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术专项教学对女大学生身体素质促进作用分析

2024-03-08 03:52张平云马宾宾
长春师范大学学报 2024年2期
关键词:身体素质武术专项

张平云,马宾宾

(闽南师范大学体育学院,福建 漳州 363005)

随着社会发展程度越来越高,我们对健康也越来越重视。近年来根据中国学生体质与健康研究小组公布的相关研究结果显示,除了身高呈现增长趋势其他身体素质都呈下降趋势[1]。每年的大学生体质健康测试中,体测成绩不佳或个别项目测试后没有分数成为了较为普遍的现象,其中女大学生身体素质下降尤为明显。生活节奏变快、学业压力增加、不健康生活作息、电子产品不离手、对运动健身缺乏兴趣都是造成女大学生体质下降的原因。我们需要正确引导学生树立体质健康观,采取有效的手段与方法干预学生身体素质发展,培养运动兴趣、养成终身体育运动习惯,切实提高她们的身体素质。

武术是我国民族传统体育项目,被选作高校体育课程教学内容。武术作为体育运动项目以其易学易练易推广的特点十分符合现代大学生的身心发展需求。大部分高校都开设有公共体育的武术必修课或选修课,根据武术专项特点合理设置武术教学内容,达到增强学生体质健康的目的。本研究通过在大学体育课程中开展武术专项教学,让学生接受不同的武术练习内容,探究武术专项教学对女大学生身体素质的促进作用。

1 研究对象和方法

1.1 研究对象

本研究以闽南师范大学非体育专业的2018级参加武术选修课的54名女大学生为实验对象。

1.2 研究方法

1.2.1 查阅文献资料

根据研究需要,在中国知网、万方数据库等文献平台上以“武术锻炼”“武术专项教学”“大学生身体素质”等为关键词进行检索,同时,在闽南师范大学图书馆查阅相关书籍。仔细阅读、研究、分析、归纳和整理相关文献资料和书籍为本研究奠定理论基础。

1.2.2 实验法

(1)干预内容:武术专项身体素质训练、武术长拳套路。

武术专项身体素质训练内容见表1。

表1 武术专项身体素质训练表

武术长拳套路教学内容选取中国武术的入门套路三路长拳的前两段,共有19个动作。这些动作具有姿势舒展、动作灵活、快速有力、节奏鲜明等特点,并包含起伏转折、窜蹦跳跃等动作,简单易学,适合武术初学者练习。

(2)实验安排:每周进行两次练习,每次90分钟。两次分别为公共体育课和周末学生课余时间。练习课内容包括一般性准备活动10分钟、武术专门性准备活动10分钟、基本功动作练习30分钟、三路长拳教学练习30分钟、放松练习与总结讲评10分钟,共计2课时90分钟。

(3)干预时间:8周,共32课时。第1~2周为适应阶段,第3~6周为提高阶段,第7~8周为强化阶段。

(4)实验控制:实验的运动负荷控制采用国际上多数认可的心率控制法。根据卡沃宁法[2]的相关计算方法,实验拟定50%~60%的最大吸氧量进行练习,则心率负荷控制在130~144次/分钟。根据前人的研究结果,将每个练习动作的练习时间控制在15秒左右,间歇时间30~60秒。

(5)测试内容:主要研究武术专项教学对女大学生的力量、速度、柔韧、协调素质的影响。实验选取的测试内容见表2。

表2 武术专项教学实验测试内容

(6)测试方法:实验测试数据采集时间为武术专项教学干预前与武术专项教学干预后,两次测试人员为同一组测试人员。速度、协调测试指标采用人工手记,三人同时计时取中间成绩;柔韧素质测试指标、立定跳远运用相关仪器,测试两次,取最佳成绩;仰卧起坐人工计时、计数,三人同时记录取中间值。

1.2.3 数理统计法

使用SPSS软件对实验前后采集的测试数据进行录入、统计处理,统计结果以“均数±标准差”表示。对实验前后数据进行显著性检验,显著水平P值定为0.05,P>0.05表示无显著性差异,0.01

1.2.4 逻辑分析法

本研究通过运用逻辑分析法,综合运用比较与类比、归纳与演绎、分析与综合等方法,对实验统计的结果及其原因进行研究。

2 结果与分析

2.1 测试结果

各测试项目测量前后平均成绩显著性检验结果见表3。

表3 各测试项目测量前后平均成绩显著性检验

2.2 结果分析

2.2.1 武术专项教学对女大学生力量素质的影响

实验前后学生的立定跳远与仰卧起坐项目都产生了显著性差异,尤其是仰卧起坐项目(P<0.01),具有极显著差异。统计结果表明,武术专项对女大学生的力量素质提高具有积极影响。

结果分析:在我们所选取的练习动作内容中多数为下肢的步伐练习,且这些动作中伴随着蹲、起、跳跃以及身体重心在空间上的移动。这些动作能有效改善下肢和部分部位的绝对力量、动作幅度、动力链的工作效率。我们所选取的立定跳远测试指标,其动作与练习内容动作在技巧和动力链方面上相似,练习动作中的部分跳跃或连续跳跃动作经过刺激集体募集更多的运动单元参与运动[3],且经过长期练习下肢绝对力量和动作幅度都得到了明显的改善,因此立定跳远项目得到了明显改善。仰卧起坐测试指标主要是核心力量尤其是腰腹力量的表现形式。武术套路具有攻防技击含义,其招式的发力大多源自“丹田”的核心力量,而武术套路中的闪、转、腾、挪等行进间的动作练习和踢、打、摔、拿等技击动作练习,均需要核心躯干肌群的力量支持。在所选取的练习动作均伴有身体重心在空间不同方向上的移动。在移动的过程中,需要调动核心躯干更多肌群做功来保持身体平衡[4]。在这个过程中核心躯干多肌群协调做功的效率得到不断改善,同时肌肉力量经过长期反复的向心、离心肌肉收缩肌肉的绝对力量和力量耐力也得到了不同程度的改善,因此核心肌群的稳定性得到了提高。学生躯干多肌群的工作效率提高且练习的动作时间多为15秒一组,这对核心肌群快速工作效率的提高针对性很强。一分钟的仰卧起坐动作模式与之相似,产生了迁移的效应,对成绩的提高具有极大的影响。因此武术专项动作练习通过动力链传递效率改善、力量素质增加等对女大学生的核心力量稳定性产生了积极的影响。

2.2.2 武术专项教学对女大学生速度素质的影响

武术专项教学后,20米跑和50米跑呈现出了不同的结果。20米跑项目成绩在实验前后有显著性差异(P<0.05),且实验后成绩得到提升;50米跑项目成绩在实验前后无显著性差异(P>0.05),且实验前后学生成绩差值较小。

结果分析:20米跑是反映学生从“听到口令—作出反应—启动加速”这一过程。由前文可知,经过武术专项动作练习后学生的力量素质有所提升,核心肌群的工作效率也得到提升。神经肌肉系统工作效率提升会改善学生作出反应和启动的反应时长,使机体作出反应和启动更加快速敏捷。同时,武术专项动作练习也会使动作的幅度变大,启动加速的步幅较之前增长。长期进行从静止到“起势”这一动作模式的练习也对启动反应动作产生了迁移效应。反应时长和动作幅度两者的有效改善,使得学生的20米跑成绩得到了提升。反观50米跑这一项目,力量素质增加、动作幅度变大且启动反应有所改善本应该对50米跑成绩提升产生积极效果,但实验结果显示与预期结果相反。分析原因:(1)50米跑属于周期性单一动作结构,而武术专项动作是多元动作结构,动作模式不同没有形成很好的迁移效应[5];(2)50米跑的动力主要为下肢周期性的超等长收缩模式,而武术专项动作是伴随着向心、离心、等长收缩等固定顺序的收缩模式,两者肌肉收缩模式存在差异;(3)肌肉力量的增加和动作幅度的变大,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跑动中的腾空时间,对动作速度有负影响[6]。这些因素对50米跑成绩提升都没有形成正向迁移效应。力量素质的提升对实验前后成绩差值是有微小提升,但不具备显著性差异。因此武术专项动作练习对反应速度、启动加速素质提升有积极的影响,但对50米跑成绩提升没有积极的影响。

2.2.3 武术专项教学对女大学生柔韧素质的影响

经过8周的实验,坐位体前屈项目成绩、前后劈腿项目成绩在实验前后均有显著性差异(P<0.05),学生的这两项成绩在实验后有了改善和提高。统计结果表明:武术专项教学可以有效改善女大学生的身体柔韧素质。

结果分析:坐位体前屈主要体现身体肩、腰和髋关节的活动幅度,前后劈腿体现下肢各关节的活动幅度。长拳类套路作为教学内容有着“放长击远”的技术动作特点,演练过程中对身体动作的延展性和流畅性有着较高要求。在武术教学过程中通过武术基本功正踢腿、里合腿、外摆腿等腿法的练习加强对下肢各关节的牵拉,达到了增强关节活动幅度的目的。同时也通过套路动作的学习,注重肩、颈、腕、髋、踝等关节的灵活性和相关肌肉、韧带的伸展性的发展。武术套路技术动作“难美类”的特点使练习者的全身各关节、肌肉的延展性更强、活动幅度更大,这对坐位体前屈、前后劈腿项目成绩的提升起到了积极的作用。同时武术套路对柔韧素质的改善效果较传统的体育课教学相比更明显[7]。因此,武术专项教学改善了女大学生身体各关节的活动幅度,对柔韧素质改善有积极的影响。

2.2.4 武术专项教学对女大学生协调素质的影响

经过8周的实验,交叉拍脚项目成绩、节奏跑跳项目成绩在实验前后均有显著性差异(P<0.05),学生的这两项成绩在实验后有了改善和提高。统计结果表明:武术专项教学可以有效改善女大学生的身体协调素质。

结果分析:协调性是指在运动过程中身体各器官、系统在时间和空间上交互配合完成动作的能力[8]。其主要原理是通过神经系统信号的传输让肌肉完成各式各样的身体动作,反映了神经肌肉系统的协调工作能力。本研究所选取的测试项目中,交叉拍脚是通过反常、复杂的身体动作反应肢体配合能力,是在学习练习武术套路动作时,按照固定的技术动作顺序,不断强化大脑、神经肌肉系统的兴奋和抑制功能,从而完成固定顺序的身体动作。神经肌肉系统的控制能力不断加强,使得身体完成动作的效率提高。在测试实验数据时发现,在未进行该项目专门训练的情况下,实验后第一次完成成功率较实验前提升了27.3%,也说明了测试对象的肢体配合能力提高了。节奏跑跳反映机体节奏感知能力,反映神经系统对身体动作完成时长的控制能力[9]。通过神经肌肉系统时间长短不同的兴奋与抑制,让技术动作体现出节奏。在本研究所选练习动作中,动作节奏得到了充分体现。例如,练习弹腿推掌时,需同时关注掌与腿的协调发力,推掌力达掌根,弹腿力达脚背,并在一次动作发力结束时定势两秒,各个动作完成的时长不一,使机体节奏感知能力得到提升。因此,经过一定时间的武术套路练习,通过提高神经肌肉系统的控制能力使其协调性得到了改善。

实验和统计分析结果表明,武术专项教学可以有效改善学生的部分身体素质。而这些身体素质的改善主要是通过提高身体控制能力实现的,如核心力量、反应速度、启动加速、协调性等。通过神经肌肉系统的控制能力的增强,实现肢体工作效率的提高。同时,武术套路中追求的“放长击远”使得练习者身体的肌肉、关节的延展性增长,身体各关节活动幅度增大。而50米跑项目若想得到改善,需要进行专门性训练,以改善途中跑能力[10]。实验中也对耐力素质进行了测试,根据实验结果和前人研究成果,武术专项教学对耐力素质的发展未产生积极影响。

3 结论

(1)武术专项教学有效地提高了女大学生的力量素质和协调素质,主要原因是长期的运动使肌肉力量得到增强,神经肌肉系统的工作效率提高改善了身体的控制能力。

(2)武术专项教学具有独特的文化内涵,改善了身体各关节活动幅度,对身体的柔韧素质的改善具有积极影响。

(3)武术专项教学对速度素质中的反应速度、启动加速具有积极影响,但对绝对速度的改善无积极影响,若想提高该素质,还需专门性的训练。

猜你喜欢
身体素质武术专项
中华武术
近十年武术产业的回顾与瞻望
“七选五”阅读专项训练
身体素质对篮球技战术发挥的影响
体育教学与提高学生身体素质研究
武术
“专项巡视”,打虎上山再出发
吉林省大学生身体素质调查
如何让学生掌握好武术中的寸劲
单项选择专项训练(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