限制性液体复苏对急诊多发伤合并休克患者血清乳酸、凝血功能及预后的影响

2024-03-09 07:15刘富龙宋璨
临床医学工程 2024年2期
关键词:限制性乳酸休克

刘富龙,宋璨

(1 郑州市第三人民医院急诊外科,河南 郑州 450099;2 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外科,河南 郑州 450052)

多发伤合并休克是临床常见的危急症,主要病因为机体受大范围损伤导致动脉破裂,出现大量出血而导致休克[1]。发病时机体产生大量炎性因子,患者可能出现急促性呼吸窘迫等症状,严重者出现多器官衰竭甚至死亡[2]。目前,临床上对急诊多发伤合并休克患者主要采取积极性液体复苏抢救,通过灌注恢复患者血压,维持生命体征平稳,以保障手术顺利实施,降低失血过多等发生风险。但大剂量输液会引发医源性容量负荷过重,影响机体凝血功能,不利于患者预后,甚至增加并发症发生率[3]。研究[4]表明,限制性液体复苏可缓解上述不良影响,有效稳定血压,与手术配合治疗利于发挥机体代偿作用,对减少术后并发症效果显著。鉴于此,本研究旨在探讨限制性液体复苏在急诊多发伤合并休克中的应用效果,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2021 年9 月至2022 年9 月我院收治的98例急诊多发伤合并休克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各49例。本研究通过医学伦理委员会批准(批号: DR2021-0901)。观察组男29 例,女20 例;年龄20~63 岁,平均(41.36 ±9.64)岁;发病至就诊时间20 min~2 h,平均(1.24±0.29)h。对照组男27 例,女22 例;年龄21~64 岁,平均(41.13 ±9.83)岁;发病至就诊时间18 min~2.5 h,平均(1.28±0.28)h。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 入选标准 纳入标准: 符合多发伤合并休克的相关诊断标准[5];创伤指数在10 级以上,休克指数在1.0 以上;经临床诊断确定出血位,伴体温异常、意识模糊、血压降低、脉搏减弱等体征;患者家属签署知情同意书。排除标准: 凝血系统功能障碍者;严重肝肾功能障碍者;精神疾病者。

1.3 治疗方法 两组入院后均行早期创伤急救复苏: ①快速评估患者生命体征,及时补血救治;②观察患者呼吸道,清除呼吸道异物,给予吸氧、调整呼吸治疗;③密切关注病情,监测心电图变化,关注血流动力学变化;④搭建静脉或深静脉通路;⑤确诊病情,依据患者生命体征给予250~500 mL 葡萄糖酐与7.5%高渗盐水混合后静脉滴注,控制滴注时间为15~20 min;⑥制定可行性手术方案。对照组采用积极性液体复苏治疗: 使用大量液体扩充血管,控制平均动脉压在70~80 mm Hg,并尽快实施手术治疗。观察组采用限制性液体复苏治疗: 严格控制治疗过程中的输液速度、输液总量,维持平均动脉压在60~70 mm Hg,中心静脉压≤2.37 mm Hg,并尽快实施手术治疗。

1.4 观察指标 ①血清乳酸及pH 值: 采集患者治疗前后外周血3 mL,应用乳酸脱氢酶检测试剂盒(罗氏诊断产品有限公司;型号: BA1698;注册证号: 20222400838)检测血清乳酸水平,乳酸含量越低且pH 值越高提示血液酸度越低。②凝血功能: 采用凝血测试仪(深圳市锦瑞生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型号: CA54;注册证号: 20162220480)检测患者治疗前后的血浆凝血酶原时间(P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③记录两组的多器官功能衰竭、呼吸窘迫、死亡等发生情况。

1.5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22.0 软件处理数据。计量资料以x± s 表示,采用t 检验;计数资料以百分比表示,采用χ2检验。P<0.05 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的血清乳酸、pH 值、凝血功能指标比较 治疗后,观察组的乳酸水平、PT、APTT 均低于对照组,pH 值高于对照组(P<0.05)。见表1。

表1 两组的血清乳酸、pH 值、凝血功能指标比较(±s)

表1 两组的血清乳酸、pH 值、凝血功能指标比较(±s)

注: 与同组治疗前比较,aP<0.05。

?

2.2 两组的预后效果比较 治疗后,观察组的多器官功能衰竭、呼吸窘迫发生率以及死亡率均低于对照组(P<0.05)。见表2。

表2 两组的预后效果比较 [n(%)]

3 讨论

多发伤合并休克大多因事故造成机体两个及以上部位直接损伤,导致失血过多而引发非控制性失血休克,短期内机体难以实现有效的供血循环,致使肝脏等器官出现血流灌注不足现象,进而引发患者器官衰竭以及其他严重的创伤后果,病情严重时甚至导致死亡[6-7]。为提高多发伤合并休克患者的生存率,采取及时有效的临床干预措施意义重大。

目前,临床对多发伤合并休克的治疗主张尽早采取大量液体输送以达到患者复苏的抢救目的。液体输送可快速恢复机体循环血量,有助于肝肾等器官恢复运作,维持患者血压平稳[8]。研究[9]显示,积极性液体复苏治疗虽可拯救患者生命,但血液的快速稀释会降低血红蛋白以及血小板浓度,造成酸中毒或凝血功能障碍,而血管充血过快会影响血管收缩能力;此外,机体在液体输送时会释放大量炎性因子,诱发诸多并发症,影响预后效果。限制性液体复苏可根据患者发病前正常状态下的血压水平调整液体输入量,予以适量的液体复苏,可有效减少患者的器官损伤,削弱代偿机制造成的负面影响,提高整体疗效[10]。本研究结果显示,治疗后,观察组的乳酸水平以及PT、APTT 均低于对照组,pH 值高于对照组,多器官功能衰竭、呼吸窘迫发生率以及死亡率均低于对照组(P<0.05),提示限制性液体复苏能够有效调节血液酸度,改善凝血功能指标,改善患者预后。限制输液量能够降低出血部位出血量,减轻机体代偿负荷,利于机体自主调节循环代谢,可有效避免血液稀释过度以及血液酸度异常对血管以及凝血功能恢复产生的不利影响;同时,限制性液体复苏利于快速提升患者的心肌供氧量,抑制无氧代谢发生,改善血液微循环,避免或缓解酸中毒症状,提升临床治疗效果,在改善预后等方面效果显著。

综上所述,限制性液体复苏治疗急诊多发伤合并休克患者可有效调节血液酸度,改善凝血功能,利于改善患者预后,值得推广应用。

猜你喜欢
限制性乳酸休克
因“限制性条件”而舍去的根
老年心力衰竭患者BNP及乳酸水平与心功能的相关性
谨防过敏性休克
骨科手术术中限制性与开放性输血的对比观察
髁限制性假体应用于初次全膝关节置换的临床疗效
腹腔镜手术相关的高乳酸血症或乳酸性酸中毒
服二甲双胍别喝酸奶
55例异位妊娠破裂休克的急救护理体会
产乳酸链球菌素的乳酸乳球菌的等离子体诱变选育
无抽搐电休克治疗的麻醉研究进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