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索共同富裕“大场路径”

2024-03-07 15:41李继凯马粉王宁
乡村论丛 2024年1期
关键词:共同富裕

李继凯 马粉 王宁

摘要: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要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健全基本公共服务体系,提高公共服务水平,增强均衡性和可及性,扎实推进共同富裕。在新的发展阶段,探析制约农业和农村发展的深层次矛盾对于全面推动乡村振兴实现共同富裕具有重要现实意义。本文基于对青岛西海岸新区大场镇“三社一司”集成改革创新推进共同富裕的实践调研,对探索共同富裕“大场路径”的创新做法、成效、经验启示、问题等方面进行全面分析,并针对大场镇“三社一司”集成改革创新推进共同富裕的探索实践的下一步发展提出相关建议。

关键词:共同富裕 “三社一司” 集成改革

2022年以来,青岛西海岸新区的大场镇,坚定贯彻落实西海岸新区“打造青岛新时代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示范引领区”工作部署,直面当前农业农村发展面临的难点问题,找准农业农村发展的突破口,勇于改革创新,探索出“以破解耕地碎片零星、生产组织分割、住宅分散空置、资源闲置低效、收入增长缓慢等乡村发展制约难题为方向,以组建乡村同富田园合作社、同富劳务合作社、同富乡舍合作社与强村共富公司为主体的乡村‘三社一司集成改革为突破,以推进耕地集约规模化、生产服务专业化、乡村居住集中化、乡村就业多元化、乡村资源高效化为抓手,以促进粮食生产供应有保证、乡村产业发展有体系、乡村人才有支撑、村民就业有保障、收入增长有保证为路径,以全面实践探索共同富裕为目标”的共同富裕“大场路径”。

一、大场镇实施“三社一司”集成改革创新的做法

(一)“三社一司”改革激活乡村发展新要素

大场镇的“三社一司”集成改革是指针对农村发展中人才缺少、耕地零星、住宅分散、资金缺乏,也就是“人、地、房、钱”等重点制约问题,采用“党组织领办市场主体”模式,开展以组建同富田园土地合作社、同富劳务合作社、同富乡舍宅基地合作社和青岛同心富民投资运营有限公司为主要内容的农村新型市场化改革,形成了“党组织+专业合作社+强村共富公司”的乡村要素组织模式。

1.乡村同富田园合作社。同富田园合作社集聚全镇土地资源和农机服务主体,结合全镇情况,建立包括闲置原因、闲置时间、闲置面积、自然状况、流转及托管意愿等要素的拟托管、拟流转土地全要素信息数据库。同时,选择集中成片、条件成熟的区域,对接土地托管服务主体、农业龙头企业、合作社及种植大户等经营主体开展土地托管、土地流转等业务。

2.乡村同富劳务合作社。乡村同富劳务合作社是将全镇拥有“一技之长”的群众组织起来,为闲置岗位提供劳务并为闲置劳动力提供合适岗位的新型合作经济组织。合作社组织结构分为理事会、监事会和“一办六组”。其中,“一办六组”分为一个办公室以及建筑施工、灵活用工等6个务工组。劳务合作社利用数字技术开发了同富劳务管理平台和微信小程序,平台上的就业供需数据实时更新,每名社员的姓名、所属村组织、技能、当前状态及工作位置一目了然。每名社员都会获得一组用户名和密码,登录微信小程序“大场镇同富劳务”,即可查看招工信息并与企业联系。

3.乡村同富乡舍宅基地合作社。乡村同富乡舍宅基地合作社是统筹全镇闲置宅基地资源,有序推动建设农民相对集中居住的专业合作社组织。同富乡舍宅基地合作社主要有以下功能:一是协调推进新村集中居住示范区建设,在各新村规划集中居住示范区,用于新村居民(列入拆迁计划的村庄除外)宅基地新建、翻建等。二是盘活利用闲置宅基地,建立包含镇域内的全部宅基地和农房利用情况信息库、农村闲置宅基地进出动态监测机制以及可利用闲置宅基地准入评判机制。三是协调推进宅基地有偿退出,鼓勵农户退出多余或者闲置宅基地,定期梳理具有有偿退出意愿的农户,形成全镇有偿退出农房信息“一张图”。

4.强村共富公司。大场镇创办强村共富公司,以农村集体经济改革助推新村发展市场化,形成了镇村两级强村共富公司的制度设计和组织架构。一是村企合作成立镇级强村共富公司。成立全市首家镇级经济联合总社,与当地农高集团率先成立镇级强村共富公司,探索了“资金入股、资源开发、资产授权,挣薪金、分股金、拿租金”的“三资创三金”合作盈利模式。二是强村独资成立村级强村共富公司。按照“因村制宜、因事制宜”的原则,引导村级成立强村共富公司。三是多村联建成立村级强村共富公司。创新财政支持“强村共富公司+社会资本+农户”的联农带农模式,引进专业化社会资本管理运营,强村共富公司获得“保底收益+超额分红”。

同富田园合作社、同富劳务合作社、同富乡舍宅基地合作社“三社”,形成了大场镇集成改革的基本框架,也盘活了农村的各类资源;在此基础上,大场镇创办了强村共富公司,以“经济联社”促进集体经济融合,推动集体经济发展壮大。作为大场镇集成改革的实施主体,“三社+一司”相辅相成,成为大场镇“三社一司”集成改革创新推进共同富裕的主体内容。

(二)“生产托管”创新粮食生产新保障

大场镇共有耕地7.6万亩,全镇蔬菜、蔬果种植面积达4万亩,村庄易地搬迁后留有大量耕地资源,存在着土地分散、地块零星、面积散乱,且村民大多迁出较远耕种不便,农村人口老龄化严重等问题,严重影响了粮食种植面积与产量供应。对此,大场镇创办同富田园合作社,首先由村集体“预流转”农户土地,再交由合作社统一管理经营并在全镇推广“土地托管”服务模式。这种方式既保障了村民土地收益,又通过适度规模化经营、机械化生产,提高了土地产出效益。科学的种植模式也提高了农作物的品质,使得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双丰收”,为全域粮食生产供应提供了新保障。

(三)“强化组织”创新增强发展新支撑

生产资源零星化、产业链分割化、产业管理低端化是制约当前农村产业发展的突出问题。大场镇在推动“三社一司”改革中,重点把推进耕地资源集中、人力资源集约、产业链集成作为乡村发展的突破口。充分发挥党建的领导与组织功能,将耕地要素组织起来统一管理经营,利用先进适用农机和技术,通过托管手段提高土地集约利用率,并通过劳务合作社将人才组织起来,根据专业类别分为6个务工组,提高了人才组织水平及用工效率。同时,大场镇高度重视农业全产业链集成发展,产前、产中、产后全产业链条一体化组织管理,形成了大场镇的粮食全产业链、蔬菜全产业链等,带动了大场镇粮食及蔬果产业的快速发展。

(四)“场苗人才”创新培育发展新助力

为进一步完善乡村人才引进、培育、激励机制,孵化乡土人才,完善乡村人才配套设施,打造乡村振兴“新引擎”,大场镇开展了“场苗人才”计划(“场苗”出自《诗经·小雅·白驹》中“皎皎白驹,食我场苗。絷之维之,以永今朝。”具有延揽贤才、思念贤者之意)。通过制定鼓励大学毕业生、乡贤能人、农业科研人才、新经济人才等各类乡土人才创新创业、就近就业的扶持政策,建立“人才+科技+基金+项目”人才集聚机制,并通过打造乡土人才之家,为返乡人才提供科研、生活等必要的设施条件。

(五)“集中居住”创新勾画未来乡村新蓝图

大场镇通过“集中改造一批、有偿退出一批、盘活开发一批”等方式,多元化激活农村宅基地资源。目前,全镇开启了未来乡村示范社区的试点规划建设。例如,三河埠村、汇水湾村规划占地45亩的核心居住区,鼓励和引导符合宅基地审批或房屋翻建条件的农民在核心居住区自建二层庭院式楼房,逐步推动村民相对集中居住。同时,根据机场建设需求,将大场中心卫生院、大场中学、大场小学搬迁至三河埠核心居住区周边,丰富基础配套服务。加快盘活开发乡村特色项目,如后河岔、坊上两村的“凤凰水街”项目和凤栖村发展的“民宿经济”等,都为未来乡村建设提供了示范和引领。

二、大场镇实施“三社一司”集成改革创新取得的成效

大场镇通过“三社一司”集成改革创新,极大激活了乡村发展要素,为推动乡村振兴及共同富裕提供了新动力,在粮食保供能力、乡村产业发展、乡村就业、增加乡村经济收益及和美乡村建设等方面都取得了显著成效。

(一)粮食保供能力得到增强

乡村同富田园合作社通过“减垄增田”“归并置换”等方式推进土地整合,再交由合作社的托管服务平台统一管理运营。目前,大场镇同富田园合作社已在全镇域推广“土地生产托管”服务模式,包含全镇93家农机大户、家庭农场等土地托管服务主体,集聚300余名农机手、2800余台农用机械,形成机具共享的生产联合体。同时,通过整合使农田面积扩充10%以上,目前已整合4.8万亩土地,实行供种、耕作、施肥、收获“四统一”全程托管服务或“订单式”环节托管服务,耕地征收补偿费仍归农户所有。自开展“生产托管”社会化服务以来,大场镇粮食每亩增值200元左右,全镇村集体增加收入达25万元,化肥使用率也明显下降,实现了农民有保障、村集体有收益、合作社有利润、国家粮食有安全。

(二)乡村产业发展能力得到加强

“三社一司”集成改革创新极大促进了大场镇三大产业发展。首先是农业,作为西海岸新区重要的绿色无公害蔬菜基地和粮食基地,大场镇通过创办同富田园合作社,将小田整理变大田,提高了土地收益并促进了农业产业发展,带动村集体收入增长。其次是加工及制造业,大场镇持续打造升级了占地3000亩的乡村振兴产业集聚区,新引进21个产业项目,形成智能制造、食品加工两大优势产业板块,促进了加工及制造业的升级。最后,集成改革也为第三产业发展提供了物理空间。其中,馨和嘉园强村共富公司通过易地置业模式发展“飞地经济”,整合资金3.3亿元,在泊里地铁站附近购置3栋商超大楼,开展招商租赁、物业服务等业务,年盈利2000万元。围绕发展乡村文旅盘活农房资源,规划建设了文旅项目——“凤凰水街”,最大限度拉伸拉长产业链,促进农文旅深度融合发展。“三社一司”集成改革不仅促进了乡村一、二、三产业的发展,也促进了三产融合协同,为促进乡村产业兴旺提供了坚实基础。

(三)乡村就业渠道得到拓宽

乡村同富劳务合作社将大场镇拥有“一技之长”的群众组织起来,改变了原来农民自发性、无序化的流动就业方式,形成“抱团”高质量就业格局。深挖机场、高速等大项目建设带来的就业机会,与17家农民专业合作社、22家建筑企业、2家劳务中介开展合作。目前组织瓦工、农机手等6类工种的196名社员,为41家企业输送了技能工人,累计出工16597人次。同时,通过同富劳务管理平台和微信小程序,发布企业招工信息,高精准提供岗位,如农业设施服务、物业服务、厂区劳务等岗位,有效解决了就业供需不衔接、信息不对称的问题。通过定期培训提高大场镇居民的就业技能。田园合作社还通过承接农民流转土地,将农民从土地中解放出来,引导农民改变传统的生产和生活方式,增加了居民的就业渠道及收入来源。

(四)村级集体经济得到壮大

大场镇积极探索市场化为主导的政企合作模式,走“农业国有公司+镇村集体资产”的一体化发展道路,积极与区属国企对接,将村集体土地、资金及大量房屋等闲置资源整合起来,由国企负责托管运营。该模式保障了村民土地收益,免除了村民后顾之忧。同时,有利于国企通过适度规模化经营、机械化生产,提高土地产出效益,还可获得政策性补贴,多渠道提升村集体经济收入。该模式也有利于统一规划布局、招商引资及运营管理,不仅可以开拓国企融资渠道,还能为企业发展注入活力。目前,大场镇村集体通过土地整合已增收25万元,10个试点村集体平均收入超过35万元。

(五)村民收入水平得到提高

大场镇依托土地托管,减少土地闲置及种植风险,田园合作社通过政策补贴、规模化作业,带动作物亩均节本增收300元以上。同时,拓宽了大场镇居民的就业渠道,土地集中生产托管服务带动一批专业化农机手就业,每年每人可获得10多万元收入。同富劳务合作社的成立更是为居民提供了劳务保障,合作社社员可以通过强村共富公司统筹农高集团在大场镇投资建设的涉农工程项目获得工作岗位,获得工资性收入。同时,合作社為每个社员购买了人身意外伤害保险并设置了工资支付监控机制,社员均能按时足额拿到工资,平均年增收2万元以上。另外,通过把村民从土地上解放出来,专业化种植提高产量与收入,激活盘活农村闲置宅基地等资源要素,也增加了要素性收入与经营性收入。

(六)和美乡村建设得到推动

大场镇通过创办同富乡舍宅基地合作社将大场镇的闲置宅基地整合起来,对空置闲置住宅进行盘活运营,打造未来乡村示范社区,加快了村民集中居住的步伐,既改善了居民的居住环境与生活条件。其发展典型代表是三河埠村、汇水湾村、凤栖村的民俗“共享农房”。同时,大场镇将整合的闲置宅基地充分利用起来,既可以建设商业楼出租,也可开发乡村特色旅游项目等。例如,依托搬迁村庄闲置农房规划建设的“凤凰水街”项目,着力发展乡村旅游业,既促进了乡村产业的发展,也加快了大场镇“宜居宜业和美乡村”的建设。

(七)乡村治理能力得到提升

大场镇在探索“三社一司”集成改革创新时,形成了“党建组织为引领,三治融合为基础,经济、就业、服务等多种方式结合的乡村治理新机制”。首先,建立镇党委领导,各村党组织参与的改革推动机制,构建以改革创新推动乡村治理的新体系。其次,通过农业生产的社会化服务、增加粮食产量与村民收入、壮大村集体经济、服务村民劳务就业和建立红色调解委员会、社会组织联合体、推动“德育积分式”等方式,形成了融合化、综合性、高效化的现代乡村治理体系与机制,为促进现代乡村治理提供了体系化保障。

三、大场镇实施“三社一司”集成改革创新的经验与启示

青岛西海岸新区是承担着我国改革创新的国家级新区,如何在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加快实现农业农村现代化,形成“西海岸样板”;如何在实现中国式现代化新征程中探索“西海岸路径”;如何创新推进共同富裕的“西海岸实践”,其相关经验与启示对青岛市与山东省,乃至全国全面推动乡村振兴,扎实推进乡村共同富裕都具有借鉴意义。

(一)大场镇实施“三社一司”集成改革创新的经验

1.党建引领镇域推动是核心。大场镇党委与农高集团党委开展党建联建,设立“同心富民”功能型党支部,以党建引领“三社一司”改革工作,以镇域为单元、镇党委统领、全镇域推动是大场镇“三社一司”集成改革创新的重要经验。大场镇在集成改革工作过程中,充分发挥镇党委和党员的示范带动作用,镇村联动、以镇带村、全镇域实施,既破解了农村改革中村级资源要素有限、村党支部能力水平差异、组织化与体系化水平弱等问题,也利于整合多种政策、资源、资金等形成合力。同时,镇村两级强村共富公司均由党组织主导成立,镇级联合总社理事会、监事会成员均由村党委书记担任,确保公司姓“党”的属性不改变。大场镇全体村民是股份经济合作联合总社的股东,也是强村共富公司的参与主体。

2.强化乡村组织化是基础。强化镇村党组织领导推动、强化乡村资源组织集约、强化乡村产业组织化水平提升是大场镇“三社一司”集成改革创新的另一条成功经验。大场镇的“三社一司”集成改革创新的关键是有效破解了乡村领导组织不强、产业组织化程度低的难题。首先,通过强化党建引领,建立起镇党委领导、各村党支部参与的“三社一司”集成改革创新的领导组织,为改革创新与乡村产业提供了领导保证。其次,通过土地合作社的组建,提高了土地集约规模,实现了产业要素资源的高效组织。第三,通过劳务合作社建立,实现了乡村产业劳动力与人才服务组织化。第四,通过乡舍合作社组建,提高了乡村居住与宅基地的集中率与利用率,实现了乡村闲置低效资源的高效组织。第五,通过强村共富公司的组建运作,提高了乡村建设工程与公共服务的效益,实现了乡村资源与市场价值的有效组织。

3.集成改革创新是手段。系统化、体系化、集成化改革创新是大场镇“三社一司”改革的第三个成功经验。大场镇探索的“三社一司”改革创新模式,不仅对乡村资产、资源与资金进行集中管理,还系统化解决了乡村人、地、房、钱、产的问题。通过“三社运营”与“一司”市场化经营,不仅实现乡村“三资”集中统筹管理与资源要素的市场化运营,也从制度、政策与机制上进行了集成性改革创新。

4.激活资源资产是关键。通过乡村资源资产的集中管理与市场化运营,既盘活乡村闲置低效资源,又激活乡村发展活力与动力,是大场镇实施“三社一司”集成改革创新的第四个成功经验。大场镇的“三社一司”改革,通过组建“三社”把乡村土地、宅基地与人等乡村核心要素资源集中管理,再通过集约化资源促进乡村产业发展。乡舍合作社对住宅的集中规划建设,激活了宅基地价值与和美宜居乡村建设。劳务合作社不仅解决了乡村务工的无序化、随行性与合作权益无法保障问题,也促进了用工企业的针对性招工,同时还为外来人才进入乡村提供了通道。再通过“一司”市场化运营,真正实现了乡村资源要素提质、提效、升值。

5.拓展就业渠道是支撑。拓展农民就业渠道,增加农民多元化收入,既是推动共同富裕的基础与前提,也是大场镇“三社一司”集成改革创新推进共同富裕的第五个成功经验。从大场镇实际看,农民陷入种地不赚钱却不得不种,收入不靠种地但又不能弃地不种的境地。大场镇通过“三社一司”集成改革创新,进一步实现了农民就业渠道与收入构成的多元化。首先,田园合作社集中土地托管不仅解放了种地农民,还通过专业化服务管理增加了村民与村集体收入,让“失地村民”可以“抽身”从事创业与非地就业。劳务合作社通过搭建用工与务工信息化平台,实现了招工与务工的精准化、高效性对接,拓展了就业务工渠道,增加了就业机会,提高了务工效率。强村共富公司承担了本地乡村建设工程、乡村资源运营、乡村环境卫生整治等地方性工程,吸纳本镇、本村村民参与,增加了村民本地就业机会及收入。

(二)大场镇实施“三社一司”集成改革创新的启示

1.同富田园合作社破解乡村土地闲置分散难题。近年来,随着城镇化进程加快,农村闲散土地存在分布广、零碎、单块面积小等特点,造成了农村土地资源巨大浪费,也对农业产业发展水平与农民持续增收带来较大制约。大场镇同富田园合作社以“农地托管服务改革”助推“小田并大田”,充分发挥农村基层黨组织动员群众、组织整合资源的作用,全域推广农地托管服务模式,通过同富田园合作社实现耕地集中,促进农地规模化与集约化经营,实现土地要素资源的组织。再统一以专业化社会化服务机构实施“生产托管”的方式,实现农业生产服务的组织化,集中解决了大场镇农村存在的“谁来种地、怎样种地、如何增收”等问题。

2.同富劳务合作社破解乡村劳动力就业难题。近年来,大场镇的农村劳动力因城镇化及大规模搬迁引发组织化程度低、用工保障缺失、就业信息不对称等问题。大场镇同富劳务合作社通过整合乡村闲置劳动力及各渠道用工信息,将农村闲置劳动资源整合输送至需要劳动力的各个市场,解决了劳动力市场的供需问题。同时,提供了务工培训与务工保障服务等,将原本大场镇村民自发且无序的流动就业方式转变为有组织、有效率的就业方式,以社带民,以强带弱,推动农民就业组织化,解决了大场镇农村就业市场的主要矛盾。

3.同富乡舍合作社破解乡村住宅闲置难题。大场镇曾存在着大量空置农村住房,为解决日益突出的宅基地和住宅浪费问题,大场镇同富乡舍合作社通过“集中改造一批、有偿退出一批、盘活开发一批”等方式,将大场镇闲置的房屋及宅基地整合起来进行重新规划,应用于办公、商超、文旅等多个方面,多元模式激活农村宅基地资源,探索宅基地综合利用新模式,有效解决了大场镇宅基地和住房的闲置问题,带动了乡村的整体规划建设。

4.强村共富公司破解乡村市场化运营难题。大场镇打造财政支持的“强村共富公司+社会资本+农户”联农带农共富模式,通过财政资金带动激活乡村闲置资源,村级强村共富公司与社会资本股份合作,通过乡村资产资源的市场化运营,与乡村以外工商资本进行精准对接,盘活了乡村资产资源,并通过资金入股“分股金”,周边农民通过务工“挣薪金”,村集体通过资产运营“拿租金”,增加了经济收入。

5.集成改革创新破解乡村发展缺少体系难题。土地分散低效、资源闲置低值、人才劳动力匮乏、产业组织化程度低等都是严重制约乡村发展的重要因素,且对某一资源要素的单项改革无法有效解决乡村发展面临的整体问题,需要体系化的改革手段来解决上述一系列问题。大场镇“三社一司”集成改革创新模式将“人、地、房、钱”四大要素系统化统筹,成立“三社”,促进耕地规模化生产、农村住宅集中化管理、人才集约化服务,实现了农村资源要素的整合。再通过强村共富公司的组建,进一步实现市场化运营,使乡村改革更加系统化、集成化,加强了乡村多种要素的组织化水平。

四、“大场路径”需进一步思考的问题

无论从实践效果上,还是创新探索方面,“大场路径”都取得了一定成效,但此项集成改革创新毕竟开展时间较短,仍存在一些需進一步思考的问题。

(一)注重建立共同富裕收入与分配制度

实现共同富裕,要建立“公平合理、兼顾效率、照顾弱势、服务均衡、科学持续”的收入与分配制度。“大场路径”从扩大就业渠道、提升乡村要素资源运营价值、增加经营性收入等方面做出了成功探索,也取得了初步成效,但在实现共同富裕收入与分配制度建设方面,尤其是在实现恒富久富及乡村弱势低收入群体保障等方面,制度性机制还没有建立起来。

(二)做好乡村产业可持续发展文章

实现乡村全面振兴,扎实推进共同富裕,必须加快构建全镇现代产业体系,做好产业可持续发展。大场镇乡村产业发展还需要在高水平、高品质、高效益、可持续等方面重点发力。例如,粮食生产方面,在实现规模化与专业化生产管理的情况下,不但要在粮食生产全产业链高质量发展方面实现升级,也要加快重点农产品生产加工产业全面升级。同时,还要加快构建现代产业体系,围绕产业链配置资源链、提升创新链、提高服务链、创新价值链。

(三)确保“三社一司”规范健康运营

在大场镇“三社一司”集成改革创新推进共同富裕探索实践中,面临着各村情况不同、村干部工作水平不等等问题。因此,大场镇应牢牢把握好集成改革的推动节奏与步骤,科学把握发展阶段,重点做好“三社一司”集成改革创新的工作流程、工作标准、工作规划的制定,做好对各村村干部与村民的学习培训。同时,要严格按照《农民专业合作社法》《土地承包法》等相关法律法规,坚持土地承包权不动,保证农村改革的底线不能触碰,确保农村集成改革能够健康、持续、高效推动,为共同富裕提供长期支撑。

(四)促进乡村教育、医疗、养老资源均衡配置

共同富裕不仅要解决“富裕问题”,更重要的是维护公平与平等,比如教育、医疗、养老、妇女儿童权益等。大场镇在扎实推进共同富裕的过程中,要进一步做好教育资源、医疗资源与养老福利资源的配置配备,无论是镇驻地建设,还是中心村未来乡村建设,在提升这些公共社会资源的均衡化与均等化的同时,还要不断提升这些资源在供给、服务与业务方面的公平性。

(五)全面完整理解共同富裕基本内涵

共同富裕不仅包括物质方面的“富”,还要达到精神层面的“裕”;不仅包含生产环境的“美”,还要包括自然环境的“谐”。大场镇在推动共同富裕实践探索中,要重视自然生态、生产环境、生活环境等方面的保护,还要在传统优秀文化传承创新发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培养、红色文化弘扬、时代文化塑造、法治文化与发展环境建设等方面下大力气,加快实现“产业支撑强、物质收入丰、精神幸福足、生态环境美、文化繁荣兴、治理水平高”的共同富裕新期盼。

五、大场镇探索共同富裕创新实践的发展建议

(一)科学完善风险防控及利益保障机制

“三社一司”集成改革过程中,要把握“集体经济不能改没了,村级资产不能改少了,农民收入不能改低了”的基本原则,防范、化解由家庭承包经营向规模化经营转变可能面临的自然灾害、产品收益、市场价格、农民收入等方面的风险及强村共富公司经营活动中的投资风险,建立相应的利益保障机制及完善的风险防控机制。同时,形成利益保障机制,规范管理集体经济投资方向与经营清单,减少高风险投资,实现集体经济持续健康发展。

(二)加强共同富裕机制与政策创新研究

大场镇实施的“三社一司”集成改革创新是扎实推进共同富裕的成功探索实践,但还需要从共同富裕收入机制、分配制度与指标体系、政策机制创新、保障制度等方面进行深入研究,对涉及共同富裕的制度机制、路径模式、政策创新等多个方面进行长期研究,为全面推动乡村振兴,实现共同富裕提供理论支撑。

(三)加快推进共同富裕先行试点实验区建设

建议青岛西海岸新区在大场镇建立“共同富裕先行试验区”,鼓励支持大场镇创新探索实现共同富裕的先行先试,在制度创新突破、政策创新支持、路径创新探索、模式创新实践等方面进行尝试,并尽快形成可复制、可借鉴、可推广的经验模式,为西海岸新区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打造样板,为西海岸实现新时代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示范引领区的工作目标提供经验支撑。

(四)加快形成宜居宜业和美乡村典型案例

建议大场镇依托同富乡舍合作社未来乡村示范社区的试点规划建设现有基础,科学规划未来乡村,不断探索宜居宜业和美乡村建设的新模式,为全省乃至全国宜居宜业和美乡村的建设提供可复制可推广的典型案例。

参考文献

[1]张超.唐代诏敕的用典艺术[J].贵州文史丛刊,2014,(01):19-24.

[2]李继凯,王宁.探索具有齐鲁特色的乡村治理新模式——青岛西海岸新区乡村治理“德育模式”调查[J].乡村论丛,2023,(02):114-121.

[3]戴效能.党建统领群众主体四治并进共同富裕党组织统领乡村治理的“七都探索”[J].中国经贸导刊,2021,(20):33-35.

[4]郭宗亮.农村闲散土地盘活利用的问题与对策[J].中国土地,2022,(01):55-56.

[5]李继凯.发展区域产业服务业 破解区域产业发展困局[N].中国财经报,2018-05-08(7).

(作者单位:北京东亚汇智经济咨询中心 北京凯德现代农业科技研究院)

猜你喜欢
共同富裕
共同富裕的中国模式
材料作文“共同富裕”导写
共同富裕
论中国式共同富裕的基本特征
努力促进残疾人全面发展和共同富裕
共同富裕与社会保障改革——基于浙江省域的探索与实践
企业慈善行为、第三次分配与共同富裕
同享共同富裕 共绘绿色港区
Palabras claves de China
在高质量发展中促进共同富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