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细胞多参数指标联合检测在原发性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病情评估中的应用价值

2024-03-02 04:05李丽君乔志华高毅
淮海医药 2024年1期
关键词:血细胞血小板病情

李丽君,乔志华,高毅

原发性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primary immune thrombocytopenia,ITP)为儿童常见自身免疫性疾病,以单纯性血小板减少为特征,临床主要表现有皮肤黏膜出血点、瘀斑等,严重者可导致内脏出血、颅内出血甚至死亡,严重危害患儿健康[1-3]。原发性ITP主要由血小板生成不足或被过度破坏导致,其发生发展多与体液免疫及细胞免疫异常导致的免疫系统失衡有关[4-6]。ITP属于良性自限性疾病,一般经丙种球蛋白和/或糖皮质激素治疗后可得到完全缓解,但也有部分患儿疗效欠佳,发展为难治性、慢性ITP[7-10]。因此,选择合理有效的生物学指标以早期评估ITP病情、预测患儿疾病转归,对指导临床治疗ITP具有重要意义。血小板在ITP疾病发生及进展中扮演着重要角色[11-12],本研究重点探究血小板计数(platelet,PLT)、血小板平均体积(mean platelet volume,MPV)、血小板平均宽度(platelet distribution width,PDW)、大血小板比例(platelet -larger cell ratio,P-LCR)联合检测在ITP病情评估中的应用价值。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21年12月—2022年12月我院住院确诊的95例ITP患儿作为研究组,并选择同期、同年龄段95例健康体检儿童作为对照组。其中研究组男49例,女46例;年龄3~13(5.93±1.46)岁。对照组男54例,女41例;年龄3~14(6.28±1.63)岁。2组一般资料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本研究经我院医学伦理委员会审批通过(伦理学批号:202001012)。

1.2 纳入与排除标准 纳入标准:(1)ITP诊断符合相关标准[13],且均为初诊初治;(2)入组前3个月内无影响血小板功能药物治疗史;(3)患儿监护人均已签署同意书。排除标准:(1)内脏器官严重出血需输血小板治疗;(2)恶性肿瘤;(3)其他可导致血小板减少的疾病;(4)肝肾功能障碍;(5)无法配合完成研究。

1.3 方法 无活动性出血、PLT>20×109/L患儿,给予止血治疗,如有感染征象,则另予抗感染治疗。有活动性出血或PLT≤20×109/L患儿,给予丙种球蛋白[山西康宝生物制品,国药准字S19994004,规格:5%,50 mL(2.5克/瓶)]2 g/kg(分3~5 d),或甲泼尼龙(国药集团容生制药,国药准字H20030727,规格:40 mg)10~30 mg/(kg·d),连续治疗3 d后逐渐降低剂量,至血小板恢复正常值后改为口服泼尼松(河南科伦药业,国药准字H41021489,规格:5 mg)1.5~2 mg/(kg·d),并根据患儿病情逐渐降低剂量。

1.4 观察指标 (1)比较2组受试者入组时血细胞参数指标。采集受试者空腹静脉血5 mL,以全自动血液细胞分析仪(BC-30S型,深圳迈瑞生物)检测PLT、MPV、PDW、P-LCR。(2)治疗3个月后评估疗效。治愈:PLT≥100×109/L,出血消失,且持续≥2个月无复发;恢复:PLT≥100×109/L,出血消失,观察时间<2个月;好转:出血症状好转,100×109/L>PLT>20×109/L,观察2周以上;无效:未达到上述标准。将治愈、恢复、好转患儿纳入预后良好(77例),无效纳入预后不良(18例),比较不同预后患儿治疗前及治疗1、2个月后血细胞参数指标、入组时病情程度、治疗方案,病情程度根据入组时PLT评估,PLT检测结果(51~100)×109/L为轻度,(21~50)×109/L为中度,<20×109/L为重度。(3)分析研究组血细胞参数指标与疾病转归的相关性。(4)分析血细胞参数指标对ITP患儿疾病转归的预测价值。

2 结果

2.1 2组受试者血细胞多参数指标比较 研究组MPV、PDW、P-LCR高于对照组,PLT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2组受试者血细胞多参数指标比较

2.2 不同疾病转归患儿血细胞多参数指标、病情程度、治疗方案比较 治疗1、2个月后,研究组MPV、PDW、P-LCR均低于治疗前、PLT高于治疗前,且预后良好患儿MPV、PDW、P-LCR低于预后不良患儿,PLT高于预后不良患儿,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研究组预后良好患儿入组时病情程度、治疗方案与预后不良患儿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表2 不同疾病转归患儿血细胞多参数指标比较

表3 不同疾病转归患儿入组时病情程度、治疗方案比较

2.3 研究组血细胞多参数指标与疾病转归的相关性分析 Spearman相关性分析显示,治疗1、2个月后,MPV、PDW、P-LCR与疾病转归呈负相关,PLT与疾病转归呈正相关(P<0.05)。见表4。

表4 研究组血细胞多参数指标与疾病转归的相关性分析

2.4 血细胞多参数指标对ITP患儿疾病转归的预测价值 以18例预后不良患儿作为阳性样本,77例预后良好患儿作为阴性样本,绘制ROC曲线,评估血细胞多参数指标联合预测患儿疾病转归的效能。结果显示,治疗1、2个月后MPV、PLT、PDW、P-LCR联合预测患儿疾病转归的AUC大于单独指标预测值,且治疗2个月后联合预测对患儿疾病转归的AUC大于治疗1个月后。见表5。

表5 血细胞多参数指标联合检测的ROC曲线分析

3 讨论

有数据[14-15]显示,ITP在一般人群中发病率约2/10万~5/10万,经一、二线药物治疗后部分患者可得到缓解,但仍有2/3成人ITP会发展至慢性ITP。本研究结果显示,ITP患儿经规范治疗的总有效率为81.05%,疗效欠佳。因此,临床亟须寻找操作简便且有效的指标以辅助临床评估ITP病情及预测疾病转归。

本研究结果显示,研究组MPV、PDW、P-LCR高于对照组,PLT低于对照组。提示MPV、PDW、P-LCR、PLT与ITP发病相关。分析其原因在于,血小板可通过释放、黏附、凝集发挥止血功能,当PLT降低,机体止血功能随之下降,致使皮肤黏膜出血等症状发生,加重ITP病情,其水平变化可反映ITP病情程度[16]。吴小乐等[17]研究显示,MPV可反映巨核细胞及血小板生成,当其水平升高则提示血小板成熟度降低,PDW则可反映血小板体积异质性,当血小板生成减少或被破坏增加时,PDW、MPV、P-LCR均增高,因此PDW、MPV、P-LCR在诊断血小板减少症、再生障碍性贫血方面具有积极意义。且随着PLT降低,反馈下刺激巨核细胞生成增多,而增生巨核细胞成熟障碍,致使所释放的血小板多体积较大且不成熟,因此PDW、MPV均上升[18]。此外,PDW、MPV可有效反映血小板生成、巨核细胞代谢、增生情况,有助于辅助临床鉴别血小板减少原因[19]。郝英婵等[20]研究结果显示,将MPV、PDW、P-LCR等多指标联合可提高对儿童ITP的诊断效能,支持本研究结果。

本研究还发现,治疗1、2个月后,研究组预后良好患儿MPV、PDW、P-LCR低于预后不良患儿,PLT高于预后不良患儿。提示MPV、PDW、P-LCR可能与疾病转归有关。进一步经相关性分析发现,治疗1、2个月后MPV、PDW、P-LCR与疾病转归呈负相关,PLT与疾病转归呈正相关,据此推测MPV、PDW、P-LCR在预测ITP疾病转归方面具有一定潜力。基于此,本研究进一步通过ROC曲线分析发现,治疗1、2个月后MPV、PLT、PDW、P-LCR联合预测对患儿疾病转归的AUC分别为0.830、0.871,具有良好预测效能,MPV、PLT、PDW、P-LCR联合检测水平可为临床预测ITP疾病转归提供可靠依据。因此,临床应积极检测MPV、PDW、P-LCR以早期诊断ITP及预测患儿疾病转归,并根据检测结果及时制定并实施针对性干预治疗,以改善预后。

综上所述,MPV、PLT、PDW、P-LCR水平变化与ITP发生发展密切相关,治疗1、2个月后MPV、PLT、PDW、P-LCR联合检测水平在预测ITP疾病转归方面具有较高预测效能。但本研究存在样本量少的不足,研究结果可能存在一定误差,且未进行长期随访,MPV、PLT、PDW、P-LCR与ITP远期预后的关系尚未明确,未来工作中仍需进一步完善。

猜你喜欢
血细胞血小板病情
冠心病支架后病情稳定,何时能停药
不戒烟糖友病情更难控制
低GI饮食模式或能显著改善糖尿病病情
重组人促血小板生成素对化疗所致血小板减少症的防治效果
施氏魮(Barbonymus schwanenfeldii)外周血液及造血器官血细胞发生的观察
血细胞分析中危急值的应用评价
沙塘鳢的血细胞分析
腔隙性脑梗死患者血小板总数和血小板平均体积的相关探讨
全血细胞分析仪配套操作台使用体会
不寐的病情观察和护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