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ESG研究脉络梳理与展望
——基于CiteSpace的可视化分析

2024-03-09 09:14田雪莹
财会研究 2024年2期
关键词:领域绿色研究

徐 婷 田雪莹

一、引言

ESG是Environmental(环境)、Social(社会)和Governance(治理)的缩写,是一种关注企业环境、社会、治理绩效的可持续发展理念和价值观,它衡量的是企业发展的可持续性。ESG中的“E”包含低碳和应对气候变化等目标、碳排放和温室气体等评价因素。这与我国倡导的“生态文明建设”和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的目标一脉相承,为实现“双碳”目标提供了有力支持。同时,ESG中的“S”与我国追求的“共同富裕”大目标相契合。ESG的起源可以追溯到企业社会责任,首次被提出是在2004年的联合国报告中。近年来,中国企业越来越重视ESG披露。中国政府出台了一系列支持企业ESG披露的政策和法规,例如《公司社会责任报告编制指南》《上市公司环境信息披露管理办法》等。截至2021年底,我国超过90%的上市公司已经开始进行ESG披露,“三重门”审查体系已经初步建立,包括自愿性披露、交易所强制性要求和证监会审核。此外,上市公司ESG评级工作也在逐步展开。社会组织积极推动企业ESG披露,例如中国环境公益基金会、全球可持续发展基金会等,通过评估、排名和奖励等方式推动企业关注ESG问题。越来越多的国内外投资者开始关注企业的ESG表现,要求企业进行ESG披露,如上海证券交易所已经发布了《上海证券交易所上市公司ESG信息披露指引(试行)》。一些大型企业已经开始积极进行ESG披露,如中国石化、中石油、中国建筑等。这些企业的ESG报告包含了环境保护、员工健康与安全、社会责任履行以及治理结构等方面的内容。ESG理念在我国的推广与实施有助于促进我国经济高质量发展、贯彻落实新发展理念,协调好经济、自然、社会三者之间的关系。因此,对我国ESG研究脉络进行系统梳理,对于后续的深入研究尤为重要。

现阶段,我国的ESG研究处于高速发展阶段,ESG是学者们研究的热点领域,但总体来说研究文献相对偏少,综述类文章更是寥寥无几。随着时代的发展,我国ESG研究热点、前沿趋势等内容也尚未明晰。从近期我国ESG信息披露的现状来看,依然存在不完善、不透明、不规范等问题,导致不同学者采用的ESG评级不同,得出的结论也出现差异。因此,为全面了解我国ESG领域的研究现状,本文旨在采用CiteSpace文献可视化软件对我国ESG领域进行知识图谱量化分析,系统地梳理我国ESG领域的研究成果、研究热点、趋势和研究主体,进而探讨ESG研究未来的潜在发展路径,促进我国ESG相关研究的深入开展。

二、研究方法与数据来源

(一)研究方法

CiteSpace是一款基于共引分析理论和寻径网络算法的知识可视化分析工具。它主要被应用在特定领域文献的计量上,以呈现某个学科的研究结构和发展趋势,在我国的学术界引起广泛关注并得到了广泛应用(陈悦等,2015)。本文使用CiteSpace 6.2R6软件,从CNKI 上收集有关ESG领域的中文文献作为研究数据,对关键词、发文量、作者、发文机构进行了可视化分析,探究了中国截止至2023年12月10日以来ESG领域的高产作者、研究热点领域、研究前沿。

(二)数据来源

本文在中国知网数据库(CNKI)中以“ESG”为主题词进行全面搜索和筛选,期刊来源包括SCI、北大核心、CSSCI、CSCD。由于知网上检索到的最早的文献发表的年份为2015年,因此本文选择的时间范围为2015年1月1日至2023年12月10日。共检索到684篇相关文献,并通过人工审查筛选出有效文献466篇,其中剔除了会议总结、报告、文献综述以及与主题无关的论文,以确保研究的准确性和可信度。

三、我国ESG研究现状

(一)发文量分析

发表文献的数量是评估学者对特定领域关注程度的重要指标,它可以反映一个领域的动态发展趋势,以及该领域受到的关注度,根据不同年份发表的文献数量还可以预测该领域未来的发展。从图1可以看出近来有关ESG领域的中文文献发文量呈上升趋势,且增长的趋势越来越快,2023年的发文量达到了283篇,是2022年发文量的两倍多。知网上所检索到最早有关ESG的文章由张巧良和孙蕊娟(2015)发表,他们认为在财务绩效良好但ESG绩效不佳的情况下,独立报告使用者与整合报告使用者对公司估值的差异几乎可以忽略不计;而在财务绩效不佳但ESG绩效良好的情况下,独立报告使用者对公司价值的判断存在强烈的锚定效应。2020年中国提出了“碳达峰、碳中和”目标,随着“双碳”目标的持续推进,ESG在中国越来越受关注,ESG领域的文章开始增长,实现从2020年6篇文章到2022年107篇文章的大幅增长。2022年10月16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强调了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基本条件是大自然,必须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因为这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内在要求。由于国家对环境的高度关注,学者对ESG的研究变得更加火热,到2023年,ESG领域相关文章的数量达到了283篇。

图1 2015-2023年国内ESG研究发文量

(二)高产作者分析

文献的作者是科学研究的主体,可以反映一个领域的杰出贡献者。图2为我国ESG研究作者网络图谱。一个结点代表一名作者,作者对应结点的字号越大说明该作者发文数量越多。数据显示了2015—2023年ESG研究领域的发文作者间形成了147个结点,94条连线的合作网络,密度Density为0.0088。从图2整体上来看,网络节点之间距离较为疏远,表明在ESG领域内学术合作较为分散,各学者之间暂时没有形成较为紧密的合作关系。其中殷红、董江春、邱牧远等少数研究人员形成了比较微弱的合作关系,但都是小范围的合作关系,其他大多数研究人员多以个人研究为主。以邱牧远和殷红为代表的合作网络,他们结合了国际评级机构的经验、国内绿色信贷和风险识别方法,考虑了中国的国情特点和国内企业的特征,建立了我国商业银行ESG绿色评级体系,形成了绿色发展、绿色投资指数(中国工商银行绿色金融课题组,2017)。从结点大小来看,可知黄世忠的发文数量最多,总共有7篇文章;其次是王凯,发文数量为6篇。这表明他们对该领域的关注度和专业知识较为深入,积累了较多的经验和见解,在该领域做出了一定的贡献。

图2 我国ESG研究作者网络图谱

(三)发文机构分析

图3是我国ESG研究发文机构网络图谱,与发文作者之间的逻辑类似,数据显示了2015 年至2023年ESG研究领域的发文作者间形成了137个结点,67 条连线的合作网络,密度Density 为0.0072。由图3可知,发文机构之间的联系也较为分散、联系网络较为稀疏,但形成了以首都经济贸易大学工商管理学院、中国社会科学院金融研究所、中国社会科学院大学经济学院、清华大学经济管理学院为主要代表的合作网络。首都经济贸易大学工商管理学院在ESG领域发的数量最多,共有10篇。其次是首都经济贸易大学中国ESG研究院、厦门国家会计学院和中国社会科学院大学经济学院,每个机构均有8篇。说明这些机构在该领域取得了重要的研究成果和突破,在ESG领域做出了一定的贡献。虽然厦门国家会计学院发文数量很多,但是与其他机构没有形成合作。在厦门国家会计学院发表的文献中,黄世忠的文章共7篇,邓建平和白宇昕1篇。

图3 我国ESG研究机构网络图

总的来说,ESG领域的发文机构主要集中在高校和研究院,企业方面的发文相对较少。这意味着ESG研究缺乏实际经验和行业洞见的输入,无法充分反映企业的实际情况。此外,发文机构之间的合作还有待加强。虽然一些机构在发文数量上表现出色,但与其他机构的合作较少。这限制了不同机构之间的知识共享和协作,可能导致研究成果的局限性和重复性。因此,在未来的发展中,我们需要更多来自不同领域和行业的专家和学者参与到ESG研究当中。同时,促进高校、研究院和企业之间的紧密合作,实现理论与实践的有效结合,以推动我国ESG研究的全面发展。

(四)关键词分析

CiteSpace在分析中以关键词分析为主要手段。关键词分析是通过研究关键词共现、关键词聚类、时间线图谱分析、关键词突现等,找出各个研究领域之间的交叉点和共性特征的方法,有利于更好地理解ESG领域的研究动态和趋势。

1.共现分析。一般情况,关键词出现的次数和关键词的中介中心性代表着一个领域的研究热点和方向。表1为我国ESG研究关键词中心性频次表,由表1可以看到出现频率较高的关键词是“融资约束”“信息披露”“企业价值”“绿色金融”“绿色创新”“公司治理”,而其他关键词的频次则较低,均少于10次。ESG关键词统计表中具有较高中介中心性的关键词分别是融资约束(0.54)、信息披露(0.29)、企业价值(0.29)、绿色金融(0.23)、绿色创新(0.17)、公司治理(0.1)。因此,可以看出我国ESG领域研究热点集中在这些词上。

表1 我国ESG研究关键词中心性频次表

2.聚类分析。基于关键字的共现,对关键字进行聚类分析,把几个概念相近的关键词组合起来,形成一个独立的概念群,这样就可以很容易地对研究主题结构进行梳理。按照一般的标准,在绘制知识图谱时,我们认为一个知识图谱中的模块值Q大于0.3,同时S大于0.7,那么该知识图谱的聚类结果才是合理的(李明霞等,2023)。因此,采用LSI 算法对关键词进行聚类,以计算出每个关键词的平均Q 值 和S 值。最 终,我 们 得 到 了Q=0.6776、S=0.9055,从而证明了本文的研究结果是可信的,并且结构清晰。从图6可以看出,所有关键词被聚成了九类,分别是企业价值、融资约束、绿色创新、绿色金融、信息披露、经营风险、公司治理、企业绩效、环境价值。图4中聚类规模越大的序号越小,表示聚类中包含的关键词越多。

图4 我国ESG研究关键词聚类分析

本文结合关键词共现和关键词聚类共同出现的结果,对部分重要聚类进行详细地阐述。

(1)企业价值。这一主题下主要存在三种观点:大部分学者认为企业ESG表现越好,企业价值会越高,如苑泽明等(2023)指出,企业ESG表现能够显著促进企业价值。少数学者认为企业提高ESG表现不利于企业价值的实现,如伊凌雪等(2022)指出,在实践初期ESG会降低企业价值。王蓉(2022)从成本—收益视角出发,以2012-2020年我国A股上市公司为研究数据,发现ESG披露与企业价值呈现“U”型关系。王双进等(2022)以工业企业为研究对象,利用层次回归分析法和系统GMM方法,发现工业企业的ESG责任履行对财务绩效的影响呈现“U”型关系,并且竞争战略正向调节了这种关系。通过研究ESG影响企业价值的路径,一些学者基于利益相关者理论认为企业ESG表现可以通过缓解融资约束(陈红等,2023)、降低融资成本(薛天航等,2022)来提升企业价值。还有一些学者基于信息传递理论,认为企业ESG表现可以通过提升市场关注度(王波等,2022)、提高媒体关注度(苑泽明等,2023)、吸引机构投资者持股比例(白雄等,2022)来提升企业的价值。通过阅读ESG表现与企业价值相关的文献,总结出了如图5所示的ESG表现对企业价值影响的整合研究框架图。

图5 ESG表现对企业价值影响的整合研究框架

(2)融资约束。ESG表现与企业融资约束之间的关系一直备受关注。首先,从融资能力角度看,武晓芬等(2023)研究发现,良好的ESG绩效提升了企业商业信用融资能力。ESG表现越好的企业会被大众认为是环境友好型企业,从而越能够吸引高素质人才和机构投资者的青睐(高英杰等,2021),获得更多融资机会。此外,社会责任履行和良好的公司治理结构也可能增强企业的融资能力,提高其在融资市场上的声誉和信誉。其次,从融资成本来看,陈若鸿等(2022)发现ESG表现负向影响企业权益融资成本,但是正向影响其债务融资成本,但李井林等(2023)认为ESG表现及其各维度表现对企业债务融资成本存在显著的负向影响效应,且ESG表现对企业债务融资成本的降低主要通过提高企业信息透明度、降低企业经营风险来实现的。出现这种情况可能是ESG因素对融资成本的影响存在一定的复杂性和异质性,需要进一步深入研究。最后,从融资渠道来看,仪秀琴等(2023)的实证研究发现,企业ESG表现对融资约束的影响主要通过股权融资、商业信用和金融信贷三个途径来实现。ESG表现良好的企业更倾向于选择可持续发展相关的融资渠道,如绿色债券和社会责任投资。这些渠道可能为企业提供更多的融资机会和更有利的融资条件。除研究ESG表现与融资约束的文章以外,大多数文章都将融资约束作为中介变量或者调节变量进行研究。

(3)绿色创新。ESG与绿色创新之间的内在联系一方面表现在良好的ESG表现往往需要通过绿色创新来实现;另一方面表现在绿色创新的实施也能够提升企业的ESG评分。良好的ESG表现可以有效提高企业绿色创新的绩效(明均仁等,2023),且可以通过制度环境、企业数字化转型、组织冗余资源(周莹,2023)、企业声誉、权益融资成本(孟猛猛等,2023)、税收优惠(李媛媛等,2023)等促进企业绿色创新。环境不确定性越大,ESG表现对企业绿色创新的促进作用就越不明显(明均仁等,2023)。虽然大部分学者认为ESG表现与企业绿色创新线性正相关,但是李慧云等(2022)以重污染企业为例,研究发现ESG表现与重污染企业绿色创新绩效并不是单纯的线性关系,而是“U”型关系。刘柏等(2023)基于第三方商道融绿发布的ESG评级,研究表明第三方ESG评级在推动企业增加绿色创新数量方面起到了作用,但同时也会导致绿色创新质量的下降,说明企业为了迎合市场采取了“重数量轻质量”的行为,导致了绿色创新出现“泡沫”。

(4)绿色金融。绿色金融是一种为支持环境改善、应对气候变化和资源高效利用的经济活动提供资金支持的金融服务。它涵盖了对环保、节能、清洁能源、绿色交通、绿色建筑等领域项目的投融资、项目运营和风险管理等。绿色金融的主要目标是引导资金流向资源节约技术的开发和生态环境保护的产业,以及促使企业在生产过程中更加注重绿色环保。绿色金融通过为环保项目提供资金支持,而ESG则通过评估环境绩效来影响投资决策。绿色金融专项政策是影响企业ESG表现促进低碳绿色转型的重要因素,得到绿色金融支持的企业,其ESG表现提升将会对低碳绿色转型产生显著的作用(王芳,2024)。支持绿色金融创新的政策可以推动企业有效地将ESG因素转化为环保投资活动。在金融改革创新政策的支持下,企业ESG表现提升能够赋能环保投资活动(黄大禹等,2023)。在国家依托绿色金融助力绿色低碳可持续发展方面,ESG评价体系将发挥不可或缺的作用(安国俊等,2022)。ESG在绿色金融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不仅有助于风险管理和提高投资回报,还推动了绿色创新和可持续发展,提升了企业的竞争力和声誉。它是构建可持续金融体系的重要保障,因此这是ESG领域未来研究的热点。

(5)信息披露。关于信息披露的文章主要分为两大类:第一类是研究ESG信息披露的影响因素和经济后果,采用的评级机构数据来衡量ESG信息披露进行实证研究,这与研究ESG表现类似。第二类是研究ESG信息披露框架构建及经验相关的文章,接下来主要对第二类进行阐述。彭雨晨(2023)提出应该参考欧盟的立法经验,再结合我国的基本国情,构建系统的ESG信息鉴证规则,完善ESG信息披露立法体系。侯东德等(2023)也认为ESG信息披露的引入应该进行适当的“本土化”,实行强制披露全覆盖兼适当包容的披露模式,以此构建新发展理念下ESG信息披露框架。邓建平等(2022)回顾了美国、欧盟和中国香港的ESG信息披露制度的历史进程,认为我国的ESG信息披露需要建立强制性披露制度、保证信息可比性和增强披露可靠性。白牧蓉等(2022)认为应该实行半强制的ESG信息披露体系,明确董事、高管以及中介机构在ESG信息披露当中的责任与义务,建立ESG信息披露监管制度。目前我国ESG信息披露以自愿为主,这种模式在实践中也存在诸多问题。因此,强制披露制度具有充分的理由,强制披露的效果优于自愿披露。但是ESG信息披露中也存在许多由行业协会、国际组织和评级机构等制定的具有指导和规范作用的软法,它能够通过影响融资声誉、信号传递等来实现自身的规范效力(莫志,2022)。所以ESG信息披露应该软硬兼施,从而更好地促进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6)公司治理。国内外早已将ESG理念纳入公司治理的制度实践中,我国公司法也提出公司的社会责任要求。从理论上来说,郭雳等(2023)认为把ESG理念纳入公司治理应兼具较低限度的强制性要求和较高限度的授权性规则的结合。陈景善等(2023)提出公司ESG分层治理范式,在前端改良基于单一软法或硬法的义务体系,形成分层的软硬协调规制;在后端责任体系中打通董事对第三人责任。朱翘楚(2023)提出,有必要结合我国的实际情况,探索能否通过股东的长期利益判断、公司的负外部性等手段,将ESG责任纳入到现代公司的理论体系中。朱慈蕴等(2023)提出ESG抓住了现代公司治理的核心,现代公司法应当对ESG的制度化作出能动回应,以公司法基本原则的确立为ESG实现提供方向指引。从实证上来说,高质量的企业内部控制可以显著提高ESG表现(邢洋,2023),董事会独立性(张长江等,2023)、学者型CEO(夏芸等,2023)、高管股权激励(刘会洪等,2023)、海外背景高管(卜国琴等,2023)与ESG表现均呈现显著正相关关系。张莉艳等(2023)基于利益相关者代理理论,研究发现董事会结构性权力处于非均衡态势能显著提升企业ESG表现。此外,柳学信等(2022)认为企业党组织治理能够显著提升ESG表现。

3.时间线图谱分析。根据图6的时间线图谱,并借鉴赖妍等(2023)的做法将国内ESG领域研究进程概括为以下三个阶段:

图6 我国ESG研究关键词聚类时间线图谱

2015—2018年为第一阶段:ESG领域研究起步阶段。由图1和图6结合可知,我国2015—2018年对ESG的研究甚少,2015—2017年每年只有一篇ESG相关文献,2018年无ESG相关文献,说明我国对ESG研究近年来才开始变热,ESG研究起步较晚。

2019—2021年为第二阶段:ESG领域缓慢发展阶段。2019年、2020年、2021年发文量分别为8篇、6篇、27篇。可以看出学者们开始渐渐关注ESG,在这个阶段大多数文章都在讨论ESG理论、评价体系的建立、应用建议以及将ESG作为背景,只有少数文章在研究ESG的经济后果以及ESG的影响因素。其中有9篇文献探讨了ESG对经济的后果,而有3篇文献则探讨了ESG的影响因素。在影响因素方面,孙冬等(2019)以绿色发展为背景,探讨了财务状况和系统性风险对我国电力上市公司ESG表现的影响。研究发现电力企业的系统性风险并未对其ESG表现产生影响,然而良好的偿债能力、盈利能力和合理的资本结构有助于促进公司的ESG表现。王珮等(2021)实证发现环境保护税能显著提升企业ESG表现,但是具有滞后性,绿色技术创新在环境保护税对企业ESG表现的过程中发挥中介效应。金缦(2021)认为具有长期价值投资偏好的保险资金,会具有更高ESG投资偏好。在经济后果方面,学者们主要探究了ESG表现对企业投资效率、机构投资者持股偏好、融资成本、公司实际破产风险、企业价值和绩效、审计收费等的影响。

2022年至今为第三阶段:ESG领域高速发展阶段。2022年10月16日,习近平总书记在二十大报告中指出,“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绿色化、低碳化是实现高质量发展的关键环节。”由于近几年国家对环境的高度重视,且ESG理念与“双碳目标”“高质量发展”“绿色化、低碳化”高度契合,因此,学者们对ESG研究的关注度也大大提高,研究的主题词开始多元化,开始将ESG与其他领域相结合。我国ESG发展进入高速发展阶段,出现了较多探究ESG影响因素和经济后果的文献,研究方法开始向实证研究转变。张功富等(2023)从非正式制度出发,研究儒家文化对ESG的影响,结果表明儒家文化氛围越重的企业其ESG表现越好,通过促进企业绿色创新和提高企业信息透明度来实现。近几年企业数字化转型也是学者们研究的热点领域,学者们开始将ESG与企业数字化结合起来进行研究,有效文献中2023年发表的关于数字化转型与ESG的文章一共有18篇。数字化转型可以帮助企业改善其ESG表现(张萌等,2023)。数字化转型有助于企业实现可持续发展目标。通过数字技术,企业可以优化资源利用,减少能源消耗和废物排放,提高生产效率和产品质量。数字化转型还可以促进绿色创新(刘玉斌等,2023),推动低碳经济和循环经济的发展。数字化转型可以改善企业的公司治理机制,提高透明度和问责制度(张永冀等,2023)。数字化转型还可以促进ESG投资和可持续金融的发展,为符合ESG标准的企业提供更多融资渠道。ESG和数字化转型相互促进、相互支持。数字化转型可以提升企业的ESG表现,而ESG也推动了企业数字化转型。

4.突现分析。关键词突现分析是一种通过考察某个领域中关键词的时间分布情况,以发现频次变化率高、增长速度快的关键词的方法。这种分析方法可以用来观察一个领域内的研究热点和前沿,揭示出研究重点的变化趋势,从而有助于我们把握该领域的发展动态。从图7可以看出,关键词突现分别有责任投资、碳中和、环境价值,说明这三个词是ESG未来研究的热点。随着社会对企业社会责任的关注度提高,责任投资成为ESG研究的重要方向。责任投资强调投资者在投资决策中考虑环境、社会和治理因素,以实现长期可持续的经济回报。在ESG研究中,责任投资涉及评估公司的社会和环境影响,分析其可持续性和道德性,并将这些因素纳入投资决策的考量范围。全球气候变化的加剧,碳中和成为ESG研究的焦点之一。碳中和与环境保护、可持续发展密切相关,它涉及到企业和政府在减少碳排放、提高能源效率以及发展清洁能源等方面的行动。环境价值是ESG研究中重要的研究领域之一。环境价值考虑了自然资源的价值、生态系统的保护以及生物多样性的维护等方面。在ESG研究中,环境价值的关注点包括评估企业的环境风险和机遇,推动可持续的自然资源管理,以及评估企业对生态系统的影响和可持续发展。这三个词成为ESG未来研究的热点,主要是因为社会对可持续发展的要求日益增加,投资者和企业越来越意识到环境、社会和治理因素对长期价值的重要性。在实现可持续发展目标的过程中,责任投资、碳中和和环境价值是关键的研究领域,它们涵盖了环境保护、气候变化、资源管理和社会责任等方面的关键议题。

图7 我国ESG研究关键词突现时间表

四、研究结论与展望

(一)结论

本文利用CiteSpace软件,以2015—2023年中国知网发表的与ESG相关的文献为基础,绘制了ESG研究领域相关文献的发文数量、发文作者与机构、关键词共现以及关键词聚类等方面的知识图谱,对国内ESG领域的研究热点与发展状况进行了分析,并展望了未来的研究方向,得到了以下结论:第一,国内ESG研究起步比较晚,但是近两年来尤其火热。第二,国内ESG研究作者以个体为主,研究机构以高校为主。各作者和机构之间的沟通相对较少,尚未形成紧密的合作网络。仅有少数学者如殷红、董江春、邱牧远等为代表的作者,少数机构如首都经济贸易大学工商管理学院、中国人民大学商学院为代表的机构形成了比较微弱的合作关系,且都是小范围的合作关系。第三,目前我国学者研究ESG主要集中在融资约束、信息披露、企业价值、绿色金融、绿色创新和公司治理这几个方面。从最开始定性研究到现在定量研究,探讨ESG的影响因素和经济后果,将ESG与企业价值、融资、绿色创新联系起来,探索出一条适合中国企业发展与环境保护的道路。学者对ESG的研究从宏观领域到微观方面,从单一到多元的路径,呈现出了不同的侧重点。第四,根据研究进程的观察,ESG的发展可以划分为三个阶段。第一个阶段是2015年至2018年,为起步阶段;第二个阶段是2019年至2021年,为逐步发展阶段;第三个阶段是2022年至今,为高速发展阶段。第五,根据关键词突现结果可知,未来研究方向应结合“双碳”目标,分析ESG的影响因素、经济后果,同时也要关注ESG责任投资以及ESG的环境价值。

(二)展望

本文通过对ESG领域的深入探讨,发现目前ESG研究领域存在一些不足,针对此提出五点展望。

1.加强对ESG评级的研究,健全富有中国特色的ESG评价体系。目前已经有不少国家建立了自己的ESG评级体系,如欧盟于2018年发布了“可持续发展报告标准”,英国于2019年发布了“可持续发展报告指引”,韩国于2019年发布了《可持续发展报告标准》。由于各国所处的社会和经济环境不同,所以在构建ESG评级体系时,侧重点也不相同。我国应充分借鉴国外先进经验,在此基础上不断完善自身的ESG评级体系。在推动ESG发展过程中,加强对ESG评级的研究至关重要。建立系统、具体的ESG评价体系能够更好地指导投资者测算投资风险和投资回报,助力投资者进行可持续投资,进而推动企业履行ESG理念。当前国内ESG评价体系尚未形成统一标准且存在信息质量参差不齐、评级方法不够统一的问题,由于不同学者使用的ESG评级标准不一样,导致得出的有些结论不能统一。因此,我们需要进一步加强对ESG评级方法和标准的研究,以提高评级的准确性和可比性。这意味着我们需要对ESG评价指标进行深入挖掘和分析,结合中国实际情况,开发适合中国市场的ESG评价标准,以更好地评估企业的ESG表现。同时,加强ESG评级机构的监管,确保其独立性和公正性,提高ESG评级的可信度和权威性。

2.在推动ESG发展的过程中,需要加强对企业ESG“漂绿”行为的研究。企业的“漂绿”行为不仅会损害企业自身的声誉,还会使投资者、金融机构等利益相关者产生错误的判断,从而导致投资失误,使ESG投资失去价值。目前,我国企业在ESG方面的意识还比较薄弱,企业内部对于ESG的重视程度也不够。同时,由于我国的资本市场还不够成熟,企业的信息披露不够规范,这就使得市场上存在着大量的ESG“漂绿”行为。因此,在推动ESG发展的过程中,需要加强对企业ESG“漂绿”行为的研究,并建立起完善的信息披露制度。

3.未来可以进一步深入研究具有代表性和启发性的ESG典型案例。目前的研究主要以大样本为主,而通过选择一些具有典型意义的案例进行深入分析,可以更好地了解企业在践行ESG方面的背景和路径,并揭示案例背后的规律。还可以为其他企业提供有益的经验和借鉴,使其重视ESG、提升ESG表现。通过深入研究典型案例,探索成功的ESG实践所依托的关键因素、策略和管理措施,从而为其他企业提供具体指导和参考。

4.随着国家经济的发展,不同时期有不同的战略目标,对ESG的研究也应该结合不同的时代背景。未来政策环境的变化将对我国ESG发展产生深远的影响。随着我国绿色金融政策的不断完善和实施,越来越多的机构和投资者将会重视ESG因素,更加注重可持续性发展。同时,在宏观层面,政府将会加大对环境、社会和治理方面的监管力度,促进企业健全ESG管理体系、加强信息披露和公开透明度。这些政策的实施将有助于推动我国ESG领域的发展。

5.未来我们应该将ESG与其他学科结合。丰富研究框架,重视跨学科、跨领域的合作。目前我国的研究领域相对较窄,学科之间的合作较少,导致了研究问题的局限性。因此,需要加强不同学科之间的协作,拓宽研究视野。首先,要关注ESG的区域异质性。由于不同地区的政策、文化和经济发展水平都会对ESG绩效产生影响,从而导致ESG绩效的差异。因此可以将ESG与经济地理学相结合,从而更好地理解ESG绩效的区域异质性。通过深入研究不同地区的ESG绩效差异,可以更好地了解ESG实践在不同环境下的适应性和效果。其次,可以探究企业ESG绩效对其个人可持续发展的影响。通过研究个人对ESG的态度、行为和决策,可以更好地理解ESG对于个体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性。

猜你喜欢
领域绿色研究
绿色低碳
FMS与YBT相关性的实证研究
辽代千人邑研究述论
视错觉在平面设计中的应用与研究
领域·对峙
绿色大地上的巾帼红
EMA伺服控制系统研究
新常态下推动多层次多领域依法治理初探
肯定与质疑:“慕课”在基础教育领域的应用
3D 打印:先进制造领域的必争之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