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同年龄段急性获得性共同性内斜视的临床特征

2024-03-05 12:05梁舒婷孟庆娱苗泽群郭丽莉王乐今
国际眼科杂志 2024年3期
关键词:内斜视屈光度斜视

梁舒婷,孟庆娱,苗泽群,郭丽莉,吴 夕,王乐今

0 引言

急性获得性共同性内斜视(acute acquired concomitantesotropia,AACE)是共同性内斜视中的少见类型,儿童及成人均可发病,临床特点是突然发生的内斜视并伴有同侧复视,无调节因素参与,神经系统检查正常[1]。1958年Burian等[2]将AACE分为3型,Ⅰ型(Swan型)发生在双眼融合功能遭到破坏,如单眼遮盖或单眼视力下降后出现斜视、复视;Ⅱ型(Burian-Franceschetti型)发生在儿童或青少年中,伴轻度远视,但无调节因素,常在全身身体或心理紧张、疾病之后出现,排除了其他潜在的可能性;Ⅲ型(Bielchowsky型)发生于近视(等效球镜≤-5 D)者,表现为看远内斜、看近正位或内斜度数较小。也有研究建议将高度近视纳入Ⅲ型AACE中[3]。近年来AACE的临床特征也表现出与以往不同的特点。为了更全面了解目前AACE患者的临床特征,更好地进行手术设计,本研究收集了近8 a在北京大学人民医院眼科进行斜视手术的非Ⅰ型AACE患者资料。依据年龄进行分组,探讨不同年龄段AACE患者的临床特征以及手术设计要点,为今后相关临床诊疗提供更多参考依据。

1 对象和方法

1.1对象回顾性临床病例研究。连续纳入2015-01/2022-12在北京大学人民医院手术的非Ⅰ型AACE患者112例。纳入标准:(1)突然发生的内斜视和复视;(2)发病持续3 mo以上且保守治疗无效,斜视度稳定,各个诊断眼位上斜视度差异≤5 PD;(3)屈光矫正后三棱镜联合交替遮盖看近或看远斜视度≥+10 PD;(4)术后随访≥1 mo。排除标准:(1)1岁以内发病;(2)既往眼科疾病或手术史,包括斜视、弱视等其他眼病(对视力无明显影响的白内障除外);(3)糖尿病、重症肌无力、甲状腺功能亢进等相关全身病史;(4)神经系统影像学检查发现颅内病变。本研究流程符合《赫尔辛基宣言》的伦理要求,研究方案经北京大学人民医院伦理审查委员会批准。纳入患者均签署知情同意书。

1.2方法收集的患者信息包括:性别、年龄、发病年龄、手术年龄、发病持续时间(手术与发病的时间间隔)、屈光度、发病前6 mo每日近距离用眼时间、术前及术后1 mo三棱镜斜视度及Titmus近立体视。屈光度数测量方法:术前对于<6岁患者用阿托品眼膏每天3次,连续点眼3 d后进行检影验光,≥6岁患者用复方托吡卡胺滴眼液点眼6次,每次间隔5 min,最后一次点眼等待20 min后进行验光,结果转换为等效球镜(sphere equivalent,SE)记录。斜视度测量方法:屈光矫正后使用三棱镜加交替遮盖法检查看远(6 m)和看近(33 cm)处斜视度(prismdiopter,PD)。采用Titmus立体视图检查立体视,结果分为四级:≤60″、80″-200″、400″-3 552″和无立体视。术后1 mo远近斜视度均≤+10 PD且复视消失,定义为手术成功。

统计学分析:采用SPSS 23统计软件进行数据分析,采用Kolmogorov-Smirnov检验对所有计量数据进行正态性检验,计量资料均呈非正态分布,采用M(P25,P75)表示,配对计量资料采用Wilcoxon符号秩检验。组间计数资料采用绝对数表示,三组间无序分类变量比较采用χ2检验或者Fisher确切概率法检验,有序分类变量比较采用Kruskal-WallisH检验分析。两两比较采用Bonferroni校正法,以调整后的P<0.05为差异有统计意义。相关性分析采用Spearman秩相关分析,|rs|>0.8为强相关,0.4<|rs|<0.7为中等相关,|rs|<0.3为弱相关。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纳入患者一般资料本研究共纳入AACE患者112例,其中男56例,女56例,纳入患者一般资料见表1。采用Wilcoxon符号秩检验进行双眼间屈光度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Z=-1.329,P=0.184)。术前看远斜视度比看近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Z=-6.349,P<0.001)。术后1 mo看远斜视度比看近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Z=-8.494,P<0.001)。术后1 mo看近斜视度显著小于术前看近斜视度,差异有统计学意义(Z=-9.191,P<0.001),术后1 mo看远斜视度也显著小于术前看远斜视度,差异有统计学意义(Z=-9.195,P<0.001),见表1。

表1 纳入患者一般资料

2.2不同手术年龄组患者的临床特征及手术效果将患者按年龄分为<18岁组22例(<6岁有5例),18-45岁组67例,>45岁组23例。三组患者性别、主导眼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屈光度类型、发病持续时间、左右眼屈光度、术前术后看近看远斜视度及立体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01)。术前立体视>45岁组较<18岁组更好,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6)。术后1 mo立体视18-45岁组和>45岁组均优于<18岁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9、0.009),见表2。

表2 不同手术年龄组患者的临床特征比较

2.3Spearman秩相关分析结果Spearman秩相关分析结果显示,右眼屈光度与左眼屈光度呈极强正相关(rs=0.930,P<0.001),术前看近与看远斜视度呈极强正相关(rs=0.889,P<0.001),术后1 mo看近与看远斜视度呈极强正相关(rs=0.819,P<0.001)。

3 讨论

近年来临床上AACE的发病率明显增加,亚洲人群中AACE在大龄儿童和成人中比低龄儿童更常见[4]。Zhou等[5]报告的手术年龄为26.9±12.1岁,与本研究手术年龄29.50(19.25,41.75)岁相近,其中18-45岁组人数最多,说明近年来AACE主要发生在青中年,而非过去报道的婴幼儿时期[6]。

本研究中年龄<18岁组患者双眼屈光度中位数均为低度近视,而成年两组均为中度近视,近视患者人数远大于正视和远视,且高度近视也占有不小比例。说明近年来AACE手术患者的屈光特点为近视,疾病分型为Ⅲ型。过去研究报道,未矫正的屈光不正是引起AACE的原因[7]。但后续研究发现,无论近视是否矫正均可发生AACE[8]。本研究中长时间近距离用眼患者在所有年龄分组中占比均很高,因为长时间近距离用眼已成为近年来AACE的主要发病诱因[9]。近视、远视和正视患者中均可见到由于长时间近距离用眼导致的AACE[10]。长时间近距离用眼导致内直肌张力过强,分开融合力不足以克服内直肌张力,发生集合痉挛,导致AACE出现[11]。有研究报道发病时间在3-10 mo的AACE患者,控制近距离用眼1 mo后,内斜视度数均出现明显改善[12]。

本研究中AACE看远斜视度比看近大,与 Meng等[13]报道一致,临床上经常观察到大多数AACE患者发病早期表现为双眼看远模糊或复视,随着斜视度增大表现为看远看近均有复视,且看远复视仍比看近明显。这是因为长时间注视近距离物体,内直肌张力增加,外直肌张力减弱所致[13]。值得注意的是,当看远斜视度比看近大40%以上时,应警惕颅内疾病的可能[14]。在三组患者中,年龄<18岁组术前看远和看近斜视度最大,说明AACE患者年龄越小,特别是Ⅱ型患者(低龄远视),内斜视度越大,发病后更早接受手术治疗,发病持续时间最短。这可能是由于发病时儿童双眼视觉功能尚未发育成熟,精神紧张等诱因会导致更大角度内斜。而年龄>45岁组患者可能由于老视的出现,调节性集合减小,所以内斜视度数最小。18-45岁组斜视度介于其余两组之间。

AACE发病早期主张保守治疗,包括配戴屈光矫正眼镜、三棱镜、遮盖治疗或肉毒素注射[15]。发病6 mo以上,非手术治疗效果不佳,斜视度稳定后可考虑手术治疗。本研究中,术后斜视度均明显小于术前,说明斜视手术对于AACE具有良好治疗作用。两种使用最多的手术方式是单纯内直肌后徙(斜视度<25 PD),内直肌后徙联合外直肌缩短(25-80 PD)。因为大部分患者看远斜视度大于看近斜视度,当使用内直肌后徙联合外直肌缩短这一术式时,外直肌缩短量大于等于内直肌后徙量更有助于减小看远斜视度。当看近为内斜视度很小甚至有小度数外斜,看远为小度数内斜伴有复视时,可选择单纯外直肌缩短的手术方式。Zhou等[5]通过比较AACE手术量与常规内斜视手术量,发现增加AACE患者单眼退缩量可获得理想的手术效果。本研究按照常规内斜视手术量设计,发现年龄>45岁组的残余斜视度最小。因此我们认为是否需要增加手术量应结合疾病分型、斜视度、年龄、屈光度综合考虑。对于年龄>45岁的患者,按照常规内斜视手术设计即可;18-45岁建议应在原斜视度基础上增加5-10 PD进行手术设计(增加对看远斜视度的矫正);年龄<18岁组中的低龄远视儿童,术后可通过戴镜屈光足矫来矫正残余内斜度数,大龄近视儿童可参照成年组适当增加手术量。

术后早期立体视的结果,成人两组术后早期立体视均优于未成年组。有研究发现成人近视AACE患者治疗后立体视改善情况与发病持续时间长短无关[16],而儿童AACE术后建立正常双眼视功能的时间平均为18 mo[6]。虽然年龄<18岁组发病后更早接受手术治疗,但术后早期立体视却比两个成人组差,这是因为低龄儿童发病时双眼视功能未完全建立,即使术后眼位改善,仍需要更长时间建立双眼视功能。

综上所述,近年来AACE表现出与以往不同的临床特征,总结如下:(1)斜视度的特点为看远比看近大;(2)年龄<18岁的患者斜视度较成人更大,虽然发病后更早接受手术治疗,但术后早期立体视较成人差。本研究对于今后临床工作的意义:(1)对于低龄AACE患者即使眼位恢复,术后仍需更长时间建立双眼视觉功能。(2)手术设计方面,年龄>45岁时按照常规内斜视手术设计,18-45岁可适当增加手术量(5-10 PD),低龄远视、术前双眼视功能尚未建立的儿童,适当保守设计。本研究的局限性在于随访时间不够长,仍需继续观察手术的远期效果,包括手术成功率、二次手术及有无远期过矫等情况。下一步应增加非手术治疗AACE患者的样本量,并通过比较手术与保守治疗患者的临床资料,为优化AACE防治提供参考。

猜你喜欢
内斜视屈光度斜视
青少年近视初诊散瞳前、后的屈光度比较
过度使用电子产品日本孩子斗鸡眼增加
飞秒激光制瓣联合准分子激光角膜原位磨镶术治疗不同屈光度近视的疗效分析
白内障术中局部注射麻醉导致的术后斜视及治疗
部分调节性内斜视远期疗效分析
下斜肌切断术与下斜肌转位术治疗V征斜视的效果比较
IMU/GPS测量误差对斜视条件下机载重轨干涉
视知觉学习对近视性弱视患儿屈光度增长的影响及护理对策
为什么儿童验光要散瞳
针刺治疗麻痹性斜视46例临床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