舒适护理在骨科全麻手术患者术后麻醉恢复室复苏期的效果观察

2024-03-09 07:15葛蓓叶金灵胡敏
临床医学工程 2024年2期
关键词:全麻舒适度骨科

葛蓓,叶金灵,胡敏

(郑州市骨科医院麻醉科,河南 郑州 450015)

麻醉恢复室主要负责监测全麻患者的术后生命体征,是患者从手术室转至普通病房的中间过渡场所,通过专业的管理及看护可及早发现并处理麻醉复苏期可能出现的各种并发症,保障患者生命安全,巩固手术治疗效果[1-2]。骨科是临床全麻手术开展较多的科室,骨科手术患者复苏期易出现烦躁、无力等不适感,也可能发生呼吸抑制、体温降低等不良护理事件,对其预后影响较大。麻醉恢复室护理需重视对患者的躯体护理及心理干预,给予良好的复苏环境以避免不良护理事件的发生[3]。舒适护理以患者主观舒适度为核心,围绕患者身体、心理多个方面的需求开展护理工作,在各类疾病的护理活动中均有应用,效果确切[4-5]。本研究探讨舒适护理在骨科全麻患者术后麻醉恢复室复苏期的应用效果,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21 年4 月至2023 年3 月我院骨科收治的全麻手术患者126 例。纳入标准: ①采用全身麻醉;②年龄18~60 岁;③无手术、全麻相关禁忌;④已签署知情同意书。排除标准: ①认知功能障碍;②合并严重精神疾病;③临床资料不全。按随机数字表法分组,舒适护理组、对照组各63 例。舒适护理组中男性39 例,女性24 例;学历: 高中及以下19例,大专21 例,本科及以上23 例;年龄23~57 岁,平均(38.96±4.36)岁。对照组中男性37 例,女性26 例;学历:高中及以下17 例,大专20 例,本科及以上26 例;年龄24~59 岁,平均(39.36±4.39)岁。两组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本研究已通过我院伦理委员会批准(批号: 202104-13)。

1.2 护理方法 对照组行常规护理: 患者进入麻醉恢复室后密切监测血压、体温、心率等基础生命体征,定期查房观察其恢复情况,若发现异常及时联系医生处理,确定患者基本恢复后完成转移工作。舒适护理组在常规护理基础上行舒适护理,具体方法如下: ①病室环境护理: 患者进入麻醉恢复室后外界刺激可能导致其躁动、焦虑,对此需提供安静、舒适的病室环境,护理人员调节室内温度、湿度,将各类仪器设备操作音量降至最低或静音,开窗通风保持室内空气畅通,查房时轻声轻步,减少噪音刺激。②躯体舒适护理: 患者进入麻醉恢复室后去枕平躺,将其头部偏向一侧,避免呼吸道分泌物误吸入肺,及早将痰液、呕吐物吸出,避免患者清醒后再进行吸出操作增加其不适感。给予导尿管润滑处理,减轻导尿管对尿道的刺激。利用VAS 疼痛评分评估患者的疼痛情况,随着麻醉效果降低,VAS 评分<5 分的患者通过播放音乐、聊天等方式分散其注意力,若VAS 评分≥5 分,可遵照医嘱给予镇痛药,减轻全麻复苏期伤口疼痛。部分进行脊椎穿刺麻醉的患者为避免脑脊液外漏,需保持长时间去枕平卧,此期间护理人员每2 h 给予局部按摩,揉按受压部位肌肤,提高局部血液循环,减轻长时间受压引起的麻木、不适感。③心理支持护理: 复苏期的患者感知功能尚未完全恢复,可能出现烦躁、易激惹等情况,患者进入恢复室后护理人员与其主动交流,耐心讲解复苏期间可能出现的症状,告诉患者麻醉很好,手术进展十分顺利,减轻患者因感知、运动神经麻痹出现的心理应激。条件允许时鼓励家属在恢复室外与患者见面,给予家庭支持。④转运护理: 患者转运途中与其保持交流,确保转运速度适宜,预防颠簸、磕碰等发生,检查各管道是否通畅,避免转运过程中挤压、扭曲;密切留意患者手术创口,避免转运时触碰、挤压伤口引起疼痛。

1.3 观察指标 ①舒适度。利用Kolcaba 舒适状况量表[6]进行舒适度评估,该量表涉及生理、环境、心理精神、社会文化等多个方面,得分与患者舒适度呈正相关。②不良护理事件。统计患者体温过低、躁动、呼吸抑制、导管脱位或阻塞等不良护理事件发生情况。

1.4 统计学分析 使用SPSS 24.0 软件处理数据。计量资料以x± s 表示,行t 检验;计数资料以n(%)表示,行χ2检验。P<0.05 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的舒适度评分比较 舒适护理组的生理、环境、心理精神、社会文化评分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见表1。

表1 两组的舒适度评分比较(±s,分)

表1 两组的舒适度评分比较(±s,分)

?

2.2 两组的不良护理事件比较 舒适护理组的不良护理事件总发生率为4.76%,显著低于对照组的17.46%(P<0.05)。见表2。

表2 两组的不良护理事件发生情况比较 [n(%)]

3 讨论

麻醉是确保手术顺利实施的重要基础,手术结束后由于麻醉剂药效尚未完全消失,患者神志、运动功能、感知能力完全恢复需经过一个复苏期,该阶段患者保护性反射并未彻底恢复,具有一定的风险[7]。麻醉恢复室属于手术室的一部分,是术后密切监测患者生命体征、对患者实施集中管理的重要场所,重视麻醉恢复室护理对于全麻患者的术后恢复具有重要意义。

骨科手术患者全麻复苏期发生躁动、呼吸抑制等不良事件易影响骨科手术治疗效果,常规麻醉恢复室护理以监测患者生命体征为主,对患者心理状态、舒适度干预较少,不能满足此类患者的护理需求[8]。舒适护理要求以患者主观感受为护理核心,围绕其心理、躯体、环境等多个方面开展护理工作,提高患者舒适度[9]。针对骨科全麻手术患者复苏期对外界环境的敏感度较高,本研究强化麻醉恢复室的环境护理,调节温度、湿度以确保患者体感舒适度,降低医疗设备音量以减轻声音刺激,为患者创造安静、舒适的病室环境。躯体护理方面,早期给予吸痰处理,避免患者意识清醒后吸痰引起不适,导尿管护理、疼痛护理、局部按摩可缓解麻醉剂药效消失后出现的躯体不适,防止患者躁动。心理支持可缓解患者恢复期因感知、运动功能尚未恢复而出现的焦虑情绪,强化转运护理则可避免转运过程中磕碰、颠簸等引起伤口疼痛,避免导管脱落、阻塞。本研究结果显示,舒适护理组多个方面的舒适度评分均高于对照组(P<0.05),不良护理事件总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表明舒适护理应用于骨科手术全麻患者术后复苏期的效果确切,与蒋薇[10]的研究结果一致。

综上所述,舒适护理可提高骨科全麻手术患者麻醉恢复室复苏期舒适度,减少不良护理事件的发生。

猜你喜欢
全麻舒适度骨科
腹部神经阻滞联合静吸复合全麻在中老年腹腔镜手术中的应用
基于用户内衣穿着舒适度的弹性需求探讨
肥胖与全麻诱导期氧储备的相关性
改善地铁列车运行舒适度方案探讨
某异形拱人行桥通行舒适度及其控制研究
护理干预在手术室全麻留置导尿管患者中的应用效果观察
两种麻醉镇静深度监测技术在全麻中的应用比较
骨科临床教学中加强能力培养的探讨
2016年《实用骨科杂志》征订启事
骨科术后应用镇痛泵的护理与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