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江经济带“产业链长制”政策演进、实践特点及其启示

2024-03-05 06:56吴传清时培豪
关键词:链长长制产业链

吴传清,赵 豪,时培豪

提升产业链供应链韧性和安全水平是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的重点任务之一,保障产业链供应链安全对于稳定国家安全具有重大战略意义①李天健、赵学军:《新中国保障产业链供应链安全的探索》,《管理世界》2022 年第9 期。。“产业链长制”是当前产业政策的理论前沿与实践热点,受到党中央高度重视。2019 年8 月26 日,中央财经委员会第五次会议提出,“打好产业基础高级化、产业链现代化的攻坚战”;2020 年10 月29 日,中国共产党第十九届中央委员会第五次全体会议指出,“推进产业基础高级化、产业链现代化,提高经济质量效益和核心竞争力”;2021 年3 月,国家颁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2035 年远景目标纲要》强调,“坚持自主可控、安全高效,推进产业基础高级化、产业链现代化,保持制造业比重基本稳定,增强制造业竞争优势,推动制造业高质量发展”②《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2035 年远景目标纲要》,《人民日报》2021 年3 月13 日。;2022 年10 月16 日,党的二十大报告再次强调,“着力提升产业链供应链韧性和安全水平”①《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 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而团结奋斗》,《人民日报》2022 年10 月26 日。。因此,提升产业链现代化水平是我国稳定经济发展、加快融入新发展格局、重塑国际竞争新版图的必由之路②肖兴志、李少林:《大变局下的产业链韧性:生成逻辑、实践关切与政策取向》,《改革》2022 年第11 期。③盛朝迅:《从产业政策到产业链政策:“链时代”产业发展的战略选择》,《改革》2022 年第2 期。④黄汉权、王君、洪群联等:《我国产业链安全战略研究》,科学出版社2023 年版,第75 页。⑤赵芸芸、林佳欣、陈全思等:《产业链政策:国际趋势与我国策略》,电子工业出版社2023 年版,第40 页。⑥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产业经济与技术经济研究所:《中国产业发展报告2022——中国产业链供应链现代化研究》,经济科学出版社2022 年版,第3 页。。2020 年,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给我国经济带来巨大冲击,产业链供应链矛盾突出,全球经济陷入疲软状态⑦刘志彪、陈柳:《疫情冲击对全球产业链的影响、重组与中国的应对策略》,《南京社会科学》2020 年第5 期。⑧黄庆华、周志波、周密:《新冠肺炎疫情对我国中小企业的影响及应对策略》,《西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0 年第3期。⑨刘志彪:《新冠肺炎疫情下经济全球化的新趋势与全球产业链集群重构》,《江苏社会科学》2020 年第4 期。。加之,国际经济形势风云多变,中美贸易摩擦仍将存在,我国亟须寻找新的产业支撑点维持经济稳定运行⑩黄鹏、汪建新、孟雪:《经济全球化再平衡与中美贸易摩擦》,《中国工业经济》2018 年第10 期。⑪《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 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而团结奋斗》,《人民日报》2022 年10 月26 日。⑫余振、周冰惠、谢旭斌等:《参与全球价值链重构与中美贸易摩擦》,《中国工业经济》2018 年第7 期。。在此时代背景下,“产业链长制”顺势而生。“产业链长制”是具有浓厚的中国特色产业政策,是中国人民在应对经济冲击下的重大制度创新。

长江经济带横跨东中西11 个省份,是我国“产业链长制”实践探索与理论总结的发源地。作为我国区域重大战略之一,长江经济带是经济发展高度集中、产业高度集聚、产业体系相对完整的地区⑬吴传清、孟晓倩:《长江经济带数字化转型对制造业绿色发展影响研究》,《南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2 年第6 期。⑭许水平、吴传清:《长江经济带产业体系四元子系统协调发展的时空差异研究》,《南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9 年第2 期。⑮黄庆华、时培豪、胡江峰:《产业集聚与经济高质量发展:长江经济带107 个地级市例证》,《改革》2020 年第1 期。,具备实施“产业链长制”的良好基础与现实条件。“产业链长制”由“链长”和“链主”两部分构成,“链长”由地方主要领导挂帅,“链主”由龙头企业担任,通过精准识别产业链条中的堵点、难点以及痛点,进行延链补链强链,提升产业链现代化水平,增强经济发展韧性。本文在进行相关学术史梳理和理论逻辑解构的基础上,侧重于研究长江经济带“产业链长制”的政策演进、实践特点及其相关启示。

一、相关学术史梳理与理论逻辑解构

(一)相关学术史梳理

截至2023 年12 月,中国知网检索结果显示,“产业链长制”相关主题文献共69 篇,其中CSSCI 文章12 篇。此外,“产业链长制”相关学术著作有5 本。学界关于“产业链长制”研究成果主要涉及以下议题:

第一,“产业链长制”的科学内涵。“产业链长制”是继河长制、湖长制、林长制、田长制、路长制之后的产业管理政策的重大创新,旨在通过“有为政府”与“有效市场”紧密合作精准识别并解决产业链发展过程中存在的问题,达到稳定产业链发展的目的⑯林淑君、倪红福:《中国式产业链链长制:理论内涵与实践意义》,《云南社会科学》2022 年第4 期。。“产业链长制”源于产业链,从市场活动主体视角出发,观察不同产业、不同链条在发展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与难点,通过运用政府调控手段,助力产业链健康发展,进而推动整个产业现代化水平①中国社会科学院工业经济研究所课题组、曲永义:《产业链链长的理论内涵及其功能实现》,《中国工业经济》2022 年第7 期。刘志彪、郑江淮、李晓春等:《产业经济学》,机械工业出版社2021 年版,第237 页。。

第二,“产业链长制”的政策效应。现有研究主要运用计量经济学方法探讨“产业链长制”对于提升产业链现代化水平、地方贸易发展的影响。孟祺②孟祺:《产业政策与产业链现代化——基于“链长制”政策的视角》,《财经科学》2023 年第3 期。③孟祺:《链长制与产业链韧性:基于多期DID 的实证检验》,《新疆社会科学》2023 年第1 期。采用双重差分法等计量模型,实证分析“产业链长制”的政策红利效应,发现“链长制”对于提升产业链现代化水平具有显著促进作用。周钰丁等④周钰丁、王孝松、蔡露露:《产业链“链长制”推动地方贸易高质量发展了吗》,《国际贸易问题》2023 年第7 期。基于2017—2021 年省份月度海关微观贸易数据,采用双重差分法实证分析“链长制”对地方出口产品质量的影响效应,发现“产业链长制”的实施显著带动了地区出口产品质量的上升。

第三,“产业链长制”的实施路径。目前,学界主要从政府与市场两大视角提出优化“产业链长制”的实践路径。政府层面可通过出台工作方案、加大要素投入、强化政策配套、创建科研平台等措施实现精准招商和招才引智,推动产业链与创新链的深度融合⑤刘志彪、孔令池:《双循环格局下的链长制:地方主导型产业政策的新形态和功能探索》,《山东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21 年第1 期。;市场层面强调发挥“链主”龙头企业作用,通过优化营商环境、培育市场主体等措施推动“产业链长制”做实做优做强⑥王静、杨晓露:《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动重点产业链提质增效的机制与路径——基于陕西省链长制建设分析》,《社会科学家》2023 年第7 期。⑦郑茜、王臻、蒋玉涛:《产业链“链长制”的理论内涵与实施路径——基于扎根理论的多案例实证研究》,《科技管理研究》2022 年第23 期。⑧高杨、姚雪、白永秀等:《有为“链长”赋能绿色低碳农业产业链:内在机理与实现路径》,《经济学家》2022 年第12 期。⑨王曙光、郑鸾、梁爽:《中国工业化进程中的产业园区制度演进与模式创新》,《改革》2022 年第5 期。⑩刘刚、殷建瓴、唐寅:《战略产业管理中的“有效市场,有为政府”:链长制的实践与优化对策》,《中国行政管理》2022 年第12 期。。

(二)理论逻辑解构

1.产业经济学视角下的“产业链长制”

产业链是产业经济学的基本概念与核心话题之一⑪。产业链概念最早由美国经济学家赫希曼在1958 年提出,指的是产业之间纵横发展构成产业链条的复杂网络。随后,国内外学界将产业链进行延伸与拓展,提出价值链、创新链、资金链、人才链。

基于产业经济学视角,“产业链长制”的实施与运行具有理论逻辑与内在机理。在产业经济学理论逻辑体系下,“产业链长制”主要是通过资源整合、动力协同、风险防范与持续经营四种机制助力产业链稳定发展⑫梁志良:《“链长制”的理论与实践》,浙江科学技术出版社2021 年版,第29 页。(见图1)。其中,资源整合指的是在产业链不同环节通过要素资源产权的优化配置达到帕累托最优状态。“产业链长制”通过重新整合资金、技术、人才、土地、数据等要素,明确产业发展过程中的要素需求,实现资源最大化和高效利用。动力协同指的是内部优化和外部推进相互作用的过程。“产业链长制”在优化内部生产要素的同时,通过设立产业园区、促进国际产业合作、加强“产学研”合作、成立专业招商队伍等方式,为产业发展增加外生动力。风险防范指的是明确产业链发展中存在的潜在风险以及构建风险防范体系,从而达到维护产业链条平稳运行的目标。“产业链长制”通过细化主体责任,精准识别产业链中技术、资金、人才等方面的问题,加强风险防范意识,做好应急备选方案,灵活掌握市场信号,提高产业链的抗冲击能力与发展韧性。持续经营指的是帮助产业链条中断的企业恢复正常运行。本质上,“产业链长制”是政府这只“看得见的手”引导与规范产业发展。在面对突如其来的各种因素冲击时,企业可能会面临停工、停产问题,此时市场“这只看不见的手”作用不明显,“产业链长制”通过加大政策支持力度,降低企业经营成本,助力危机中的企业渡过难关。

图1 产业经济学视角下“产业链长制”作用机理

2.区域经济学视角下的“产业链长制”

实施“产业链长制”一定要有明确的空间载体,可以是省域、市域、县域和开发区。区域经济学理论认为,区域存在异质性,不同区域应该充分发挥自身资源禀赋优势,通过资源共享,推动产业承接与转移,实现区域之间协调联动发展①魏后凯:《现代区域经济学》,经济管理出版社2016 年版,第480 页。②王振、尚勇敏、杨凡等:《中国区域经济学》,上海人民出版社2022 年版,第128 页。。

透过区域经济学视角,“产业链长制”主要通过推动梯度转移发挥作用。梯度转移指的是发达地区在产业高度集聚、快速发展过程中会相应转移一部分产业至欠发达地区,通过要素流动、资源共享、成本分摊等机制带动欠发达地区发展。发达地区由于土地要素趋紧、生产成本升高、发展空间缩小、环境压力较大等原因,必然要迁出部分产业,腾出发展空间,着力发展核心优势产业。在产业转移过程中,“链长制”作为“有形之手”可以精准识别区域之间的产业同构化问题,打通区域之间产业错位化发展通道,引导产业生产要素实现重新高效配置,这既缓解了发达地区产业发展困境,也有利于欠发达地区培育新的产业增长点。

3.制度经济学视角下的“产业链长制”

“产业链长制”本质上是一种现代产业管理制度。制度经济学家诺斯将制度划分为正式规则与非正式规则。正式规则包括法律条文、政策文件、规章制度等形式;非正式规则包括道德理念、风俗习惯、伦理规范等形式。作为一种正式规则,“产业链长制”主要通过政府颁发的政策文件得以确定。

基于制度经济学视角,“产业链长制”的实施具有科学的运行机理与路径。制度经济学认为制度的核心功能在于为经济活动主体提供激励与约束机制,主要通过抑制市场机会主义行为、提供有效市场信息、明确未来发展方向与外部性内部化四条路径稳定产业发展(见图2)。产业链发展离不开公平合理、透明高效的市场环境。然而,市场投机行为在经济运行中时常发生,这不仅破坏市场环境,还给产业链发展带来不可估量的损害。“产业链长制”通过确定正式规则,对市场主体行为进行规范,减少市场投机行为,营造诚信的市场交易环境。不同的经济活动主体对于市场信息掌握的精准度存在较大差异,其中龙头企业因其自身发展优势可以更迅速、更有效、更便捷地掌握市场信息,降低企业“搜寻成本”,便于做出正确的市场抉择。然而,处于市场信息劣势方的企业可能会因为掌握的信息滞后导致错误抉择,增加交易风险。“链长制”通过政府主要领导担任,联合“链主”龙头企业,定期发布精准市场信息,摸清产业发展现状,提高市场交易效率和降低企业成本。“产业链长制”通过颁布一系列产业发展转型规划和年度计划,明确未来发展目标和方向,定期考核和评估政策实施效果,降低企业投资经营的不确定性。外部性的存在使市场资源配置效率失灵,无法真正实现帕累托最优状态。“产业链长制”通过内部激励手段,建立奖惩制度,建设利益共享机制,将外部性内部化,用“看得见的手”引导产业链健康发展。

图2 制度经济学视角下“产业链长制”作用机理

综上所述,“产业链长制”本质上是“有为政府”与“有效市场”结合的实践探索。在经济受到外在条件冲击时,市场失灵现象时有发生,此时,政府这只“看得见的手”通过明确产业发展目标、制定产业发展规划、制订年度行动计划,通过地方主要领导担任“链长”,引导产业链健康平稳发展。“链主”由龙头企业担任,“链主”企业作为“有效市场”的核心主体,通过资金、技术、人才等要素的共享,带动其他中小企业联动发展。

二、长江经济带“产业链长制”的政策演进

“产业链长制”在全国范围内首次出现在湖南省(2017 年),浙江省在全国范围内最早在开发区实施“链长制”(2019 年)。总体来看,长江经济带“产业链长制”先后历经初步探索(2017—2018 年)、进一步探索(2019—2020 年)和全面探索(2021 年至今)三个阶段(见图3)。

图3 长江经济带“产业链长制”政策演进脉络

(一)初步探索阶段(2017—2018 年)

2017 年11 月23 日,湖南省长沙市召开全市产业链工作动员部署会,提出由市级领导担任“链长”。2018 年7 月,湖南省委办公厅、省政府办公厅联合颁布《省委、省政府领导同志联系工业新兴优势产业链分工方案》,提出由省级领导担任“链长”。

(二)进一步探索阶段(2019—2020 年)

在省级层面,浙江省、江西省、江苏省先后颁布相关规范性文件,明确提出实施“产业链长制”(见表1)。2019 年9 月,浙江省商务厅印发《关于开展开发区产业链链长制试点 进一步推进开发区创新提升工作的意见》,成为国内最早在开发区推进“产业链长制”的省份。2020 年2 月,浙江省颁布的《浙江省实施制造业产业基础再造和产业链提升工程行动方案(2020—2025 年)》,围绕数字安防、集成电路、智能计算等10 条产业链,实施“链长制”。2020 年4 月,江西省颁布的《关于实施产业链链长制工作方案的通知》,围绕有色金属、汽车、纺织服装等14 条产业链,实施“产业链长制”。2020 年6 月,湖南省委办公厅、省政府办公厅联合颁布的《关于进一步提升工业新兴优势产业链现代化水平的意见》,围绕汽车、智能制造装备等20 条产业链,实施“产业链长制”。2020 年12 月,江苏省颁布的《江苏省“产业强链”三年行动计划(2021—2023 年)》,围绕特高压设备、晶硅光伏、风电装备等18 条产业链,实施“产业链长制”。

表1 2018—2020 年长江经济带“产业链长制”涉及到的重点领域

在中心城市层面,合肥市和南京市出台相关政策支持“产业链长制”发展(见表1)。2020 年6 月,合肥市颁布的《合肥市做好“六稳”“六保”抓细抓实经济发展工作“123+10”行动方案》,围绕集成电路、新型显示、网络与信息安全等12 条重点产业链,实施“产业链长制”。2020 年11 月,南京市颁布的《南京市推进产业链高质量发展工作方案》,围绕软件和信息服务、新能源汽车、新医药与生命健康等8 条产业链,实施“产业链长制”。

(三)全面探索阶段(2021 年至今)

在省级层面,安徽省、湖北省、重庆市、四川省、云南省、贵州省相继出台“产业链长制”相关规范性文件(见表2)。2021 年1 月,云南省颁布的《云南省人民政府关于促进经济平稳健康发展22 条措施的意见》,围绕先进装备制造业、新材料、电子信息等8 条产业链,实施“产业链长制”。2021 年4 月,湖北省颁布的《湖北省制造业产业链链长制实施方案(2021—2023 年)》,围绕汽车、智能制造装备、集成电路等16 条产业链,实施“产业链长制”。2021 年11 月,贵州省颁布的《贵州省“十四五”工业发展规划》,围绕优质烟酒、现代能源、现代化工等10 条产业链,实施“产业链长制”。2021 年12 月,重庆市颁布的《关于提升制造业产业链供应链现代化水平的实施意见》,围绕新一代信息技术、新能源及智能网联汽车、生物医药等6 条产业链,实施“产业链长制”。2022 年1 月,安徽省颁布的《安徽省“十四五”制造业高质量发展(制造强省建设)规划》,围绕集成电路、新型显示、人工智能及软件等15 条产业链,实施“产业链长制”。2022 年4 月,四川省颁布的《四川省促进工业经济稳定增长行动方案》,围绕先进材料、能源化工、汽车产业研发制造等8 条产业链,实施“产业链长制”。2023 年4 月,湖北省人民政府颁布的《关于进一步深化制造业重点产业链链长制实施方案》,创新实施“链长+链主+链创”模式。

在中心城市层面,杭州市、南昌市、武汉市、昆明市、成都市围绕“产业链长制”出台相关政策,聚焦优势产业链,实施“产业链长制”(见表2)。2021 年3 月,杭州市颁布的《杭州市九大标志性产业链“链长制”工作方案》围绕数字安防、智能计算、生物医药等9 大产业链,实施“产业链长制”。2021 年7 月,南昌市颁布的《关于调整全市重点产业链链长分工安排及进一步加快产业链链长制工作推进的通知》,围绕虚拟现实、5G、汽车和新能源汽车等20 条产业链,实施“产业链长制”。2021 年9 月,武汉市颁布的《武汉市“965”产业链链长制实施方案》,围绕新一代信息技术、汽车制造和服务、大健康和生物技术等20 条产业链,实施“产业链长制”。2021 年11 月,昆明市颁布的《昆明市建立产业链“链长制”工作方案》,围绕医疗器械、有色金属新材料及半导体材料、电子信息制造等9 大产业链,实施“产业链长制”。2022 年1 月,成都市颁布的《成都市实施产业建圈强链行动推进产业高质量发展》,围绕集成电路、新型显示、智能终端等20 条产业链,实施“产业链长制”。

三、长江经济带“产业链长制”的实践特点

长江经济带“产业链长制”的实践特点主要体现在以下五个方面:

第一,重视顶层设计。2017 年以来,长江经济带沿线省份和中心城市通过颁布一系列专项规划、实施方案、工作意见、行动计划等推动“产业链长制”政策落地。例如,省级层面,浙江省颁布《关于开展开发区产业链链长制试点 进一步推进开发区创新提升工作的意见》《浙江省实施制造业产业基础再造和产业链提升工程行动方案(2020—2025 年)》等规范性文件引导“产业链长制”发展;江西省颁布《关于实施产业链链长制工作方案的通知》等规范性文件支持“产业链长制”发展;湖北省颁布《关于进一步深化制造业重点产业链链长制实施方案》、重庆市颁布《关于提升制造业产业链供应链现代化水平的实施意见》等规范性文件推动“产业链长制”发展。在中心城市层面,杭州市颁布《杭州市九大标志性产业链“链长制”工作方案》等规范性文件促进“产业链长制”发展;昆明市颁布《昆明市建立产业链“链长制”工作方案》等规范性文件谋划“产业链长制”发展。

第二,重视政府引导。“链长”是实施“产业链长制”的行动主体。长江经济带“产业链长制”在实践过程中,逐渐形成不同层级的“链长”体系。在省级层面,省委书记或省长担任“总链长”,省委副书记或者副省长担任细分产业链“链长”;在中心城市层面,市委书记或市长担任“总链长”,市委副书记或副市长担任细分产业链“链长”;在区级层面,区委书记或区长担任“总链长”,区委副书记或副区长担任细分产业链“链长”;在县级层面,县委书记或县长担任“总链长”,县委副书记或副县长担任细分产业链“链长”。“总链长”主要负责总揽产业链发展全局,统筹产业全面发展;细分产业链“链长”主要负责了解产业链发展现状、产业链龙头企业、产业重点项目、科技重点平台、精准招商、招才引智,制订年度工作计划和月度行动清单,明确发展任务与目标①周华富:《浙江省产业链精准招商研究》,中国市场出版社2021 年版,第6-7 页。。此外,各层级相关政府部门充当“产业链长制”牵头与协调落实部门。例如,湖北省发改委主要负责汽车和智能制造装备产业链;湖北省经信厅负责集成电路和光通信产业链;湖北省生态环境厅负责现代化工和节能环保产业链等。牵头部门主要负责制定产业链实施方案与行动计划,定期向“链长”汇报工作。

第三,重视龙头企业带动。“链主”主要由产业链条中的龙头企业担任。长江经济带“产业链长制”在实践过程中,强化“链主”龙头企业引领作用,发挥龙头企业科技、资金、人才优势,带动其他中小企业协调联动发展。“链主”企业主要通过加强技术攻关、制定产业标准、促进产业融合、加强品牌管理等措施促进上中下游产业链融通发展,提升中小企业市场竞争力,与中小企业实现互利共赢。

第四,重视中介组织桥梁作用。长江经济带“产业链长制”在实施过程中,除了充分发挥政府与龙头企业作用,还通过成立一批行业协会、产业联盟等中介机构,引导产业集聚抱团发展。行业协会主要负责定期召开行业交流大会、行业发展峰会、行业博览会、行业展览会,分享交流行业发展前沿与最新动态;产业联盟主要负责招引一批龙头企业,定期召开产业联盟大会,通过企业之间通力合作,降低技术研发与投融资成本,实现优势资源互补。例如,2019 年,“湖北省汽车产业技术创新联盟”在武汉市成立,该联盟以东风汽车集团为引领,汇聚了湖北省内130 多家汽车公司,重点围绕汽车前沿技术、对标国际国内汽车产业最新发展部署要求,加大科技创新能力建设,推动汽车产业高质量发展。

第五,重视“链创”建设。“链创”是继“链长”“链主”之后的又一概念,主要目标是推动产业链与创新链深度融合发展。长江经济带“产业链长制”依托高等院校、实验中心、创新联盟等科研平台,构建“产学研用”体系,联合攻关产业关键技术,开发一批前沿引领技术,不断增强产业竞争。并且,重点围绕创新链布局产业链,积极参与重点行业技术标准制定、人才选用、科技成果转化应用。

四、启示

长江经济带“产业链长制”的实践探索对进一步实施“产业链长制”具有如下三点重要启示:

第一,围绕“四链”融合,优化“产业链长制”。深入推动产业链、创新链、资金链、人才链深度融合,完善产业链制度供给。围绕产业链布局创新链,鼓励“链主”企业加强与高等院校、科研机构合作,创建产业创新联盟,培育科技成果转化中心,形成“链主”出题、“链创”答题创新模式。“链主”企业要积极对标国际最新技术前沿,依托市场需求明确“卡脖子”技术环节,实施关键技术攻关重大工程,推行“揭榜挂帅”制度。引进一批院士、高级工程师、教授等专家学者组建产业专家智囊团,为产业发展出谋划策。各级政府应该大力支持“链主”企业增加科研投入,给予优惠支持政策,不断提升龙头企业创新力。围绕产业链布局资金链,鼓励“链长”“链主”通力合作,围绕产业链发展现状,找到产业链关键环节,以项目合作为抓手,积极招引一批龙头企业,依托产业链实现精准招商。资金是企业发展的“血液”,承担着扩大产业规模、提高生产效率的重要任务。各级政府要努力创造企业与金融机构合作的机会,创新性开发一批金融平台,助力龙头企业和中小企业解决融资困难问题。实施金融“链长”政策,由各级金融机构主要负责人担任金融“链长”,主要负责评估企业资金情况,针对性给予金融政策支持。各级金融机构在进行风险评估之后,可以通过债券、抵押、信贷等方式给予企业资金支持,帮助企业维持经营运转。此外,各级金融机构针对信用良好的企业可以给予更高的贷款额度,适度提高抵押率。打通产业链与资金链之间的拥堵环节,积极引入第三方金融机构,搭建“政府引导、银行助力、企业受益”的良好融资生态,为产业链发展提供动力。围绕产业链布局人才链,通过发挥“链主”龙头企业带动辐射作用,充分释放资本、技术、平台、环境等竞争优势,招引人才,为产业发展提供智力支撑。“链主”企业要加强与高等院校合作,积极创建实习基地,通过党建、社会实践活动等多种形式为大学生提供实训机会。此外,“链主”企业的资深员工、技术领导可以在高校挂职,充当“企业导师”,通过理论与实践相结合,达到针对性培养人才的目的。“链主”企业对于新引进的人才给予安家费、科研启动费等待遇福利,依据人才类别进行差异化和个性化补贴。

第二,围绕“三链”统筹,优化“产业链长制”。深入实施建链补链强链行动,完善产业链制度供给。各级“链长”要全面梳理产业链发展现状,识别细分产业链条的缺失环节,通过编制产业链总体发展规划、实施方案、年度工作计划、月度工作清单,建立“一年一计划”“一月一清单”“一周一汇报”的工作机制,精准研判产业关键“断链点”,针对性、有效应、及时性进行建链补链,完善产业链条体系,推动产业集群化集聚化规模化发展,打造具有国际竞争力的产业集群。各级牵头部门可以通过组建专门招商团队开展精准招商,提供“一链一策”“一园一策”“一企一策”政策支持,在招实体企业的同时引进先进技术,提升招商队伍专业化水平和招商机制灵活性,积极探索以政府为主体,企业、产业联盟、行业协会合作的新型招商模式,建立良好的招商生态环境。鼓励龙头企业做大做强,增加科研投入,降低生产成本,提高生产效率,通过拓展产业链上下游,打通市场供应链堵点与难点,提升产业链现代化和安全水平,提高市场占有率,发挥龙头企业经济规模优势,集聚整合优势资源,打造一批百亿级龙头企业。“链主”龙头企业要推进高水平对外开放,积极拓展国内消费市场,寻找新的消费增长点,借助开发区面向全国、接轨世界的开放功能,大力促进优势产业向外出口。中小企业可以通过申报单项冠军、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提高企业竞争力。此外,中小企业可以通过承接产业转移,加强技术交流,完善产业体系。

第三,围绕区域融合发展,优化“产业链长制”。以打造“利益共同体”为目标,完善产业链制度供给。产业链是一个庞大而复杂的概念,产业布局可能涉及不同的行政区域。各级“链长”之间要加强合作,摒弃画地为牢理念,打破地方行政壁垒,促进开发区之间、县域之间、城市之间、省域之间融通发展。各级“链长”要明确自身优势产业,推动产业错位发展,引导产业链通力协作与良性互动。相邻省份之间要定期加强合作交流,建立沟通有效、互利共赢的工作机制。城市、县域、开发区要充分了解自身产业发展的优势和劣势,重点发展优势产业,适当转移劣势产业,优化产业布局,提升产业竞争力。重点在开发区和园区大力推行“产业链长制”。“产业链长制”在稳定产业链发展的同时,也存在一定的不足。目前,全国推行“产业链长制”的地区越来越多,空间尺度多为省级、市级地区,然而,开发区、园区推行“产业链长制”的较少。产业链涉及环节复杂,链条企业数量较多,如果从省级与市级角度来划分“链长”责任,可能会导致“链长”责任落实不到位,无法真正发挥“产业链长制”作用。因此,“产业链长制”应该在产业链较为集中的开发区或者园区大力推行,确立优势产业,界定管理范围,明晰管理职责。

猜你喜欢
链长长制产业链
党建赋能“链长制”落实落地
全面推行河湖长制打造“三晋”幸福河湖
节水专栏约稿(征稿)函河湖长制专栏约稿(征稿)函
中泰纺织集团:做最强“链长”,引领新疆纺织迈向新高度
推行湾长制的重点问题与优化进路
“饸饹面”形成产业链
河湖长制
产业链条“链” 着增收链条
产业链春之奏鸣
休哈特控制图的改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