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度近视患者植入ICL V4c后眼前节参数的早期结果

2024-03-05 12:05潘冰心蒋鹏飞
国际眼科杂志 2024年3期
关键词:前房晶状体眼压

潘冰心,吴 杰,蒋鹏飞,徐 珊,何 坤

0 引言

植入式collamer晶状体(implantable collamer lens,ICL)在近视矫正中被认为是安全有效的,现在被广泛应用于所有近视患者的替代治疗[1-3]。然而,传统的ICL会干扰眼内房水循环,可能导致潜在的并发症,如瞳孔阻滞、眼压升高、色素分散综合征、闭角型青光眼、代谢性白内障和内皮细胞密度严重丧失等[4]。带中心孔的植入式collamer晶状体(ICL V4c)是一种在晶状体中心有孔的新型后部ICL,它使房水从后部自然循环到前房,在很大程度上保证了眼前段正常的生理功能,并降低了传统ICL并发症的风险[5-6]。ICL V4c植入后视力、眼压和屈光度能维持较为稳定的状态[7-9]。然而,一项研究[9]发现,6.8%的患者在植入后立即出现无症状的前囊下白内障,内皮细胞密度(endothelial cell density,ECD)也会有损失[8],这与前房容积(anterior chamber volume,ACV)、前房角(anterior chamber angle,ACA)、角膜内皮到中央ICL的距离和拱高等眼前节参数显著相关。ACA和拱高是评估ICL植入后眼内安全性和稳定性的重要参数[10-11]。眼内压(intraocular pressure,IOP)也可能由于残留的黏弹剂而增加。因此,尽早评估术后眼前节参数是至关重要的。及时观察这些参数的变化将有助于及时干预,如在早期移除ICL等。目前仍然缺乏关于高度近视患者ICL V4c植入术后眼前节参数的早期结果,本研究评估了高度近视患者ICL V4c术后各时间点IOP、ECD、中央前房深度(central anterior chamber depth,CACD)、ACV、ACA相对于术前基线的变化,并确定了近视患者植入ICL V4c后检测潜在并发症的最早随访时间。

1 对象和方法

1.1对象前瞻性、非随机、连续的病例研究。纳入2019-02/2022-09在我院进行ICL V4c植入术的高度近视患者,且每位患者均完成1 a的随访。纳入标准:年龄≥21岁;屈光度-6.00--11.50 D;稳定的屈光度数>2 a,每年增加<0.50 D;CACD≥2.8 mm;ECD≥2 000 cell/mm2;IOP为10-20 mmHg;前房角开放。排除标准:有任何眼内手术史;角膜异常,如圆锥角膜;有葡萄膜炎、青光眼、视网膜断裂、糖尿病或自身免疫性疾病;怀孕、哺乳或有其他手术禁忌条件的;球镜>-18.00 D,柱镜>-6.00 D;无法坚持1 a的术后随访。本研究获得了浙江省医疗健康集团衢州医院伦理委员会的批准,并根据《赫尔辛基宣言》的原则进行。所有纳入的患者在充分了解潜在后果后,签署了手术的书面知情同意书。

1.2方法

1.2.1术前检查采用标准对数视力表测量所有患者的裸眼视力(uncorrected visual acuity,UCVA)与最佳矫正视力(best corrected visual acuity,BCVA);采用非接触式眼压计(NT-510)测量所有患者的IOP;眼前节分析系统测量患者眼前节参数,包括球镜度数、平均角膜水平曲率、水平角膜直径(white to white distance,WTW)和轴向长度(axial length,AL)等;眼前段光学相干断层扫描(anterior segment optical coherence tomography,AS-OCT)(RTvue,XR,Bayview,Drive)测量所有患者的拱高;超声生物显微镜(ultrasound biomicroscope,UBM)检查所有患者的房角结构;IOL Master测量AL。

1.2.2ICLV4c植入术由同一位经验丰富的医生为所有患者植入ICL V4c。眼表麻醉后,冲洗结膜囊,使用常规消毒巾,并贴上眼睑皮肤保护膜。将ICL V4c放置在推进器室头中,用透镜镊子将其调整到适当的位置,并将推进器室头安装在推进器上。放置开睑器,在角膜缘处做3.0 mm宽的透明角膜隧道。用推式注射器将ICL V4c注射到前房中,并将透明质酸钠注射到前房。用定位钩将ICL V4c的4个环转移到睫状体中。将ICL V4c调整到适当的位置。根据透镜散光的轴向旋转图来调节散光类型ICL V4c。将透明质酸钠替换为平衡盐溶液的冲洗液。术后将妥布霉素地塞米松眼膏挤入结膜囊。术后常规使用抗生素、皮质类固醇和非甾体抗炎滴眼液预防炎症。

1.2.3术后随访在手术后2 h进行裂隙灯显微镜和眼压测量,以观察患者的眼部状况。术后2 h眼压为21-30 mmHg的患者及时使用卡他洛尔滴眼液进行治疗。对眼压>30 mmHg的患者进行适当的前房放液治疗,并密切监测眼压。在术后1 d,1 wk,1、3、6 mo,1 a进行随访。

1.2.4观测参数术前检测患者的眼前节一般特征:球镜度数、平均角膜水平曲率、WTW和AL;术前,术后1 d,1 wk,1、3、6 mo测量患者的IOP、ECD、CACD、ACV和ACA;术后1 d,1 wk,1、6 mo,1 a测量患者ICL V4c光学区后表面中心到晶状体前表面的距离(拱高)。同一位经验丰富的眼科技术人员测量所有参数。此处报告的CACD和拱高的值分别是连续进行3次的水平和垂直测量。

2 结果

2.1术前一般特征及术后一般情况共纳入高度近视患者82例160眼,其中男42例82眼,女40例78眼,年龄26.0±4.6(21-37)岁,平均球镜度数为-7.56±2.55 D,平均角膜水平曲率为42.89±1.47 D,WTW为11.64±0.37 mm,AL为26.64±0.93 mm。术后2 h有3眼眼压为21-30 mmHg,用卡他洛尔滴眼液控制至正常,所有患者在术后4-6 h及所有随访时眼压均在正常范围内,裂隙灯显微镜检查显示ICL V4c和晶状体表面透明,术后所有治疗眼的UCVA均达到或超过术前BCVA。在术后随访时间内未发现白内障、青光眼或ICL偏离等并发症。

2.2眼前节参数分析

2.2.1眼压眼压基线为15.97±2.13 mmHg。手术后2 h内眼压均未>21 mmHg,ICL V4c植入后1 d,1 wk,1、3、6 mo的眼压与术前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F=0.875,P=0.504,表1)。

表1 基线和植入ICL V4c后不同时间的眼前段参数结果

2.2.2ECD ECD基线为2989.30±140.78 cell/mm2,术后6 mo为2958.44±126.78 cell/mm2,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1.475,P=0.142)。

2.2.3CACD CACD基线为3.19±0.21 mm,术后1 d,1 wk,1、3、6 mo的CACD显著低于术前(均P<0.001)。然而,术后CACD保持了稳定,术后1 d,1 wk,1、3、6 mo的CACD之间无显著差异(均P>0.05,表1)。

2.2.4ACV ACV基线为210.30±27.7 mm3,术后1 d,1 wk,1、3、6 mo的ACV显著低于术前(均P<0.001)。与术后1 d相比,ACV在术后1 wk时显著增加(P<0.001),但在术后1、3、6 mo时保持稳定(表1)。

2.2.5ACA ACA基线为35.44°±11.27°,术后1 d,1 wk,1、3、6 mo的ACV显著低于术前(均P<0.001)。术后ACA保持了稳定,术后1 d,1 wk,1、3、6 mo的ACA之间无显著差异(均P>0.05,表1)。

2.2.6拱高术后1 d拱高为665.32±184.03 μm,术后1 wk,1、6 mo,1 a与术后1 d相比,拱高显著减少(均P<0.001,表2)。术后6 mo,1 a拱高保持稳定,与术后1 mo的拱高相比,无显著差异(均P>0.05,图1)。与术后1 d,1 wk的拱高的差值变化见表2。

图1 术后1 a内拱高的变化趋势。

表2 术后1 a内拱高的变化

3 讨论

本研究主要关注了ICL V4c植入后1 d-1 a的眼前节参数的早期结果。结果显示,术后6 mo内的IOP和ECD与基线测量值相当,表明植入ICL V4c后对眼压、角膜内皮细胞无明显影响,在植入6 mo内较为安全。CACD和ACV在植入1 d,1 wk时显著降低,并在植入1 wk后趋于稳定,这与国内的一些研究结果一致[12];术后ACA虽较术前降低,但与术后1 d相比,术后6 mo内各时间点的随访中ACA均较为稳定,这表明在术后6 mo内,前房均较为稳定。与术后1 d的拱高相比,术后1 wk,1 mo的拱高显著降低,但在术后6 mo,1 a时保持稳定。虽然植入ICL V4c后前房各参数均有所降低,但在术后均能保持在稳定的状态,这对维持前房结构和功能至关重要。测量拱高对于评估ICL植入后白内障和青光眼等并发症的风险至关重要[8,13-14]。低拱高导致ICL和患者晶状体前囊之间的距离减小,可能导致前囊下白内障[2,15-16],还可能导致浅前房影响房水引流、继发性房角闭锁和色素分散综合征[17],高拱高则增加了虹膜后表面和ICL表面之间的摩擦力,导致虹膜色素的损失[17-18]。因此,确保拱高处于相对安全的范围(即≥150 μm)非常重要。据报道,理想的拱高范围为250-750 μm,750-1 000 μm的范围也是可以接受的[19]。我们的结果显示,植入后1 a,拱高范围为270-900 μm,平均值为567.90±153.32 μm,90.0%(144/160眼)的眼睛在理想拱高范围内,10.0%(16/160眼)在750-1 000 μm。植入后1 wk的拱高比术后1 d减少67.90±13.27 μm,植入后1 mo的拱高比术后1 d减少90.64±19.85 μm,此后拱高保持稳定。由于拱高随着房水循环和透明质酸钠代谢而减少,早期随访(即1 mo前)的测量有助于及时评估任何异常,并可能减少进一步的并发症。如果存在白内障风险,在ICL V4c植入后1 wk内评估拱高的相对稳定性尤其重要。

本研究纳入了近视度数范围较大(-6.00--11.50 D)的高度近视患者,以评估不同严重程度高度近视患者ICL V4c植入的效果。其次,同一技术人员在相同的光照条件下使AS-OCT进行基线检查和术后检查,以防止不同光照强度导致瞳孔大小变化的潜在影响。本研究提供了ICL V4c植入术后早期拱高的测量数据,这有助于ICL安全性的早期评估。但本研究也存在一定的不足,如没有比较同一患者双眼的眼前节参数;患者年龄均在40岁以下,随访时间相对较短(1 a),因此对高度近视植入ICL V4c后眼前节参数的评估可能不够全面,无法反映更大范围内或更长时间内的并发症情况;相对于真实世界的结果,本研究纳入的样本量仍较少,在今后的研究中,我们将进行多中心、大样本的高度近视患者植入ICL V4c后眼前节参数的评估,同时将不同的大小ICL和更长的随访时间作为研究的影响因素进行更全面的分析。

总之,ICL V4c在术后1 a的随访中是具有一定安全性和有效性的,植入后早期前房参数趋于稳定。因此,有必要在早期时间点(例如1 wk,1 mo)评估患者的眼前段状态,并通过及时和非侵入性干预措施预防并发症。

猜你喜欢
前房晶状体眼压
外伤性晶状体半脱位的CT 表现
高眼压症及原发性开角型青光眼患者的24 h眼压波动规律
青光眼术后浅前房原因分析及处理疗效观察
玻璃体切除联合晶状体超声粉碎在合并晶状体脱位眼外伤中的应用
轻压眼球自测眼压
有些头疼是因为眼压高
人工晶状体巩膜缝线固定术矫正儿童玻璃体切割术后无晶状体眼疗效分析
有晶状体眼ICL植入矫正高度近视
不同手术方式对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术后浅前房发生的影响分析
抗青光眼小梁切除术后浅前房的原因和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