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神分裂症患者长期住院的影响因素

2024-02-29 12:31杨映丹胡孝芬谢欣欣
临床精神医学杂志 2024年1期
关键词:残疾证照料精神分裂症

杨映丹,胡孝芬,谢欣欣

精神分裂症是一种具有高复发率、高致残率特点的慢性迁延性疾病,患者终生患病率约为5.58‰,间歇病情加重超过50%[1-2]。由于疾病固有特性,相当一部分的精神分裂症患者无法获得临床痊愈,长期住院现象普遍存在,更有甚者住院时间超过10年。然而,长期住院不仅占用大量社会医疗资源,而且可能限制精神分裂症患者的社会功能、降低生活质量,甚至增加他们罹患多个系统疾病的风险[3-4]。因此,研究纳入我院318例精神分裂症患者的临床资料,旨在了解和分析精神分裂症患者长期住院的影响因素,为制定防治康复策略提供理论依据。

1 对象和方法

1.1 对象 收集我院2015年1月至2022年1月收治的318例精神分裂症患者临床资料,纳入标准:符合《国际疾病分类第11版》(ICD-11)[5]中“精神分裂症”的诊断标准;于我院长期就诊、随访。排除标准:因各种原因被强制住院治疗者;身份信息不全者;重要器官合并器质性损伤者;伴有严重营养不良、内分泌疾病、恶性肿瘤、神经系统变性者;长期卧床不能正常活动者。318例精神分裂症患者以是否长期住院(平均每年住院时间>10个月)为分组依据,将126例长期住院患者设为长期住院组,其余192例设为对照组。

1.2 方法

1.2.1 资料收集 检索医院电子病历系统,收集患者的人口学及一般资料,包括性别、年龄、病程、精神分裂症家族史、职业、婚姻、文化程度、诊断分型、照料者、医保类型以及是否有精神残疾证等。

1.2.2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17.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计数资料使用频数(%)表示,采用χ2检验。患者长期住院的影响因素采用Logistic回归方程分析筛选,风险因素列线图采用R软件包和rms程序包制作,采用caret程序包Bootstrap法对风险因素列线图进行内部验证,评估模型的预测能力。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精神分裂患者长期住院的单因素分析 本研究共纳入318例患者,其中长期住院126例,精神分裂患者长期住院的发生率为39.62%。对一般人口学和临床资料进行分析,两组患者在性别、年龄、病程、职业、婚姻状态、文化程度、照料者、医保类型以及是否有精神残疾证占比等变量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见表1,见表2。

表1 精神分裂患者长期住院的一般人口学资料单因素分析(例数,%)

表2 精神分裂患者长期住院的临床资料单因素分析(例数,%)

2.2 精神分裂患者长期住院的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 将单因素分析有统计学意义的项目作为自变量(赋值:性别:男=1,女=2;年龄:18~39岁=1,40~64岁=2,≥65岁=3;病程:<5年=1,≥5年=2;职业:公职人员=1,企业职工=2,学生=3,无业=4;婚姻:已婚=1,未婚=2,丧偶或离异=3;文化程度:研究生及以上=1,专/本科=2,中学/技术学校=3,小学=4;照料者:父母=1,配偶=2,子女=3,亲属或保姆=4;医保类型:省、市医保=1,新农合=2,全自费=3;精神残疾证:无=1,有=2),以是否长期住院作为因变量,进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由结果可知,年龄(≥65岁)、病程(<5年)、公职人员、已婚、大专及以上学历、照料者是父母/配偶/子女、省/市医保付费以及有精神残疾证是精神分裂患者长期住院的影响因素(P<0.05)。见表3。

表3 精神分裂患者长期住院的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

2.3 精神分裂患者长期住院的列线图预测模型的建立及验证 基于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构建精神分裂患者长期住院列线图预测模型,根据各项危险指标选择对应线段端点得到单项评分值,即年龄为38.2、病程为17.5、职业为93.0、婚姻状态为22.1、文化程度为97.8、照料者为65.8、医保类型为49.0、持有精神残疾证为15.0。各项评分值求和并在总分轴找到对应分值点即可得出精神分裂患者长期住院的预测发生率。进行内部验证计算一致性指数(C-index)=0.803,该列线图预测模型的区分能力较好,见图1,见图2。

图1 精神分裂患者长期住院的列线图预测模型

图2 列线图预测模型的校准曲线

3 讨论

本次调查结果中,318例精神分裂症患者中有长期住院126例,精神分裂患者长期住院的发生率为39.62%,与无锡市精神卫生中心住院超过1年精神分裂症患者占比33.87%(360/1063)[6]相似,提示我国当前精神分裂症患者长期住院的情况仍普遍存在,如何有效降低精神分裂症患者长期住院率是精神卫生服务体系亟需解决的问题。

本研究通过对患者的临床资料分型发现,精神分裂患者长期住院受年龄、病程、职业、婚姻状态、受教育水平、照料者、医保付费方式以及是否有精神残疾证等因素的影响。刘兰英等[7]也发现>40岁、病程>5年是精神分裂患者长期住院的影响因素。精神分裂症本身作为一种慢性、退缩性精神障碍,患者年龄越高,对疾病的适应能力越低,抗精神病药物不良反应及伴发的躯体疾病的风险越高。病程越长意味着患者精神衰退和社会功能障碍越严重,患者的诊疗和康复越发困难,总住院时间越长。而长期的住院治疗也会使患者与社会脱节,加剧社会功能退化。相关研究[8-9]指出,男性精神分裂症患者长期住院后的认知功能和社会功能均明显受损。

本研究发现,精神分裂患者中公职人员、省/市医保、有精神残疾证患者的长期住院比例较高,这可能与公费医疗和经济水平有关。根据各地医保政策,有省/市医保、精神残疾证患者的治疗费用可按照一定比例报销。其次,我国目前医保政策对重性精神疾病的诊疗倾向于住院治疗投入,旨在减轻患者经济负担的同时也能维护社会和家庭的安全稳定,患者住院治疗时间明显延长。而仅参保新农合和自费患者受经济条件影响,大部分部分患者在病情得到控制后会转入门诊治疗或出院,以降低治疗带来的经济压力,这与刘成锋[10]等观点一致。

受教育水平较高患者中长期住院患者比例较低,与既往研究[7]结果一致,这可能与受教育水平影响患者对疾病相关知识的了解和掌握情况以及治疗依从性等有关。受教育水平低的患者对规范治疗的重要性认识不足,容易导致病情迁延反复发作。

医务工作者应对受教育水平较低的精神分裂症患者进行针对性的健康教育和治疗依从性教育,以提高患者对精神分裂症的了解水平和治疗依从性,从而改善预后,缩短住院时间。另外,已婚、有核心照料者(父母、配偶、子女)患者的长期住院占比较低,可能原因为患者不仅遭受疾病带来的生理伤害,也因疾病的特殊性收到来自社会、家庭等多方面的压力。且精神分裂症的治疗周期长、病情易反复,患者难以坚持规范化的治疗。此时,伴侣、家人的支持能帮助患者保持情绪稳定,预防病情恶化。另一方面监护者能帮助患者出院后的规范化治疗,配合医院、社区对患者进行院外管理,并帮助患者回归社会[11]。

本研究基于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构建精神分裂症患者长期住院的Nomogram预测模型,模型风险总分越高提示精神分裂症患者长期住院的风险越高。通过Nomogram预测模型可得到患者长期住院的概率,实现对精神分裂症患者长期住院风险评估。同时通过Bootstrap法验证该模型预测区分度较高,医务人员可通过该模型对精神分裂症患者长期住院的高风险人群进行早期预判,及早采取预防措施以降低精神分裂症患者长期住院率。

本研究存在的不足:①精神分裂症患者长期住院的影响因素众多,本研究纳入的相关因素还不全面;②条件限制,本研究仅选取了本院符合标准的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样本量较少且覆盖面较窄,存在一定的选择性偏倚。基于此,本研究将持续纳入多中心患者进行进一步的大样本研究,继续深入研究以完善模型。

综上所述,年龄、病程、职业、婚姻状态、受教育程度、照料者、医保付费方式以及是否有精神残疾证等是精神分裂症患者长期住院的影响因素,以此建立的Nomogram预测模型具有较高的区分度,有助于医务人员预判精神分裂症患者长期住院的高风险人群,及早采取预防。

猜你喜欢
残疾证照料精神分裂症
食品防腐剂治疗精神分裂症,靠谱吗
照料父母对子女健康福利的影响研究
——基于CFPS 2016年数据的实证分析
学中文
正式照料抑或非正式照料:照料模式对高龄老人临终照料成本的影响①
厄瓜多尔足球运动员 冒充残疾人
一人任残联理事长,全家10人有“残疾”
五行音乐疗法对慢性精神分裂症治疗作用的对照研究
脑尔新胶嚢治疗精神分裂症的初步临床观察
氨磺必利治疗精神分裂症
无微不至照料留守儿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