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院运营与改扩建并存下的停车动态管理保障思路与方法

2024-03-09 07:44吕水梅黄绮玲王志强徐仲鹏
现代医院 2024年2期
关键词:门诊患者停车位车位

黄 敏 吕水梅 黄绮玲 林 洁 王志强 徐仲鹏 李 勇 何 清

深圳市第三人民医院 广东深圳 518000

医疗卫生事业事关市民生命健康质量和民生幸福水平,政府在推进重大医疗项目建设时,在受原有医疗规划与城市人口规模不匹配的限制下,各地医疗机构均有不同程度的改扩建工程项目[1-2]。在后疫情时代各地医院快速复工复产的背景下,患者就医需求呈井喷式增加,停车需求也在不断增加[3-4];与此同时,随着改扩建工程项目的工期推进,医院停车位供给呈断崖式减少[5],医院停车场在停车资源极度匮乏的情况下,停车供需矛盾越发突出,就诊患者就医体验受到严重影响。为此,如何应对未来几年医院运营与改扩建并存下的停车挑战,保质保量做好医院高质量发展,持续动态解决院内停车供需矛盾问题[6],确保院内交通秩序平稳、顺畅,是提高院内就医环境和改善就诊患者就医体验的必然过程[7-8]。

1 医院停车管理现状

以深圳市第三人民医院(以下简称“医院”)为例,2022年5月,医院本部停车位共833个,其中规划职工车位343个,患者车位490个。医院日均门诊量将近3 000人次,职工人数约1 945人,全院日均停车需求在1 271辆(按停车超过30 min以上数据统计),其中职工车辆约476辆(不含行政职工车辆)、患者车辆约795辆,停车需求远大于医院现有车位数。

在2022年5月—2023年6月期间,医院门诊量及职工人数整体呈上升趋势,医院停车位受施工影响,正在缓慢减少。其中,2022年11月、12月医院受新冠疫情影响,2023年1月受春节影响,门诊人次较少。见图1。

2 医院停车管理存在的问题

2.1 医院停车供需不平衡,停车缺口越来越大

受医院占地面积与建筑规划限制,医院内部停车资源难以继续拓展[9],随着医疗卫生事业的大力发展,患者人数与职工人数均稳步上升,医院停车供需不平衡情况逐渐突出,停车缺口越来越大,这严重影响着患者的就医体验与职工对医院的满意度。

2.2 场内车辆平均停车时间长,不利于车位高效周转

经数据统计,2022年5月医院停车场内车辆平均停车时长为4.53 h,其中职工平均停车时长为12.42 h,非职工平均停车时长为2.49 h。通过进一步分析,有51%的职工车辆平均停车时长主要集中在8 h以上,停车时长较长;有87%的非职工平均停车时长主要在集中2 h以下,多为短时停放。整体来说,场内车辆平均停车时间较长,停车位无法释放,不利于停车位的高效周转。见图2、图3。

图2 不同时段职工平均停车时长情况

图3 不同时段非职工平均停车时长情况

3 医院停车管理措施与成效

3.1 改扩建准备阶段(2022年6月—2023年3月),停车资源拓展与管理举措优化并行

3.1.1 通过外租停车场的方式拓展停车位[10]

为达到“以患者为中心”的保障理念,首先需要减少停车场内职工车辆数,从而释放空闲车位给就诊患者使用。经过对周边多处停车场进行实地考察,综合考虑停车时长、步行距离、不同类型人员需求,在2022年6月,医院将距离医院约1 km的公共停车场租用作为职工停车场,职工步行10 min即可到达医院,同时车位数充足,可以最大程度地满足医院职工停车需求,为下一步改扩建全面施工后院内停车位骤减做准备。

3.1.2 合理弹性收费以减少非就诊车辆占用[11]

经过对医院停车场的持续观察,发现部分临停车辆白天入场晚上离开,且进出时间相对规律。通过追踪调查,发现均为医院周边通勤人员,因周边停车位不能满足需求,且医院停车场现有收费较低,给他们提供了一个良好的选择。这类车辆白天长期占用医院公共停车资源,导致就诊患者停车位不足,只能在院内绕行或者违停,既延长了就诊时间,又使原本狭窄的交通通道更加拥堵。

为保障就诊患者良好的就医体验,根据深圳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关于非营利性医院配套停车设施机动车停放服务收费标准指导,从2022年9月1日起,医院正式调整停车场收费标准,对就诊车辆继续予以优惠减免政策,对非就诊车辆调整为弹性阶梯式停车收费,从而减少非就诊车辆长时间停放占用医院停车资源,缓解医院停车难和院内交通拥堵问题。

经过1个月时间持续运行,在日均门诊量持续增加、医院职工数量稳定的前提下,2022年10月非职工车辆停车时长在8 h以上占比由9月的1.23%下降到0.96%,由此可见,提高停车收费标准后,非职工车辆平均停车时长有一定程度减少。见图4。

图4 提高收费前后不同时段非职工平均停车时长占比情况

3.1.3 职工车辆“单双号”外移

考虑到职工车辆周转率较低,若长时间占用车位过多,难以将医院停车场有限的停车资源进行高效利用。经过前期对外租停车场的运行磨合,以及院内多次征求职工代表意见,2022年10月,医院正式实行职工车牌尾数“单双号”入场停车制,即:车牌尾数为单号的在奇数日期可进入院内停放,双号同理。

实行“单双号”入场停车制后,院内每天约减少110台职工车辆占用公共停车位,通过合理引导,现有职工车辆基本全部停入地下停车场,地面停车场车位得以释放,就诊患者来院能较快找到空车位进行停放,大大减少了寻找空闲车位的时间,院内车辆日均停车时长明显降低。以2023年2月为例,日均进场车辆为3 663辆,日均停车时长为2.63 h,较2022年9月相比,日均进场车辆增加949台,日均停车时长下降2.42 h,在较大程度上缓解了就诊患者停车难问题。见图5。

图5 2022年9—2023年2月医院停车场车辆进场情况与日均停车时长情况

3.2 改扩建动工阶段(2023年4月—2023年6月),再次面临停车新挑战

2023年4月,医院改扩建工程开始施工,医院总停车位骤减147个。在医院高质量发展的推动下,日均门诊量保持在3 680人次,就诊患者日均停车需求数达1 082台,供需比例严重不足,医院停车场再次面临停车新挑战。2023年6月下旬,改扩建工程全面施工,车位数再减约150个,医院总停车位约剩下536个,其中就诊患者车位不到200个。目前院内交通流线整体调整为以院内单向循环为主[12],医院停车位供需矛盾和交通压力更为突出。针对停车情况医院高度重视,制定主要措施如下:

3.2.1 精准调查门诊患者出行方式及就医体验

调研门诊患者就医感受与停车之间的关联[13],医院对门诊患者进行了一次就医体验问卷调查,问卷有效填写人次543人,在“本次就诊过程中,给患者体验感最差的环节”题目中,有70.72%(384位)患者选择“停车困难”(见表1);在“影响患者不愿意推荐朋友来我院就诊的可能原因”题目中,有53.96%(293位)患者选择“停车困难”(见表2)。

表1 门诊患者体验感最差环节调查表(多选) (%)

表2 门诊患者不愿意推荐朋友来院就诊原因调查表(多选) (%)

为进一步调研患者停车需求,医院对门诊患者发放了第2次问卷调查,共计有效填写的调研问卷1 000份。有66.8%的就诊患者选择开私家车的方式来院就诊(见表3);停车耗时占比最多的在“30 min或以上”区间,其占总数的41.32%(见表4)。由此可见,就诊患者在我院停车体验相当不好,其大大影响了患者对我院的整体就医体验。

表3 门诊患者出行方式调查表 (%)

表4 门诊就诊患者停车耗时调查表 (%)

3.2.2 充分调研职工特殊停车需求[14]

医院领导邀请各业务科室职工代表召开医院停车场管理持续改进项目会议,充分调研医院怀孕28 w及以上职工、55岁及以上业务科室负责人、博士生导师等特殊群体用车情况,以及介入手术、急救等特殊情况,在院内停车场大约保留特殊职工车位60个。

3.2.3 实行非特殊职工全体外移方案[15]

2023年5月底,改扩建工程大面积施工,医院非特殊职工全体外移,院内职工车辆日均减少262台,同时同步将地下原职工停车场车位约280个停车位全部对外开放,医院可提供患者停车位约430个左右。外移方案实行后,停车时长在8 h以上的院内职工车辆数日均在63台左右,医院整体道路交通良好、环境美观,全天基本无违停现象。

3.2.4 做好职工接驳车保障[16]

医院地理位置距最近一个地铁站有2个公交站的距离,步行约20 min。为充分做好职工上班的交通保障,倡导职工绿色出行,医院在上班高峰期配套推行“地铁站-医院”接驳车服务,解决地铁站离医院的“最后一公里”问题。医院白班上班时间为8点,接驳车于7:15—7:45,每15 min发车一趟,日均保障白班职工60余人。

3.3 改扩建常态化阶段(2023年6月至今),停车供需达到动态平衡

3.3.1 充分挖掘院内停车资源,拓展停车空间

2023年6月初,改扩建工程全面施工,前广场停车位再次围蔽61个停车位。针对医院与改扩建并存的现状,医院在院内各个区域多次踏勘以充分挖掘停车资源。经过合理的规划与布局,最终将篮球场、网球场以及前广场路边等停车资源利用起来,增设公共停车位82个。

3.3.2 利用信息手段动态抓取违规停车数据,维护停车秩序

非特殊职工全体外移方案实行后,医院持续观察停车场数据,发现个别临停车辆每日固定时间进出医院,停放时间符合医院职工上班规律。经严格核查,发现实有部分职工按患者身份进入院区停放,违反医院停车场管理制度。为杜绝此类情况再次发生,医院通过大数据分析职工停车习惯,制定5个抓取条件:以临停身份进入、入场时间在6:30—9:00分、每次停车时长大于4 h、每月入院次数超过4次、以就医患者收费标准交停车费,利用智慧后勤平台作为抓手,自动进行数据抓取并推送给医院停车场管理部门,由管理部门进行核实并严格按照制度规定采取扣罚措施,最大程度维护好医院停车秩序。

4 结论

在政府不断增加优质医疗资源建设规模的政策推动下,医院的高质量发展与改扩建工程全面施工造成的停车供需矛盾长期并存,医院的停车保障思路与方法需要随着停车环境的变化而动态调整。截止2023年6月,医院本部停车位余567个,其中规划职工车位60个,患者车位507个。医院日均门诊量3 757人次,职工人数约2 020人,全院日均停车需求在1 984辆(按停车超过30 min以上数据统计),平均停车时长下降至1.57 h(见图6),在就诊高峰期院内日均仍有空闲停车位30余个,能确保就诊患者来院均有停车位,切实解决患者了停车难问题。

图6 2022年5月—2023年6月医院车辆日均停车时长变化情况

在未来医院高质量发展的进程中,医院的停车供需矛盾仍是一个长期关注的焦点,医院的停车难问题将直接影响着患者的就医体验,这对医院停车资源的高效利用及精细化管理提出更高的要求[17]。医院应不断研究停车管理新手段、新方式,探索科技赋能[18],从精细化、人性化的管理角度继续优化停车环境。

猜你喜欢
门诊患者停车位车位
COVID-19疫情下某三甲医院1066例发热门诊患者临床资料分析
探讨提升门诊患者满意度、改善分诊导诊护理服务的方法
为了车位我选择了环保出行
蹲守停车位
我自己找到一个
车位上的数
地下停车位不动产登记探析
开车出行的你,今天找到停车位了吗?
一个车位,只停一辆?
昆明地区571例门诊患者HPV感染情况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