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客共享理念下传统村落公服设施优化探索*
——以广州黄埔深井村为例

2024-03-07 06:26张春阳朱浩天辛天洋王成芳
南方建筑 2024年2期
关键词:主客深井村落

张春阳,朱浩天,辛天洋,王成芳

引言

传统村落作为历史记忆、生产生活、文化艺术和地域特色的载体,具有深厚的历史文化内涵和丰富的传统资源[1]。相比于城市地区,传统村落在其选址、空间格局和环境往往呈现更显著的自然特征,而相较于自然型旅游景点又具备更丰富的人文要素,故传统村落休闲旅游近年来热度持续提升,逐渐成为大众热衷的旅游休闲目的地。旅游发展是带动传统村落发展、激发产业活力使其形成“自我造血”的一条有效路径[2],适度的旅游发展能有效促进传统村落民居与传统建筑的保护和更新,推动非物质文化的复兴与发展,强化村落主体的文化意识[3]。

传统村落既是乡村居民生产生活和情感认同的地域生活共同体,也是城乡社区公共服务体系的基本治理单元[4]。与一般村落相比,传统村落由于旅游常态化发展,同时因其文化遗产资源的不可再生性,对旅游公共服务设施(下文统一简称为“公服设施”)的需求也更加多元和复杂。因此,探讨如何应对传统村落旅游发展前提下的主客特征变化,统筹考虑社区居民基本公服设施和旅游服务设施,并与传统村落自身的保护和发展要求相适应,对促进村落历史文化传承和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1 主客共享与传统村落公服设施

1.1 “主客共享”理念

“主客共享”理念随着我国旅游发展格局的变迁而产生,并在旅游发展实践中不断深化[5]。目前学术界对“主客共享”尚未有统一的概念界定,但不同专家学者根据各自研究领域,提出“主客共享”理念下不同的目标及关注重点,主要分为两类:旅游和社会学领域的学者重点探究主客关系的价值协同与共创,关注居民和游客新型社会关系网络的塑造[6],以及通过文旅融合发展培育主客共享美好新空间等层面[7];规划领域学者重点关注主客共享的治理目标下多元主体合作参与的治理机制构建、治理场景空间中治理对象的识别、科学合理有效的治理行动[8]以及城市功能、旅游产业、公共空间和基础设施等层面的主客共享发展模式等[9]。

因此本文将“主客共享”定义为:在全域旅游发展背景下,以作为“主”的旅游地居民(含当地从事旅游行业的工作人员)和作为“客”的旅游者的需求为基础,以满足居民生产生活需要的同时为外来旅客提供优质的旅游服务为目标,以提升和完善旅游地公共服务及设施等方式为途径,塑造居民、游客协调共享的良好社区环境的理念。

“主客共享”理念以实现居民和旅游者的协调共生发展为目标,其中居民的基本公共服务与旅游公共服务的融合共享是实现主客共享的必然要求。公服设施是蕴含公共服务功能的物质载体,具有较强的空间属性,是服务从资源向结果转化的中间媒介[10],因此传统村落的公服设施是实现村落“主客共享”的重要载体。公服设施主客共享发展有助于营造更良好的旅游环境,从而推动村落自身发展,反过来又带动村落公服设施的完善和品质提升,实现公服设施和村落发展的良性互馈,促进城市优质公共服务向乡村流动,缩小公共服务的城乡供给差异,从而推动公服设施的城乡均等化发展[11]。

1.2 主客关系、公服设施与传统村落发展协同演进

旅游地生命周期理论将旅游地的演化分为从探索、参与、发展、巩固、停滞和衰退六个阶段[12],而部分学者认为旅游地的发展不必一定经历衰退阶段,通过有效引导,就可能形成理想、长久的成熟阶段[13]。因此,在通过有效引导便能实现传统村落永续发展的假设基础上,传统村落的旅游发展生命周期可以分为传统乡村阶段、旅游探索阶段、旅游发展阶段、旅游成熟阶段,并且在该过程中伴随着村落主客关系的不断演化,和村落公服设施的协同发展。如图1 所示,在传统乡村阶段,旅游尚未发展,村落公服设施与居民的生产生活、宗教信仰和休闲娱乐紧密联系;到旅游探索阶段,旅游资源初步得到开发,旅游服务设施开始出现,此时主客交往处于浅层状态;旅游发展阶段,旅游地开始吸引更多的游客,部分居民也开始参与旅游发展之中,主客之间的交往层次开始进一步发展,同时随着供给主体的拓展,旅游接待设施不断增加,但与居民生活型公服设施仍相对独立;旅游成熟阶段,村落的旅游市场基本成熟,政府、市场、社会各界和居民都积极参与到旅游的可持续发展进程中,共享旅游发展成果,主客之间的关系呈现和谐相处、互利互惠的共享状态。旅游服务设施体系基本成熟,社区生活型公服设施也得到完善发展,并呈现共享融合状态。

图1 旅游生命周期下的主客关系、公服设施发展[12]

2 主客共享视角下深井村公服设施现状特征解析

2.1 村落现状发展特征

深井村位于广州黄埔区长洲街道深井岛上,西部为大学城,东部与长洲岛毗邻(图2)。自宋代建村,历史底蕴深厚,是典型的岭南古村落,“依港而生,因商而荣”,自1757 年“一口通商”政策开始成为对外贸易交流的重要见证地,2018 年被评为第五批中国传统村落。

图2 深井村区位及研究范围示意图

深井村位于广州主城区边缘,不可避免受到城市建设的影响,也因岛屿特殊区位而基本保留了村落整体自然环境和空间格局及许多特色价值要素,形成城市和乡村传统风貌交融的特色景观。同时因其独特的自然环境和悠久的历史人文底蕴,且毗邻黄埔军校等旅游景点,深井村逐渐发展为旅游休闲村落。因此,深井村人口构成具有多样性和复杂性。根据七普统计,深井社区常住人口为1 万人左右,其中本地居民与外来人口的比例约为4 ∶6,村内有大量来自大学城、长洲岛或在村内从事旅游服务的租客,也被称为“新岛民”。村落户籍人口规模近十年基本保持稳定,常住人口有一定的波动;从游客数量来看,长洲岛年游客接待量约230 万人[14],但主要是黄埔军校旧址景点吸引了大部分游客[15],综合村委访谈信息及小红书笔记数、微博签到数比例估算,深井村游客数量目前约占全岛游客量的10%,日均游客约600 人,结合旅游发展生命周期(图1),可以初步研判村落尚处于旅游探索与发展阶段。

总体来看,深井村既拥有特殊的区位、良好的自然环境优势和丰富的周边资源,同时也有着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并在村落发展转型过程中逐渐吸引了一定的外来人口和各地游客,主客交往特征开始变得多元复杂,但尚处于初步发展阶段。故选取深井村作为研究对象,探讨在传统村落公服设施规划中如何充分适应主客不同特征,以实现村落公服设施主客共享,并使之与村落历史文化保护和自身发展的要求相协调的策略,对于传统村落公服设施发展具有典型借鉴意义。

2.2 深井村公服设施现状与主客使用特征

2.2.1 公服设施现状

深井村在自身发展中已拥有一定的居民基本公服设施,同时也形成了一定的旅游服务设施。但对比深井村现状设施与相关标准发现:目前不同类型设施的配置结构存在一定失衡。如图3 所示,从总量来看,教育设施、公园绿地设施供应较为充足,但体育设施、市政公用设施存在缺口,同时缺乏福利设施和农贸市场等商业服务设施;从子项来看,教育设施中幼儿园供给不足,市政公用设施中公共厕所相对充足,但环卫设施不足。

图3 深井村现状设施配置与相关标准1)比较

结合现状调研,从村落设施现状空间分布情况来看(图4),以政府为主要供给主体的公益性公服设施的分布相对比较均匀,其中行政管理、教育与医疗设施主要分布在村落入口,或沿主要交通道路设置,公园绿地、体育、公共厕所和垃圾收集点等设施则以分散式分布为主。而以市场为主要供给主体的商业性公服设施主要包括餐饮服务设施、酒店民宿设施,以及超市、便利店等便民商业设施,其分布相对集中,主要沿村落两条主要道路分布,并集中在村落东、西入口和码头设施附近,村落内部零星分布部分设施。

图4 深井村现状设施分布情况

2.2.2 主客设施使用的兼容、互斥特征

游客是村落空间的消费者,而居民则既是村落空间的主人,也常是民宿、餐饮等旅游产品的提供者,居民角色的复杂性使得主客关系更加错综复杂,使公服设施使用中也出现居民和游客的“兼容”或“互斥”的现象[16]。如表1、图5 所示,根据对村落设施实际使用情况的调研,公服设施的“兼容”可分为同时混用、分时利用两种模式,具体表现为:1)对部分公共性特征明显,或空间较为开敞的场所性设施如公园绿地、体育、交通、市政公用设施等,以及便民性商业服务设施如餐饮、便利店等均存在主客同时混用特征;2)由于功能定位、文化观念、经营主体和设施配备等差异,对同一设施存在主客的日夜、淡旺季分时使用。例如荷花池广场及戏台在旅游旺季时会作为展演、市集空间使用,而平时则会作为居民生活及休憩场所,承载居民文艺汇演、日常电影放映等活动,戏台前广场还会作为村民晾晒霸王花等作物的场地。

表1 深井村现状各类设施的使用群体及主客兼容、互斥情况

图5 深井村设施主客兼容、互斥和无明显互斥的部分具体设施

村内公服设施的互斥现象则主要表现为:1)部分服务设施因功能特征和服务对象的特殊性而带来的互斥性,如幼儿园、托儿所等教育设施,要求安静、安全的环境,从而对游客存在一定排斥,且此类互斥特征不适合也难以转化为兼容状态;2)因旅游发展部分设施转向旅游功能所产生对居民的互斥,如祠堂原为村民供奉先祖、节日宴请宾客及日常生活休闲的传统文化场所,而凌氏大宗祠现改造为乡村振兴展览馆,充亭凌公祠活化利用打造成为“深井传统村落农耕文化馆”,转变为以服务旅游者为主的设施,但仅在部分时间开放,居民日常难以使用;同时因旅游发展村内开始出现以服务游客为主、定位中高端客群的商业设施,也对普通居民产生一定程度的排斥。但是此类互斥特征可通过功能和使用方式的合理设计与引导,使其从互斥转化为兼容;3)设施空间可达性等原因导致设施只能被某一类群体使用而产生的假性互斥,例如村落由于路径曲折、指示系统不完善,导致许多文化展览设施、便利店等商业服务设施难以被游客发现及使用。此类互斥特征可以通过梳理街巷系统、增设指示系统等手段提升设施可达性而消除。

3 主客共享理念下传统村落公服设施优化策略——以深井村为例

3.1 需求融合:构建设施体系

在对深井村当地实际需求调研的基础上,结合相关研究梳理归纳居民与游客需求类型与具体内容。如表2所示,本地居民、“新岛民”与游客均对文娱、商业、医疗、环卫、治安等有着共性需求。而相较于游客,本地居民和“新岛民”对就业、体育、政务、物流需求程度较高,同时本地居民对祭祖等民俗活动有需求,而游客自身则对游览、住宿有着更高的需求。

表2 深井村主客需求分析

在识别居民和游客的具体需求特征的基础上,综合城乡规划技术规定、村庄公服设施配置标准、旅游公共服务基本要求等各类相对独立的规范标准及指引,构建服务主体多元、内容完善、主客共享的村落公服设施配置类型体系,作为公共服务设置内容增补完善的基础(表3)。

表3 各类设施与主客需求匹配关系及其主客共享适宜性

深井村作为传统村落,需要遵循历史保护和开发强度控制相关要求,预测未来常住人口不会大幅度增长,但结合村庄自身发展需求和长洲岛打造“广州珠江国际慢岛”的旅游发展目标[14],预测深井村游客规模仍有较大增长潜力。因此,应在深井村现状设施基础上,优先补足居民生活服务设施存在的短板,完善村落养老设施、托育设施、商业便民服务设施等生活性需求缺口,增加公共文化设施;在此基础上结合游客规模的增长逐步完善旅游服务设施供给,强化旅游信息设施系统建设,增设游客服务中心、旅游指示标识等设施,并结合旅游片区和线路规划完善导览、展示服务系统等等,以适应村落未来旅游发展和游客需求。

同时,根据村落公服设施现状兼容和互斥特征,设施自身的功能特性及各类设施与主客需求的匹配程度,设施的主客共享适宜性可分为设施自身的主客共享和与其他设施结合以实现主客共享两类,交通、文化、商业服务、体育、环境卫生等设施与主客需求的匹配程度均较高,设施自身也可同时供主客使用,旅游信息服务设施、养老设施、社区综合服务设施服务对象相对具有指向性,但互相之间不存在明显的排斥,可通过与其他设施例如文化、公园等综合设置实现主客空间的共享。

3.2 格局传承:优化设施布局

(1)基于村落空间特色的资源整合

传统村落在相当长一段时间内保持其独有的空间形态特征,村落空间形态不仅反映了政治、经济和思想文化对空间布局的影响,也反映了村民实际物质需求、行为模式和情感倾向。深井村拥有独特的自然地理特征和山水环绕的环境,村落选址、山水格局和环境要素都体现鲜明的岭南地域文化特征,且深井村在数百年空间发展演进中逐步形成极具特色的“五坊两市”总体空间格局和丰富的历史文化价值要素体系(图6)。

图6 深井村空间格局及价值要素体系图

根据实地调研,深井村现状建设密集,用地资源紧张,位于村庄外围的南田坊、花基新市多为新建村居,内部传统建筑肌理保留较为完整,但村内原住民多为留守老人,年轻人多住在村外,因此也出现大量传统建筑闲置的情况。如图7 所示,实地摸查发现村内现状祠堂、民居等传统建筑大规模空置失修甚至荒废,闲置老建筑多达109 栋,未能得到良好的活化和利用,反映了村落用地和传统建筑资源存在较大挖掘潜力,亟需实现资源的高效整合与活化利用。

图7 深井村部分闲置传统建筑现状

传统村落的变化应沿着传统建筑文化的脉络渐变,而不是脱离传统建筑文化的轨迹突变[17]。因此,深井村的公服设施布局需要考虑如何在延续和保留整体空间格局的基础上,充分发掘现有的用地资源,发挥闲置或废弃建筑的潜力,并结合村落的传统文化、自然资源,与现有的公服设施统筹整合进行布局,以完善村庄发展功能、有效活化闲置资源,同时维系村庄风貌的完整性。

(2)有机复合的集约布局模式

在构建完善综合的公服设施配置类型的基础上,结合居民游客具体需求,根据村落现状设施布局特征和用地、资源特征,进行功能统筹、高效复合的整体布局。公服设施的集中布局有利于节约用地、整合服务资源和提高用地效率,而适度的分散设置则有利于扩大设施的服务范围,方便居民步行到达和使用设施。同时,设施的布局不仅需要从空间上考虑集中和分散,还应该结合功能特征与使用者的具体使用需求,强调其在设施空间均衡布局基础上和服务对象的匹配关系[18]。根据村落居民和游客的不同空间分布特征和使用习惯配置相关设施,如社区老年人活动站、幼儿园等服务居民为主,且对安静的环境、安全性和便利性有一定需求的设施,应深入社区内部,适度分散布局,以方便居民快速到达并与游客空间活动范围进行适当的空间分离;综合服务类、文化类、公园等全民公用设施应布置于交通便利的区位,并可相对集中布局,以保证居民和游客共同的可达性。

3.3 情境营造:多元叙事场景

“情境营造”是在公服设施的技术工程性规划策略基础上,对设施氛围和使用情境进行建构的整体性策略。从“情境营造”具体过程来看,可大致按照“情境定位-序列重组-氛围重现”的步骤,通过对旅游地的特征进行整体定位,结合日常生活、文化线索挖掘主题,奠定整体情境定位,进而通过体验线索组织和情境节点的设置、空间体系的构建来进行序列重组,再通过功能上的多样化和相互叠加,以及基于地方经验的符号提取和利用来重现设施的场景氛围[19,20]。结合深井村自身空间及文化的特征,和情境营造的实施步骤,从村落整体情境和特定设施的多情境营造提出以下策略:

(1)基于文化特征的村落整体情境构建

深井村是岭南古村落的代表,拥有悠久的历史底蕴,孕育了岭南耕读文化、海丝商贸文化、传统宗族与非遗文化、美食文化等多元文化特征,而地域文化和人文精神的展示既可以增加居民对地方文化的自豪感与认同,也可以激起游客更深层次的思考与学习欲望[21],因此可作为整体情境主题以及特定设施情境营造的基础。同时这些文化特征在村落物质空间和非物质文化上都有所体现,通过村落整体文化资源的识别,进行空间序列的梳理和组织,将设施融入不同的情景主题和序列,从而实现村落整体情境的构建(图8)。

图8 村落情境主题构建与情境序列重组

(2)结合功能特征的特定设施情境营造

在识别村落地方特征识别、进行整体情境定位和主题确定的基础上,结合不同设施的功能使用特征,居民原真性生活场景和游客体验情景进行设施的多情境营造,如村中多个祠堂、庙宇文塔等传统文化建筑要素,可以通过文化展示功能的植入和地方民俗节庆活动营造居民游客共同体验的原真性地方文化展示情境;位于深井村东侧码头附近的安来市曾为繁荣的市集和村民服务中心,保留了传统街巷格局和部分传统市集建筑要素,可以通过合理改造活化,植入居民生活性商业设施、旅游体验商业设施和文化展示设施等多种设施,以塑造居民生活、文化体验和创意商业共融的多元体验情境(图9);村落街巷、广场公园、码头周边等居民自发性生活休憩活动载体,可以合理增设生活性休闲设施,增强场所的生活氛围,营造本地化、生活化的生活休闲情境。在情境营造中融合原有的建筑特征、地方性的文化符号、当地居民生活方式塑造具有地方特色的设施使用场景,还可以结合导览系统、人工和智能解说对村落的历史、人文特色进行创新性展示,修复和展示传统村落的隐性文化基因,提升居民的文化认同感和游客的体验感,使之成为本地化、原真性文化展示的窗口。

3.4 弹性共享:主客协同发展

(1)规模弹性供给

从人群构成上来看,深井村目前既有原住居民,也有新岛民、各地游客等。复杂的人口构成特征使村落人口规模预测存在较大不确定性,同时也带来了需求的多样性和复杂性。在和村委访谈及现状多次调研也发现,深井村的游客规模具有明显的淡旺季变化特征,从而影响设施不同季节的使用频率。根据村落现状人口和资源特征及旅游发展目标,可结合对三类人群未来人口规模和比例进行估算,作为设施配置和弹性共享的参考。

不同人群对公服设施的需求和具体使用方式,既有共性也存在诸多差异。因此传统村落公服设施的设置应尽可能与服务人群的需求相适应,同时遵循弹性原则,根据各类规范标准对村落公服设施进行集约节约配置的同时,在规模上应保留一定的弹性,根据服务人群的需求合理地调整各类设施的供给规模,同时也要为未来旅游服务设施的配置预留一定的发展空间,以适应不同因素影响下的设施发展变化,从而实现村落公服设施的可持续协同发展。

(2)空间弹性共享

公服设施的空间布局可结合主客对村落公服设施的不同使用特征,对多种类型的设施采取平面混合、立体复合等空间组织模式进行综合设置,促进主客对公服设施的空间共享。如改造深井村东南侧入口处村居委会,采取立体复合的空间组织模式,二层以上保留居委会功能,底层开放并增设旅游服务、文化等功能,使其成为主客共享的村落入口综合服务中心;采取平面混合的方式,充分结合现状临涌公园和社区卫生站,植入体育设施、生活服务及旅游服务功能,使其成为主客共享的公共活动中心(图10)。

图10 空间布局模式示意图

同时,对于居民和游客均有着一定的需求,且具有较高的主客共享适宜性的单个特定设施,可以结合同时混用、分时利用的兼容使用模式,促进设施空间的共享或弹性转化,以提升设施的需求度和使用效率。首先,可以通过合理的空间设计与功能设置引导主客同时混用,如公园绿地合理划分居民活动场地、游客观光路径,农贸市场设置游客特色农产品区等;其次,考虑分时利用和功能转化实现设施弹性利用,如现状作为展览馆、文化馆但多处于不开放状态的祠堂,旺季可供旅游参观、节庆活动、展演使用,淡季及晚间可作为村民生活休闲和休憩的生活场所,使原本存在一定功能性互斥的设施转化为主客弹性共享的场所。

4 结论与讨论

本研究引入“主客共享”理念,提出公服设施是实现“主客共享”的重要载体,“主客共享”理念有助于公服设施的高质量供给和均等化发展,并对传统村落的文旅发展具有激活效应,在传统村落的旅游发展生命周期中贯穿着“主客共享”和公服设施的协同演进。主客共享理念下乡村居民基本公共服务和旅游公共服务的相互嵌入,有助于推动公服设施的功能融合发展,使其提供更为多样化和综合化的服务。公共服务在空间上的融合共享,既有助于解决部分地区用地紧张、资金不足、人员短缺等问题,也有助于整合和盘活布局分散、利用低效的服务设施,促进资源的集约高效利用,以提升公服设施的供给质量和服务效率。在对传统村落深井村的公服设施配置现状、主客的使用特征研究的基础上,提出“主客共享”视角下传统村落公服设施的“需求融合-格局传承-情境营造-弹性共享”的发展路径和优化策略。

“主客共享、近悦远来”已逐渐明确成为当今旅游地建设的发展取向与建设原则,其本质是主客之间的良性互动与平等地位,本文提出主客共享理念下的休闲型传统村落公服设施的优化策略,针对功能配置、空间布局和场所营造等层面提出相关解决方案,作为抛砖引玉,期待未来对合理预测游客人口规模,构建政府、市场、社会组织等多元主体合作参与的管理运营机制,识别设施场景空间中的具体治理对象并实施科学合理有效的管理行动等层面开展进一步的研究和讨论。

感谢调研过程中深井村委、多位热心村民及深并项目组成员给予的支持和帮助。

图、表来源

图1:结合参考文献[12]改绘;图8 和图9c:由华南理工大学建筑学院深井村规划设计组绘制,其余图、表均由作者绘制。

注释

1)根据现状人口规模与《广州市城乡规划技术规定》、《广州市村庄基础设施及和共服务设施分类配置指引》等规范标准进行对比。

猜你喜欢
主客深井村落
林中村落
静谧村落
《红楼梦》中的“打趣”之妙
绳短不能汲深井——保持“本领恐慌”
赵楼煤矿:千米深井开采进入“智时代”
油画《村落》
“共享村落”:拿什么让人魂牵梦绕
经验与存在
探索高温高压深井试油技术的优化与应用
旅游目的地主客关系研究——以永定土楼为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