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等教育实体教学模式与网络教学模式的互补性研究

2024-03-07 07:40
乐山师范学院学报 2024年1期
关键词:管理者实体教学资源

唐 权

(天津财经大学 财税与公共管理学院,天津 河西 300222)

20 世纪90 年代末,信息技术在高等教育领域的研发、应用与推广冲击了传统面对面的实体教学模式,催生出新的虚拟的网络教学模式。网络教学模式是一种“以学习管理系统为载体,将线下的教学内容以及教学过程数字化”[1]并搬上网络的一整套教育理念与方式。世界各国所采取的“互联网+教育”发展战略及其实施,又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巩固了高等教育的网络教学理念与教学方式。正如1998 年信息技术教育论者罗伯逊预言,网络教学将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而逐步“改变”甚至“替代”教师和传统学校在教育领域中的地位[2]。虽然如此,高等教育现实的发展却更为复杂多样。在现实的高等教育工作中,部分教师更为倾向传统的面对面的实体教学模式,而另一些教师则主张通过应用先进的教育技术来推动高等教育教学工作的发展[3-5],还有研究者更为“青睐”单一的网络教学模式,从而日益形成实体教学与网络教学相互“排斥”“互补”“替代”这三种关系观念。实体教学与网络教学之间的关系究竟如何?以下,将通过分析所收集的28 份理论文献、大规模调查天津财经大学和天津科技大学公共管理学科的241 名本科生的反馈意见和205 份有效问卷数据,得出实体与网络教学模式的相互关系,厘清定位。

一、实体与网络教学模式存在的三种关系

基于现有研究成果,可基于其冲突程度将实体教学模式与网络教学模式之间的关系划分为排斥、互补与替代三种。以下,将系统论述这三种关系的概念、来源与本质特征。

(一)排斥关系

排斥关系是指在先进的网络软硬件技术驱动下实体教学模式与网络教学模式二者的同时应用,而且教学双方只能选择其中一种而排斥其他模式[6]73-77。网络技术的快速发展为高等教育改革提供了强大的技术支撑,越来越多的高校教师开始应用网络软硬件技术设施及其搭建的网络教育平台来从事课程教学及其高等教育管理工作[7]85-89。基于其强大的仿真教学与实时互动功能,倚靠网络软硬件技术设施的网络教学模式不仅可以搭建类似实体教学场地的虚拟教学平台,而且还因其跨时空属性具有即时互动与个性化教学的功能[8]80-89。“学历教育”“技能爱好”“资格考试”等部分教育项目也因此由“线下”转移到“线上”,涌现出“网络录播”“网络直播”“线上发言”“线上互动”等多样化的网络教学形式,从而“颠覆”了传统的面对面的实体教学模式[9]89-90。正如有研究指出的,“在过去的20年里,网络教育在中学后的教育阶段取得了巨大进步”[10]5-16——被誉为“数字海啸”“印刷术发明以来最大革新”的录播“慕课”[11]28-32,能够促使“数以万计的学习者学习同一门课程”[12]11-15;而采取“背机”网络直播的教学方式则可通过“在特定的环境中架设音像信号采集设备”来获得临场仿真、避免多级信息传播损耗[13]88-89、传播更为丰富多样的信息、实现即时互动沟通交流、进行实时教学反馈等方面的教学效能[14]25-30。虽然如此,也并非所有研究者都认为应该同时应用这两种教学模式。有研究指出网络教学模式并“不能为学生提供完整的教育经历,也难以产生有效的教学互动”[15]91-93。另有研究则指出,网络教学模式的应用受制于网络设施、教学软件、顶层设计、教师培训、教学意愿等因素[16]43-47。还有研究指出,在既有信息技术驱动下推行线上线下同时进行的“混合式教学方法”使得许多教师“疲于应付”,而其教学效果“并不尽如人意”[17]69-77(详见表1)。也因此,各执一词的研究者使得高等教育领域衍生出实体教学模式与网络教学模式相互排斥的观点。

表1 高等教育实体教学与网络教学模式之间的三种关系

(二)互补关系

互补关系指的是基于其比较优势,以教师为主导的教学双方同时应用实体与网络模式进行教学。现有研究更为关注实体与网络教学模式的互补性,尤其体现在其对混合教学模式的关注。传统的“实体教学”往往由学校与教师主导,学生处于“被灌输”的状态,其教学工作也受制于教学场地、设施及其固定时空,但又因此具有现实的教学体验与学习氛围。与之不同,选择网络教学模式则能在其教学平台上“突破对特定时空的单一化学习依赖”与“共享优质教学资源”,但又因此容易处于“无人管理”的状态。“为了满足学生个性化、智能化、信息化、定制化的学习需求”,现有的许多研究者都在着力探索实体教学与网络教学相互融合的混合教学模式。其中,实体教学主要通过指定的教学地点以及面对面的知识讲解、案例研讨、课堂测验、答疑辅导、专题讨论、临场督促等环节来开展教学活动,而网络教学则是将“全方位的”“既有泛在化又分层次”的优质教学资源置于“公开”或“限制性公开”的平台上,由学生根据学习需要“自主选择”或“安排”其学习过程。因此,现有的许多研究者都认为选择以上二者兼容的混合教学模式能够获得更好的教学结果。

(三)替代关系

替代关系指的是随着网络软硬件技术的研发、应用与推广,网络教学模式“逐步改变”甚至“完全替代”实体教学模式。早在1998 年,罗伯逊就预言网络教学将会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而“逐步改变”甚至“替代”教师和传统教学在教育领域中的地位[3]120-123。另有研究则直接提出网络教学模式可“逐步取代学校教育”的设想,认为其能使得求学者“在家里上哈佛”[18]22-232。与此同时,随着近年来我国高等教育领域“大规模在线开放课程”“精品课程”“金课系列”的建设与推广,以及为数众多的民间机构、在线教育企业、社群和团体机构参与高等教育资源的供给过程[1],一线教师的网络教学能力得到大幅度提高[3]120-123。在各种网络教学方式中,具有“第一时间性”“现场感”“同步交互”与“仿真模拟”等特性与功能的网络直播教学又获得了更多的“青睐”。问卷调查结果也显示,认为网络直播教学具有“不受空间限制”“便于查找教学信息与材料”“让平时不敢发言的人发言”“便于传递教案与教材”等方面的教学优势的分别占82.4%、50.7%、48.3%和41.5%。

二、实体教学与网络教学模式关系的厘清与定位

究其本源,现有研究所认为的实体教学模式与网络教学模式之间的排斥、互补、替代关系是建立在一系列的假设前提及其影响因素之上的。要想厘清以上二者之间的关系,有必要综合考虑各种现实存在的主客观因素。以下,将在系统探讨各种主客观影响因素之上,厘清与明确二者之间的关系。

(一)实体与网络教学之间关系的影响因素

基于过程视角,可将其建立的主客观影响因素归纳为课程所需、模式优劣、拥有设施、懂得应用[19]30-36、教学习惯与选择偏好这六个方面。所谓的课程所需,指的是教学模式的选择要满足高等教育各个系列的各门课程的教学需要,如公共基础课、通识教育课、专业教育课、实践与创新教育课等。所谓的模式优劣,指的是实体与网络教学因其所倚靠的教学环境、人财物设施及其属性特征而具有比较优势,例如具有现场互动体验或跨时空个性化教学等。所谓的拥有设施,指的是教学双方都要具备教学场地及其相应的教学设施设备。所谓的懂得应用,指的是教学双方都要掌握相应的实体教学与网络教学的应用技能。所谓的教学习惯,指的是教学双方在长期的生活或教学实践中所积累起来的教学思维与行为习惯。所谓的选择偏好,指的是教学双方因其年龄、时间、精力、性格特征与兴趣爱好等方面具有的心理行为倾向。

(二)各种主客观影响因素所产生的影响

追溯高等教育发展的历史脉络,从中可看到许多主客观要素都影响着实体教学模式与网络教学模式的来源及其选择过程。20 世纪90 年代以前,教学双方选择的大多都是传统的更为“实在”与“简易”的面对面的实体教学模式。20世纪90 年代以后,随着信息技术在高等教育领域的应用与推广,教学双方开始采取网络软硬件技术设施来“辅助”甚至“替代”传统面对面的实体教学模式,由此导致实体教学模式与网络教学模式逐步发展为“互补”与“替代”关系。正是一系列主客观因素所产生的影响,才使得高等教育的理论研究与实践领域衍生出实体与网络这两种教学模式。正如有研究指出的,网络教学模式的有效推广及其实施离不开“流畅的通信平台”“适切的数字资源”“便利的学习工具”“多样的学习方式”“灵活的教学组织”“有效的教学支持”“密切的政企校协同”[20]10-18这七种要素。在此基础上,也正是各种主客观要素及其所具有的竞争性,才使得实体教学模式与网络教学模式具有其独特甚至不可替代的教学优势。例如,由于缺少面对面的互动体验与学习氛围,网络教学模式也难以完全替代传统的实体教学模式。一项基于七位量表的问卷调查结果也显示,给实体教学效果打3 分及以下、5 分及以上的分别占6.8%、70.3%,而给网络教学效果打3 分及以下、5 分及以上的分别占12.2%、44.4%。由此可见,学生们更“青睐”实体教学模式。就教学环境、教学氛围、视觉效果、听觉效果、互动效果与自学能力而言,所教学生对实体教学模式的满意度也明显高于网络教学的(详见表2)。

表2 学生们对实体教学与网络教学模式的满意度占比

(三)各种主客观教学因素的影响结果

事实证明,各种主客观因素影响且共同决定着实体教学模式与网络教学模式的选择及其实施过程。虽然习以为常,但只有具备完成教学任务的指定地点、现实场地、教学设施及其操作技能,教学双方才能选择与实施具有现实场景、面对面的实体教学模式;只有综合现场体验与互动优势、注重临场体验与教学习惯、倾向选择面对面的教学方式,教学双方才能使得实体教学模式得以顺利运作。与之相对,只有拥有完成教学任务的网络软硬件技术设施及其虚拟平台、掌握相应的实际操作技能,教学双方才能选择与实施“背机虚拟”的网络教学模式;只有综合网络跨时空教学优势、经久形成的网络教学习惯、倾向选择与应用新的教学技术,教学双方才能促使其选择的网络教学模式得以顺利运作。倘若同时具备实体教学与网络教学所需的各种主客观因素,那么教学双方将拥有更为丰富多样的选择(见图1)。

图1 实体教学与网络教学模式选择的影响因素及其结果

(四)实体教学与网络教学之间的关系

综合考虑课程需要、模式优劣、拥有设施、懂得应用、教学习惯与选择偏好这六个方面的因素,从中可得出实体教学模式与网络教学模式之间的互补关系。也即,从总的绝对意义上来讲,基于其主客观影响因素,选择实体教学模式或网络教学模式都具有其比较优势甚至不可替代的教学地位,他们能够互补式地满足教学双方的需要。例如,选择实体教学模式可满足部分偏好现场体验与学习氛围的师生,而选择网络教学模式则可满足部分偏好新奇技术与跨时空、个性化教学需要的师生。与此同时,由于各地信息化发展水平不同,而人们拥有与懂得应用计算机网络软件设施的情况也不一样,因而也需要综合应用实体教学模式或网络教学模式来满足教学需求。从局部的相对意义上来说,为了合理配置教学资源与提高教学效率效能,教学双方也有必要基于其互补性来看待实体教学模式与网络教学模式之间的关系。也即,为了提高教学效率与教学效果,教学双方有必要将先进的计算机网络技术设施引入高等教育教学领域,并在传统的面对面实体教学领域导入具有跨时空与个性化功能的网络化教学模式。为了避免教学资源的浪费与优化教学资源的配置,教学双方也要尽可能秉持渐进主义改革原则,在高等教育改革管理过程中健康有序地推动实体教学向网络教学转变。至于在教学管理过程中产生的“排斥论”,那只是教育管理者尚未做好顶层设计与教学资源尚未实现优化配置的暂定现实;而替代论则是秉持技术决定主义的人们所具有的一种远期理想,而非高等教育教学管理的本质与现实。也因此,可将其“排斥关系”视为一种高等教育管理者尚未做好顶层设计下的“产物”,可将其“替代关系”视为一种现代信息技术驱动下人们憧憬的一种远期理想,而其“互补关系”才是一种满足教学双方需要与优化教学资源配置的本质现实。

三、实体教学与网络教学的互补观在高等教育领域中的现实应用

为了满足教学需要与匹配教育现实,教学双方应该通过科学研究来清晰界定实体教学与网络教学的服务领域。为了优化教学资源配置与提高教学效率效益,决策者与管理者应该着手高等教育的顶层设计与长远规划工作。以下,将基于实体教学与网络教学的互补性,探讨其在高等教育领域的实际应用。

(一)基于教学需要与教学效益选择互补的教学模式

无论选择哪一种教学模式,都要以教学需求与教学资源的优化配置为导向。选择互补的实体教学模式与网络教学模式,就是为了在既定条件下满足具有不同资源能力与习惯偏好的教学双方的需要。例如,在现代信息水平欠发达的地方,为了更好地匹配所教课程的性质特征,为了获得更好的教学互动体验与学习氛围,为了满足人们的教学习惯与行为偏好,高等教育决策者与管理者应该为擅长与倾向面对面的实体教学模式的教学双方配置现实的教学场地与教学设施,并对其进行相应的实体教学培训。与之相对,在现代信息技术较为发达的地方,为了更好地完成教学任务,为了突破特定时空的教学限制,为了共享优质的教学资源,以及为了满足同学们个性化、智能化、信息化、定制化的学习需要,国家与各大高校应该着力为教学双方配置所需的网络软硬件教学技术与教学设施,并对其进行统一的、标准化与系统化的网络教学培训。为了优化资源配置与提高教学效益,高等教育的决策者、管理者与教学双方要合理利用实体与网络这两种教学模式来为高等教育服务。

(二)界定实体教学模式的服务领域并着力提高其教学效果

面对面的实体教学模式的操作比较容易,但要做好却比较难。选用实体教学能够满足基本的教学需要并获得一定的效果,但要充分发挥其比较优势与获得良好的教学效果却并不容易。基于实体教学模式与网络教学模式的互补性,高等教育决策者与管理有必要将目前所教授的公共基础课、通识教育课、专业教育课、实践与创新教育课纳入互补性教学分析框架内,通过调查、研究、试行、实施、评估、反馈与改进等环节,明确实体教学模式的优势服务领域、课程及其适用环节。一般说来,因其具有临场体验、教学互动、实时观察与即时反应等方面的优势,选用实体教学模式往往比较适合侧重理论讲解的公共基础课、通识教育课以及部分专业教育课、实践与创新教育课。在此基础上,要想充分发挥实体教学模式的比较优势及其不可替代性,高等教育决策者与管理者还要通过加大培训与激励力度来促使教师提升其教学技能,进而提高教学效果。对于加大培训力度,可综合应用定期的在职培训与不定期的参观访学等举措来实施。对于加大激励力度,可综合应用各种物质的或精神的、奖励的与惩罚的方式。近年来,我国在各学科各专业开展了一系列精品课程的建设、评选与奖励等工作,其中暗含着物质的与精神的、奖励的与惩罚的教育管理机制。

(三)着力拓展网络教学领域并改善其教学环境

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正如伟大的无产阶级革命家马克思在论述科学技术时指出,“随着大工业的发展,现实财富的创造较少地取决于劳动时间和已耗费的劳动量”,而是“取决于科学的一般水平和技术的进步,或者说取决于这种科学在生产上的应用”。为了降低教学成本和提高教学效率、效能与效益,高等教育的决策者与管理者也有必要应用具有跨时空与个性化教学功能的网络软硬件技术设施来再造传统的面对面的实体教学模式。随着高等教育科学技术日新月异,高等教育的决策者与管理者也要适时应用日新月异的先进科技来推动网络教学的快速发展。基于实体教学模式与网络教学模式的互补性,高等教育的决策者、管理者与教学双方要通过科学的调查研究瞄准网络教学模式的优势服务领域。由于现有的计算机网络软硬件技术所涉及的课程并不多,高等教育的决策者与管理者理也应着力拓宽其应用范围。一般说来,因其具有跨时空教学与远程操作演练的功能,选用网络教学模式比较适合侧重实操演练的实践与创新教育课,以及适用于注重实操演示的部分公共基础课、通识教育课、专业教育课程及其教学环节。在此基础上,为了健康有序地推进网络教学模式,高等教育的决策者与管理者有必要不断完善其教学环境。具体说来,高等教育的决策者与管理者所采取的网络教学环境健全举措主要包括:进一步推进网络软硬件技术设施的覆盖面,全面提升我国各地高等教育教学的信息化建设水平;鼓励技术生产企业降低各种网络软硬件技术产品的生产成本与市场价格,促使教学双方具有购买先进的网络软硬件设施的能力;加大网络教学的投入力度,着力研制各种适用于高等教育领域的教学软件与教学技术;加大对以教师为主导的教学双方的培训力度,促使其具有应用网络教学模式的知识、技能与信息素养;等等。

(四)通过加强互补的顶层设计来优化高等教育资源的配置工作

高等教育领域的资源是相对固定的,加大实体教育资源的投入往往意味着相应减少网络教育资源的投入,而加大网络教育资源的投入也往往意味着相应减少实体教学资源的投入。为了减少教学机构、教学方式及其服务领域的交叉重叠导致的教学资源浪费问题,以及为了有效利用教学资源和提高教学效率、效能、效益,高等教育的决策者与管理者有必要做好互补的高等教育教学管理与规划工作。高等教育的决策者与管理者要根据实体与网络教学模式的优势服务领域、课程与教学环节来配置教学资源,使得有限的人财物等方面的教学资源随着实体与网络教学模式的优势服务领域“转”,并在此基础上制定统一的内含实体与网络教学模式互补的顶层设计及其发展规划。具体说来,基于高等教育科技释放的红利与现有网络教学水平较低的现状,高等教育的决策者与管理者要巩固与适当减少实体教学的服务领域及其教学资源,适当增加网络教学的服务领域及其资源投入。在推进实体教学模式向网络教学模式转变的过程中,高等教育的决策者与管理者切不可操之过急,以免浪费教育资源与降低教学效率。也即,高等教育的决策者与管理者应该秉持管理学中的适度原理,逐步推进实体教学服务领域及其教学资源向网络教学服务领域及其资源转变,促使实体教学模式退出的空缺能够通过网络教学模式及时补足。

四、结语

综合应用理论研究与实地调查方法,本研究解答了先前提出的高等教育实体教学模式与网络教学模式的互补性问题。一方面,由于尚未厘清其存在逻辑与缺少统一的教学规划,现有我国高等教育管理领域存在着实体教学模式与网络教学模式相互排斥的现象。另一方面,由于尚未认识实体教学模式的比较优势且给予网络教学模式过高的期望,从而导致部分学者认为网络教学模式将在当下与未来的高等教育领域逐步替代实体教学模式的地位。无论是“排斥观”还是“替代观”,都是现有研究对某个教学领域的某门教学课程及其某个教学环节的暂时认识或未来憧憬。为了优化教学资源配置与提高教学效率、效能、效益,高等教育的决策者与管理者有必要根据课程需要、模式优劣、拥有设施、懂得应用、教学习惯与选择偏好这六种要素将实体教学模式与网络教学模式定位为互补关系,并据此做好高等教育的顶层设计及其教学资源的优化配置工作。

然而,无论是顶层设计还是现实执行,要做好实体与网络教学互补的工作并不容易。本研究基于理论研究与实地调查厘清了高等教育实体教学模式与网络教学模式的互补逻辑,为人们认识高等教育实体教学模式与网络教学模式之间的关系提供了一个宏观总体的分析框架。至于所教课程及其教学环节是采取实体教学模式还是采取网络教学模式,还要基于其属性特征进行分类探讨。除此之外,包括我国在内的世界各国的高等教育信息化发展水平都不相同,高等教育的决策者与管理者在实施互补的实体与网络教学模式中要关注课程教学的开放性及其管理艺术,秉持管理学中的适度原理因地制宜地开展实体教学模式与网络教学模式的互补管理工作。

猜你喜欢
管理者实体教学资源
前海自贸区:金融服务实体
实体的可感部分与实体——兼论亚里士多德分析实体的两种模式
两会进行时:紧扣实体经济“钉钉子”
振兴实体经济地方如何“钉钉子”
刘明怀:做卓有成效的管理者
管理者当有所作为
初中语文数字化教学资源应用探索
初探教学资源开发的系统思维
临床实验教学中教学资源的整合优化与应用
管理者当有所作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