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CiteSpace的期刊研究热点识别与变迁

2024-03-09 11:03罗璇李洁陈章全津莹林正雨
中国传媒科技 2024年1期

罗璇 李洁 陈章 全津莹 林正雨

摘要:【目的】探究《西南农业学报》2017年~2021年刊文研究热点与变迁,助力《西南农业学报》高质量发展。【方法】以中国知网(CNKI)数据库为数据源,利用文献计量指标和CiteSpace知识图谱分析软件,对2017年~2021年《西南农业学报》刊文作者、机构、研究热点等进行分析。【结果】作者共现分析表明,夏体渊(16篇)、陈泽斌(14篇)、倪明(14篇)、秦松(13篇)、王家金(12篇)、王炽(11篇)、张庆(11篇)、邹聪明(11篇)、任禛(10篇)和卜朝阳(10篇)是发文量排名前10的作者,作者合作网络整体较为松散。云南省农业科学院农业环境资源研究所(49篇)、云南省农业科学院生物技术与种质资源研究所(40篇)、广西大学农学院(39篇)、云南农业大学农学与生物技术学院(38篇)和宁夏大学农学院(32篇)是发文量前5的机构,研究机构以西南地区农业科研机构的合作交流为主,同一省份的科研机构合作关系强度明显大于西南地区跨区、省的科研机构合作。关键词共现分析表明,刊文研究热点主要是产量、水稻、烤烟、品质、玉米、土壤养分、土壤、马铃薯、农艺性状和聚类分析,其中产量、水稻、玉米和土壤养分的中介中心性较高。关键词突现分析表明,品种、种植密度、石漠化、理化性质、多糖、土壤改良是近年的主要研究前沿。【结论】《西南农业学报》应在控制载文量的同时,进一步挖掘核心作者和机构,加强刊文作者和机构跨省、跨区域合作频次,刊出特色专刊专栏,促进提高学报刊文质量和学术影响力。

关键词:西南农业学报;CiteSpace知识图谱;研究热点;关键词共现        中图分类号:G237.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0134(2024)01-068-05         DOI:10.19483/j.cnki.11-4653/n.2024.01.013

本文著录格式:罗  璇,李  洁,陈  章,全津莹,林正雨 . 基于CiteSpace的期刊研究热点识别与变迁——以《西南农业学报》为例[J].中国传媒科技,2024,31(1):68-72.

科技期刊是国家创新体系重要组成部分,是原始创新的重要平台,承担着科技创新宣传、创新成果展示、创新人才培养等功能。科技期刊也是引导创新要素的重要平台,在协同整合科技资源、信息资源、人才资源、行业资源,服务行业发展方面发挥独特作用。科技期刊发展是事关科技发展战略性、全局性的问题。[1]农业科技创新对农业现代化发展起着关键性支撑作用,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农业科技快速进步,支撑农业农村发展取得历史性成就,农业科技进步贡献率突破60%,农业科技期刊在推广农业科研成果、传播农业科学技术、推动农业科技创新、提高农业科技人员素质、促进人才交流方面起着积极的作用。《西南农业学报》是主要报道我国农业科研成果的综合性农业学术期刊,对其研究热点变迁进行分析,能为我国农业科技创新战略发展提供依据。【前人研究进展】20世纪初,化学家瓦尔金利用引文分析法研究一些化学家所做的贡献,被认为是文献计量学的起点。[2]1969年,“文献计量学”被正式提出[3],但该阶段的文献计量学的大部分工作为人工统计。随着现代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文献计量学逐渐催生出新的分支,如科学计量学、信息计量学、网络计量学等。进入21世纪后,在科学计量学、数据和信息可视化的背景下,陈超美基于引文分析理论开发的信息可视化软件CiteSpace应运而生。[4]Citespace可以帮助学者从海量的文献数据中了解到最感兴趣的主题及其科学文献,找到其中最为重要、关键的有效信息,弄清其过去与现在的发展历程,识别最活跃的研究前沿和发展趋势,因此Citespace已在农业领域被广泛应用。例如,张玉婵等运用文献计量学并结合CiteSpace软件[5],明确了我国烟草基因组领域的研究概况、研究热点以及未来可能的研究方向。李东旭等[6]通过对“中国茶产业经济”的321篇进行可视化分析,指出中国茶产业经济研究的热点是乡村振兴、茶叶消费、茶叶进口和茶产业生产效率。同时,CiteSpace软件还可应用于学术期刊载文情况分析,能为学科研究和期刊未来发展提供参考。胡景辉等以《华北农学报》2010~2019年刊载的3178篇文献为研究对象[7],对刊文数量、基金项目、作者、机构、研究热点与研究前沿等进行可视化定量分析,发现研究领域热点重点围绕产量、基因克隆、表达分析、遗传多样性、品质性状等。马吉宏等对《新疆农业科学》1999~2017年载文进行知识图谱可视化分析[8],分析了《新疆农业科学》载文在SCI數据库中的被引用频次动态和施引分布。陈灿平等借助CiteSpace对CNKI中《编辑学报》2005~2015年刊发的3165篇文献进行文献计量分析[9],揭示了我国编辑学的发展状况和研究特点,为后续期刊的建设与发展提供了意见。龙娅丽等[10]对《热带作物学报》近20年刊文进行文献可视化分析,表明独特的办刊宗旨、稳定的高产机构、高质量的科研团队是《热带作物学报》影响力提升的有利因素。黄浩海[11]运用CiteSpace软件对2017年~2021年《情报探索》期刊刊载的1263篇论文进行可视化分析,总结了近5年的研究热点和发展历程,探讨了《情报探索》发文机构、作者合作,表明期刊应积极引导研究团队加强机构间合作。【本研究切入点】《西南农业学报》由四川、云南、贵州、广西、西藏和重庆六省(区、市)农科院共同主办,是中国西部地区的代表性综合性农业学术期刊,能为研究人员提供农业领域优秀原创科研论文的交流窗口,因此对学报刊文特征和研究热点展开研究具有重要意义。【拟解决的关键问题】本研究以CNKI期刊数据库文献数据为数据来源,利用可视化分析软件CiteSpace,对2017年~2021年《西南农业学报》刊文作者、机构、关键词、研究热点等方面进行可视化分析,为促进学报高质量发展、提高学报影响力、确定未来科技方向提供依据。

1.材料与方法

1.1   数据来源

本研究的数据来源于中国知网数据库(CNKI)。以“西南农业学报”作为文献来源进行高级检索,检索时间范围为2017年1月1日至2021年12月31日,去除年会报告、会议报告等,共获得到2202条文献记录。将文献记录的全部数据导出为Refworks格式,作为本研究CiteSpace分析的原始数据,考虑到文献数据的唯一性和准确性,利用CiteSpace对数据进行除重,最终得到2201条文献记录。

1.2   研究方法

CiteSpace软件最初专门针对文献的共引进行分析,并挖掘引文空间的知识聚类和分布。随着CiteSpace的不断更新,其不仅仅提供引文空间的挖掘,而且还提供其他知识单元之间的共现分析,如作者、机构、国家/地区的合作等。作者、机构网络图谱中,节点的大小依次代表作者、机构发文数量,之间的连线反映合作关系强度;关键词网络图谱中点的大小代表关键词出现的频次,之间的连线反映共现强度。本研究选择CiteSpace 5.8进行可视化分析,Time Slicing时间段设置为“2017—2021”,Years Per Slice时间切片设置为1;节点类型分别选择“Author”“Institution”“Keyword”进行作者、机构、关键词共现分析;数据阈值Top N设定为50,其他参数不变。

2.结果与分析

2.1   作者和机构合作网络分析

运行CiteSpace软件,得到节点数321,连线数506的作者合作共现图谱(图1),其中发文量排名前10的作者依次为:夏体渊(16篇)、陈泽斌(14篇)、倪明(14篇)、秦松(13篇)、王家金(12篇)、王炽(11篇)、张庆(11篇)、邹聪明(11篇)、任禛(10篇)和卜朝阳(10篇)(图2);发文量数量排名前10的作者形成5个主要作者合作群,其中秦松、王家金、邹聪明和卜朝阳各自与其他作者形成4个作者合作群,联系较为松散;而夏体渊、陈泽斌、倪明、王炽、张庆和任禛与其他作者合作的同时,他们之间也存在着密切联系,属于紧密型团队。

对2201篇文献内的研究机构名称进行人工合并(二级研究机构不与一级研究机构合并),随后分析得到节点数252,连线数436的机构合作网络共线图谱(图3)。通过图谱可以看到,主要有3个机构合作群:云南农业大学与云南省农业科学院各研究所之间机构合作群,四川省农业科学院各研究所之间机构合作群,广西大学农学院、广西农业科学院及各研究所和中国科学院大学之间机构合作群。同时通过机构合作连线发现,同一省份的科研机构合作关系强度明显大于西南地区跨区、省的科研机构合作。此外,云南、广西区域的科研机构与高校存在合作关系。将图谱内的数据导出得到2017年~2021年《西南农业学报》刊文排名前10的机构(表1),其中,发文量前5的机构是云南省农业科学院农业环境资源研究所(49篇)、云南省农业科学院生物技术与种质资源研究所(40篇)、广西大学农学院(39篇)、云南农业大学农学与生物技术学院(38篇)和宁夏大学农学院(32篇),而云南省农业科学院农业环境资源研究所的发文量最多且具有较高的中介中心性(0.14),其余机构的中介中心性偏低。

2.2   关键词共现分析

由图4可知,2017年~2021年《西南农业学报》刊文中出现频次排名前10的关键词依次为:产量(110次)、水稻(82次)、烤烟(60次)、品质(58次)、玉米(54次)、土壤养分(50次)、土壤(39次)、马铃薯(36次)、农艺性状(35次)和聚类分析(34次)。中介中心性由大到小的关键词依次为产量(0.44)、水稻(0.29)、玉米(0.17)、土壤养分(0.15)、马铃薯(0.12)、品质(0.11)、土壤(0.11)、烤烟(0.09)、农艺性状(0.09)和聚类分析(0.09)。

2.3   關键词突现检测

通过CiteSpace进行关键词突现检测(γ=0.6,Minimum Duration=1),2017年~2021年《西南农业学报》发表的文献共检测到16个突现词。由表2可知,2017—2018年突现的关键词为:感官质量、评价、抗寒性、基因家族、变化规律;2018—2019年突现的关键词为:棉花、分子标记、土壤水分、变异系数;2019—2021年突现的关键词为:品种、种植密度、石漠化、理化性质、多糖、主成分、土壤改良。通过对近5年来刊文的关键词突现分析可以发现,研究前沿随时间发生着更迭,感官质量、抗寒性、基因家族、分子标记、棉花、土壤水分等研究前沿慢慢被更替,品种、种植密度、石漠化、理化性质、多糖、土壤改良研究前沿的热度在近年逐渐增加。

3.讨论

3.1   刊文作者和机构合作网络分析

2017年~2021年《西南农业学报》刊文作者合作网络分析中,高频作者形成5个主要的作者合作群,其中含有1个紧密型作者团队,其余作者合作群较为分散。夏体渊、陈泽斌、倪明、王炽、张庆和任禛与其他作者形成合作群的为紧密型团队。2021年,倪明与张庆、杨佩文等采用模糊数学模型隶属函数法对1465份植烟区土壤样本进行研究,探索土壤养分的时空变异特征,并应用肥力适宜性指数对土壤肥力适宜性进行综合评价[12]。2021年,王炽与李枝武、倪明、闫辉、宋鹏飞、付斌等以昭通冷凉山区植烟黄壤为研究对象,研究了施用不同碳基调理剂对土壤养分含量、作物生物累积量、养分吸收及养分利用的影响。[13]以上分析表明,夏体渊、陈泽斌、倪明、王炽、张庆和任禛与其他作者之间合作均与烟草土壤研究相关。高频作者是期刊的优质作者,学报应该与其保持紧密联系,及时了解并掌握高频作者的科研研究动向,针对紧密型团队的烟草土壤研究领域,学报可开展相关专栏征稿工作。通过分析发文前10的机构发现,机构合作之间地理区域关系较为明显,同一省份机构合作强度大于跨区、省机构合作,省份主要是云南、四川、广西。说明《西南农业学报》在西南地区具有较高的影响力和认可度,能够吸纳西南地区的优质稿源,今后学报应努力挖掘其他地区的高质量科研成果,不断提升期刊学术质量;同时,在期刊融合发展的背景下,学报应加强刊文机构跨省、跨区域合作,提升与不同省份和地域科研单位和高校的合作频次,促进期刊刊文机构多元化和融合发展。

3.2   刊文关键词分析

2017年~2021年《西南农业学报》刊文关键词共现分析显示,关键词产量、水稻、玉米、和土壤养分的刊文出现频次排在前10且中介中心性较高,说明关键词产量、水稻、玉米、和土壤养分是学报2017年~2021年刊文的研究重点。2017年~2021年《西南农业学报》刊文热点紧紧围绕办刊宗旨,农业特色鲜明,在关注已有研究热点的同时,通过市场调研和参与学科会议论坛峰会等多途径挖掘新颖的高价值研究热点。

同时,《西南农业学报》应及时关注刊文领域国内外前沿热点,做好专栏选题推荐,建设本刊特色专栏、系列专栏,利用多媒体融合发展,多渠道进行专栏征稿,不断提高期刊学术质量和水平,进一步扩大期刊影响力。

结语

《西南农业学报》在西南地区具有较高的影响力和认可度,能够吸纳西南地区的优质稿源,但学报刊文机构跨省、跨区域合作偏少。本研究通过《西南农业学报》2017年~2021年刊文关键词分析,挖掘出产量、水稻、烤烟、品质、玉米、土壤养分、土壤、马铃薯、农艺性状和聚类分析等研究热点,其中产量、水稻、玉米、和土壤养分中介中心性较高。《西南农业学报》应加强刊文作者和机构跨省、跨区域合作频次,及时关注刊文领域国内外最新前沿热点,做好专栏选题推荐,建设期刊特色专栏、系列专栏,利用多媒体融合发展,多渠道进行专栏征稿,不断提高期刊学术质量和水平,进一步扩大期刊影响力。

参考文献

[1] 蔡剑英,赵愚. 国家创新体系中科技期刊作用的系统评价 [J]. 编辑学报,2001(3):3.

[2] 王崇德 . 文献计量学教程 [M]. 天津:南开大学出版社,1990.

[3] Pritchard A. Statistical bibliography or bibliometrics? [J]. Documentation,1969(4):348-349.

[4] 李  杰,陈超美. CiteSpace科技文本挖掘及可视化 [M]. 北京:首都经济贸易大学出版社,2016.

[5] 张玉婵,田嘉树,王晓丽,等. 基于文献计量学的烟草基因组研究知识图谱分析 [J]. 中国烟草学报,2022(4):85-95.

[6] 李东旭,陈富桥. 基于CiteSpace文献计量分析的中国茶产业经济研究现状与展望 [J].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2022(5):11.

[7] 胡景辉,雷雅坤,刘宁,等. 《华北农学报》2010-2019年刊文分析及研究热点 [J]. 华北农学报,2020(S01):456-464.

[8] 马吉宏,田長彦,吕光辉,等. 基于Citespace Ⅱ对《新疆农业科学》期刊影响力可视化分析 [J]. 新疆农业科学,2019(4):758-770.

[9] 陈灿平. 多维度分析发文被引及综合评价期刊影响力——基于《编辑学报》2005-2015年发文的文献计量学分析 [J]. 西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7(6):232-235.

[10] 龙娅丽,曾莉娟. 农业类学术期刊影响力提升路径分析——以《热带作物学报》为例 [J]. 科技传播,2021(22):70-73.

[11] 黄浩海. 2017年~2021年《情报探索》期刊回顾与发展趋势研究——基于CiteSpace计量分析 [J]. 情报探索,2022(5):80-6.

[12] 倪明,濮永瑜,何翔,等. 保山市植烟土壤养分时空变异特征及土壤肥力适宜性评价 [J]. 西南农业学报,2020(10):2303-2309.

[13] 王炽,李枝武,倪明,等. 碳基土壤调理剂对昭通冷凉山区植烟黄壤培肥改良研究 [J]. 西南农业学报,2021(2):347-353.

作者简介:罗璇(1995-),女,四川成都,硕士,研究实习员,主要从事作物遗传育种与期刊出版研究;李洁(1978-),女,四川成都,硕士,副编审,研究方向为期刊编辑;陈章(1984-),男,农艺师,研究方向为期刊编辑;全津莹(1988-),女,四川成都,硕士,助理研究员,研究方向为期刊编辑;通讯作者:林正雨(1982-),男,四川成都,博士,研究员,主要从事土地利用变化与模拟,农业区域发展研究。

(责任编辑:李艳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