汾河流域传统村落空间格局及可达性研究

2024-03-08 03:31杨艳青闫广华
长春师范大学学报 2024年2期
关键词:汾河村落流域

杨艳青,闫广华

(长春师范大学地理科学学院 吉林 长春 130032)

所谓传统村落就是指那些形成时间比较早,传统文化资源较丰富,并且有相当大的历史、人文、科技、艺术、社会和经济价值的村落,应该得到人类的重视和保护[1]。传统村落是历史上不同民族主要的居住聚集地,其人地关系生动地展现了特定地域范围内的文化特色,具有代表性和不可替代性。近年来,经济发展、新型工业化和城镇化的兴起,对农村环境带来了巨大的冲击,导致传统村落逐渐消失。中国住房和城乡建设部、文化和旅游部等部门在2012年12月至2019年6月期间,共同筛选出了五批共计6 819个传统村落,研究这些传统村落对于有效整合资源和价值、推动保护和利用、缩小城乡差距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2-3]。

传统村落一直是国内外研究的重点内容。早在1840年,德国地理学者科尔就已将目光投向了传统聚落,研究内容从地域地理、分布形态、村落景观、民居建筑的保存与演化等多个层面展开[4-10],对中国传统聚落理论的发展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1980年前后,中国多个领域的学者也开始对传统村落进行探讨,主要包括传统村落的旅游规划、建设保护、空间架构、人文风景和建筑特色等方面。赵勇等[11]提出的旨在保护古村镇的文化遗产和历史价值的方案,为新型城镇化背景下中国传统村落的开发与保护提供了一条可行路径;刘沛林等[12]划分了传统聚落景观区,揭示了中国传统村落的景观特征;一些研究者对中国典型区域传统村落的时空格局和形成机制进行了归纳和探讨[13-17];另一些学者研究中国具有代表性的传统村落的规划发展策略,他们的研究包括中原经济区、长江中游城市群、嘉陵江流域等地[18-19]。“可达性”最初源于经典的“位置理论”,它被用于度量一个地区各个交通结点之间的互动程度[20]。国外可达性研究较早,研究对象包括:城市道路的通勤距离、个体通勤距离以及城市的地理位置等[21]。就其内容而言,研究的核心是探索不同地区间可达性模式的差异[22]、社会不同群体对公共服务可达性的差异、可达性的区域经济响应等[23]。国内的可达性研究集中在道路交通可达性[24]、服务设施可达性[25]等视角。近年来,国内学者逐渐开始关注景区可达性和传统村落空间可达性的问题[26],而对于以自驾为主的传统村落旅游来说,可达性研究尤为重要。

当前对传统村落的探讨中,多为大区域视角下的研究,并且鲜有学者对流域内传统村落进行系统分析和深入梳理,这是一个值得关注的领域,加之传统村落的空间可达性研究重要性日益增强,鉴于此,本研究选取汾河流域作为研究区域,对该区域内传统村落的空间分布及可达性进行深入分析,为促进传统村落的保护提供一些参考和借鉴。

1 研究数据与方法

1.1 数据来源

本研究所涉及的传统村落数据均来自中国传统村落名录(共五批),目前为止,山西省内传统村落的总数达到了550个,其中汾河流域的传统村落数量为164个。本文用百度地图API坐标拾取系统,获取了研究区内传统村落的地理坐标,运用ArcGis10.6软件建立汾河流域传统村落空间属性数据库,最终绘制了汾河流域的传统村落空间分布图(图1)。

图1 汾河流域传统村落空间分布图

1.2 研究方法

1.2.1 最邻近点指数

最邻近点指数是一种地理指标,它表示实际最邻近指数与理论最邻近指数的比值。它的公式可以表达为:

(1)

1.2.2 核密度分析

使用核密度分析可以表现出传统村落分布的集中离散程度,公式为:

(2)

其中,f(s)代表核密度函数;h为带宽;n是与点s的直线距离小于或等于h的点数;k函数是每个要素点s与核心Ci的距离。

1.2.3 地理集中指数

地理集中指数是用来衡量集中程度的重要指标之一。本文用地理集中指数测度传统村落在汾河流域的空间分布状况。公式如下:

(3)

其中,G是地理集中指数;Xi为汾河流域第i个市的传统村落数量;T是该市所有传统村落的总数,n代表市区的总数。G值越高,传统村落分布越集中;G0代表传统村落在各个城市中平均分布的地理集中指数。当G>G0时,传统村落集中分布;反之,则分散分布。

1.2.4 不平衡指数

不平衡指数用来反映传统村落在不同区域内分布的均衡程度。公式如下:

(4)

其中,n为汾河流域的市区数;Yi是各市区传统村落个数在全区内所占比重从大到小排序后第i位的累积百分比。不平衡指数S在0~1之间,若S=0,表示传统村落均匀分布在各个市域;若S=1,则集中分布在一个市域。

1.2.5 最短时间距离

本研究中,利用高德软件提供的实时交通信息获取各地级市到各传统村落之间的最短时间距离,以此为基础数据分析传统村落的空间可达性。公式如下:

(5)

其中,Kj为传统村落j的可达性;n表示地级市的个数;Eij指城市i到传统村落j的最短时间距离。

2 汾河流域传统村落的空间分布特征分析

2.1 空间分布类型

最近邻指数是一种空间分布度量方法,可以用来区分点状要素的聚集、离散和均匀分布特征。点状要素的空间分布类型可被归为三类:紧密聚集、随意分散和均匀分布[27]。本研究中,汾河流域的传统村落在空间尺度上可以被视为点状要素,因此可以通过最近邻指数来确定它们的空间分布类型。本研究中通过使用ArcGIS10.6的空间统计工具中的平均最近邻工具进行计算,从而得出汾河流域传统村落空间分布的实际最近邻距离均值约为7 390.441 2 m,而理论最近邻距离均值约为13 904.576 9 m,最近邻指数R约为0.532,且通过显著性检验。根据最近邻指数的结果可以得出,汾河流域传统村落空间分布类型属于凝聚型。

2.2 空间分布密度

本研究拟采用ArcGIS10.6软件中的核密度分析(Kernel Density)函数,通过对汾河地区传统村落聚集区的研究,构建汾河流域传统村落聚集区的核密度地图(图2)。从图2可以看出,汾河流域的传统村落分布形成了一个以中游地区为核心的高密度区和一个分布于下游地区的双核心次密度区。汾河中游高密度区主要集中于晋中市,其中介休市、平遥县最为密集,介休市和平遥县位于汾河流域中游的核心地带,其地理位置优越,交通便利,加之平遥古城发展旅游的辐射带动作用,吸引了大量游客前来参观,从而使得该地区传统村落得到了保护和发展。此外,这些村落保存了大量的古建筑、民俗文化等,也为游客提供了独特的文化体验。而双核心次密度区主要位于临汾市的翼城县、襄汾县,并且该地区多为入选《第五批中国传统村落名录》的村落,具有较高的历史、文化和自然价值。这些村落能够得到保护和发展,一方面是因为当地经济的快速发展,另一方面则得益于村民素质的提高,随着公民教育水平的提高和城乡交流的增加,人们对传统文化的认同和传承意识也得到了加强,从而使得当地传统村落得到了更好的传承和发展。

图2 汾河流域传统村落聚集区的核密度地图

2.3 空间分布均衡性

2.3.1 集中程度分析

汾河流域内共有164个传统村落,分别位于8个市区,即T=164,n=8,根据地理集中指数公式(式3),得出该地区的地理集中指数G为51.05。如果在汾河流域区内均匀分布164个传统村落,则每个市域应有约20.5个传统村落,此时地理集中指数G0为35.36,G0

表1 汾河流域传统村落市域统计

2.3.2 均衡程度分析

不均衡指数是用于评估不同地区点状要素分布不平衡程度的测量指标之一。根据公式(4),同时利用Excel计算出不平衡指数为0.625,表明传统村落在汾河流域各市区内分布不均衡。根据洛伦兹曲线(图3)可看出,洛伦兹曲线的偏离程度较大,与均匀分布线相比距离较远,曲线的上升弧度也较为陡峭,这表明传统村落的分布在不同区域之间存在明显的不平衡。晋中、临汾和吕梁这三个地级市的传统村落数量占据了83.5%的比例,而长治、晋城等城市的传统村落数量相对较少。汾河流域可以划分为上、中、下游三大区域,其中上游地区包括忻州市,中游地区包括太原、吕梁、晋中3个城市,下游包括临汾、运城、长治、晋城4个城市。结合汾河流域传统村落分区统计(表2)可以看出,传统村落在汾河流域三大区域中分布不均衡,呈集中分布趋势,主要集中分布在中游(57.93%)和下游(37.20%)地区。

表2 汾河流域传统村落分区统计

图3 汾河流域传统村落空间分布的洛伦兹曲线

3 汾河流域传统村落的可达性分析

传统村落空间可达性主要体现在可进入性高低与便捷水平这两个方面。结合不同的交通环境、路况、道路设施条件以及红绿灯调节时机等因素,实时测度方法能够准确地反映出传统村落的可达性情况。因此,本文采用高德地图实时交通信息,对汾河地区8个城市和164个传统村落的最短时间距离进行测度,针对传统村落大多以周末自驾游方式开展的特点,本研究选择双休日早晨9:00—11:00为数据收集时段,起点定在8个市的市政府驻地,终点设为164个汾河流域传统村落,交通方式是自驾。在采集了若干时段多批可达性数据后,最后参与分析的数据都是几十次实测的均值。同时结合式(5)测算出164个传统村落的空间可达性数据,可以得出,汾河流域各传统村落的空间可达性均值为91.45 min,约1.5 h,且最高值与最低值之间相差近3 h,整体水平较高且各个传统村落可达性水平差异较大,位于前三甲的村落为晋中市小寨村、晋中市相立村和太原市程家峪村,可达性水平最差的村落是长治市大栅村。

4 结论

本文采用最邻近点指数、核密度分析、地理集中指数、不平衡指数以及最短时间距离等多种方法,较为深入地分析了汾河流域164个传统村落的空间结构与可达性水平,并得到如下结论:汾河流域传统村落的空间分布呈现出凝聚型的特点;晋中市周边的传统村落密集分布,形成了一个高密度区,而临汾市翼城县和襄汾县则各自拥有一个次密度区,构成了整个地区的村落分布格局。在市域尺度上,传统村落的分布呈现出明显的集聚现象,尤其是晋中、临汾和吕梁3个市区是主要的集中区域。在汾河流域的三个分区内,传统村落的分布不平衡,呈现出聚集的趋势,中游地区最为明显,其次是下游地区。汾河流域内的传统村落,平均出行时间为91.45 min,出行成本较低,但是最长与最短出行时间相差近3 h,表明空间可达性存在较大的不均衡现象。不过总体来说,汾河流域内传统村落的空间可达性水平还是相对较高的,空间可达性较高的传统村落分布于汾河流域中段,空间可达性较低的传统村落分布于汾河流域尾段。

猜你喜欢
汾河村落流域
林中村落
静谧村落
压油沟小流域
一图读懂《山西省汾河保护条例》
堡子沟流域综合治理
罗堰小流域
油画《村落》
“共享村落”:拿什么让人魂牵梦绕
汾河水韵
打造智慧流域的思路及构想——以讨赖河流域为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