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媒体时代《安全与电磁兼容》品牌传播研究

2024-03-09 10:45王淑华
中国传媒科技 2024年1期
关键词:科技期刊期刊内容

摘要:【目的】全媒体时代,《安全与电磁兼容》为突破发展的瓶颈,打造可持续发展的品牌效益,期刊采取了一系列发展举措。【方法】1.利用行业大咖的引领、示范作用,提升内容质量;2.阐述品牌传播的必要性;3.结合全媒体平台打造《安全与电磁兼容》完整的品牌链。【结果】全面提升期刊的社会效益和品牌形象。【结论】现在是酒香也怕巷子深的全媒体时代,先进的办刊理念对于期刊生存和跨越式发展具有决定性意义。本文在推动《安全与电磁兼容》全媒体传播体系建设方面所采取的一系列措施,可为传统纸媒实现高质量发展提供借鉴。

关键词:全媒体;科技期刊;品牌传播;研究;稿件质量;影响力              中图分类号:G23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0134(2024)01-061-04         DOI:10.19483/j.cnki.11-4653/n.2024.01.011

本文著录格式:王淑华. 全媒体时代《安全与电磁兼容》品牌传播研究[J].中国传媒科技,2024,31(1):61-63,87.

导语

《关于深化改革培育世界一流科技期刊的意见》,指出“以建设世界一流科技期刊为目标,科学编制重点建设期刊目录,做精做强一批基础和传统优势领域期刊”。国际上,电磁一直是强国战略布局的重点领域。[1]《安全与电磁兼容》(以下简称“本刊”)作为国内唯一专门介绍安全、电磁兼容的专业期刊,是传播安全、电磁兼容信息的重要载体。经过多年努力,本刊在实现高质量发展目标方面取得了突破性进展,在期刊品牌建设及传播方面也取得了骄人的成绩。[1-3]

品牌是科技期刊的无形资产,在“酒香也怕巷子深”的全媒体时代,以品牌树特色、深耕品牌建设是科技期刊在市场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实现高质量发展的必由之路。《中国科技期刊发展蓝皮书(2022)》统计数据显示,我国科技期刊总量已达5071种,截至2021年底,中文科技期刊4482种,占绝大多数。为了在这个竞争激烈的市场中脱颖而出,并吸引更多的读者和作者,科技期刊需要注重品牌传播的重要性。品牌传播不仅是提升期刊知名度和影响力的关键,也是与读者建立联系、增加参与度和忠诚度的重要手段。然而,目前很多科技期刊在品牌传播中缺乏个性化和独特性,导致难以获得持续关注和忠诚读者。因此,对全媒体时代科技期刊的品牌传播进行深入研究,探索有效的策略和方法,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

1.提升内容及出版质量:拿到好米→煮成好饭

提供高质量、权威、独特的科研成果和文章,确保内容的独特性和创新性,这是品牌信誉的基础。无论是传统媒体、融媒体还是智媒体,仅仅是内容的承载方式不同而已,其本质还是以内容为核心,好的内容才是立足之本。组织好的稿源永远是我们的首要任务。

定位于工程技术类学术期刊的《安全与电磁兼容》创刊于1989年,作为产学研用的交流平台,本刊一直为读者提供最新的政策法规、认证程序、测试方法,以及最前沿的研究技术、学术信息。栏目设置包括“评论”“认证与标志”“标准与应用”“测试与测量”“电磁干扰抑制技术”“EMC材料应用”“工程师日志”“电磁仿真”“专题研究”“EMC实验室”和“论文撷英”等[3-4]。本刊是小领域的学术期刊,在以引用、下载为主要考核指标的大环境下,小领域学术期刊很显然处于劣势[5-6],由于国内许多高校、研究机构把核心期刊(或EI、SCI收录)作为评价学术成果的硬性指标,与学生毕业、项目验收等挂钩,导致本刊流失了大量希望产业化的优秀的研究成果类论文(本刊还不是核心期刊)。为突破发展的瓶颈,打造可持续发展的品牌效益,分管期刊的院领导带队,拜访该领域各专业方向的大咖,并于2021年成立了以刘尚合院士任名誉主任委员、苏东林院士任主任委员、该领域顶层专家组成的编辑委员会(以下简称编委会),充分利用编委会的学术影响力和号召力,组织优质稿源,这对于期刊实现高质量发展目标具有里程碑的意义。[2]

1.1   国内外行业大咖的支持促进了期刊内容质量的提升

编委会成立后,本刊的栏目设置做了大的调整,具体架构设想为:行业发展趋势→创新的研究成果→在产业中的具体应用→业界的最新动态等。本刊目前栏目主要有专家论坛(综述)、学术探讨、技术专栏、国内外技术新进展、行业新闻等。其中,综述栏目特邀了国内外一批在电磁兼容某一领域有突出贡献、具有引领作用的行业大咖撰写,内容包括该领域的国内外研究进展、面临的挑战、其团队在该领域的主要贡献及下一步研究展望等。如在多散射成像和计算电磁学的快速算法方面有卓越贡献的美国国家工程院院士、普渡大学教授W.C.Chew(周永祖)撰写了《利用电磁学和计算电磁学分析电磁兼容》(2020-1);从事电磁计算、生物医学的电磁兼容性及组织层的电磁成像等领域研究,在通过磁共振辐射、电动势和其他危害评估植入式医疗器械的感应热方面有突出贡献的美国休斯敦大學教授陈戟撰写了《磁共振射频信息对医疗器械影响的数值和实验研究》(2020-2);IEEE Fellow、中国电子学会天线学会副主任委员、华南理工大学教授褚庆昕撰写了《5G基站天线面临的电磁兼容问题及对策》(2020-3);在大规模异构电磁学、超大规模集成电路、信号与功率完整性、计算电磁学、EMC/EMI,太赫兹与光电子学、天线技术与物联网微波工程等方面有突出贡献的IEEE会士、ACES会士、香港大学教授姜立军撰写了《开发EMC/EMI 的机器学习CEM方法》(2020-5)等,这些在学术上具有相当影响力和号召力的大咖亲自给《安全与电磁兼容》撰稿,对于期刊的品牌建设及实现高质量发展起了很大的促进、示范作用,学术探讨栏目也因此吸引了一批高质量的原创文章。

1.2   严格的编校流程确保了内容出版高质量

有了好的稿源即“好米”,还得煮成好饭,即高质量编辑出版,才能确保优秀的研究成果以最好的方式呈现。《安全与电磁兼容》有40多人的审稿团队,涉及电磁领域的各方向,有完善的稿件系统。每篇稿件都有同行评议(盲审)。出版流程:来稿→送技术审(同行评议)→文稿修改→三审三校→定稿审核→排版→校对清样→出数码样刊→印刷装订。这种严格的审稿和编辑流程,确保发表的文章在学术和专业性上都具有高质量。经过几年努力,稿件质量有了突破性进展,文章基金比由2021年的24%提升至2022年的49%,综合影响指标2021年是2020年的两倍左右(见表1),2022的数据2023年底才会出,整个上升的趋势是可预见的,这对于这个小领域,国内唯一的中文刊,还是非常可观的[2]。

2. 全媒体时代科技期刊品牌传播的必要性

在学术和专业性上都具有高质量的研究成果已“煮成好饭”,怎么才能让更多的专业人员“吃到好饭”?在这个酒香也怕巷子深的全媒体时代,科技期刊品牌传播不仅是一种推广手段,更是应对信息时代挑战、促进学术交流、提升期刊影响力的战略性举措。通过全媒体传播,精准定位目标读者群体,建立并强化科技期刊的品牌形象,可以增强读者对期刊的认知和信任度,提高期刊的影响力和競争力[7],更好地适应信息时代的变革,更好地服务学术社群和社会大众。

2.1   建立品牌影响力

科技期刊通过品牌传播可以建立自身的品牌影响力。在激烈的学术出版市场中,通过有效的品牌传播可以使科技期刊脱颖而出,提升其知名度和声誉。这有助于吸引高质量的作者投稿和吸引优秀的审稿人参与,进而提升期刊的学术质量和影响力。

2.2   塑造期刊形象和价值观

品牌传播可以帮助科技期刊塑造自身的形象和价值观。可以通过传播活动向学术界和读者传达其追求卓越、严谨和创新的理念,树立起一种学术导向和社会责任感。这对于吸引优质论文、维护期刊的学术声誉以及吸引读者具有重要意义。

2.3   扩大期刊影响范围

品牌传播有助于扩大科技期刊的影响范围。通过广泛的传播渠道和媒体,如社交媒体、学术会议和合作伙伴关系等,期刊可以将重要的研究成果和学术资讯传递给更多的学术界和读者群体。这能够增加论文的引用率,提高期刊的影响因子和排名。

3. 结合全媒体平台打造《安全与电磁兼容》完整的品牌链

科技期刊完整的品牌链包括期刊的标识(LOGO)、网站、社交媒体和在线宣传、编委会和审稿人、论文质量和内容、国际化和多语言支持、出版流程的透明度、参与/举办学术会议、畅通的读者反馈及沟通渠道等。本刊有独特而富有辨识度的标志、封面和排版风格,以下将介绍在打造《安全与电磁兼容》完整的品牌链方面的主要举措。

3.1   创新传播途径,扩大品牌影响力

在全媒体时代,科技期刊面临着诸多传播困境,其中一个主要的问题是信息过载。随着互联网和社交媒体的普及,人们每天接收到大量的信息和内容,这使得科技期刊难以在众多竞争者中脱颖而出。想要解决信息过载这一问题,关键是创新和差异化。科技期刊需要寻找新的传播途径和方法,以吸引读者的注意力,并与其建立深度连接。例如:(1)《安全与电磁兼容》每年从参与的30多场活动中,根据地区分布,精选几场有代表性的会议,组织现场沙龙,增加与作者、读者的互动;(2)组织专家讲座,解读行业热点问题;(3)为该领域有代表性的国际会议开通视频直播,等等,提升读者对本刊的认知和兴趣。

此外,我们还利用社交媒体平台来扩大品牌影响力。通过发布有价值的内容和观点,与读者进行互动和交流,提供有针对性的信息,以吸引和留住读者。还与学科交叉领域的机构和组织建立合作关系(如写全称全国无线电干扰标准化技术委员会的A分会、I分会、EMC风险评估分会、D分会,中国电磁环境效应联盟,等等),共同开展研究项目或举办活动,以增加品牌曝光度和影响力。

3.2  挖掘受众特点及爱好,根据平台特点进行差异化传播

社交媒体、博客、新闻网站等平台的兴起及平台碎片化,给科技期刊的读者带来了选择困难,这对于科技期刊来说是挑战也是机会。机会在于若能提供高质量、有针对性的内容,吸引读者的关注和留存,并建立积极的互动与读者沟通,就能够获得更多的读者和影响力。挑战在于如何在众多的信息碎片中脱颖而出,吸引读者的注意,并建立起稳定的读者群体。

首先,我们通过市场调研,了解不同平台的受众特点和偏好,更好地定位目标受众,并制定相应的传播策略。其次,根据不同平台的特点和规则进行差异化的传播。每个平台都有自己的语言风格、内容形式和互动方式,我们利用这些特点来传播品牌形象。例如,在社交媒体上发布有趣的科普知识或讨论热门话题;而在专业论坛或学术平台上,则注重提供深入的技术解读和学术观点。[8]而且,在不同平台之间进行协同传播,增强品牌一致性。通过在不同平台上建立连贯的内容体系,并保持一致的品牌风格和形象,增强了读者对本刊的认知和记忆。

我们还根据不同平台上的用户喜好和参与度,开展针对性的互动活动,如举办问答活动、发起话题讨论或组织线上研讨会等,以吸引读者的关注并促进品牌传播。

3.3   灵活调整期刊内容,满足读者多样化需求

在全媒体时代,科技期刊需要灵活调整内容形式,以满足读者的多样化需求。首先,提供多样化的期刊内容,可以包含以下几种:(1)易于理解的科普文章,将复杂的科学知识转化为通俗易懂的语言,帮助读者了解科技进展和应用;(2)组织深度报道,探讨某一领域或特定主题的最新研究成果、趋势和挑战。通过多方面的视角和详尽的分析,为读者呈现全貌;(3)除了文字形式,考虑制作视频和音频内容,如科技讲解、实验演示、学术访谈等,以更生动的方式传播科学知识。[9]

其次,突出重要研究成果,介绍创新的方法、技术和发现。这些亮点内容除通过期刊网站、公众号、交流群推送外,也有部分内容以短文或摘要形式呈现,吸引读者的注意力。利用图表、图像和可交互式工具,将科技研究中的数据和结果可视化,帮助读者更直观地理解,增加讀者的参与感和互动性,促进科学知识的传播和理解。

3.4   提高内容质量,加强社交媒体营销

社交媒体在全媒体时代具有巨大的影响力,它们成为读者获取信息的重要渠道。然而,社交媒体平台上的信息往往是简短的、碎片化的,在转发和评论中容易被片面解读或失真传播,影响读者对科学研究的准确理解,从而影响期刊的品牌形象。可以通过以下方式突破困境。

首先,提供高质量内容,与知网、维普、万方等权威的学术资源机构建立了紧密合作关系,并拓展数字化和在线出版的渠道;建立自己的网站,本刊网站注册会员可免费下载相关文章;通过在相关的实验室设立发行站、给有相关专业的高校图书馆及有相关业务的大型企事业单位赠刊等等,增加期刊的曝光度。

其次,加强社交媒体营销,利用社交媒体平台,例如抖音、微博以及微信公众号等,建立自己的品牌形象,并与读者、作者、学术界和科研机构进行互动和交流。定期推送最新研究动态、重要论文和学术活动,提高期刊的曝光度和影响力。

最后,探索新的出版模式,例如引入数据出版、多媒体内容、可视化呈现等。这些创新可以增加读者对期刊的兴趣和参与度,提高期刊的竞争力。

3.5   创立品牌故事,建立品牌个性化

虽然学术声誉对科技期刊来说非常重要,但它并不能完全代表一个品牌的个性和特点。在全媒体时代,科技期刊可以通过强化自身的品牌定位,明确自己的独特价值观和风格,打造与众不同的品牌形象。

为了突出个性化和独特性,我们采用了创新的营销策略。例如:(1)与许多专业会议合作,在会议期间征稿、宣传,举办品牌推广活动;(2)每期介绍一位年轻学者或工程师(35岁以下)的简历和研究工作,更好地吸引年轻读者;(3)设立年度最佳论文奖1篇,借此提高期刊的影响力;(4)每年举办几场线下读者见面会,邀请有经验的人来讲职业规划;(5)开辟刘尚合院士基金的阶段性成果专栏;(6)合作举办学术研讨会等。期刊的知名度和声誉都显著提升。

结语

全新媒体时代,科技期刊需要不断创新以应对信息碎片化、竞争激烈等挑战,只有把办好一流科技期刊的好想法落到实处,才能把科技期刊做大做强。品牌传播可以促使科技期刊注重内容创新、新技术应用和平台建设,为读者提供更具吸引力和价值的服务。全媒体时代纸媒的发展离不开社交媒体、网络直播的助力,《安全与电磁兼容》根据自己的专业特点以及深耕多年的实践经验,坚持内容为王,坚持自主品牌开发,不断进行品牌创新,走出了一条属于自己的媒体融合创新发展之路,以期为传统期刊的品牌创新与传播提供参考。

参考文献

[1] 苏东林,陈广志,胡蓉,等 . 提升我国电磁安全能力的战略思考 [J].安全与电磁兼容,2021(5):9-11.

[2]王淑华. 小领域专业期刊实现双效俱优的探索——以《安全与电磁兼容》为例[J].科技传播,2023(19):61-64.

[3]王淑华. 从“吃皇粮”到盈利百万——由《安全与电磁兼容》的发展想到的[J].编辑学报,2005(5):381-382.

[4]王淑华. 提高《安全与电磁兼容》杂志竞争力的对策[J].中国科技期刊研究,2006(3):451-453.

[5]柳丰.高校非核心期刊存在的问题及解决途径[J].南方论刊,2017(3):74-76.

[6]王丽爱.关于非核心期刊的发展困境及对策思考[J].重庆科技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6(10):83-85.

[7]徐芷慧,汪秀泽,胡显忠.新媒体环境下地方科技期刊品牌传播研究——以《甘肃科学学报》为例[J].中国传媒科技,2018(11):120-121.

[8]郝艳妍. 《男生女生》期刊品牌营销策略研究[D].哈尔滨:哈尔滨工程大学,2012.

[9]刘婵君,付佳豪,金宣谕.科技期刊品牌影响力现状与提升策略分析——以陕西省科技期刊为例[J].中国科技期刊研究,2020(11):1363-1371.

作者简介:王淑华(1967-),女,四川夹江,本科,《安全与电磁兼容》主编,研究方向为科技期刊出版。

(责任编辑:李艳松)

猜你喜欢
科技期刊期刊内容
科技期刊的分类
期刊更名启事
期刊简介
内容回顾温故知新
科技期刊的分类
科技期刊”
期刊问答
科技期刊的分类
主要内容
期待您的加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