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早期小骨窗微创术治疗高血压脑出血的临床效果

2024-03-09 07:15韩文磊高广伟
临床医学工程 2024年2期
关键词:开颅脑组织血肿

韩文磊,高广伟

[漯河市妇幼保健院(漯河市第三人民医院)神经外科,河南 漯河 462000]

高血压脑出血是高血压最严重的并发症之一,具有起病急、进展快、致残率高等特点,严重威胁患者的生命安全。目前,临床对于高血压脑出血患者以清除颅内血肿为主要目的,多采用手术方式治疗。传统开颅手术虽可彻底清除血肿,但对正常脑组织的破坏也很明显,患者后期恢复困难[1]。近年来,随着医疗水平和微创技术的不断发展,超早期小骨窗微创术因其手术时间短、对脑组织损伤小等特点在高血压脑出血治疗中的应用越来越多[2-3]。基于此,本研究探讨超早期小骨窗微创术对高血压脑出血患者神经功能及并发症的影响,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9 年7 月至2022 年5 月我院收治的80例高血压脑出血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40 例)和观察组(40例)。对照组中男性23 例,女性17 例;年龄45~80 岁,平均(68.22±5.12)岁;体质量指数16~26 kg/m2,平均(22.35 ±1.25)kg/m2;脑出血量30~60 mL,平均(48.31±6.16)mL;脑出血部位: 基底节19 例,脑叶13 例,小脑8 例。观察组中男性25 例,女性15 例;年龄45~78 岁,平均(68.16±5.10)岁;体质量指数16~27 kg/m2,平均(22.39±1.23)kg/m2;脑出血量30~60 mL,平均(48.22±6.13)mL;脑出血部位:基底节21 例,脑叶15 例,小脑4 例。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入选标准 纳入标准: 符合 《高血压性脑出血中国多学科诊治指南》[4]中相关诊断标准;经头颅CT 证实颅内出血;首次行颅脑手术;脑出血量≥30 mL;既往无颅脑手术史;临床病历资料齐全。排除标准: 因脑创伤、脑动脉瘤等其他原因引起的脑出血者;出现脑疝者;凝血功能障碍者;合并恶性肿瘤者。

1.3 治疗方法 对照组采用常规开颅血肿清除术治疗: 在患者发病后48~75 h 内进行手术,经影像学引导定位血肿位置和范围,行马蹄形切口,牵开皮瓣,钻骨开骨窗,尽量避开脑部大血管和主要功能区,常规清除颅内血肿,骨瓣复位并缝合切口。观察组采用超早期小骨窗微创术治疗: 在患者发病6 h 内进行手术,在血肿长径非功能区接近头皮处穿刺,行头皮切口,拉钩牵开,钻孔,铣刀游离直径约2 cm 骨瓣,切开硬脑膜,在显微镜引导下吸除血肿和坏死组织,释放颅内压,血肿清除后,冰盐水反复冲洗血肿腔,彻底止血,ICP 探头植入,放置引流管,还纳骨瓣,缝合切口。术后24 h 内复查两组患者的头颅CT,根据血肿残留量追加尿激酶,促使血肿液化排出;同时密切监测两组患者的生命体征,控制血压,予以止血药物、预防感染药物等治疗。

1.4 观察指标 ①血肿清除率。②神经功能指标水平。分别于手术前及手术后1 个月采集两组患者空腹静脉血3 mL,使用ELISA 法检测血清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BDNF)、神经肽Y(NPY)、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SE)水平。③并发症,包括再出血、低颅压、肺部感染、脑梗死等。

1.5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22.0 软件分析数据。计数资料以n(%)表示,行χ2检验;计量资料以±s 表示,行t 检验。P<0.05 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血肿清除率 观察组的血肿清除率为85.00%(34/40),与对照组的90.00%(36/40)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457,P = 0.499)。

2.2 神经功能指标 观察组术后1 个月的血清BDNF 水平高于对照组,NPY、NSE 水平均低于对照组(P<0.05)。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的神经功能指标水平比较(±s)

注: 与同组术前比较,*P<0.05。

时间组别nBDNF(ng/mL)NPY(ng/L)NSE(mg/L)术前观察组 403.58±0.51211.71±22.50 25.37±2.23对照组 403.55±0.47213.52±22.58 25.22±2.12 t 值0.2740.3590.308 P 值0.7850.7200.759术后1 个月 观察组 40 6.31±0.43* 115.34±12.59* 10.22±1.44*对照组 40 5.52±0.66* 190.88±16.25* 14.25±1.34*t 值6.34323.24112.958 P 值0.0000.0000.000

2.3 术后并发症 观察组的术后并发症总发生率为7.50%,低于对照组的27.50%(P<0.05)。见表2。

表2 两组患者的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比较 [n(%)]

3 讨论

高血压脑出血主要是因长期血压升高导致颅内小动脉破裂所致,目前临床针对该疾病多采用手术治疗,以及时清除血肿,恢复损伤的脑组织。常规开颅血肿清除术的主要特点在于充分暴露手术视野,快速减轻血肿对脑组织的压迫,但由于暴露范围较大,脑组织损伤的风险也相应增加[5]。超早期小骨窗微创术具有切口小、减压充分、止血彻底的特点,术中可避免大范围损伤脑组织,避开大脑重要功能区和大血管;同时超早期小骨窗微创术在患者发病6 h 内进行手术,可减轻疾病所致脑组织的损害[6-7]。本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的血肿清除率(85.00%)与对照组(90.00%)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提示常规开颅血肿清除术与超早期小骨窗微创术治疗高血压脑出血均可获得较好的临床效果。

有研究[8]表明,脑出血一旦发生,对脑组织的破坏将是不可逆的,损害患者的神经功能。BDNF、NPY、NSE 是评估患者神经功能的重要指标。BDNF 可营养神经元,促使神经元增殖分化;NPY 会增加外周血管阻力,加重脑缺氧;NSE 水平会随着神经元坏死、血脑屏障破坏而显著升高。本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术后1 个月的血清BDNF 水平高于对照组,NPY、NSE 水平均低于对照组,提示超早期小骨窗微创术可显著缓解脑组织血肿占位效应,改善颅内局部供血情况,进而改善高血压脑出血患者的神经功能。本研究结果亦显示,观察组的术后并发症总发生率为7.50%,显著低于对照组的27.50%(P<0.05),提示超早期小骨窗微创术较常规开颅血肿清除术可更明显地减少高血压脑出血患者并发症的发生。

综上所述,与常规开颅血肿清除术相比,超早期小骨窗微创术可更明显地改善高血压脑出血患者的神经功能,减少并发症的发生。

猜你喜欢
开颅脑组织血肿
头皮血肿不妨贴敷治
小脑组织压片快速制作在组织学实验教学中的应用
芒果苷对自发性高血压大鼠脑组织炎症损伤的保护作用
慢性硬膜下血肿术后血肿复发的相关因素研究
大骨瓣开颅减压术在对冲性颅脑损伤治疗中的应用观察
快速开颅技术在外伤性颅内血肿合并脑疝抢救治疗中的效果
开颅手术后继发颅内感染的危险因素和治疗方法
DNA双加氧酶TET2在老年痴呆动物模型脑组织中的表达及其对氧化应激中神经元的保护作用
2,4-二氯苯氧乙酸对子代大鼠发育及脑组织的氧化损伤作用
问题2:老年患者中硬膜外血肿的手术指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