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省人口发展现状特征及趋势研究(上)

2024-03-11 05:55杨新洪
岭南学刊 2024年1期
关键词:性别比常住人口生育率

杨新洪

(广东省统计局,广东 广州 510031)

当前,广东和全国一样,面临着人口出生率低、死亡率低的现状。新生儿出生少、老年人寿命长,人口总负担系数提升,已使广东迈进人口老龄化阶段,特别是粤东、粤西、粤北地区户籍人口多于常住人口,已进入人口老龄化中期阶段,不利于广东社会经济的持续稳定发展和区域协调发展。

一、人口发展现状及特征

(一)人口发展现状

1.常住人口总量变动情况(见图1)。1982—2020年年度数据显示,广东常住人口总量基本呈线性增长趋势,人口数从1982年的5419.35万人增长到2020年的12624.00万人,年均增加189.60万人,年均增长22.50‰。

图1 1982—2020年广东常住总人口变动趋势

2.户籍人口自然变动情况(见图2)。(1)出生率。1983—2019年期间,广东累计出生4427.62万人,年平均出生122.99万人,年平均出生率为16.12‰。其中,1983—1991年期间出生率高于20‰;之后下降到2002年的13.66‰;2002—2015年保持在13‰—14‰之间;2015年后略有回升。(2)死亡率。1983—2019年期间,广东累计死亡人口1523.95万人,年平均死亡42.33万人,年平均死亡率为5.55‰,死亡率波动幅度很小。(3)自然增长率。1983—2019年期间,广东累计自然增长人口2903.67万人,年平均自然增长80.66万人,年平均自然增长率为10.57‰。其中,1983—1991年期间人口自然增长率均高于14.8‰;之后下降到2002年的8.44‰;2002—2015年保持在7.5‰—8.5‰之间;2015年后略有回升。

图2 1982—2019年广东户籍人口自然变动情况

3.年龄结构变动情况(见表1)。(1)少年儿童人口数量和比例均呈增长趋势。2010年,广东0—14岁少年儿童人口数1760.40万人,占比16.87%;2020年,增加到2374.99万人,占比18.85%。(2)劳动适龄人口数量呈增长趋势,但占比下降。15—64岁劳动适龄人口从2010年的7963.03万人增加到2020年的9144.96万人,十年间增加 1181.93万人,但占比从2010年76.33%下降到2020年72.57%,十年间下降了3.76个百分点。(3)老年人口数量及所占比重均呈上升趋势。65岁以上老年人口由2010年的708.62万人增加到2020年的1081.30万人,增加372.68万人,年均增长4.32%,占比由2010年的6.79%提高到2020年的8.58%,上升了1.79个百分点。

表1 2000—2020年广东人口年龄结构变动情况

4.人口年龄负担情况。人口年龄负担水平略有上升,负担水平相对较低。2020年,广东少儿抚养系数为25.97%,比2010年上升了2.98个百分点;老年赡养系数为11.82%,比2010年下降了1.44个百分点;总负担系数为37.79%,比2010年上升了1.54个百分点。2020年,广东总负担系数比全国平均水平(45.98%)低8.19个百分点,排在全国第26位,其中少儿抚养系数排第18位,老年赡养系数排第29位。

5.人口性别结构情况(见图3)。2020年,广东总人口性别比为113.08,其中城市人口性别比为114.75,镇人口性别比为109.03,乡村人口性别比为111.36。人口性别比偏高的主要原因是人口流入,2020年省外流入人口性别比高达144.60,比全省平均水平高31.52个百分点;其次是出生婴儿性别比偏高,2020年我省出生婴儿性别比为120.34,比全省平均水平高7.26个百分点。

图3 2020年广东分年龄的性别比

6.人口城镇化情况(见图4)。广东人口城镇化呈稳步上升趋势,从1990年的36.80%上升到2020年的74.15%,30年间提高了37.35个百分点。广东人口城镇化进程大体可分为三个阶段:一是1990—1995年的早期低速提升时期,年均提升0.50个百分点;二是1995—2000年的中期快速提升时期,年均提升3.14个百分点;三是2000—2020年的后期低速提升时期,年均提升0.96个百分点。

图4 1990—2020年广东人口城镇化

7.各年龄段人口城乡结构情况(见图5)。(1)城市人口比重。0—14岁年龄段,城市化水平随年龄先升后降,从0岁的52.51%提升到3岁的56.28%,然后下降到14岁的48.27%;14—20岁年龄段,城市化水平急剧上升,从48.27%上升到68.18%;20—38岁年龄段,城市化水平较为平稳,大致维持在68%—70%之间;38—90岁年龄段,城市化水平呈下降趋势,从68.89%下降到的36.73%。(2)镇人口比重。0—14岁,随年龄稳步上升,从15.60%提升到17.12%;14—23岁,急剧下降,从17.12%下降到10.52%;23—61岁,稳步提升,从10.52%上升到15.50%;61岁以上,保持平稳,处于15.2%—15.8%之间。(3)乡村人口比重。0—14岁,随年龄先降后升,从0岁的32.89%下降到3岁的28.65%,再回升到14岁的34.61%;14—20岁,急剧下降,从34.61%下降到20.17%;20—44岁,保持平稳,处于18.5%—21.0%之间;44岁及以上,呈上升趋势,从20.49%上升到47.21%。

图5 2020年广东各年龄段城乡结构情况

8.常住人口地区分布及其变动情况。(1)地区人口分布变动(见表2)。人口增长是主流。2010—2020年,广东人口增长的有15个地市,其中年均增长较高的是深圳(5.42%)、珠海(4.56%)、广州(3.93%)、中山(3.54%)和佛山(2.81%)。另有6市人口呈负增长,分别是汕尾(-0.93%)、梅州(-0.90%)、揭阳(-0.53%)、河源(-0.39%)、潮州(-0.39%)和湛江(-0.02%)。人口向珠江三角洲聚集趋势明显。2010年,珠三角地区9个地市常住人口5612.73万人,占全省的53.80%;2020年,十年间增加2188.70万人到7801.43万人,占比提高到61.91%,提升8.11个百分点。其他12个地市十年间常住人口减少了19.50万人。(2)地区人口负担水平变动(见表3)。2010年,广东总负担系数36.25%,超过50%的仅有茂名(54.61%)和河源(50.53%);总负担系数最低的为东莞(11.82%)、深圳(13.24%)和中山(19.23%);云浮(47.62%)、湛江(46.65%)、揭阳(46.43%)和汕尾(45.78%)的总负担系数也较高。2020年,广东总负担系数上升1.54个百分点达到37.79%。低于50%的有东莞(19.99%)、深圳(22.44%)、中山(27.67%)、广州(27.70%)、佛山(28.95%)、珠海(29.07%)、惠州(38.10%)、江门(40.90%)和潮州(48.30%);茂名(64.35%)、湛江(61.32%)、梅州(61.04%)和云浮(60.31%)则超过60%。(3)地区人口家庭户规模变动。2020年,广东共有家庭户4246.92万户,户均人口2.63人,与全国家庭户户均人口2.62人差别不大。其中,1人户占比33.22%,比全国高7.83个百分点;2人户、3人户和4人户占比分别为24.25%、16.48%和12.22%,分别比全国低5.44个、4.50个和0.96个百分点;5人户及以上户占比13.83%,比全国高3.07个百分点(见图6)。2020年,广东珠三角9市家庭户户均人口不足3人,而粤东粤西粤北(除韶关外)户均人口均超过3人。其中,户均人口最少的是东莞的1.95人、最多的是揭阳的3.81人,韶关户均人口2.76人。与2010年相比,广东家庭户平均规模下降了0.48人/户(见图7)。

材料分析题主要从职业认知、职业道德、思维品质三个方面去考察参赛选手。2018年材料分析题的名称是:幼儿园活动区的材料可以共享吗?答案当然是可以。幼儿活动区域的核心价值在于尊重幼儿个体差异,以幼儿个性发展为本。在活动区,幼儿可以自主选择游戏材料,通过不断的重复、轮流、持续的探索来完成活动区的游戏目标。此时幼儿教师所担任的角色是以间接引导为主,而不是直接干预。本案例中,教师制定的活动规则因过于死板、守旧,在某种程度上阻碍了幼儿的发展,应改成“幼儿自主拿取游戏材料、游戏结束后有序归放”的活动游戏规则,以便更好的适应幼儿发展优先的教育理念。

表2 广东常住人口地区分布情况

表3 广东常住人口分地区负担系数

图6 2020年广东省、全国家庭人口规模

图7 广东各地区家庭户规模变动情况

9.流动人口变动情况。(1)省外流入人口来源地相对集中(见图8)。2020年,广东省外流入人口2962.21万人,其中广西693.03万人,占比23.40%;湖南511.67万人,占比17.27%;河南、湖北、四川、江西和贵州均超过200万人,占比均超过7%;其他23个省市共514.20万人,占比17.36%。(2)户籍流出人口目的地相对分散(见图9)。2020年,广东户籍人口中流出到省外的仅168.72万人。其中,流至广西有19.25万人,占比11.41%;湖南有14.94万人,占比8.86%;海南有13.83万人,占比8.20%。(3)省外流入人口现住地集中(见图10)。2020年,广东省外流入人口现住地在深圳822.88万人、东莞619.35万人、广州493.50万人,3市合计占比65.35%。流入人口现住地超过百万人的还有佛山(310.68万人)、中山(193.00万人)和惠州(161.42万人)。(4)省外流入人口性别和年龄结构(见表4)。2020年,广东省外流入人口男性1751.17万人,女性1211.04万人,性别比高达144.60。其中0—14岁258.98万人,占比8.74%;15—64岁2643.76万人,占比89.25%;65岁及以上59.47万人,占比2.01%。

表4 2020年广东省外流入人口性别及年龄构成

图8 2020年广东省外流入人口来源地分布

图9 2020年广东户籍流出人口目的地分布

图10 2020年广东省外流入人口现住地分布

10.人口受教育程度情况。(1)各年龄层受教育程度。2020年,广东3岁以上人口受教育程度比例:未上过学2.39%、学前教育4.28%、小学21.42%、初中36.76%、高中18.88%、大学专科8.90%、大学本科6.64%、硕士研究生0.65%和博士研究生0.08%。(2)与全国比较(见图11)。广东小学受教育程度人口比重低于全国,初中和高中受教育程度人口比重高于全国。15岁及以上人口受教育程度集中在初中、高中、小学,所占比重全国为77.53%、广东为78.69%,大专及以上受教育程度所占比例全国为18.78%、广东为19.34%。广东大专及以上受教育程度占比低于北京(47.62%)、上海(37.55%)、天津(31.13%)、陕西(22.25%)、江苏(22.01%)、宁夏(21.78%)、内蒙(21.74%)、新疆(21.32%)、山西(20.75%)、辽宁(20.50%)和浙江(19.63%),居全国第12位。(3)省外流入人口受教育程度(见图12)。省外流入人口中受教育程度为初中的占比48.74%,明显高于全省平均水平的36.76%;大专及以上的占比12.37%,低于常住户籍的7.50%。(4)地区人口受教育程度(见表5)。2020年,广东各地区受教育程度为初中的人口最多、占比最高,其次是小学和高中。大专及以上受教育程度人口占比较高的有深圳(20.06%)、湛江(16.71%)、珠海(16.15%)和广州(15.56%),汕尾、汕头、潮州和揭阳占比均低于5%。广东大专及以上受教育程度人口占比明显落后于江苏,江苏省会南京占比高达36.12%、苏州占比23.05%。(5)分年龄受教育程度变动情况(见图13和表6)。2020年,广东“未上过学”的人口主要集中在3—6岁和60岁及以上人口中;“学前教育”人口集中在3—6岁组;“小学”人口主要分区在6—11岁和40岁以上年龄段,其中62岁以上“小学”受教育程度占比最高;“初中”主要分布在12—15岁和20—61岁年龄段;“高中”主要分布在15—48岁年龄段,其中15—19岁年龄段中,“高中”受教育程度人口所占比例为最高;18—48岁年龄段“高中”人口所占比例仅次于“初中”。“大学专科”有1082.49万人,主要分布在18—42岁年龄区间,其中19—24岁“大学专科”占比超过20%;“大学本科”有807.50万人,主要分布在18—38岁,占比10%;“硕士研究生”有78.91万人,主要集中在23—40岁;“博士研究生”9.39万人,主要分布在25—44岁。2020年,未上过学的比例与2010年基本持平;小学、初中占比有所下降,特别是初中受教育程度下降了6.72个百分点;高中受教育程度人口比重上升了1.03个百分点;大专及以上受教育程度占比均有所提升,其中大学专科提升了3.88个百分点,大学本科提升了3.57个百分点,研究生提升了0.43个百分点。

表5 2020年广东各地区人口受教育程度 单位:%

表6 广东省6岁及以上常住人口受教育程度

图11 2020年人口受教育程度广东与全国情况

(二)人口发展主要特征

1.规模大。2020年人口普查数据显示,广东常住人口12601.25万人,居全国第一;户籍人口9807.76万人,仅次于河南和山东,居全国第三;省外流入人口2962.21万人,居全国第一。在户籍人口中,家庭户4246.92万户,集体户422.25万户,家庭户人口11167.18万人,集体户人口1434.08万人,均为全国第一。

2.增速快。2010—2020年,广东常住人口年均增长速度为15.97‰,仅次于贵州,居全国第二;户籍人年均增长速度为19.07‰,仅次于西藏,居全国第二。

3.年龄结构年轻。2020年,广东常住人口平均年龄35.64岁,仅高于贵州的35.57岁和西藏的32.04岁,居全国第三。

4.总负担水平相对较低。2020年,广东人口总负担系数为37.79%,仅高于北京、上海、黑龙江、吉林、内蒙古和浙江,居全国第七。其中,广东的少儿抚养系数是25.97%,显著高于老年赡养系数11.82%。

5.老龄化程度低。2020年,广东65岁及以上人口占比11.82%,仅高于西藏和新疆,居全国第三。

6.文化素质相对较高。2020年,广东15岁及以上常住人口人均受教育年限达到10.56年,仅低于北京、上海、天津、山西和辽宁,居全国第六。

二、人口发展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人口有效增长的诸多因素受到制约

人口自然增长仍是广东人口增长的第一动力,省外人口净流入是第二动力,户籍人口净迁入是第三动力。2020年,广东的常住人口、户籍人口和流入人口总量增长速度和全国一样,呈现明显的减缓趋势。2020年,广东同时出现“底部老年化”和“顶部老龄化”。0-14岁少儿人口占比18.85%,低于国际人口学界30%的通用标准;65岁及以上老年人口占比8.58%,高于7%的国际标准,且呈持续上升态势,广东的粤东粤西粤北地区大多已迈入人口中度老龄化阶段。2020年,总负担系数呈上升趋势。广东的总负担系数由2010年的36.25%上升1.54个百分点,达到37.79%。在21个地级市中,茂名、湛江、梅州和云浮市均超过60%,高于50%的“人口红利”窗口。2020年,劳动适龄人口占比下降,劳动力高龄化趋势明显。广东15—64岁的劳动适龄人口占比由2010年的76.33%下降到72.57%,其中45—59岁劳动力人口占19—59岁主要劳动力人口的比例已上升到31.53%,且有继续上升趋势。

(二)地区和城乡之间人口出生率差距进一步扩大

1.珠三角地区人口出生率最低。2020年,珠三角地区出生人口达68.7万人;粤东、粤西和粤北三个区域出生人口合计60.5万人。珠三角地区的出生率最低为8.8‰,其他三个区域的出生率均在11‰以上,粤西最高为13.6‰(见表7)。2020年,珠三角地区的育龄妇女最多,但是总和生育率(指平均每对夫妇生育的子女数)却是最低,仅为1.17(国际上通常以2.1作为人口世代更替水平),处于超低生育水平。粤西生育率最高,为2.17,略高于更替水平。最低的珠三角地区和最高的粤西生育率正好相差1。生育率次低的是粤北,为1.95。粤东生育率为1.55,仅高于珠三角地区,低于粤西和粤北(见表8)。

表7 2020年广东各区域出生率情况

表8 2020年广东各区域生育率情况

2.乡村人口生育率最高(见表9)。2020年,广东生育率最高的是乡村1.87,最低的是城市1.19,镇为1.63。城市和乡村相差0.69。从2000年到2010年再到2020年,城市、镇和乡村的生育水平不断提升。城市生育率始终是最低的,乡村始终是最高的,二者之间的差距在不断增大,从2000年城乡相差0.43,增加到2010年相差0.63,到2020年进一步增加到0.69。2020年,广东不同区域之间差距较大,粤西乡村生育率最高为2.51,粤北生育率次之为2.24,两地区的生育率在更替水平之上。珠三角地区的城市、镇、乡村生育率均是最低的,其中生育率最高的乡村(1.48)甚至都低于粤西的城市(1.77)和粤北的城市(1.66)。

表9 广东分城市、镇、乡村生育率情况

3.地区间生育率差距较大(见表10)。2020年,广东各地区生育率最高的是湛江市2.22,其次是茂名市2.16,最低的是东莞市1.04。总和生育率在2.0—2.1之间的有清远和云浮;在1.5—2.0之间的有韶关、河源、梅州、阳江、汕尾、肇庆、揭阳和惠州等8个地市;在1.3—1.5之间的有潮州、汕头、江门、中山和佛山等5地个市;在1.0—1.3之间的有珠海、广州、深圳和东莞。2020年,广东分城市、镇、乡村生育率最低的是东莞,分别是1.04、0.94和1.17。城市生育率最高的是云浮市1.89,镇最高的是清远市2.11,乡村最高的是湛江2.66,分别比东莞市高出0.85、1.17和1.49。

表10 2020年广东省各地区分城市、镇、乡村生育率情况

(三)受教育程度水平越高生育率越低

2020年,广东人口出生率随着受教育程度升高,多孩比例下降,一孩比例上升,二孩比例以大学本科为峰值先升后降。未上过学的多孩比例最高为37.2%,从小学到初中再到高中,每升一级多孩率下降约10个百分点;从高中到大学专科再到大学本科,每升一级多孩率几乎下降一半;硕士的多孩率最低为2.1%;博士的多孩率为3.4%(见表11)。2020年,随着受教育程度升高,广东平均生育年龄先降后升,小学平均生育年龄较高为30.7岁,初中明显下降至29.1岁,随后逐渐提升,博士研究生平均生育年龄最高达到33.2岁(见表12)。

表11 2020年分受教育程度的生育情况

表12 2020年广东分受教育程度的生育年龄情况

2020年,随着受教育程度升高,广东适婚女性初育年龄上升。平均初育年龄最低的是初中为27.0岁,最高的博士高至32.1岁;再育年龄几乎都在30岁以上,博士平均再育年龄几乎达到高龄产妇的年龄下限35岁;多孩生育年龄最低的初中在31.6岁,博士则高达37.6岁。

猜你喜欢
性别比常住人口生育率
广东:2022 年常住人口与户籍人口均过亿
低生育率:怀疑、再调查与重复验证
中国低生育率研究进展:一个文献综述
北京城市副中心:常住人口控制在130万以内
全球生育率,新加坡最低
中国出生人口性别比“七连降”
2015年上海市常住人口首现负增长
低生育率群体计划生育服务工作的探讨
韩国女性公民社会组织参与出生性别比治理的经验与启示
上海2008年常住人口1888万多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