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保育专业课程思政一体化构建与行动策略

2024-03-05 01:27宋志强
人生与伴侣·共同关注 2024年1期
关键词:专业课程思政幼儿

宋志强

现阶段,课程思政已经成为一种教育理念,是新时期教育教学变革与创新的重要方向,任何阶段的教育都要将立德树人作为教育的根本目标和途径,将思想政治教育落实到整个教学过程中,充分挖掘课程中的思政元素,积极开展学生思想品德教育工作,以培养学生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一)幼儿保育专业特殊性使然

幼儿园教育阶段的两大重要任务即教育和保育,“教中有保,保中存教”是幼儿园教育阶段与其他阶段教育最为不同的特点之一,也正是这种特殊性决定了幼儿保育专业融入思政教育的必要性。由于幼儿的基本生存能力及性格品质等都是在幼儿园教育阶段养成的,所以幼儿园内的所有教师及工作者的行为品行、性格等都会直接影响幼儿对事物的看法、品行意志等。为此,我们不仅仅要重视对幼儿基本教育职业能力的提升,还要重视自我综合素养的提高,如职业道德、安全意识、团结精神、人文关怀等,争取培养更多职业素质高、思想品行好的保育人员。

(二)国家及社会大众的需求提升

随着国内教育的变革与发展,社会大众对教育工作越来越重视,对幼儿保育人员的素质要求也越来越高,导致教育行业对幼儿保育教师的考核评价愈发严苛。《保育员国家职业技能标准》强调,不仅仅要考核幼儿保育教师的专业能力,更应对其职业道德和素养进行全面考核。同样,在幼儿教师资格证考试中,也应注重对保育员或者教师职业道德、职业操守方面的考核。而且大部分幼儿教育机构在招聘幼儿保育教师时,也更加看重保育人员的思想道德、品行素质等,往往会在招聘要求中设置“保育人员需要品行兼优、热爱幼儿教育工作”等条件。此外,相关教育部门在法律法规方面对幼儿保育教师的职业行为进行了明确规范,通过颁布相应的管理办法,规范了幼儿保育教师的行为,并对违反职业道德的保育教师给予相应处罚。一系列规定在某种意义上为幼儿保育专业思政教育指引了方向,提醒我们只有从源头上提高保育人员的职业道德和素质,才能培育一批又一批热爱幼儿教育事业的高素质人才。

(三)开展“深度思政建设”的要求

目前,在幼儿保育专业课程教学过程中,仍然只是注重专业技能及理论知识的讲授,而把思想政治方面的教育放在专业思想政治课中进行,如道德与法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及关于人生价值观等方面的专门性基础课。还有部分思想道德教育内容往往比较笼统和形式化,主要体现在幼儿教育政策与法规、幼儿教育学等专业课程中,导致幼儿教师的思政教育缺乏系统性、全面性,无法满足幼儿保育教师提高思想道德的需求。此外,在专业技能课中,也往往注重对保育员各项活动设计及组织能力的培养,如绘画、舞蹈、钢琴或者手工制作,对思想道德教育只是一笔带过,缺乏思想政治教育应有的广度和深度。为了促进幼儿保育专业教学的深度,加强思政建设,需要将课程思政充分融入专业课程中,以提高幼儿保育人员的综合素养。

(一)缺乏课程思政元素的深入挖掘

幼儿保育专业课程思政建设的主要目的是发挥专业课的引领作用,通过将保育教师应具备的价值理念、思政知识以及精神追求等融入专业课程中,潜移默化地影响幼儿的思想意志和行为习惯。为此,幼儿教育要在深入挖掘思政元素的同时,深入解读思政内容,构建主线明晰的课程思政体系。但是,在目前的教学中,很多保育人员都忽略了对思政元素的挖掘,导致融合育人效果并不理想。

(二)课程思政作用力不足

幼儿教育不仅仅要重视传播和教授理论知识,更应重视发挥思想价值的引领作用。课程思政一体化并不是要求我们忽略专业课程的知识传授功能,而是要将思想道德、价值取向等内容融入专业知识与技能传授中,以实现育才育人的双重目标。在实际教学中,思政往往被认为是保育专业课程的附属品,而没有将其作为助推剂落实到实际中,也未借助思政的价值引领作用来激发学生探究知识、培养高尚道德的动力。

(三)未能充分尊重幼儿主体地位

课程思政是一项系统化的持续性工作,而目前幼儿的主体地位常常得不到尊重,仍是以教师为主导,难以发挥课程思政的作用。因而幼儿保育员在课程思政建设中要重视思政元素的挖掘和渗透,深刻反思思政元素是否得到挖掘与应用,同时还要灵活运用思政教学方法,切忌生搬硬套、灌输式教学,不能仅仅为了课程思政而思政,应重点关注教学方法及思政教学的效果,尊重幼儿的主体地位,使他们主动参与到课程思政教学中,提高教学效果。

(四)课程思政缺乏合理化评价

课程思政评价是思政建设的重要环节,也是衡量幼儿保育专业教学效果的关键。《深化新时代教育评价改革总体方案》中指出,要逐渐完善学生的德育评价体系,在对学生开展综合评价时要充分考虑其德育能力等。而受传统应试教育的影响,教育机构对幼儿教师的考核往往依据其知识教学成果,而教师对幼儿的衡量也往往局限于幼儿对基本技能的掌握情况,均缺乏课程思政的考核评价,导致课程思政逐渐被弱化。为此,教育机构应建立系统性的课程思政考核体系,制定多元化的考核标准,以促进保育专业思政质量的提升。

笔者结合实际经验,综合幼儿保育专业培养目标、课程特点以及教学任务等,总结出课程思政一体化建设应建立“一二三四”一体化育人机制,以重点推进保育专业课程教学改革。

(一)一个贯穿:将课程思政贯穿专业教育中

所谓“一”就是一个贯穿,即将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贯穿幼儿保育专业教学的全过程,作为一项系统性工作进行推动。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十分丰富,涉及党和国家的方针政策、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等,旨在培养学生的人文素养、思想品德以及精神意志等。良好的师德师风是幼儿保育教师必须具备的基础涵养,从幼儿保育专业学生的角度来看,树立良好的师德对其职业生涯发展也至關重要。因此,我们要把思想道德教育贯穿于保育专业教学全过程,以取得良好的思想政治教育成效。

(二)两个主体:尊重幼儿保育教师及幼儿的主体地位

幼儿保育教师是开展课程思政教学的主导者,学生是课程思政学习的主体,二者合在一起被称之为课程思政一体化建设的双主体。保育教师作为思政教育的主导者,在课程思政建设中起着尤为关键的作用,而幼儿保育专业思政课程建设的最终目的是保育教师的教学实践。为了有效发挥保育专业课程思政的价值引领作用,此专业课的教师需要保持正确的价值取向,具备一定的道德涵养,做到爱岗敬业、无私奉献,发挥自身的模范带头作用,用自己的一言一行去感染学生,使学生感受到最为有力且直接的思想政治教育。同时,教师还要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丰富思政教学活动,创设灵活多样的课堂情境,激发学生课程思政兴趣,引导他们积极主动地参与到课程思政教育中,并在课堂中促进学生之间的合作探究,使学生养成自主学习的良好习惯。

(三)三全育人:思政教育实现全程全员全方位践行

三全育人是指在专业教学中促进全程、全员、全方位的育人效果,是迎合新时期、新形势教育变革的必然选择,也是顺应课程思政教育的主要方向。在进行幼儿保育专业课程思政一体化建设时,也应遵循这一原则,以促进教学质量的提升。在课程思政建设中,全程就是将课程思政融入专业理论授课的全过程;全员不仅仅包括专业课的教师、学生,还包括专业的课程思政教师及相应的行政管理人员、教育机构领导等;全方位是指课程思政教育的渠道或者载体等,包括课堂教学、课外实践、网络教学、校内外宣传教育等。在幼儿保育专业课程思政一体化构建中,只有坚持三全育人的原则,才能取得预期甚至更好的课程思政效果。

(四)四个推进:将“立德树人”教育任务落到实处

在课程思政一体化的构建过程中,应全力做好四个推进,切实将立德树人的教育任务践行下去。首先,全面推进幼儿保育专业教学目标的具体化和精细化,促进专业课程教学目标与课程思政教学目标相融合,以课程思政为背景,打造科学合理的幼儿保育专业课教学体系;其次,全面挖掘保育专业课程教学内容中的思政元素,将其作为专业课程的丰富和补充来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再次,全面推动幼儿保育专业课程思政教学模式与方法的创新,利用先进科技与网络技术,采用情境教学、小组合作等教学方式提高课堂教学效果,实现良好的思政育人效果;最后,全力推进幼儿保育专业课程评价体系的变革和完善,建立客观、有效、全面的评价体系,以激发学生全面发展。

(一)结合课程特点设置课程思政教育目标

幼儿保育专业教学的目的不止在于教授理论知识,还在于认真落实国家立德树人的教育任务,将教学目标设置为重点培养学生的专业能力及高尚的思想品德,为国家发展和社会建设事业培养更多德才兼备、综合素质高的人才。有效融合专业与思政教学目标,结合专业内容挖掘思政元素,并通过思政教育深入专业教育,有助于将立德树人贯穿于整个保育专业课程的教学活动中,进而更好地发挥保育教师的育人作用和职能。具体来讲,应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完美融入课程教学中,培养学生爱国主义精神、社会主义理想信念,使学生具备幼儿保育教师应该具备的创新精神和职业操守、先进教学理念等,同时也要重视幼儿保育专业课程的作用,促使学生掌握最基本的专业知识和实践能力,提高应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为成为一名德才兼备的保育教师打好基础。

(二)深入挖掘分析课程中的思政元素

教师应结合幼儿保育专业内容,将思政教学融入课堂教学中,把思政教学与专业理论知识紧密结合,在讲授专业知识的同时融入时政新闻、日常生活,充分挖掘分析专业课程中的思政元素和资源,以培养学生爱国、勇于探索创新、无私奉献的情操,达到润物细无声的教学效果。还可以采用案例教学法激发学生探究知识的欲望。例如,在专业技能课的教学过程中,可以从科学素养方面来发掘思政元素,引导学生逐渐养成严谨务实、勤奋上进的习惯;在讲解幼儿日常生活保育知识时,教师可以重点培养学生的职业素养,引导学生尊重幼儿的身心成长规律,在日常生活中关注幼儿成长和表现,培养幼儿和谐友爱、文明礼貌的良好道德,做好对幼儿日常行为的指导;在讲解幼儿教育法规和政策内容时,可以从人文素养的角度培养学生遵纪守法的行为准则,树立爱国敬业精神。此外,保育教师还要持续提升自身的理论知识储备,正确理解幼儿保育专业对国家教育事业发展的重要性,提高学生的职业认同感,使学生能够树立职业理想并为之奋斗。

(三)创新教育手段和方法促进思政融入教学

教师在不断提高自身政治文化素养的同时,还要不断创新教育方法,促进思政教育和专业知识课程有效融合。教师可以借助微信平台,通过建立微信群、微信公众号等,在课前布置预习任务,引导学生挖掘专业课程中的思政元素和素材。另外,在教育手段和方法上,教师可以采用翻转课堂、分组讨论、竞赛等形式进行教学。这样不仅能够在教授专业知识的同时,融入思想政治教育内容,还能和学生积极互动,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推动学生参与到思政学习中。

(四)構建合理有效的评价体系

课程思政一体化建设的主要目的是为党和国家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具有深厚的专业理论知识、扎实的知识运用能力以及高尚的道德品质的复合型人才。因此,要以复合型人才为培养标准,建立科学的评价体系。课程思政教学评价只有侧重对学生的知识、能力、价值观等方面的考核,才能全面反映学生成长成才情况,并将评价机制的综合性和发展性体现出来。在幼儿保育专业的评价体系中,要融入对课程思政建设的衡量和考核,从专业知识、道德品质、过程评价等方面对学生进行全方位考核,激励学生为实现全面发展而不懈奋斗。另外,还可以邀请用人单位参与到人才培养的评价体系中,根据用人单位的人才需求,制定系统完整的评价体系,培养出真正符合社会和国家需求的复合型人才。

课程思政是一项任重道远、系统细致的工作,幼儿保育专业应将课程思政融入专业课教学中,持续挖掘思政教育元素,创新教育模式及方法,优化教学评价机制,以此促进课程思政发挥引领作用,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作者单位:郑州艺术幼儿师范学校)

猜你喜欢
专业课程思政幼儿
从“要遵守”到“我来管”——大班幼儿的自我管理初探
思政课只不过是一门“副课”?
关于国企党建与思政宣传有效结合的探讨
如何让幼儿爱上阅读
思政课“需求侧”
电大学前教育专业课程改革探讨——以福建电大为例
思政课“进化”——西安交大:思政课是门艺术
让幼儿的每一天充满阳光——论幼儿自信心的建立和培养
中美综合大学在音乐专业课程上的比较与启示
中俄临床医学专业课程设置的比较与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