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期心脏康复护理干预对急性心肌梗死PCI 术后患者心功能及运动耐力的影响

2024-03-09 07:15石建克樊相南
临床医学工程 2024年2期
关键词:耐力心肌梗死心功能

石建克,樊相南

(平顶山市第二人民医院心血管内科三病区,河南 平顶山 467000)

急性心肌梗死属心血管内科常见疾病之一,主要是因心脏供血、供氧不足所致,患者主要临床表现为呼吸困难、上腹部疼痛等临床症状,严重者甚至会出现休克、心率失常等情况。目前,临床治疗心肌梗死最常用的手段为经皮冠状动脉介入(PCI),该术式能够迅速增加冠状动脉血流量,改善患者心肌缺氧状态,但仍有部分患者PCI 术后发生心率失常、心绞痛等心脏不良事件[1]。因此,加强对急性心肌梗死PCI 术后患者的护理干预十分必要。早期心脏康复护理是一种以运动为核心的心脏综合康复护理模式,该护理干预模式可延缓动脉粥样硬化进展,改善患者心脏功能,有效提升患者的生存质量[2-3]。基于此,本研究旨在探讨早期心脏康复护理干预在急性心肌梗死PCI 术后患者中的应用效果。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21 年9 月至2022 年9 月在我院行PCI治疗的60 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30 例)和观察组(30 例)。对照组中男19 例,女11 例;年龄42~76岁,平均年龄(61.24±7.36)岁;病程0.5~8 h,平均病程(4.24±1.22)h。观察组中男17 例,女13 例;年龄40~77岁,平均年龄(60.64±7.42)岁;病程0.4~8 h,平均病程(4.16±1.18)h。两组患者的基线资料均衡可比(P>0.05)。

1.2 入选标准 纳入标准: 符合急性心肌梗死诊断标准[4];接受PCI 治疗;临床资料完整。排除标准: 伴有恶性肿瘤、躯体功能障碍者;合并心绞痛者等其他心血管疾病者;伴有精神异常、认知障碍者;合并室性心律失常者;伴有心源性休克、血流动力学不稳定者;合并免疫系统疾病及凝血障碍者。

1.3 干预方法 两组患者均接受PCI 治疗。术后,对照组采用常规康复护理干预: 严格监测患者病情变化;嘱患者术后7 d内卧床休息,术后7~14 d 逐渐下床活动。观察组采用早期心脏康复护理干预: ①健康宣教。术后向患者详细介绍早期心脏康复训练的重要性,提升患者的认知水平。②早期康复训练。根据患者PCI 术后情况制定有针对性强度的运动方案,以患者耐受为宜。术后4~6 h 协助患者摆放舒适卧位;术后6~48 h引导患者调整呼吸节律,并指导患者在床上进行关节操运动;术后3~4 d,指导患者坐于床边,使下肢悬空,然后协助患者站立于床边,每次10 min,每日3 次;术后5~7 d,指导患者缓慢行走,避免活动过度,10 min/次,3 次/d;术后8~10 d协助患者室外慢步行走,自理基本生活;术后10 d 告知患者严格按照康复计划进行训练。两组患者均持续干预至出院。

1.4 观察指标 ①心功能指标: 采用心脏彩超检查两组患者干预前后的心功能指标,包括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左心室收缩末期内径(LVESD)和左心室舒张末期内径(LVEDD)。②运动耐力: 分别于干预前后采用6 min 步行实验(6MWT)进行评估。③心脏不良事件(包括心绞痛、心率失常、心力衰竭、冠状动脉再狭窄等)发生情况。

1.5 统计学分析 采用SPSS 22.0 软件处理数据。计量资料以x± s 表示,采用t 检验;计数资料以百分比表示,采用χ2检验。P<0.05 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心功能指标和运动耐力 干预后,观察组的LVEF 高于对照组,LVESD、LVEDD 均低于对照组,6MWT 长于对照组(P<0.05)。见表1。

表1 两组的心功能指标和运动耐力比较(±s)

表1 两组的心功能指标和运动耐力比较(±s)

注: 与同组干预前比较,aP<0.05。

组别nLVEF(%)干预前干预后干预前干预后干预前干预后干预前干预后观察组3035.53±5.7648.75±5.28a57.03±4.2842.15±3.23a63.57±5.5654.14±4.27a268.57±10.56 359.14±31.47a对照组3035.54±5.6740.62±5.32a56.97±4.3651.74±4.24a63.47±5.6659.24±4.34a266.17±10.66 336.24±30.34a t 0.0075.9410.0549.8550.0694.5880.8462.869 P 0.9950.0000.9570.0000.9450.0000.3850.006 LVESD(mm)LVEDD(mm)6MWT(m)

2.2 心脏不良事件发生情况 观察组的心脏不良事件总发生率为6.67%,显著低于对照组的30.00%(P<0.05)。见表2。

表2 两组的心脏不良事件发生情况比较 [n(%)]

3 讨论

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来说,PCI 治疗起效快,作用明显,能够在短时间内缓解患者的临床症状;但PCI 属于有创治疗,术后患者仍存在冠状动脉狭窄、缺血风险[5],故PCI 术后对患者进行早期心脏康复护理干预具有重要意义。

常规康复护理为减轻患者心脏负担,嘱患者术后多卧床休息,但长期的卧床会引起腰背疼痛、便秘等现象,不利于患者预后恢复[6]。早期心脏康复护理依据患者实际情况制定针对性的心脏康复护理方案,患者通过科学、系统化的早期训练,心功能可以得到显著提升[7]。本研究结果显示,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干预后的心功能和运动耐力改善更明显,心脏不良事件总发生率更低(P<0.05),提示早期心脏康复护理在改善急性心肌梗死PCI 术后患者心功能,提高其运动耐量,减少其心脏不良事件发生方面具有显著效果。分析原因在于,术后早期心脏康复相关知识的宣教,有利于提升患者的配合度,保障康复护理工作的顺利进行;运动康复训练是早期心脏康复护理的重要内容,PCI 术后通过指导患者循序渐进地开展被动和主动锻炼,并根据患者耐力程度严格把握运动训练强度,能够有效缓解患者腰背肌肉疲劳,避免长时间卧床对机体血液循环及代谢造成的不良影响,进而有利于患者心功能的恢复和运动耐力的提升,对降低患者心脏不良事件发生风险也有积极作用。

综上所述,早期心脏康复护理干预能够显著改善急性心肌梗死PCI 术后患者的心功能,提高其运动耐量,减少其心脏不良事件的发生。

猜你喜欢
耐力心肌梗死心功能
倍耐力P Zero Elect原配超高性能极氪001FR
多面好手 倍耐力全新Cinturato P6
心功能如何分级?
中西医结合治疗舒张性心功能不全临床观察
急性心肌梗死合并心力衰竭的护理
中医药防治心肌梗死:思考与展望
替格瑞洛在老年心肌梗死急诊冠状动脉介入治疗中的作用研究
冠状动脉支架置入后左心功能变化
四逆汤合葶苈大枣泻肺汤联合西药治疗慢性心功能不全30例
自我保健在预防心肌梗死复发中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