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育并举、为国育才”的西安交通大学

2024-03-11 06:30
考试与招生 2024年2期
关键词:西安交通大学人工智能学科

李 涓

西安交通大学是我国最早兴办、享誉海内外的著名高等学府之一,前身是1896年创建于上海的南洋公学,1921年定名为交通大学。1955年开始内迁西安,1957年分设为交通大学西安、上海两个部分,实行统一领导。1959年,交通大学西安部分定名为西安交通大学,同年被列为全国十六所重点大学之一。2000年,西安交通大学、西安医科大学、陕西财经学院三校合并,成为新的西安交通大学。

西安交通大学是首批进入国家211工程和985工程建设学校,C9联盟高校发起者之一。2017年入选国家一流大学建设名单A类建设高校,8个学科入选“双一流”建设学科。据ESI公布的数据,截至2023年5月,学校17个学科进入世界学术机构前1%,5个学科进入前1‰,其中工程学进入前万分之一。学校是涵盖理、工、医、经、管、文、法、哲、艺、教育、交叉等11个学科门类的综合性研究型大学,设有32个学院(部、中心)、9个本科书院和3所直属附属医院。现有在编教工6635人,其中专任教师3789人。

一、历史悠久,桃李芬芳

交大建校127年,形成了兴学强国、艰苦创业、崇德尚实、严谨治学的优良传统和起点高、基础厚、要求严、重实践的办学特色,培养出一大批卓越的政治家、科学家、社会活动家等,如黄炎培、李叔同、钱学森、吴文俊、黄旭华、顾诵芬等。建校以来,有200余名交大校友当选“两院”院士;迁校以来,学校培养或在校工作的院士有89名。有6位“两弹一星”功勋奖章获得者、4位国家最高科技奖获得者、3位新中国“最美奋斗者”、2位“共和国勋章”和国家荣誉称号获得者、10位世界500强中国企业掌门人。近五年国家科学技术奖获得者168人,全国劳动模范、全国先进工作者、全国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75人。迁校以来,学校为国家输送了各类人才29万余名。

二、实力卓著,成果突出

学校有本科招生专业76个、博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36个、硕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43个、博士专业学位授权点6个、硕士专业学位授权点29个,博士后流动站30个,国家一级重点学科8个、国家二级重点学科8个、国家重点(培育)学科3个,全国(国家)重点实验室8个,国家工程(技术)研究中心10个,国家产教融合创新平台2个,国家国际科技合作基地5个,国家应用数学中心1个,2011协同创新中心1个,其他省部级及以上重点科研基地195个。迁校以来,创造了百余项国内外科学研究领域的“第一”,在抢占科研制高点方面发挥了交大的引领作用,包括创建了我国第一个工程热物理研究所,第一个汽轮机、汽车制造、制冷与低温和压缩机专业,研制出我国第一台大型通用电子计算机、首个自主知识产权的数字处理芯片,在国际上首次提出了双剪统一强度理论等;创造了30000余项科研成果,其中241项获得国家三大奖,产生了数以千亿计的经济社会效益。

三、创新发展,世界一流

进入新时代,学校主动把握世界高等教育规律,适应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需要,以“国家使命担当、全球科教高地、服务陕西引擎、创新驱动平台、智慧学镇示范”为目标定位,创建中国西部科技创新港,围绕理、工、医、文4大领域建立了8大平台、30个研究院和400多个科研基地、智库,深入推进教研一体、学科交叉、产教融合、协同育人、联合攻关,通过先行先试、破题示范,主动探索21世纪现代大学与社会发展深度融合的新模式、新形态和新经验,打造服务新时代西部大开发的创新引擎。

学校高度重视国际合作与交流,扎根中国大地建设世界一流大学。与世界一流大学开展深度合作,不断探索合作新模式,创办西交利物浦大学、西安交通大学米兰理工联合设计与创新学院等一批中外合作办学机构与项目。服务共建“一带一路”,首倡发起丝绸之路大学联盟,已经吸引37个国家和地区的160余所大学加盟并开展多元合作。开展国际科技合作,为解决世界性重大科学难题贡献中国智慧、提出中国方案、发出中国声音。

四、特色专业

(一)能源与动力工程

西交大能源与动力工程专业是一个宽口径大类专业,专业地位与综合实力处于全国领先地位,在国际上也享有较高声誉。专业所对应的“动力工程及工程热物理”一级学科被认定为首批一级学科国家重点学科,多次国家学科评估均为A+。该专业培养具有动力工程及工程热物理学科宽厚基础理论,系统掌握能源高效转换与洁净利用、动力系统及其自动化控制与运行方面的专业知识,具有较高的科学素养和人文素质,工程实践经验丰富,社会责任意识、自主学习意识和自我创新意识强烈,国际视野开阔,引领行业、企业未来发展方向的高级专门人才。

该专业60%左右的毕业生保送或考取研究生,约10%-15%出国深造,其余毕业生就业领域宽广,就业层次高,可到能源动力、动力机械、航空航海、石油化工、环境保护等相关领域的研究院所、设计院、高等院校与大型企业从事科学研究、技术开发、教学和管理工作。

(二)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

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2006年被评为首批国家一级重点学科,在教育部多轮学科评估中均获得A+。

毕业生具有显著专业特色,主要服务于电力设备制造、特高压和智能电网建设与运行,在国内外具有一流竞争力。该专业本科毕业生有50%保送或考取研究生,约10%出国深造,其余毕业生主要在电力设备制造业、电力系统运行部门、信息产业、国防工业、科研院所和国家机关等领域和行业就业。

(三)机械工程

机械工程专业致力于培养拥有“一等品行”,兼具全球视野、中国情怀、西部担当,能以坚实宽广的科学、工程理论基础和全面过硬的专业能力,在高端装备制造、智能制造等领域的产品开发、技术研发、生产管理、科学研究等岗位中有效解决复杂问题、创新推动行业进步的工程科技“领军潜质”人才。

该专业人才培养具有四大特点:一是规格高。聚焦未来社会对工程科技人才的新需求,以具有“一等品行”和具有较强工程社会观、工程系统观、创新能力和国际视野的工程“领军潜质”人才为培养对象。二是体系实。遵循国际工程教育的先进理念,坚持产出导向,从人格、专业、社会三个维度,细化了专业教育产出(毕业要求),并构建了逐层支撑的课程体系和教学过程。三是内容新。紧密把握国家重大战略需求,面向高端装备、先进制造和智能制造,坚持科研反哺教学,适时优化教学内容,打造传统专业转型升级“新结构”。四是模式优。全面推行CDIO工程教育模式,构建了具有研究型大学特色的多层次实践教学体系;依托国家级科研基地和校外实践,打造科教融合、校企协同的工程创新型人才培养的平台与机制。

学院毕业生竞争力强、发展后劲足,其中约60%继续在国内攻读研究生,约20%前往麻省理工学院、剑桥大学、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卡内基梅隆大学、德国亚琛大学等国际名校深造,其余主要就职于智能制造、航天航空、新能源汽车、动力装备、信息通讯等领域的骨干企业及科研院所。毕业生在用人单位中享有良好口碑,获得了高度认可和赞誉。

(四)人工智能

2017年由我国人工智能领域著名学者、中国工程院院士郑南宁教授领衔,西安交通大学创办了“人工智能拔尖人才培养试验班”,探索人工智能方向本科生的培养,并于2018年招收了第一届本科生。

人工智能本科专业旨在培养扎实掌握人工智能基础理论、基本方法和应用技术,熟悉人工智能相关交叉学科知识,具备突出的科学素养、创新能力、系统思维能力与国际视野,未来能在我国人工智能技术与产业发展中发挥领军作用,并有潜力成为国际一流工程师、科学家和企业家的优秀拔尖人才。课程设置注重跨领域学科交叉融合,强调理论知识广度与深度的融合,培养学生具有跨学科、强基础的复合型知识创新能力,能够满足学生未来多样化发展需要。形成了包括数学与统计、科学与工程、人工智能核心、计算机科学核心、认知与神经科学、人工智能与社会、先进机器人学以及人工智能平台与工具在内的8个专业课程群,每个课程群由若干门必修课和选修课组成,多门课程采取多主题(Topic)授课方式。

猜你喜欢
西安交通大学人工智能学科
【学科新书导览】
《西安交通大学(社会科学版)》青年编委招募
《西安交通大学(社会科学版)》再获“最受欢迎期刊”
西安交通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简介
土木工程学科简介
2019:人工智能
人工智能与就业
“超学科”来啦
数读人工智能
下一幕,人工智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