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向国际传播的智库知识库构建研究*

2024-03-02 03:26黄文昕陈俊旭
情报杂志 2024年3期
关键词:知识库智库本体

师 喆 顾 洁 黄文昕 王 琳 彭 菲 陈俊旭

(1.中国传媒大学媒体融合与传播国家重点实验室 北京 100024;2.中国人民警察大学(广州) 广州 510080;3.中国传媒大学电视学院 北京 100024)

在技术变革、市场变化和政治变迁的三重逻辑嵌套下,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国家在全球化数字布局中不断完善符合本土驯化的智库新媒体矩阵,掌握了国际场域中的学术定义权、舆论导向权、新闻话语权,凭借其强大软实力在世界知识体系构建中占据高地,主导着知识生产、理论生成和价值传输。鉴此,我国需加强顶层规划,从全局着眼,构建具有中国特色的国际传播战略体系,推动中华文化走出去,提升国家文化软实力。

智库建设是国家软实力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构建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归根结底是构建中国自主的知识体系,其重要载体是中国特色新型智库。国际传播知识生产不仅是新时期的国家重大战略,亦是建设中国新型智库的题中应有之义。竞争环境的复杂性提高了构建面向国际传播的智库的迫切性,在舆论博弈中,我国智库亟须提高话语权、形成影响力、提升国际传播效能,为从顶层设计、研究布局到实践探索的国际传播各环节提供自主知识体系支撑,答好国际传播的时代之题。

1 研究回溯与构建方法

1.1 关于智库知识库

1.1.1智库(ThinkTank)

指专家围绕政治、经济、社会、军事等领域信息,深入调查,分析调研,服务决策而形成的公共研究机构[1]。智库是政治、学术、媒体和企业的混合体[2],是服务科研、决策交叉领域的独特组织[3]。

1.1.2智库活动

指以专家学者为主体,以领域议题为客体,以知识分析为手段,以影响政企决策为结果的过程性活动。智库活动涉及面较广,囊括政府、业界、学界、公众等[4],其本质是“政用产学研”创新合作系统性活动。学者凭借专业知识参与政策制定是智库活动传播力和影响力的主要表现。理论上,E. Planells Artigo等[5]量化考察了2162项智库研究,揭示了交叉领域学者“智库活动—智库传播力—影响决策”的社会问题解决模式;实践中,美国智库开发的“旋转门系统”[6],是智库参与政策制定,发挥影响力的典范。

1.1.3知识库(KnowledgeBase)

源于知识工程,是在知识表示、知识推理、知识集群、专家系统基础上的衍生概念,是特定领域的相关知识集合,被广泛应用于管理、教育、医疗、金融等领域,以实现知识的存储、管理和重用[7]。目前常用大规模知识库包括DBpedia、Freebase、YAGO、WikiData等,其中的知识类型分为属性型知识、关系型知识和事实型知识[8]。人机交互情境下,以深度学习为代表的表示学习技术在知识库成功应用,如ChatGPT大模型覆盖了海量的知识资源,是具备全域数据汇聚融合推理能力的新型知识库[9]。

1.1.4专题知识库

知识库的延伸概念,指凭借一定的知识系统技术、知识组织方式,抽取、关联、表达专业领域或集成主题下全源性、分散化的知识点,构建完成的领域或主题知识集合,并以人机交互、推理问答等逻辑形成知识管理系统,服务于用户决策。本文构建的是国际传播的专题智库知识库。

1.2 关于面向国家战略的智库知识库

围绕全球治理体系、国际关系格局等,我国在理论、实践、概念、话语上贡献了许多中国方案和中国智慧,体现着中华文化的深厚底蕴,也体现了中国特有的精神气质和价值追求[10]。目前面向国家战略的专题知识库及其应用的研究成果颇丰,其中理论方法主要从构建技术、推理机制两个层面入手,服务于国家自主知识体系,见表1。实践应用层面主要从“总体国家安全观”“健康中国”“数字中国”等国家战略着眼,服务于决策支持,见表2。

表1 面向国家战略的智库知识库方法研究

表2 面向国家战略的智库知识库实践研究

1.3 关于面向国际传播的智库知识库

国际传播智库知识库的构建在理论、实践、方法三个层面均具备了初步条件,具备了可行性、必要性与科学性。

1.3.1理论基础

媒介理论家Marshall McLuhan[26]提出传媒是自我的延伸媒介的价值体现在对社会节奏、生活模式和活动中的延伸。智库的传播属性、传播需求、传播效果因媒介技术发展而扩展,智库与媒体的相互作用日益紧密。智库以决策咨询、政策研判为功能,以媒体为平台传播思想,引导舆论,启迪民智,影响决策。美国学者Medvetz[27]认为智库是由政治、学术、经济和媒体等领域形成的混合空间。在智库评价中,媒体工具已经成为智库影响力排名指标之一[28]。我国学者[29]提出“以学科建设为本体、以智库服务为功用、以媒体传播为手段并使三者融会贯通”的国内学科与智库联合建设方案。

1.3.2实践基础

国外,美国等西方国家的智库重视发挥媒体效能,知名智库专家身影常常活跃在新闻媒体中,并以公开评述时事政策、重大事件等方式发挥影响力。如布鲁金斯学会在内的欧美智库常设总监职务,其职责是协调资源、增加预算、投入资源,以增强智库影响力、提升媒体曝光度。又如英国查塔姆学会在内的智库除树立自觉传播意识外,还与媒体建立常态化智媒合作,专设外联部门“媒体每日报送”制度(dairy everyday)。国内,以光明、南方传媒为代表的新型媒体智库层出,智媒融合、领域交叉成为新的发展潮流。里昕[30]提出智库有必要将事件性、临时性、个人性的智库与媒体合作制度化。冯雅[31]以CTTI来源的706家智库为例,讨论新型智库背景下智库传播的建设方向。但国内关于国际传播与智库的标识性概念稍多,极少来自中国学者的创造。

1.3.3方法基础

知识库构建是知识工程研究的重要领域,目前主要的方法有基于聚类方法、可拓知识表示、神经网络、本体等四种。本体是共享概念模型的明确的形式化规范说明[32],本体的基本建模元语包括类/概念(classes/concepts)、关系(relations)、函数(functions)、公理(axioms)和实例(instance)等五个部分[33]。本体描述语言具备读取简便、操作性强的特点,尤其是在RDF、OWL等计算环境下,因此本体知识库广泛应用于突发危机事件[34]、医疗服务[35]、跨语言文化[36]、新闻推荐[37]等领域。国际传播在某种实质上有跨文化传播的性质,因此本文采用基于本体的知识库构建方法。

综上,本文在参考现有的国家战略专题知识库研究成果的基础上,以国际传播为主要研究对象,服务于该领域内知识的深度加工、开发利用与知识服务,通过定题采集,综合集成分散化、孤立化的国际传播知识文本与实践,针对现有研究盲点、痛点、空白点,采取核心概念、知识规则、应用场景的国际传播专题本体建构。此外,以“全球安全倡议”的理论嬗变和实践落地为例构建国际传播专题知识库,提供语义知识检索、知识问答等知识服务,以期为分众化、精准化的国际传播提供智库保障。

2 国际传播智库设计

构建国际传播知识库首先应分析用户对知识库的需求,了解用户需要哪些类型的知识。其次明确知识的来源,进行采集。根据美国传播学家Harold Lasswell[38]提出的传播五要素“传播者、传播内容、受传者、传播渠道和传播效果”,结合国际传播环境特点与新型智库的建设目标,进行知识库总体结构设计,构建国际传播本体库和国际传播数据库,组成国际传播知识库的总体框架见图1。

图1 国际传播智库知识总体框架

2.1 构建要求

2.1.1实时性

变化发展性是国际传播及其活动的重要特征,因此言语国际传播的知识不仅要从文献获取,也要与现实整合。其信息资源须与国际关系、国际学术、国际事件走向保持实时动态跟进,信息收集阶段应关注并预测国际舆论前沿。

2.1.2战略性

国际传播智库重点服务的目标包括中宣部、国家安全委员会、党政机关和媒体行业。重点服务包括“一带一路”、全球安全倡议、全球文明倡议等,并对我国污名化的国际新闻、媒体批判、网络谣言等回应和解答,因此国际传播智库知识库的构建要站在国家舆论安全和构建网络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战略高度。

2.1.3交互性

一方面,国际传播知识库的构建不是为单一某个国际传播智库服务的,它须有利于当前已有智库的知识的检索利用,同时他也是一个复杂的国际关系问题,需要为政治、经济、军事、文化等各智库提供综合服务,以实现交互协同创新。另一方面,当前国际传播的主要场域是互联网,互联网作为综合性网络媒体,知识在这样的场域之下,信息交互是最显著的特征,因此智库知识库构建也要具备交互性。

2.2 需求分析

国际传播知识库的服务对象主要是国际传播智库研究人员,在知识组织管理、生成智库产品过程中需要以海量国际传播相关知识为依托,相关知识将直接影响智库产品的科学性与战略性。从不同研究目的出发,本文将国际传播知识库需求归纳为:

2.2.1国际传播智库现状信息

截至2023年1月6日,由南京大学智库与评价研究中心、《光明日报》共同建立的中国智库索引(CTTI),共收录中国智库890家,专家18105人,从数量上已跃居世界第二,但在海外平台(Facebook、Twitter、YouTube、Instagram等)、港澳台媒体、国内媒体海外版《中国日报》(China Daily)和《环球时报》(Global Times)等的注册率、曝光率等方面声量尚小,影响力不足。

2.2.2国际传播智库文献信息

国内国际传播研究成果多集中于2007年之后。以“国际传播”或“全球传播”为主题在CNKI检索,有期刊论文25557篇、硕博论文1603篇、会议论文235篇(检索时间为2023年1月6日),其中“一带一路”“跨文化传播”等领域研究较为深入。国外对国际传播研究也比较关注,尤以美国为代表,政治、宗教、民族等是国际传播研究的主要对象,媒介物质学是国外研究国际传播的新兴学科,此类文献信息是重要的知识支撑。

2.3 信息源分析

根据已有经验和知识库构建要求,本文将国际传播相关信息的获取来源分为网络来源和数据库来源两方面。在信息采集时必须设立严格的标准,认定仅有第一手的资料或可以被其他第一手资料证明的内容,才具有可靠性。

2.3.1网络来源

包括舆情信息库、文献信息库和观点库 , 舆情信息库主要存储收集网络舆情,如网页、论坛、Twitter、Facebook、YouTube、Instagram等UGC社区网民评论等;文献信息库主要包括但不限于专业领域著作、学术论文等文献资源著录;观点库存储利用语义分析、情感分析、信息采纳等技术所获得的用户态度、立场等信息。

2.3.2数据库

包括两方面,一方面是内部数据库,如中宣部、外交部等网络舆情数据库与应对库,各部门在长期的舆论实践中形成了内部数据库,为国际传播知识库构建提供了重要支撑。另一方面是社会信息资源数据库,在国家对智库产业的支持下,包括服务于“一带一路”、海外安全保卫、互联网安全、海外旅行、海外物流、交通等行业的海量信息生成,随着社会信息资源的整合,这些信息为舆情预警与国际传播策略制定提供了智力支撑。

2.4 结构设计

数据库与本体库构成了面向国际传播知识库的两个总体结构部分。国际传播数据库包括舆情信息库、文献信息库和观点库三个子库,舆情信息库存储以往关于国家政策正面、负面舆情,文献信息库存储法律、国家倡议、政策性文件与学术研究成果等相关文献信息,观点库存是利用舆情分析软件对网络和现实评论进行的情感态度分类,上述信息通过国际传播本体建立语义关联。

3 国际传播本体库构建

本文根据国际传播研究的研究情况与现实需求,基于斯坦福大学的七步法提出了国际传播本体的构建方法。

3.1 本体概念和类的提取

依据上文所确定的知识需求与信息源,参考文献研究成果,提取智库的国际传播核心概念。在此基础上,对这些概念进行评估,按照一定的逻辑规则分组,确定从国际传播智库主体类、国际传播资源类、国际传播效能类、国际传播成果类(包括国际传播活动类)这四个方面构建国际传播本体,并对每类本体部分展示,如图2所示。每一组概念又可从上向下进行分类,如图3-5所示。需说明的是囿于认识的局限性和知识的无限性,图中二级与三级项下的类均不能穷尽列明,且处于不断更新中。

图3 智库国际传播资源分类

3.1.1国际传播主体类

国际传播主体是指国际传播中的信息发出者,其分根据因标准不同而产生多种类型主体。本文聚焦传播内容差别将国际传播的主体按照性质划分,同时扩大化智库涵义,将不同而智库所研究的传播主体聚焦于主体扩大化(包括智库和类智库组织),划分为党政类、高校类、科研院所类、社会企业类、海外类和其他类等六个二级类。

3.1.2国际传播资源类

传播资源类是智库的本身特有属性,具体包括了智库的传播基础、传播人力和传播财力三个方面,在国际传播过程中,资源类是对线性过程传播源的描绘。如图3所示。

3.1.3国际传播效能类

指国际传播能力、效率、效果和效益的综合反映[39]。本文根据已有的实践经验,主要聚焦于互联网平台,将国际传播效能划分为网站类、网页类、传统媒体类、以社交媒体为代表的新媒体类等四个二级子类。如图4所示。

图4 智库国际传播效能分类

3.1.4国际传播成果类

本文根据国际传播成果的动态与静态,将其分为产品类与活动类二个二级子类。如图5所示。需要说明的是,某一国际传播成果类(一般是国际传播活动中)可能有一个或多个过程。过程类表示在某国际传播活动(如国际论坛)发生到结束,根据时间、性质、规模、影响等因素可划分为若干独立的过程,上一个过程的结束是下一个过程的开始或引起原因。

图5 智库国际传播成果分类

3.2 数据属性的定义

数据属性是表示类或概念与值的关系,表3为部分国际传播本体库的数据属性。

表3 部分本体数据属性

3.3 非等级关系的定义

本体的对象属性用来表示类之间的非等级关系,表4为部分国际传播本体库的非等级关系的说明。其中“主体类”指“智库主体类”, “资源类”指“传播资源类”,“效能类”指“传播效能类”,“成果类”指“传播成果类”。

表4 部分本体非等级关系

3.4 实例添加

2023年3月10日,中华人民共和国、沙特阿拉伯王国、伊朗伊斯兰共和国三方联合声明,宣布沙特和伊朗达成包括同意恢复双方外交关系在内的协议,此协议是中国应对国际安全挑战方案“全球安全倡议”(Global Security Initiative)(后文简称“倡议”)的在中东域内的实践成果。“倡议”是“人类命运共同体”项下解决国际安全与地区冲突的中国智库方案,也是“总体国家安全观”中国智库成果的全球方案延伸。以“倡议”这一成果提出的理论进程,文件构成和实践路径为线索,梳理该中国方案在国际传播知识库中的要点如表5。

表5 “全球安全倡议”中国方案国际传播知识梳理(截至2023年5月5日)

依据构建的国际传播本体,以2022年4月21日《携手迎接挑战,合作开创未来》主旨演讲提出“全球安全倡议”添加实例(该事件信息来源于Factiva道琼斯新闻数据库)。表6、表7分别是国际传播成果类下国际传播活动类和过程类的实例添加,列出“博鳌亚洲论坛年会提出全球安全倡议”事件实例、“中、沙、阿三国发表三方联合声明”过程实例下的部分属性值。

表6 “博鳌亚洲论坛年会提出全球安全倡议”实例

表7 “中、沙、伊三方联合声明”过程类实例

国际传播本体即对国际传播相关知识进行表示,在本体中体现为类、数据属性、对象属性与实例。

4 总结与展望

国际传播已上升到国家战略高度,国际传播知识资源亟待需求定位、序化整理和体系整合,构建面向国际传播的专业化专题智库知识库,布局我国国际传播智库矩阵必要性凸显、可行性具备、科学性可论证。面对国际智库海量产品与全球媒体新闻流通,构建国际传播智库知识库对信息进行有效搜集、组织、存储和管理,不仅有利于国际传播自主知识体系的构建,也可作用于我国智库生产优质、分众、精准的国际传播成果,服务于讲好中国故事,传播好中国声音,向世界展现真实、立体、全面的中国,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和中华文化影响力。

本文基于本体的方法构建国际传播知识库,提出了具体的构建流程,是在国际传播领域内专题智库知识库构建的一次尝试,但文中讨论仍有欠缺。下一步拟从以下方面优化:一是实现理论框架向智库应用转化。利用Factiva道琼斯新闻数据库、Access UN(检索联合国)、列国志数据库等挑选实例验证,完善知识库;二是提升智库速率与内容更新。要完善智库知识库的共享程度和网络检索便捷性,由于新媒体、新平台、新技术层出不穷,国际传播内容日新月异,智库知识库需求也要及时更新维护;三是优化智库的易得性与触达率。采用可视化、直观化、互动式大规模知识库模式,使用户更易触达知识获取,更易分析知识趋势,更易支撑实践决策。不断完善构建国际传播智库知识库,回应国家战略关切,答好国际传播的时代之题。

猜你喜欢
知识库智库本体
Abstracts and Key Words
对姜夔自度曲音乐本体的现代解读
基于TRIZ与知识库的创新模型构建及在注塑机设计中的应用
微智库
微智库
高速公路信息系统维护知识库的建立和应用
《我应该感到自豪才对》的本体性教学内容及启示
基于Drupal发布学者知识库关联数据的研究
智库能为我们做什么?
建智库,话担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