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地理教学研学旅行设计研究

2024-03-08 03:52程馨瑶褚丽娟
长春师范大学学报 2024年2期
关键词:长白山研学旅行

程馨瑶,褚丽娟

(长春师范大学地理科学学院,吉林 长春 130032)

2016年,教育部等11个部门联合发布了《关于推进中小学生研学旅行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将研学旅行正式列入中小学教育教学计划当中。研学旅行是指由教育部门和学校有计划、有针对性地集中组织学生进行旅行的活动,使学生在旅行中将书本中学到的抽象知识在实际生活中得到运用,是一种连接学校教育和校外教育的新型教育形式,也是开展实践育人的有效方法。开展研学旅行,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关键能力,提升核心素养;培育学生的家国情怀,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导学生主动适应社会,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培养创新型人才。

1 高中地理研学旅行的设计原则

1.1 教育性原则

研学旅行通常以学科知识为基础,以培养学生关键能力和核心素养为目标。学校应根据学生知识储备、认知特点、兴趣爱好及学校自身实际情况设计研学旅行活动方案。研学旅行活动需要具备清晰的学习目标、科学的学习内容、多元的学习评价,以避免“重游轻学”的现象出现。研学内容的选择应根据学情及课程标准进行设置,并要注意知识性和趣味性的结合。

1.2 实践性原则

研学旅行是一项全面的社会实践活动,有丰富多样的活动设置,例如调查类、观测类、读图画图类等活动。研学旅行可以给学生多种体验。一方面,利用研学旅行的机会,尽可能达成学生对活动内容的期望值,增添活动内容的趣味性,寓学于乐,提高学习兴趣,同时提升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另一方面,开展研学旅行活动,让学生有机会在实践中独立思考、大胆表达想法,深化课堂理论知识,提高探索能力、实践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增强社会责任感和创新精神。

1.3 地域性原则

国家大力推进中小学研学旅行的开展,首批设立了10个城市为“中国研学旅游目的地”,并确定了20家旅游景点(单位)为首批“全国研学旅游示范基地”。但研学基地覆盖面不够广,仍有一些地区缺少研学基地。在学校自主选择研学旅行地点时,建议以家乡作为首要选择区域,以乡土地理作为研学主要内容,培养学生热爱家乡的情感。开展贴近学生生活实际的研学活动,有利于学生深入地进行社会实践,并培养地理实践力。

1.4 安全性原则

研学旅行作为以学生为主体的校外实践活动,应全力保障学生的安全问题。研学实习基地配置健全的食宿和安保,可以有效避免学生受到来自校外因素的安全威胁。学校在研学旅行准备期间,应与学生签署安全协议,为学生购置意外保险;在选择研学旅行地点时,应选择危险性低,交通、医疗、食宿便利的地点;在选择交通工具和路线时应注重安全性与便利性。

2 高中地理研学旅行设计的流程

2.1 研学旅行主题与研学课题的确定

研学旅行主题的确定是研学旅行的关键,是研学旅行路线、组织活动形式以及教学方法等内容设计的基础。学校要根据地理课程标准和核心素养培育目标,结合课程教学内容,选择学生感兴趣的内容确定地理研学主题。根据人教版地理教材的课程内容,研学旅行的主题大致可以分为三大类:自然地理、人文地理和区域地理。

根据学生的兴趣,研学旅行主题和研学课题的确定可以被视为探究性研学旅行的一部分。教师要充分尊重学生的兴趣和自主性,给出一定的可行性原则和目标,引导学生制定自己感兴趣的研学旅行主题以及相应的课题。最后由教师进行归纳总结,确定最终的主题。研学主题应该明确、清晰,体现地理课程标准和核心素养培育目标。

2.2 研学旅行核心素养培育目标与教学方法

培育学生的核心素养是实现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迫切需要。地理学科四大核心素养是最能反映地理学价值的关键素养,也是研学旅行内容的设计目标。研学旅行设计的目标要符合地理学科核心素养要求,从人地协调观、区域认知、综合思维和地理实践力的角度,推进素质教育,开展课程育人和实践育人。

研学旅行是一种研究性学习,在选择教学方法时应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指导,如问题解决法、案例教学法、合作探究法、直观教学法、实验法、调查法、讨论法以及观察法等。比如,在课堂上,教师讲解一些基础的理论知识,学生可以通过研学旅行自主地观察发现类似的自然地理现象和景观,并分小组调查当地的人文环境,通过合作探究得出结论。

2.3 研学旅行的前期准备与注意事项

前期准备是研学旅行的先决条件,也是整个研学旅行顺利进行的有效保证。一般研学旅行前期准备包括四个部分。一是做好理论知识学习的准备,搜集大量的有关研学旅行的资料。教师要有一定的课时安排讲授研学旅行的内容,有充足且深度的理论基础才能进行实践活动。二是做好前期的宣传和培训。研学旅行涉及到经费问题,因此一般采取自愿参与的原则。开展广泛的宣传活动,有利于更多学生的参与,让学生和家长真正理解研学旅行的意义。校方要对教师和学生进行专门的安全纪律培训,确保安全。三是分组和选派负责人。研学旅行人数较多,不易管理。应以班级为单位提前分好小组,选择指定的学生负责人和指导教师。明确分工,各司其职,保证消息及时传达,充分发挥小组合作的效能及每位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四是要做好应急预案,包括资金预案和应急方案。特别是地理学科的研学旅行,野外活动丰富,突发情况较多,天气情况不定,做好应急预案十分必要。

研学旅行的安全性需要放在首位考虑。首先,学校应和家长做好沟通,按照法定程序与家长、学生签订安全协议;其次,学校应与旅行社签订合同,明确安全责任,以防发生风险后产生责任纠纷;最后,学校应该为师生购买旅行保险,为学生研学旅行安全提供必要保障。

2.4 研学旅行组织方式与活动形式

研学旅行的组织方式是指如何组织学生到达目的地进行研学活动、达成研学目标。根据《意见》,目前研学旅行的主要组织方式包括学校主导、旅行社主导和校企合作三种模式。对距离远、时间长的研学旅行,可以选择经验丰富的旅行社为主导,专业性较强,但缺乏一定的自主性。对短途的研学旅行,可以学校为主导。以学校为主导时教师要注意尊重学生的需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但无论是旅行社主导,还是学校主导都有一定的弊端,校企合作、协商才是最佳的选择。它不仅保证了研学旅行的安全性,而且保证了一定的体验性和趣味性。在选择旅行社时,学校应注意选择具有较高资质、较好信誉、丰富经验的旅行社。

研学旅行为了保障安全性,通常运用集体组织的方式,而不是分散活动的方式,基本以一个班级为单位开展活动。对于一些特殊的活动,需要小组合作完成。班级又可以分成几个小组,并配有专门负责人,这样才利于管理与讨论。

2.5 研学旅行具体内容与路线设计

根据研学旅行的设计原则、目标确定具体内容。可分为三个方面:自然地理、人文地理和区域地理。自然地理包括地质、地貌、大气、水、岩石、生物、土壤等地理要素。通过对自然地理的研学,学生能够感受祖国的大好河山以及自然地理环境的差异性,提升地理实践力。人文地理研究主要包括人口、聚落、产业、交通等人文地理要素。通过人文地理的研学,学生可以了解中国的国情,了解社会、政治、经济、文化现象。选择一个地区作为研学对象,学生可以感受一个地区的自然和人文环境,有利于他们树立正确的人地协调观念。

路线设计是在明确主题之后进行的,务必要尊重学生的兴趣,选择具有较高可行性和安全性的方案,做好点、线、面的系统设计。可以先设计路线,再根据路线选择具体内容,也可以根据具体内容设计合理的路线。路线设计要考虑全面,可以依托一些成熟的研学基地、研学营地。在此基础上,还可以选择典型的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作为研学地点。

2.6 研学旅行评价总结与成绩评定

及时的评价总结有助于深化研学旅行的意义。评价总结可以分为三部分:第一,以日记的形式记录当天的真实感受;第二,以地点为界,记录每个研学地点的收获;第三,研学旅行结束后材料的整理归纳,从核心素养目标、情感价值观等各个方面进行总结。呈现的形式应是多样化的,如PPT、论文、照片等。通过评价总结的过程,提高学生表达、思考、总结归纳和创新的能力。

成绩的评定是教师对学生表现的及时反馈,有利于端正学习动机,激发学习动力。首先,教师评价可以从组织能力、合作探究能力、动手能力、人际交往能力等各个方面进行综合评价。其次,开展评价时,教师应更加重视学生的过程性评价,让学生学会自我评价、自我反思,实现知识和能力的提升。最后,教师在评价的过程中应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以避免挫伤学生的自信心。

3 以长白山为例设计高中地理研学旅行

3.1 主题和课题的确定

主题:自然地理。

课题:营造地表形态的力量、山地的垂直地域分异规律、陆地水体的相互补给。

3.2 研学目标及教学方法

研学旅行的目标见表1。

表1 长白山研学旅行目标表

在教学方法上,以问题式教学为主,设置问题启发学生思考,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在学习方法上,以探究性学习为主,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

3.3 前期的准备和注意事项

根据研学内容、自然地理要素并结合学生兴趣,将学生分为地貌、植被、水文三大组。本次研学活动以小组合作探究、小组汇报展示的形式展开。

本次活动主要安全措施有:一是做好安全教育,建立周全的安全保障体系,并严格执行。二是鉴于长白山地区属于山区,天气情况多变,应提前做好防雨、保暖工作。三是要注意长白山景区客流量大,要安排一致的队服,以防走失。四是做好前期的师生安全培训工作,成立专门的负责小组保障安全。

3.4 研学旅行的组织形式

综合考虑山区地形、气候等条件,建议选择校企合作,以保证研学旅行的安全性、专业性和多样性。

3.5 研学旅行内容

本次研学旅行要实现的核心素养培育目标:一是培养学生树立人地协调的观念,保护自然地理环境;二是培养学生综合思维和区域认知的核心素养,让学生学会从区域的视角来认知,从多个要素综合分析区域环境。具体任务:第一,进行实地考察,主要归纳长白山的垂直自然带分布,特别是独有的岳桦林带,可以将其绘制成图表,增强学生绘图制图的基本技能;第二,真实感受不同海拔气温、降水、光照的变化,分析影响山地垂直地域分异规律的因素;第三,通过观察天池周围的水文环境,分析天池水的来源及常年稳定的原因;第四,观察典型的流水地貌、风蚀地貌和冰川地貌,解释外力作用对地表形态的影响;第五,系统观察火山地貌,特别是火山口附近的岩石,总结其特点。

根据本次研学任务确定研学时长为两天。第一天乘车到二道白河参观长白山自然博物馆,从整体上对长白山地貌进行了解,从长白山自然地貌、动植物种类、自然资源、演变历史和现状等方面,做好充足的理论知识准备,记好笔记,并针对某一感兴趣问题作小组讨论,对疑惑的问题提出大胆猜想,培养学生创新能力和发现问题的能力。第二天线路为:长白山北坡—天文峰—天池—玉璧—聚龙泉—“U型谷”—学校。具体研学旅行内容见表2。

表2 长白山研学旅行内容表

3.6 总结与评价

长白山研学旅行内容重点突出、主题明确。建议举办报告展,选择感兴趣的内容以小组为单位进行系统汇报,以PPT、调查报告及论文等方式呈现。并可举办绘图制图比赛,设计长白山地图、长白山山地自然植被带等。通过汇报、比赛等,锻炼学生的小组合作能力、分析和推理能力、总结归纳能力、自主创新能力等。

4 结语

研学旅行的实践教育形式受到了国家和广大教育工作者的重视。地理学科综合性、区域性的特点与研学旅行相契合,尤其适宜开展研学旅行。教师要以高中地理新课标和研学旅行指导意见为基准,深度挖掘高中地理教材中能够进行研学旅行的主题和课题,找到实际环境中能进行研学旅行的地点和景观,合理设计并组织实施研学旅行活动。要通过高质量的研学旅行,提升学生的核心素养,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

猜你喜欢
长白山研学旅行
研学是最美的相遇
The Visit to Youth Science and Education Center研学是最美的相遇
漫步四季,探索不一样的长白山
长白山册封始于金代
把研学从省内延伸到省外、拓展到国外
研学之旅
不可能旅行
小黑的旅行
夏日旅行
岚雾情吻长白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