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文言文“教—学—评”一体化实践研究

2024-03-04 10:04浙江省杭州市文溪中学310030
教学管理与教育研究 2024年2期
关键词:教—学—评异构文言

杨 欢 (浙江省杭州市文溪中学 310030)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22年版)》(以下简称“新课标”)的实施,要求一线教师更注重转变课堂教学方式,加强作业设计的精简和有效,并探索多元性的评价,做到“教—学—评”一体化的精准教学。

一、“三重三轻”: 初中文言文教学的现存问题

新课标对文言文教学的目标是“阅读浅易文言文,能够借助注释和工具书理解基本内容。注重积累、感悟和运用,提高学生的欣赏品位”。然而,当前初中学生在文言文阅读能力方面存在“三重三轻”的问题,主要表现在:第一,重语意理解,轻语境意识。文言语境是理解词句的依据,学生容易以偏概全,以点概面,机械运用所学字词意思进行理解。第二,重字句表层,轻思想探究。学生在文言文阅读中往往过于强调字句的表层表达,忽略了主题思想的深入探究。要深入挖掘文言文的主题思想,需要理解语境,全篇把握,而学生往往停留在对字句的表层理解。第三,重机械训练,轻迁移拓展。学生在文言文阅读中缺乏关联和深入探究的能力,机械训练占主导地位,而拓展思维和迁移能力较为欠缺。

文言文阅读能力的提升一直是初中语文教师面临的难题。部分教师存在教学方式随性而粗浅的情况,过多依赖机械讲解和程式化赏析,注重学生的背诵和默写,课堂复习以练习和对答案为主。

二、“三准三精”: 初中文言文“教—学—评”一体化实践路径

1.“把准”方向:初中文言文教学测评趋向

以近两年杭州市某区七至九年级文言文试题为例,文言文考查题型主要分为四类:整理文言字词(考查文言字词积累)、文意赏析(考查文言语意理解和赏析)、比较阅读(考查文言理解思辨能力)、联读拓展(考查文言迁移运用能力)。因此,文言文教学质量评估呈现以下趋向:一是文言词句倾向于语境运用。考题中文言文词义和直接翻译的机械理解逐渐减少,取而代之的是更强调语境运用的题型。学生需要根据语境进行迁移判断,不再仅仅是对词句的死记硬背。二是文言理解倾向于语境契合。文言文阅读考查的层级不再局限于思想情感的体悟,而是更加强调语境的契合性。考查“迁移运用”已不再仅限于对思想情感的理解,而更注重语境的理解和运用。三是文言探究倾向于对比关联。文言文的探究考查学生的理解拓展能力,其中对文本赏析的题型逐渐减少,而对比赏析和关联拓展的类型逐渐增加。学生需要通过比较和关联,深入挖掘文言文的内涵,展现对文本的更深层次理解。

2.“定准”内容:初中文言文精准教学计划

(1)依学段,改变教学形式。改变传统的文言文课堂,首先要创新课堂教学方式。根据不同学段的文言文教学内容,制订有梯度、有层次、有侧重的教学活动,以促使学生更全面地理解、运用文言文。(见表1)

表1 基于三个学段文言文教学内容的课堂研讨安排

(2)据学情,调整学习方式。根据三个年级文言文内容,设计有梯度和层级的方法,适配学情,调整教学方式,提升学生学习文言文兴趣。比如,七年级文言文阅读浅显故事,“改编小剧本”“课前演讲”“每日一文”,激发起始学段文言文学习兴趣;八年级提升文言品鉴能力,“古今对比”“跟着古人旅游”等项目化学习,提升学生文言文品鉴能力;九年级侧重质量测评,落实教材文言文篇章复习,增加课外文言文阅读,通过“知识清单”“每日一测”“课前演讲”等,构建文言文知识框架,提升文言阅读拓展迁移能力。

(3)求质量,初建多元评价。传统的文言文测评,采用单一的试题形式。以纸笔测验为代表的终结性评价方式因只强调结果,不关注过程。因此,三个年级开展文言教学活动,以质量评估为导向,形成“活动过程性评价”“量表可视性评价”“探究反馈性评价”“竞赛提升性评价”“知识检测性评价”五方面的多元评价体系。

3.精准教学:初中文言文“教—学—评”一体化的实践

基于统测数据及质量评估趋向,笔者提炼出文言文阅读能力提升新路径,从教师、学生、测评三个维度,开展“教—学—评”一体化实践活动。

(1)精研课堂:转变文言文教学方式。立足学情,开展校本和区域课堂教学活动,以“同课异构”和“项目设计”形式,变革文言文课堂教学方式。

通过同课异构,转变方法拓思路,即同一节课内容,由不同老师根据自己的理解,进行教学设计并上课,以展示不同的方法和风格;还可以选择相同的文言文课题进行“同题异构”。比如,两位教师选择相同的文言文《咏雪》,教学各有侧重。一位教师重文言赏读,教学过程注重文意理解和诵读,体会文言之美;另一位教师重文言活动,转变枯燥的文言字词落实和讲解,通过“表演”“拓展”提升文言文能力和素养。通过这样的“同题异构”教学,学生在多元的教学风格中获取更丰富的学习体验。

此外,可以选择同类文言文进行“同类异构”,类文教学进行拓展和延伸。比如,八上第三单元是写景文言诗文,将现代文和文言文贯通,选择《与朱元思书》和《昆明的雨》,开展古今写景散文“同类异构”教学研讨。可以为风景纪录片设计脚本,将两个任务关联,让学生在拍摄活动中理解文意,并赏析和改编;也可以是游记纪录片拍摄,策划拍摄角度和内容,引导学生进行写景散文语言品赏及作者情感体悟。

还可以和同区域学校进行“同区异构”,促使教师交流学习,拓展视野,防止闭门造车。比如,九年级文言文复习课,和同区域学校开展“中考文言复习攻略”教学研讨。两个学校老师分别选择《中考文言虚词——语气助词》和《中考文言文课内外勾连》,基于学情,针对学生在中考文言文考查中的疑难,进行专题式课堂教学研讨,分享经验和教学方法。通过“同区异构”,促使学区内老师间的交流学习,实现互相借鉴,提升文言文教学水平。

通过项目化学习的设计和创建,变枯燥的讲授课堂为生本课堂,提升教学效率。

一是课文品赏。通过课内单篇“微项目化学习”,改变原有的字词落实、翻译文意、理解情感的机械课堂,以微项目驱动,提升学生文言文阅读品质。例如,七年级《诫子书》和《爱莲说》微项目学习,学习《诫子书》劝诫手法方式,让学生制作《诫同学书》;学习《爱莲说》品赏“莲”之精神,制作“花神卡”。

二是课外关联。通过课内外结合的项目化学习,拓展教学范围,群文整合,勾连名著等。如《孟子三章》,开展“孟子之仁”项目化主题研讨学习,设计四个版块内容:“我心中的孟子”(资料拓展)、“仁义之意”(课文学习)、“人以群分”(群文拓展)、“我理解的仁义”(思维拓展)。

三是写作勾连。通过读写结合的项目化学习,在品读的基础上进行写作勾连,通过创写拓展延伸,提升文言文阅读思维素养。

(2)精妙活动:激发文言文学习兴趣。情境创设,激发动能主动学。文言文学习相较现代文,更需要创设情境,促进认知发展。

第一,文言故事“绘”。根据不同题材文言文特点,将文字转化成可视化的绘画和视频,帮助学生深入理解文意,激发学生自主探究动能。

第二,文言论坛“说”。改变传统文言积累的讲练,而是创建情境,开设文言论坛,每天课前十分钟,学生讲解文言文并提问辩论,教师做好任务安排计划,每天一篇,化整为零,真正提升学生自主阅读文言文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第三,文言剧本“演”。文言文改编成剧本,让学生参与编创和表演,改变机械理解,让学生在表演中,理解文言文经典并提升拓展能力。《木兰诗》的学习和学校读书节相结合,突破课堂,改编成歌舞剧,通过舞台展现木兰从军的气魄,将平面文言课堂变为立体的展演舞台。

第四,通过读写融合,拓展思维。对文言名篇进行拓展和丰富,以读写结合促进学生对经典名篇的纵向深入解读。

第五,创设情境,通过剧本改编、自我代入、思辨质疑方式,进行创造性写作,提升文言拓展迁移能力。

第六,通过想象拓展,鼓励学生以个性化的方式深入文言文,拓宽他们的文学视野。比如,《诗经二首》,学生能理解朦胧的男女感情,但没法真正体会美妙意境,设计“跟着《诗经》学心理描写”的写作拓展,让学生通过个性化的方式走进诗意,培养对情感描写的敏感度。

(3)精准测评:提升多元评价效度。文言文教学需要根据学情,以训练、反馈和纠正性补救等措施达成目标。教师采用多种测评方式,通过数据采集和分析,促进学生提升,并将学习成果内化为学生的素养。教师根据考纲要求,梳理文言文检测的考点模块,结合区测与中考真题,精编文言文校本课时训练,进行精准测评。学生依据校本作业,及时梳理知识。

例如,八年级上第三单元“山水游记”都是名家名篇,既要梳通字词释义,更要进行拓展延伸,帮助学生领会古人寄情山水的情怀和志趣。利用平板电脑进行同类山水游记的拓展检测并及时反馈,提升学生思维品质。充分利用项目化学习和活动,激发学习积极性,构建文言学习的过程性评价和多元评价方式,从多重维度对学生文言文学习检测提供反馈,更注重精进拓展迁移,确保学生在深度理解文言文的同时,能够在实际情境中运用所学知识。

三、初中文言文“教—学—评”一体化实践思考

1.改进文言文教学方式,提高教师教学效率

通过数据分析,聚焦文言文教学薄弱处,开展“教—学—评”一体化的精准教学。首先,改变教师的固化思维,改变传统机械的讲练式文言文教学方式,用“同课异构”和“项目学习”进行课堂教学研讨和分析,探寻适合本校学生学情的文言文教学方法,提升教学效率。

2.激发文言文学习兴趣,提升学生文言素养

以多样化、个性化的活动探究,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为实现探究式、发现式学习创造条件。学生主动建构,在学习中提高学习品鉴能力,从而提升文学素养。

3.实施文言文多元测评,增强文言迁移能力

为提升文言文阅读能力,可以采取多元精准的测评措施,并不断优化教学方式。

通过精编校本作业,及时对学生学习表现与效果进行精准测评。教师通过多元测评方式,包括考试、作业等,及时反馈、辅导、巩固和激励,实现“对症下单”。利用平板电脑、电子书包进行分层检测,教师可以精准了解每个学生的学习情况,有针对性地进行教学。通过逐个击破学生存在的问题,更有助于提高整体学习水平。创设各级各类活动平台,借助辩论等方式进行交流评价,提升学生在实际运用中的能力。

教学效率的提高非一日之功。学生文言文阅读能力提升还需要大量阅读,要有丰厚积淀和积累。教师要优化调整教学方式,以结果促过程,以活动促内驱,以学生为课堂主体,教师作为引导,帮助学生构建知识网络及能力台阶。

猜你喜欢
教—学—评异构文言
试论同课异构之“同”与“异”
小学音乐课堂中“教—学—评”一致性实践分析
摭谈闻一多的文言诗
课堂观察助力高中地理课“教—学—评”的一致性
文言断句判断法
文言实词50例
文言实词推断法
“教—学—评”一致性课堂怎样设计课时评价
异构醇醚在超浓缩洗衣液中的应用探索
overlay SDN实现异构兼容的关键技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