尿酸(原值)、胆固醇(原值)、三酰甘油(原值)、高密度脂蛋白(原值)、低密度脂蛋白(原值)。其中齐拉西酮(14例)、氨磺必利(8例)因样本量小于20未纳入回归分析。采用逐步多元线性回归分析方法,共线性诊断显示所有自变量Tolerance均>0.2,方差膨胀因子(VIF)均<10,提示各自变量间不存在共线性;回归模型ANOVA检验F=21.867,P<0.001,本次回归模型是有意义的;回归分析结果显示:三酰甘油水平、年龄、氯氮平、利培酮、高血压是2021年底血糖的影响因素(P<0.05)。R2=0.105,表明共解释血糖10.5%的变异,调整后R2=0.1,表明调整后共解释血糖10%的变异。见表3。

表3 2021年12月血糖多元线性回归分析(n=1 174)

3 讨论

精神分裂症患者中糖耐量异常和糖尿病的发病率远高于普通人群[6],根据2013年的调查,我国糖尿病患病率从1980年的0.67%上升至2013年的10.4%[7],而精神分裂症患者糖尿病患病率为15%~18%,为普通人群的 2~4 倍;糖耐量受损发生率约为30%[8-9]。本研究中糖尿病患病率为21.0%,高于以往研究,血糖异常比率为31.9%,与上述研究接近。随着糖尿病整体发病的升高,精神分裂症患者糖尿病以及血糖异常的发生率也处于较高水平。

通过比较2021年底和2019年底血糖水平,差值为(0.25±1.06)mmol/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本研究中平均病程大约30年左右,住院时间至少2年以上,从本次比较可以大致看到住院患者的整体血糖水平随着年龄在增加。分组比较血糖异常组和血糖正常组血糖水平都是均升高,血糖异常组升高的更明显。

通过对比血糖异常组和血糖正常组各因素的差异,可以看到血糖异常组年龄、病程、高血压患病率、氯氮平使用率、利培酮使用率、尿酸水平、三酰甘油水平均明显高于血糖正常组,阿立哌唑使用率和高密度脂蛋白水平低于血糖正常组。对2021年血糖进行多元线性回归分析结果显示:三酰甘油水平、年龄、氯氮平、利培酮、高血压是长期住院精神分裂症患者血糖的危险因素。

2022年高艳青等[10]对普通人群糖尿病危险因素研究中结果显示年龄和高血压是糖尿病的危险因素,与本次研究结果一致。本研究显示三酰甘油是高血糖的危险因素,很多研究都显示血糖和血脂会相互影响[11-12]。临床使用的大多数抗精神病药物都可能会引起患者不同程度血糖代谢异常[13]。使用抗精神病药能明显提高精神分裂症患者患糖尿病的风险[14]。本次回归分析中也显示氯氮平和利培酮是高血糖的危险因素,而其他抗精神病药物如奥氮平、阿立哌唑、喹硫平、氯丙嗪未得出与血糖的相关性,可能与使用这些药物的病例数不足有关,2021年在班春霞等[15]对287例住院精神分裂症患者血糖进行Logistic回归的研究中,未得出抗精神病药物与血糖的关系,也可能与样本量不足有关。

本研究存在一定的局限性,患者全部来自南京市佑安医院,药物使用有一定的偏向性,氯氮平和利培酮使用比例较高。回归分析需要更大量的数据才能得出更准确结论。血糖水平的影响因素非常复杂,今后仍需要在进一步的研究中去完善。

猜你喜欢
氯氮利培使用率
精神分裂症患者采用氯氮平和氯丙嗪维持治疗的效果分析
2018年中国网络直播用户规模为3.97亿
认知行为与利培酮联合治疗精神分裂症残留型的临床疗效分析
利培酮治疗精神分裂症22例临床观察
博思清与氯氮平治疗单纯型精神分裂症疗效与安全性评价
无抽搐电休克联合氯氮平治疗难治性精神分裂症临床观察
基于服务学习方法提高青少年安全带使用率
利培酮联合氯氮平治疗难治性精神分裂症的临床研究
胃肠外科围手术期合理使用抗菌药物的探讨
氨磺必利与利培酮治疗精神分裂症对照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