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2022 年广西贺州市部分规模场家畜布鲁氏菌病血清学监测

2024-03-09 07:55李志贤周誉阳周金亮李而珍虞与理徐宇嘉王孝德
中国动物检疫 2024年2期
关键词:整群贺州市羊场

李志贤,周誉阳,黄 觉,周金亮,李而珍,虞与理,徐宇嘉,王孝德

1.贺州市动物疫病预防控制中心,广西贺州 542800;2. 贺州市农业科学院水产畜牧研究所,广西贺州 542800)

布鲁氏菌病(以下简称“布病”)是由布鲁氏菌引起的人兽共患传染病,猪、牛、羊最常发生,且可传染给人和其他家畜[1],我国将其列为二类动物疫病。布病可导致患畜生殖器官和胎膜发炎,引起流产、不育和多种组织的局部病灶等,其传染源是患病动物及健康带菌者,其中被感染的妊娠母畜最易传播病毒,在其流产或分娩时会随胎儿、胎衣、阴道分泌物及乳汁等排出大量布鲁氏菌。布病广泛分布于世界各地,已有170 多个国家和地区曾报告发生布病疫情,给畜牧业发展和人民健康带来严重危害。

为充分了解贺州市主要家畜布病流行及防控现状,2019—2022 年对贺州市猪、牛、羊部分规模场进行了布病血清学抗体检测,并对阳性场点开展调查,以期为掌握布病流行动态,科学选择防治路线,推进布病净化工作提供技术支撑。

1 材料与方法

1.1 检测样品

2019—2022 年共调查规模场658 个,其中猪场18 个、牛场200 个、羊场440 个;共检测血清43 049 份,其中猪源1 287 份、牛源24 030 份、羊源17 732 份。采集猪、牛、羊静脉血液样品约5 mL/份,静置待血清析出后,分离血清并记录编号,冷冻保存待检。

1.2 主要仪器与试剂

移液器,购自BRAND 公司;电热恒温培养箱,购自上海智城分析仪器制造有限公司。布病虎红平板凝集试验抗原、试管凝集试验抗原、阳性血清,均购自中国兽医药品监察所,均在有效期内使用。

1.3 检测方法

采用虎红平板凝集试验进行初筛,疑似阳性样品用试管凝集试验进行复核[2]。

1.4 阳性场调查

对阳性场养殖量、饲养方式、配种方式、饲养管理、引种调运、消毒措施等情况展开调查。

2 结果

2.1 布病血清抗体监测

结果(表1)显示:共检出阳性场群19 个,其中猪场0 个、牛场2 个、羊场17 个;总场群阳性率为2.89%(19/658),其中猪场为0(0/18),牛场为1.00%(2/200),羊场为3.86%(17/440)。共检出布病阳性样品164 份,其中猪0 份、牛8份、羊156 份;总个体阳性率为0.38%(164/43 049),其中猪为0(0/1 287),牛为0.03%(8/24 030),羊为0.88%(156/17 732)。

表1 2019—2022 年布病血清抗体监测结果

2.2 阳性场调查情况

2019—2022 年,贺州市共发生布病疫情19 起,涉及规模场15 个,其中牛场2 个、羊场13 个;阳性场均为小型规模场,其中牛场存栏均≤10 头,羊场存栏均≤200 只。13 个阳性羊场中有11 个为疫情关联场,疫情发生的主要原因为羊只买卖、交换种公羊或混饲。第一次发现疫情时,整群扑杀6 个场,未整群扑杀9 个场,其中有3 个未整群扑杀场复阳,复阳率为33.33%。第二次发现疫情时,3 个场中整群扑杀1 个场,未整群扑杀2 个场,结果有1 个未整群扑杀场再次复阳,复阳率为50.00%。

3 分析与讨论

2019—2022 年贺州市猪布病阳性率为0,牛群体和个体阳性率分别为1.00%和0.03%;羊群体和个体阳性率分别为3.86%和0.88%。结果说明,贺州市家畜布病以牛羊感染为主。近年来,鲜有猪群布病阳性报道。邹联斌等[3]收集2015—2018 年广西布病数据发现,猪布病均为阴性;吕艳秋等[4]总结了北京市昌平区2016—2018 年的布病监测结果,发现辖区内6 个种猪场的布病抗体阳性率均为0;刘砚涵等[5]分析了2016—2020 年山东省家畜布病感染抗体监测数据,发现猪群未检出抗体阳性。以上结果说明我国猪场布病流行率很低,尤其在2018 年非洲猪瘟疫情出现以后,生猪散养户及中小型养殖企业逐渐被淘汰,以大规模养殖企业为主,其饲养方式先进,管理水平较高,具有良好的生产模式,严格的生物安全管理体系,为布病防控奠定了坚实基础。与新疆哈密市[6]、山东烟台市[7]、湖南永州市[8]相比,贺州市牛布病流行率较低,羊布病流行率偏高。贺州市羊布病流行率较高与2021 年出现流行小高峰有关,2022 年已有所降低。总体来说,贺州市牛羊布病阳性率处在较低水平。

随着畜牧业的快速发展,我国畜间布病流行区域在不断扩大,正由北部地区逐渐向中部、南部地区蔓延[9]。广西为布病防控二类地区,对布病不实施免疫措施,采取以监测净化为主的防控策略,即对检出布病阳性的动物进行强制性扑杀,对同群的阴性动物进行隔离监测,对场地进行规范消毒,必要时扑杀整群动物[10-11]。从阳性场调查情况看,在第一次发现疫情时,未整群扑杀阳性场的复阳率为33.33%,第二次发现疫情时,未整群扑杀阳性场复阳率为50.00%。蒋卉等[12]研究发现,在有阳性畜的群体中往往存在隐性感染而未能通过检测准确鉴别的个体。刘平等[13]指出,布鲁氏菌在自然条件下存活能力强,在病畜的分泌物、排泄物及死亡牲畜的排泄物中可存活4 个月左右,未及时扑杀阳性动物及全面消毒,有对外扩散并导致感染的风险。因此,全面扑杀阳性动物及所在群体,并对养殖场进行全面消杀,更能有效降低再次感染风险,减少后续多次重复筛查和净化带来的人力物力投入,防止疫病传播和扩散。在检测出阳性的13 个羊场中,11 个为疫情关联场,主要传播因素为羊只买卖、交换种公羊或混饲。刘平等[13]对羊群布病风险因素进行Meta 分析发现,“外购混养饲养模式”是布病场间传播最主要的风险因素,其次是共用或交换种公羊,1 年内引入羊只,不主动申报检疫,近1 年内有经纪人进入羊圈,运输工具不消毒等,可见外购羊只、交换种公羊和混饲是布病传播和流行的常见关键风险因素[14-18]。

为深入落实《中华人民共和国动物防疫法》《全国畜间人兽共患病防治规划(2022—2030 年)》《畜间布鲁氏菌病防控行动五年行动方案(2022—2026年)》等相关法律法规和防治规范要求,坚持“人病兽防,关口前移”,从源头阻断布病传播,实现区域净化,应积极推动牛羊布病净化场创建,同时建立健全准入制度,在养殖各个环节建立评估标准。养殖场布局上要求办公区、生活区、生产区、粪污处理区和无害化处理区应严格分开,界限分明;具备防鼠、防虫媒、防犬猫进入的设施,场区禁养其他动物;配备有独立的引种隔离舍、治疗隔离舍。人员管理上要求疫病防治工作技术人员应具备畜牧兽医相关专业知识及相应学历;有员工疫病防治培训制度和培训计划及员工培训考核记录。生产管理上要求具备详细的生长记录、发病治疗淘汰记录、日常饲料消耗记录、饲料添加剂使用记录、健康巡查记录和无害化处理记录等。消毒管理上要求场区消毒设施设备齐全并运行良好,有关于人员、车辆、生产区的消毒制度并有效实施。调入管理上要求调入种用牛羊应具有动物检疫合格证明和种畜禽合格证,留用精液/供体牛羊应有相关疫病病原或感染抗体检测合格报告;供给商品牛羊也应有相关疫病病原或感染抗体抽检合格报告。监测净化上要求制定监测净化方案,应根据监测净化方案开展疫病净化,定期进行净化效果评估和分析总结,以有效防止布病疫情蔓延,保障畜牧业健康发展,保护人类健康,维护公共卫生安全。

猜你喜欢
整群贺州市羊场
绘颜绘色
阶梯整群随机试验
基于整群随机样本评估的简单随机抽样精度探讨
规模化舍饲肉羊场饲养安全体系的建设
贺州市全方位打造石材产业链
规模化育肥羊场免疫程序的探讨
民间节庆与社区秩序建构——基于贺州市浮山歌节的考察
种羊场生存发展之路
为什么整群猪围攻一头猪
春秋季疫病在规模化羊场养殖中防治对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