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极老化刻板印象及群际焦虑在代际接触与老年歧视间的多重中介作用

2024-03-02 15:48饶超英王思雨张小聪
关键词:群际刻板代际

饶超英,王思雨,张小聪*

(1.南京中医药大学医学院,江苏 南京 210023;2.华东师范大学心理与认知科学学院,上海 200062)

老年歧视是社会中在一定程度上流行的对老年人的成见、偏见及由此产生的认知、情感和行为[1]。老年歧视导致老年人获得较少的医疗资源,在社会关系网络中被边缘化,严重威胁着老年人的身心健康[2]。老年歧视也影响着大学生的身心健康[3]和职业兴趣[4]。因此,探索减少我国大学生老年歧视的方法具有重要理论意义和实践价值。

国外学者通过开展代际接触项目,探索了减少老年歧视的方法,表明代际接触是减少年龄歧视的有效手段[5-6]。然而,这些研究基本是在西方文化背景下进行的,对于中国社会的适用性有待进一步验证。国内学者对老年歧视问题大多从社会政策和法律层面进行理论探讨[7],实证干预研究较少。因此,本研究将从认知因素(消极老化刻板印象)和情感因素(群际焦虑)两个方面考察代际接触减少老年歧视的内在机制,为开展减少我国大学生老年歧视的干预项目提供实证证据。

消极老化刻板印象是对老年群体的特征和属性的固化认知和观点[8],是导致老年歧视的重要认知因素。研究显示,大学生对老年群体存在消极的刻板印象(例如,认为老年人智力退化严重、能力低、生活不幸福等)[9]。大学生对老年群体的消极老化刻板印象越多,其老年歧视水平越高[3]。消极的老化刻板印象否定了老年人的价值与能力,使老年人在生活和工作中饱受歧视和不平等对待[7],也严重损害了老年人的认知功能、运动能力和情绪状态[10]。通过积极的代际接触,大学生对老年群体的消极老化刻板印象显著减少,表明代际接触能够在认知层面有效改善大学生对老年人群体的消极老化刻板印象[11]。基于上述分析,本研究假设消极的老化刻板印象在代际接触和老年歧视之间起到中介作用。

群际焦虑是指个体在进行群体间接触时可能产生的负性情绪反应(如担心、紧张、恐惧和尴尬等)[12]。群际焦虑模型指出,个体与外群体的接触如果引发严重的焦虑情绪,是导致群际偏见的重要情感因素[13]。通过与老年人进行代际接触,有助于缓解大学生对老年群体的焦虑、尴尬等负性情绪体验,进而减少群际间的偏见和歧视[14]。基于上述分析,本研究假设群际焦虑在代际接触和老年歧视之间起到中介作用。

群际焦虑模型指出,消极刻板印象是导致群际焦虑的重要前因变量[13]。研究显示,通过群际接触能够减少人们对外群体的消极刻板印象,进而有效减少群际间接触时的紧张、恐惧等消极情绪,达到减少群际偏见的效果[15]。该研究证实了接触-偏见中认知因素影响情感因素的路径。因此,本研究假设消极老化刻板印象(认知因素)和群际焦虑(情感因素)能够在代际接触和老年歧视之间发挥链式中介作用。

1 研究对象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在学校层面采用典型抽样法抽取南京市一所综合型大学和一所医药类大学,在个体层面采用了分层整群抽样,按照文科、理科、工科、医科 4个学科方向分层,每个层级里以班级为单位进行整群抽样。2022年3月至7月,在南京市某综合型大学和某医药类大学开展问卷调查。选择文科、理科、工科、医科专业学生为调查对象,由各专业辅导员组织发放调查问卷。本次调查共发放问卷760份,剔除规律性作答、漏答等无效问卷22份,回收有效问卷738份,有效回收率为97.11%。被试平均年龄为(19.83±1.53)岁。其中,男生355人(48.10%),女生383人(51.90%);文科学生158人(21.41%),理科学生192人(26.02%),工科学生149人(20.19%),医科学生239人(32.38%);城镇籍学生397人(53.79%),农村籍学生341人(46.21%)。

1.2 调查工具

1.2.1 老年歧视量表(Fraboni Scale of Ageism)[16]

此量表由李节等人修订为中文版,用于评估被试的老年歧视程度[17]。量表包括23个条目,采用李克特5点评分(1=非常不同意,5=非常同意)。量表得分越高,表明老年歧视越严重。本研究中量表的Cronbach alpha系数为0.86。

1.2.2 消极老化刻板印象量表(Negative Aging Stereotypes Scale)[18]

此量表由白雪修订为中文版,用于评估被试的老化刻板印象水平[19]。量表包括9个消极刻板印象词,采用李克特7点评分(0=完全不符合,6=完全符合),量表得分越高,表明对老年人的消极老化刻板印象水平越高。本研究中量表的Cronbach alpha系数为0.82。

1.2.3 群际焦虑量表(Intergroup Anxiety Scale)[13]

此量表由艾娟等修订为中文版,用于评估被试在进行内群体与外群体交往时的焦虑反应[20]。量表共包含10个条目,采用李克特7点评分(1=完全不符合,7=完全符合)。量表得分越高,表示群际焦虑水平越高。本研究中量表的Cronbach alpha系数为0.89。

1.2.4 代际接触量表(Intergenerational Contact Scale)

采用Hutchison等人编制的代际接触量表评估被试的代际接触情况[12]。其中前3个条目评估与老年人的接触数量,后3个条目主要评估与老年人的接触质量。量表采用李克特7点评分(1=完全不符合,7=完全符合)。量表得分越高,表明与老年人接触的数量或质量越高。本研究中,接触数量部分的Cronbach alpha系数为0.70,接触质量部分的Cronbach alpha系数为0.78。

1.3 数据处理

2 结果

2.1 共同方法偏差检验

采用Harman单因素检验法对共同方法偏差进行分析。结果显示未旋转前特征值大于1的因子有9个,其累计贡献为58.56%,且第一个主因子的贡献率为25.49%(<40%),说明本研究中不存在严重的共同方法偏差。

2.2 各变量的描述性统计和相关分析

对老年歧视、消极老化刻板印象、群际焦虑、代际接触各变量的量表得分进行描述性统计和相关分析,见表1。结果表明,代际接触(接触数量、接触质量)与消极老化刻板印象、群际焦虑、老年歧视呈显著负相关(P<0.01),消极老化刻板印象与群际焦虑、老年歧视呈显著正相关(P<0.01),群际焦虑与老年歧视呈显著正相关(P<0.01)。

表1 各变量的得分情况及相关分析矩阵(r值)

注:**P<0.01。

2.3 消极老化刻板印象和群际焦虑的多重中介效应分析

采用结构方程对代际接触(接触数量、接触质量)、消极老化刻板印象、群际焦虑和老年歧视的关系进行检验。以代际接触为自变量(其中接触数量、接触质量作为观测变量),老年歧视为因变量,消极老化刻板印象、群际焦虑为中介变量。结果表明该模型各项拟合指数皆达到优良水平(2/df=1.070,GFI=0.999,AGFI=0.991,NFI=0.998,TLI=0.999,CFI=1.000,RMSEA=0.010)。路径检验结果见表2。

表2 代际接触、消极老化刻板印象、群际焦虑影响老年歧视的路径检验

由表2可知,代际接触显著负向预测老年歧视(β=-0.29,P<0.001)、消极老化刻板印象(β=-0.32,P<0.001)和群际焦虑(β=-0.31,P<0.001);消极老化刻板印象和群际焦虑显著正向预测老年歧视(β=0.27,P<0.001;β=0.30,P<0.001);消极老化刻板印象能够显著正向预测群际焦虑(β=0.35,P<0.001)。

本研究进一步采用Bootstrap法对消极老化刻板印象和群际焦虑在代际接触和老年歧视间的中介效应显著性进行检验。由表3可知,消极老化刻板印象在代际接触和老年歧视间的中介效应值为-0.09,95%CI为[-0.12,-0.06];群际焦虑在代际接触和老年歧视间的中介效应值为-0.09,95%CI为[-0.13,-0.07];消极老化刻板印象和群际焦虑在代际接触和老年歧视之间的链式中介效应值为-0.03,95%CI为[-0.05,-0.02]。上述结果表明,中介效应和链式中介效应显著。代际接触影响老年歧视的直接效应值为-0.29,95%CI为[-0.36,-0.21],不包含0,说明直接效应显著。因此消极老化刻板印象、群际焦虑在代际接触、老年歧视间存在多重中介效应,且均为部分中介。

表3 代际接触、消极老化刻板印象和群际焦虑对老年歧视的Bootstrap分析

3 讨论

3.1 代际接触负向预测大学生的老年歧视水平

本研究表明,代际接触可以负向预测大学生的老年歧视水平,说明代际接触可以作为干预我国大学生老年歧视的有效策略。群际接触理论指出,不同群体间的接触能够帮助个体增加对外群体的了解,纠正对外群体的错误认知,进而减少偏见[6]。由于兴趣爱好、价值观念、生活习惯等因素的影响,大学生通常主要与同龄人交往,而较少与老年人接触。高质量的代际互动有助于大学生对老年人形成更积极的态度、更低水平的老年歧视[5]。社会、学校和家长需要共同努力,引导大学生与老年人交流和互动。例如,高校可以组织大学生前往养老院开展志愿服务活动,或者开设老年教育课程,鼓励学生与老年人进行互动,促进学生对老年人群体的理解和关心,并提供实际的代际交流机会[21]。国家也可以进一步完善代际服务项目,增加大学生与老年人接触的途径,为大学生创设代际接触的机会。

3.2 消极老化刻板印象在代际接触与老年歧视间起中介作用

本研究表明,消极老化刻板印象在代际接触与老年歧视间起中介作用。社会环境影响理论指出,缺少对老年群体的了解,以及对老年群体的信息简化是导致消极老化刻板印象的重要社会原因[22]。老化刻板印象是人们对老年群体产生的比较片面、不准确的观念或看法。经常在工作中与老年人接触的年轻人,通常对老年群体持有较少的消极看法[23]。代际接触可以增进对老年群体真实情况的了解,增加正确的老化知识,改善对老年人的错误认知,减少消极刻板印象[24]。近年来,短视频等新媒体技术在大学生中非常流行,可以作为大学生与老年人间接接触的有效形式[25]。管理部门可做好网络媒体的舆论引导,减少与老年人有关的极端负面信息无序传播,引导大学生形成对老年群体的正确和积极认知。

3.3 群际焦虑在代际接触与老年歧视间起中介作用

本研究表明,群际焦虑在代际接触与老年歧视间起中介作用。元分析研究表明,群际焦虑在群际接触与群际偏见的关系中发挥中介作用[26]。积极的代际接触能够缓解年轻人与老年人相处时的焦虑和威胁感等负面情绪[11],减少大学生与老年群体相处的焦虑情绪体验,有助于降低其年龄偏见水平。对有些大学生而言,与陌生老年人直接的代际接触可能会诱发严重的焦虑情绪,这种情绪反应会减少他们与老年群体接触的意愿。研究表明,间接接触引发的群际焦虑水平较低[25]。实践过程中,可以先通过短视频等间接接触的方式帮助大学生增加对老年人的正确认知,培养与老年群体的熟悉感,进而促进直接接触的效果。群际偏见的消除与消极情绪的减少、积极情绪的增加有关。后续研究还可以进一步考察尊重、共情等积极情绪在代际接触与老年歧视间的作用。

3.4 消极老化刻板印象和群际焦虑起链式中介作用

本研究表明,消极老化刻板印象和群际焦虑发挥链式中介作用。群际焦虑的因果模型指出,消极刻板印象(认知因素)是群际焦虑(情感因素)的重要前因变量[13]。大学生所持有的消极老化刻板印象是对老年群体负面和不准确的认知评价,能够激活焦虑、尴尬等不适的情绪,导致了对老年群体的歧视态度。本研究表明,代际接触能够有效改善大学生对老年群体的负面认知,进而缓解与老年群体接触的负面情绪。

综上所述,本研究表明消极老化刻板印象和群际焦虑在代际接触与老年歧视中起多重中介作用。代际接触不仅能够直接影响大学生的老年歧视水平,还可以通过减少消极老化刻板印象、降低群际焦虑间接影响大学生的老年歧视。本研究结果为探索大学生老年歧视的形成机制和干预方法提供了实证资料,具有一定的理论和实践价值。

猜你喜欢
群际刻板代际
十宣放血疗法在自闭症刻板行为治疗的临床观察
群际容忍的影响因素及其增进方法
民众服务区“蝶变”新生:颠覆传统服务区刻板印象
教育扶贫:阻断贫困代际传递的重要途径
“这里为什么叫1933?”——铜川“红色基因”代际传承
奥尔波特群际接触理论的逻辑轨迹
刻板印象提升与刻板印象促进*
群际接触对民族关系的作用
论人权的代际划分
家族企业代际传承中的权力过渡与绩效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