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T 灌注成像参数对周围型肺癌、肺炎性肿块的鉴别诊断价值

2024-03-09 07:15李英东御君红董海锋
临床医学工程 2024年2期
关键词:肿块肺癌肺炎

李英东,御君红,董海锋

(许昌中医院CT 室,河南 许昌 461000)

周围型肺癌为常见的肺癌类型,是发生于段支气管以下的肺癌,需通过化疗、手术等手段控制病情进展;肺炎性肿块主要包括慢性肺脓肿、分叶状极化性肺炎等,通过激素或抗菌药治疗能够缓解患者症状;由于以上两种疾病在患病初期症状相似,鉴别诊断较为困难[1-2]。影像学检查技术在诊断各种疾病中扮演重要角色,CT 检查具有扫描快速、成像快等优势,现已在多种疾病的诊断中得到广泛应用。CT 灌注成像是CT 检查的一种,是一种非侵入性评估血流灌注情况的技术[3]。基于此,本研究旨在分析CT 灌注成像参数对周围型肺癌、肺炎性肿块的鉴别诊断价值,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21 年4 月至2023 年4 月我院收治的100例肺部病变患者,经病理检查确诊为周围型肺癌49 例,肺炎性肿块51 例。周围型肺癌患者中男25 例,女24 例;年龄39~75 岁,平均年龄(58.31±2.46)岁。肺炎性肿块患者中男26 例,女25 例;年龄40~74 岁,平均年龄(58.40±2.13)岁。两种疾病患者的基线资料均衡可比(P>0.05)。

1.2 检查方法 入选患者均接受CT 灌注成像检查: 选择GE 的Light Speed 64 排螺旋CT 机进行检查,检查前指导患者进行呼吸训练,确保检查时能够屏气>30 s,以保证处理图像时感兴趣区(ROI)处在同一层面;患者取仰卧位,双臂上举,扫描范围从胸廓入口至肋膈角水平,调节仪器的管电压为80 kV,管电流100 mA,矩阵512 × 512,视野320 mm × 320 mm,层厚8 mm,扫描层数4;首先行常规平扫确定目标病灶部位,以病灶实性成分最大直径层面为灌注扫描中心层面,常规平扫结束后行灌注扫描,经患者肘静脉快速注入40 mL 碘海醇(湖南金健药业有限责任公司,国药准字H20084191),控制注射速度为6 mL/s,注射完成延迟6 s 后行灌注扫描,流入期每2 s 采集1 次图像,流出期每3 s 采集1 次图像,采集5 次,整个灌注过程共采集21 次;扫描结束后将图像上传到后处理站进行图像的重建,以降主动脉为参考动脉,尽可能避开坏死灶、钙化灶、大血管及健康的肺部组织,计算表面通透性(PS)、血容量(BV)、对比剂平均通过时间(MTT)。由本院两名高年资的影像学医师进行阅片,当两者意见不一时,共同讨论得出最终诊断结果。

1.3 观察指标 比较不同疾病类型患者的CT 灌注成像参数PS、BV、MTT;分析CT 灌注成像参数PS、BV、MTT 单独及联合鉴别诊断周围型肺癌、肺炎性肿块的效能。

1.4 统计学分析 采用SPSS 20.0 软件分析数据。计数资料以n(%)表示,采用χ2检验;计量资料以±s 表示,采用t 检验;绘制ROC 曲线分析CT 灌注成像相关参数对周围型肺癌、肺炎性肿块的鉴别诊断效能;以曲线下面积(AUC)评估:AUC≤0.5 表明无鉴别价值,0.5<AUC≤0.7 表明鉴别价值较低,0.7<AUC≤0.9 表明鉴别价值中等,AUC>0.9 表明鉴别价值较高。P<0.05 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不同疾病类型患者的CT 灌注成像参数比较 周围型肺癌患者的CT 灌注成像参数PS、BV、MTT 均高于肺炎性肿块患者(P<0.05)。见表1。

表1 不同疾病类型患者的CT 灌注成像参数比较(±s)

表1 不同疾病类型患者的CT 灌注成像参数比较(±s)

疾病类型nPS(mL·100mg-1·min-1)BV(mL/100mg)MTT(s)周围型肺癌 49images/BZ_26_526_1378_528_1381.png46.75±6.8910.53±1.6920.36±3.53肺炎性肿块 5118.95±2.214.37±0.5315.31±2.27 t 27.39024.7978.543 P 0.0000.0000.000

2.2 PS、BV、MTT 单独及联合鉴别诊断周围型肺癌、肺炎性肿块的效能 ROC 曲线结果显示,PS、BV、MTT 联合鉴别诊断周围型肺癌、肺炎性肿块的AUC 高于各参数单独鉴别诊断。见表2、图1。

图1 PS、BV、MTT 单独及联合鉴别诊断周围型肺癌、肺炎性肿块的ROC 图

表2 PS、BV、MTT 单独及联合鉴别诊断周围型肺癌、肺炎性肿块的效能

3 讨论

周围型肺癌为肺原发性恶性肿瘤的一种,具有较高的患病率和死亡率[4],临床通常采用手术、化疗等延长患者生存期。肺炎性肿块具体可分为肿块或慢性肺脓肿、炎性假瘤等,抗菌药物与激素的应用能够有效控制患者病情。周围型肺癌、肺炎性肿块患者早期均会出现咳嗽、痰中带血等症状,临床诊断较为困难,存在较高的误诊、漏诊率[5-6]。因此,探寻一种安全有效的措施及时鉴别诊断两种疾病,并施以针对性的治疗对改善患者预后意义重大。

病理检查为临床诊断周围型肺癌、肺炎性肿块两种疾病的“金标准”,能够为临床提供可靠的参考信息,但其具有一定的创伤性,会对患者机体造成一定损伤,多数患者不易接受,故难以作为疾病早期检查的常规措施。近年来,随着影像学检查技术的不断进步,CT 灌注成像的出现为临床鉴别诊断肺部疾病提供了新的方向。CT 灌注成像是在静脉快速团注对比剂时,对ROI 施以持续的CT 扫描,可取得ROI 的时间-密度曲线,并运用不同数学模型计算出各种灌注参数值,故能够有效、量化反映肺部组织血流灌注量的改变,继而对疾病进行诊断[7]。本研究结果显示,周围型肺癌患者的CT 灌注成像检查参数PS、BV、MTT 均高于肺炎性肿块患者(P<0.05),且ROC 曲线结果显示PS、BV、MTT 联合鉴别诊断周围型肺癌、肺炎性肿块的AUC 高于各参数单独鉴别诊断,表明CT 灌注成像参数可有效鉴别诊断周围型肺癌、肺炎性肿块两种疾病。分析原因在于,PS 能够反映毛细血管内皮细胞的通透性;BV 与血管数量、管径联系紧密;MTT 主要反映对比剂通过毛细血管的时间。周围型肺癌生长较快,在血管生长因子诱导下会产生大量的新生血管,加之微血管通透性显著增强,造影剂容易弥散入组织间质中,由此造成PS、BV、MTT 增强,从而与肺炎性肿块进行有效区分。

综上所述,CT 灌注成像参数对周围型肺癌、肺炎性肿块的鉴别诊断价值较高,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猜你喜欢
肿块肺癌肺炎
中医防治肺癌术后并发症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四)
超声造影在周围型肺肿块穿刺活检中作用
对比增强磁敏感加权成像对肺癌脑转移瘤检出的研究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防护小知识
认识肺炎
《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防治知识问答》
乳房有肿块、隐隐作痛,怎么办
microRNA-205在人非小细胞肺癌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
基于肺癌CT的决策树模型在肺癌诊断中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