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准化作业在火电调试中的探索与实践

2024-03-10 13:17张袁丰王卫群
电力安全技术 2024年1期
关键词:试运热态氨气

张 磊,张袁丰,王卫群

(江苏方天电力技术有限公司,江苏 南京 211102)

0 引言

2021 年修订后实施的《安全生产法》进一步指明了安全生产工作的方向并提出了更高的工作要求。一是明确全员安全生产责任,建立覆盖全员的岗位安全责任制;二是通过构建风险分级管控和隐患排查治理双重预防机制、加大投入保障、改善安全工作条件及加强安全生产标准化等制度措施的实施,使安全责任落地更具操作性。

针对电力生产现场而言,安全生产标准化[1]建设是规范作业过程、防止事故发生的重要利器之一。结合作业项目特点将该项目分解为可量化执行的系列控制点,通过对一个个控制点的管理,从而保障项目的安全、质量等。在标准化作业的基础上,进一步推动同质化水平建设,即不同地区、不同班组、不同人员实施的同一项任务,按照统一的标准和流程执行,均能够达到较好的安全预期目标值。下面以某6×800 t/h 循环流化床机组环保专业调试中的安全标准化作业过程为例进行介绍。

1 启动调试特点

火电机组基建启动调试具有参建人员多、专业多、周期长、工作量大、风险点多的特点[2]。试运指挥部负责机组试运组织和协调工作,下设锅炉、汽机、电气、热控、化学、环保等若干专业组,各专业组负责具体专业项目实施。启动调试过程分为分部试运、整套启动试运两个阶段。

2 总体工作思路

通过对一系列风险控制点的管理,实现项目(专业)安全目标。其优势在于随着调试工作的深入,风险源、危险部位能够清晰呈现,预控措施的有效性更易评估,也更利于执行操作。表1 为环保专业调试安全管理控制点设置及主要工作内容。

表1 环保专业调试安全管理控制点设置及主要工作内容

3 标准化作业过程

3.1 现场踏勘及方案编制

依据《生产过程危险和有害因素分类与代码》和《企业职工伤亡事故分类标准》等标准规范,结合项目进度目标、施工及启动试运组织特点、资源配置、工程现场环境条件、图纸、物质危险性等进行审查分析。运用头脑风暴法对本项目环保专业调试实施全过程可能存在的风险进行辨识。在此基础上,借助作业条件危险性评价法(LECD 风险评价方法)进行风险等级评定,实施风险分级管控。危险源及风险等级评价结果见表2。

表2 危险源及风险等级评价

3.2 分系统试运安全技术交底

分系统调试前,应对调试方案进行安全及技术交底,内容包括:作业应具备的条件、调试程序和验收标准、组织分工、危险源分析和防范措施、环境和职业健康要求等。

以脱硝选择性催化还原(selective catalytic reduction,SCR)反应分系统调试为例,辨识出存在的危险源,并采取防范措施。

3.2.1 危险源

包括:稀释风机转动部位;锅炉高处平台落物;缺失或不牢固的平台格栅、围栏;暖风器蒸汽;声波吹灰器带压缩空气运行(声压级约130 dB)。

3.2.2 防范措施

包括:正确佩戴安全帽;着装符合要求;禁止触碰稀释风机转动部位;对试运现场环境条件进行严格检查及确认;带蒸汽操作时,佩戴防护面罩及手套;蒸汽管道及暖风器应充分暖管,缓慢升压;声波吹灰器带压缩空气调试时,反应器内及邻近烟道应清场、关闭人孔门。

本控制点设置的目的是让参建各方试运人员能够知悉调试内容、程序、验收标准、存在的安全风险及应采取的防范措施。

3.3 分系统试运条件确认

组织参建各方试运人员进行分系统试运前联合检查,对照试运条件检查确认表逐条进行检查确认。重点对安装质量、单机试运结果、试运分工及在安全技术交底中提出防范措施的落实情况等进行检查确认,包括防护面罩等个人防护用品是否配备,试运区域警戒隔离是否落实,转动机械防护罩是否合格,通信是否畅通等。若发现存在不符合项则必须进行整改,闭环后方可进行分系统试运。

3.4 分系统试运

分系统试运条件全部满足要求后,按照试运方案及分工进行系统试运工作。试运过程中,除严格执行防范措施外,还应遵守电力安全生产相关标准及规程。转动机械启动时,事故按钮(若有)处必须有人值守。平稳运行直至停运过程中,加强设备系统巡回检查及运行参数监视。保持集控室与就地通信畅通,若有异常及时停止分系统试运。试运结束后,转动机械应及时断电或采取其他安全措施。

3.5 整套启动安全技术交底

整套启动试运阶段风险特点不同于分系统试运阶段。分系统阶段调试风险主要来自于施工作业过程,而整套启动风险主要是来自于热态工艺过程。安全技术交底的重点应放在热态运行工艺特点、风险辨识及预控措施上。

以脱硝SCR 整套启动试运为例,除分系统试运开展的危险源分析及采取的防范措施外,还应补充辨识热态试运中的危险源及所采取的防范措施。

3.5.1 危险源(热态增加)

包括:氨气;高温烟气。

3.5.2 防范措施

包括:氨气泄漏检测仪可靠投运;严格按照脱硝启动程序步骤投运脱硝系统;投入喷氨后,加强现场巡回检查;氨气泄漏及时进行隔离及处置。

3.6 整套启动试运条件确认

整套启动试运条件确认内容包括以下几个方面:一是确认分系统调试项目均已完成;二是热态生产准备到位,除运行规程、物资等之外,应备好相应的应急药品,如2 %~3 %的硼酸溶液;三是安全设施条件,如氨泄漏检测仪可靠投运、尿素水解车间消防喷淋可靠投入、氨气管道压力及严密性试验合格等;四是复验相关联锁保护逻辑;五是掌握应急处置原则要求及工作程序,如氨气设备管道不同部位泄漏的处理程序等。

3.7 整套启动试运

根据机组整套启动试运工作计划,按照环保整套试运方案开展热态试运。SCR 脱硝系统的安全工作应重点防止氨气系统发生泄漏。

3.8 总结评估

调试工作全部完成后应对专业安全风险管控、隐患治理进行回顾总结。重点应针对标准化作业控制点设置的合理性、风险辨识的全面性、预控措施的有效性等方面开展。若评估结果存在不足或漏洞,应及时组织修订并重新发布标准化作业手册,持续改进,提升事故防范水平。

4 隐患治理

调试人员除严格掌握并执行《电业安全工作规程 第1 部分 热力和机械》、《电力建设安全工作规程 第一部分:火力发电》等标准规范和严格落实反违章及风险管控外,还需深度辨识安全隐患,做到早发现、早治理。现将专业调试活动过程中发现的两例隐患的治理过程介绍如下。

1) 脱硫流化风机系统试运前检查发现转动轴未用防护罩进行全面封闭,不符合《电业安全工作规程 第1 部分 热力和机械》中3.4.1 要求。发现该隐患后,当即停止试运进程,整改合格后,再履行系统试运程序。同时对系统转动机械转动轴防护罩进行全面排查。

2) 该厂脱硝氨气制备系统进行分系统试运条件确认时,发现氨气排放管道与疏水罐的溢流管道联通后送至废水池。此种连接方式在分系统试运阶段由于不产生氨气,因此不构成安全隐患。但是当氨气制备系统处于热态运行时,由于水解器进行泄压或排污操作时氨气随同排出,氨气会通过疏水罐溢流管串入疏水罐顶部区域并蓄积,此时便出现了安全隐患。在疏水罐出现动火检修作业时可能发生氨气爆炸事故风险。后与设计、施工单位沟通,将疏水罐溢流管道、氨气排放管道分别送至废水池,该隐患得到治理。

5 结束语

本调试项目安全标准化作业实施过程,控制点设置恰当、风险辨识到位、预控措施有效,达到了预期安全目标。需注意的是,标准化作业手册必须要紧密贴合作业实际以保证调试风险管控的针对性和有效性。

猜你喜欢
试运热态氨气
ACPR1000热态满功率MSLB事故分析
空冷岛的热态冲洗及防冻措施
氨气还原氧化铜的微型实验
大型LNG工厂建设项目PMC试运投产管理初探
丝兰属植物提取物降低养鸡场氨气排放的试验
天然气厂、站投产试运风险分析及预防预警
高速电主轴热态性能分析及试验研究
基于接触热阻的龙门加工中心热态性能研究
国电北仑首台60万kW机组脱硝改造通过168试运
热烈庆祝北热燃机试运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