埃里温的历史与新生

2024-03-03 11:57读书康
环球人文地理 2024年1期
关键词:亚美尼亚

读书康

从莫斯科转机,飞机一路在广袤的东欧平原上方巡航,当航程过半时,地势瞬间陡峭,放眼望去只有连绵无垠的山峰,这就是欧亚两洲的分界线——大高加索山脉。

随着飞机飞过欧洲,来到亚洲,高度逐渐降低,舷窗外面突然出现了一座体量巨大、覆盖着雪顶的山峰。传说中,就是这座山峰让人类和其他物种躲过了大洪水。诺亚走出方舟,踏上的第一片土地,就是这座山峰——亚拉腊山(又译亚拉拉特山)。

亚美尼亚人自称“哈伊克”,这是诺亚玄孙的名字,而亚美尼亚名字本身,也是哈伊克的后代亚兰或是闪的儿子亚兰的名字,可以说,无论在自我认知还是他人印象中,这片土地和居住在这里的人们都同诺亚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但当年诺亚方舟传说里的亚拉腊山,如今早已归属土耳其,亚美尼亚的国民只能望山兴叹。

两千年文明势力的拉扯现存最古老的都市之一

两千多年前就从塞琉古帝国独立的亚美尼亚,历史上不止拥有过亚拉腊山,最盛时领土北达高加索,南界埃及,西至地中海,东到里海。公元301年,亚美尼亚早于罗马帝国成为世界上第一个基督教国家。

由于地处地中海和里海之间的欧亚大陆纵横要道上,亚美尼亚一直面临东西两侧强大文明势力的拉扯,先是希腊和波斯,再是罗马和安息,再来是拜占庭和阿拉伯,之后又是奥斯曼、伊朗和俄罗斯。1920年,在十月革命沙俄崩溃后的内战中,苏联红军来到了亚美尼亚,终结了民族主义政权,亚美尼亚随后成为苏联的加盟共和国之一,时至今日,亚美尼亚的俄语使用依然极为普遍。

亞美尼亚的首都埃里温是世界现存最古老的都市之一,在古代一直是由欧洲通往中亚、印度的必经之地。1828年,埃里温成为沙俄在南高加索地区的重要城镇,并从1854年开始都市计划,设立多所大学。在苏联时代,埃里温更是全苏举足轻重的科学研究中心,尤其在数学、物理学、自然科学、化学、地球科学等领域颇有建树,同时在文艺方面也诞生了阿拉姆·伊里奇·哈恰图良和阿尔诺·巴巴扎年这样的音乐大师。

埃里温的地铁开通得早。1981年通车的地铁全方位带着浓浓的勃列日涅夫时代风格,超现实主义的地铁出口设计,长到看不见尽头的扶手电梯,挑高奢侈、立面个性的站台,让人感到非常新奇,比起享誉全球的莫斯科地铁,埃里温地铁既有如出一辙的苏联审美,也有自身浓厚的民族风格。

埃里温地铁虽然通车时间早,但在1988年大地震之后,除了1996年开通一条支线之外,再也没有扩建。地铁公司由于财务紧张,卖掉了许多车厢。乘坐时会发现车厢减震系统似乎也不太灵光,但车次密度和速度还是能满足基本出行需求。

除了地铁,得益于苏联时代的生活习惯和运营经验,埃里温市内也有比较完善的巴士、无轨电车和小巴系统。整座城市核心地段相对集中,重要目的地之间能非常便捷地往返。但一旦出城,即便是本地人,面对现状也是一言难尽。从埃里温前往市郊或其他城市,如格鲁吉亚、伊朗的车都要在市郊的几个长途汽车站乘坐,这些车站距离市区近则两站地铁,远则十余公里,而且每个站发车前往的目的地都是不同的。更有挑战的是,这些长途汽车无论大小,车况都像是从30多年前穿越来一样。

埃里温的市郊及跨市大巴运营班次极为有限,也没有流水发班的概念,出行一定要计算好发车时间。建议若遇到出城的情况,在预算充足时,选择出租车或用独联体国家通用的网约车APP——Yandex叫快车,路线及相应的价格显示清晰,容易追溯。

玫瑰城的阳光与夜色沿埃里温的中轴线观览

午后阳光下,埃里温蓝色清真寺的宣理塔和穹顶,是亚美尼亚最特别的景色之一。从整座城市的中心——共和国广场出发,走到蓝色清真寺门口只需要五分钟。与其他常见的对着街面的入口不同,蓝色清真寺的入口正对马什托茨街角,走进去会发现,整个内部庭院居然低于外部街道将近2米。

非礼拜时间,寺内人很少,穿过玫瑰花廊和喷水池就能看到大殿穹顶,男性入口在东侧,女性入口在西侧,脱鞋后即可进入。虽然殿内廊柱及圆顶结构简洁,但从纹饰和窗花上还是能看出工匠的用心。礼拜大殿外,院子里每个房间都有不同的功能,有的是放满工位的办公室,有的是波斯语教室,有的甚至摆上了牙医治疗椅,里面有医生走动。仔细观察可以发现,这里不只是游客光顾,也是伊朗侨民在亚美尼亚重要的活动场所,十分特殊。

蓝色清真寺大门的正对面是埃里温中央市场(当地人一般叫室内市场),苏联时代,这是埃里温唯一一个有屋顶的市场。抬头一看,正立面上有麦穗、牛头、酒罐、葵花等精美纹饰,顶棚上还有拟人卡通式的葡萄、茄子、厨师,这些生活化的意象让人产生了莫名的亲切感。

埃里温被誉为“玫瑰城”,夕阳西下,正是它最华丽的时段。从共和国广场开始,经由阿博维扬街,往北大街,穿过埃里温歌剧院、法国广场,可以走到整个城市的制高点。

一路上,既能感受人来人往的喧嚣,现代街区的便利与时尚,还能两次看到规划整座城市的大师亚历山大·塔马尼扬的雕像和他亲自设计的歌剧院。

埃里温市中心有一处称得上是国家名片的建筑群——大阶梯综合体。塔马尼扬早在上世纪三十年代就提出了将城市的北部和中部、住宅区和文化中心,用瀑布和花园组成巨大绿地连接起来的构想。但真正的建设工作,则是在1976年才启动。

大階梯采用白色石灰石建造而成,外部是错综复杂的庭院和室外花园网络,装饰以亚美尼亚历史文化遗产为主题的雕塑,内部则是展览和公共文化空间。整体的建设工作直到1988年也没有完成,大地震发生之后更是停工了14年,2002年才再次启动,2009年11月8日才最终落成。顺着大阶梯572级台阶向上,回头就能俯瞰整座城市在亚拉腊山面前迎来的喧嚣夜晚。

埃里温夜晚温度适宜,清风阵阵,每天晚上8点到10点,共和国广场历史博物馆门前都会有长达2小时的大型音乐喷泉表演。象征喷泉投运时埃里温建城年份的2750组喷口通过近乎无限种组合,完美诠释了从古至今数不清的名家名作。男女老幼或驻足围观,或互相依偎,或随乐起舞,每位观众都沉浸其中。

方舟山下的修道院亚美尼亚人信仰的堡垒

埃里温市区之外的第一个目的地,是亚美尼亚人信仰的堡垒——深坑修道院。从共和国广场地铁站出发,往南一站就到了“萨逊的大卫站”。萨逊的大卫是亚美尼亚国家史诗中驱逐阿拉伯人的民族英雄。

下车之后通过月台向东走,到达埃里温中央火车站站前广场。如果肚子饿了,这里刚好有一家亚美尼亚全国连锁的快餐厅,叫做Karas National Food Chain,定位可以理解为中国的沙县小吃,从烤肉沙拉到披萨香肠,从炒饭饺子到面包卷饼,种类繁多,价格实惠。

离公交车下午2点发车去深坑修道院还有些时间,索性认真看看这座外观宏大,但目前利用率不高的火车站。埃里温中央火车站始建于1902年,今天能看到的苏式站房建于1956年。在站房南翼的小博物馆里,我看到了当年埃里温到莫斯科列车的特制水牌、袖标和桌布,但这趟列车如今早已停运,大家习惯了用飞机跨过崇山峻岭。月台上,有俄语的路牌和全部列车时刻表,咖啡馆、派出所、医务室等配套设施一应俱全。走出月台,望着高耸的穹顶,仿佛时空穿越。

火车站旁边的客运站叫做城南汽车站,去往深坑修道院的是467路公交,每天只发三趟车。当我找到它的时候,车上已经上了不少乘客,车厢整体非常陈旧,引擎在车厢前方,座位较矮,灯芯绒垫子,钢管扶手,没有空调系统。

发车时间到了,车上挤满了乘客,而亚洲面孔只有我一个。售票员大爷主动用俄语问我是不是去深坑修道院,我说是的。支付了每人250德拉姆(约三四元人民币)的车票钱之后,旅程就开始了。

途中的大部分时间里,乘客们都能隔着右侧车窗看到亚拉腊山,当车右拐向亚拉腊山驶去,深坑修道院站也就快到了。

猜你喜欢
亚美尼亚
亚美尼亚总理:下月辞职
阿塞拜疆警告亚美尼亚勿承认纳卡独立
亚美尼亚:大雪摧毁95%的杏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