畅谈产学研 助力新发展
—— 代表委员共话产学研合作

2024-03-11 06:20
中国科技产业 2024年3期
关键词:新质生产力产学研

◎ 本刊记者 白 静

全国人大代表张学武:构建产学研一体化合作研究平台,激励中小企业培育新质生产力

全国人大代表、盐津铺子食品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张学武表示,应在政策、资金、人才等方面多向中小企业倾斜,激励中小企业培育新质生产力,包括设立中小企业技术创新计划,在国家科技计划中设立中小企业技术创新专项。设立中小企业技术转让资金,促进成果转化,政府可构建产学研一体化的合作研究平台,支持科研单位和高校向中小企业转让技术和开展技术创新合作。在财政资金科技计划中引入充分竞争机制。加大中小企业技术创新风险投资。

全国人大代表史浩飞:鼓励以科技领军企业为主体的产学研合作

推动发展新质生产力,是全国人大代表、中国科学院重庆绿色智能技术研究院研究员、微纳制造与系统集成研究中心主任史浩飞关注的领域之一。史浩飞认为,科技领军企业是推动新质生产力发展的关键力量。他建议,鼓励科技领军企业建立基础研究实验室和基金,对建立基础研究实验室和基金的科技企业给予税收减免、财政补贴等优惠政策,降低企业成本,提高其投入基础研究的积极性。同时,鼓励以科技领军企业为主体的产学研合作,鼓励资源、设施、数据开放共享,引导科技领军企业与高等院校、科研机构协同创新,对在合作中取得突出成果的企业给予奖励和表彰。

全国人大代表冷友斌:打通产学研链路,发展“功能标识食品”

2024 年全国两会期间,全国人大代表、飞鹤乳业董事长冷友斌向两会提交了《关于大力发展“功能标识食品”加快推动健康产业新质生产力发展的建议》。他建议,通过明确分类、开展试点、产学研合作等助推“功能标识食品”发展,可更好地满足人民群众对营养的需要,加快推动健康产业新质生产力发展。“基于我国悠久的‘食养’文化,以及药食同源、寓医于食的健康理念,通过科研创新发展‘功能标识食品’是一条必要且可行的路径。通过提供具有健康功能的营养食品,可用一种更加经济实惠的方式来更好地增进人民群众的身体健康。”冷友斌表示。

全国人大代表赵皖平:加强产学研合作,培育农业新质生产力

全国人大代表、安徽省农业科学院副院长赵皖平表示,以科技创新培育农业新质生产力,是农业高质量发展的核心驱动力,是推动乡村振兴的内在要求。为此,赵皖平提出建议:同频共振,加强产学研合作,打 通 学 术界与产业界的信息鸿沟,建立有效的协调沟通机制,推动合作事项的具体落实等;以市场为导向,推动企业与科研院校联合开展关键技术攻关或新质技术的应用研究,以赛事或农研基金等形式联合构建新型科技平台,建立人才联合培养与交流机制等;加大向农村地区派驻科技人员的力度,以“科研+基地+农户+企业”等多种科技成果转化模式,打通束缚新质生产力发展的堵点卡点,指导农民发展高质量农业。

全国政协委员王彤宙:加强合作进行对接,推动共建“一带一路”绿色发展

为推动共建“一带一路”绿色发展,全国政协委员,中交集团党委书记、董事长王彤宙提出以下建议:一是建议加强政策引导与机制支持,研究建立国有企业境外投资协调联动机制,推动企业“抱团出海”;二是建议支持鼓励绿色技术研发推广应用,降低全产业链碳排放和能耗,打造一批绿色“一带一路”典型项目标杆;三是建议积极向全球传递中国绿色发展信心,推动将绿色“一带一路”建设同联合国框架下的应对气候变化、生物多样性合作进行对接,以绿色基建、绿色能源、绿色交通项目的实施丰富“两山”理论的海外实践;四是建议加快推进绿色标准对接,积极推介国内绿色投资标准,参与国际绿色标准制定,推进中国规则标准“出海”。

全国政协委员连玉明:打造协同创新共同体,以数字化赋能新质生产力

京津冀协同发展走过第十个年头,如何在产业协同上实现新的更大突破?全国政协委员、北京国际城市发展研究院创始院长连玉明认为,建设协同创新共同体是关键。三地应以数字化赋能新质生产力,以高水平协同开放推进高质量协同发展。作为城市规划领域的专家,连玉明委员长期密切关注京津冀协同发展的新进展新成效。他认为,当前,京津冀协同发展迈入了从单向疏解承接转向双向互通融合、从缩小内部差距转向增强整体实力、从改革破藩篱转向开放创新优势的新阶段。三地打造京津冀协同创新共同体,应聚焦科技创新,产业提质,以数字化赋能新质生产力,推动科技创新与产业创新之间的双向连接,为区域协同发展赋能。

全国政协委员马永生:加强“政产学研”多方创新合作,激发经济发展新动能

略性新兴产业代表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的方向,是国家培育发展新动能、赢得未来竞争新优势的关键领域。同时,生态文明建设是关系中华民族永续发展的根本大计,积极应对塑料污染,事关我国生态文明建设和高质量发展。关于上述问题,全国政协委员,中国石化集团公司董事长、党组书记马永生表示,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带动新质生产力快速形成,有效释放了经济发展新动能,但仍面临一些问题和挑战。对此,他建议进一步加强顶层设计,加大重点领域的支持力度,完善科技金融体系,强化科技支撑;加强“政产学研”多方创新合作,重点开展包括再生塑料高值利用技术与装备、绿色改性剂开发与应用、低值废塑料能源利用与污染防治技术等研究,支撑废塑料资源化利用产业发展。

全国政协委员许礼进:开展产学研用协同创新,推动机器人产业高质量发展

全国政协委员、芜湖机器人产业发展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兼总经理许礼进在全国两会期间提交了《关于创新驱动人形机器人产业高质量发展的提案》。许礼进表示,由于我国人形机器人研究起步较晚,整体技术水平与国外相比有差距。虽然我国人形机器人产业发展已进入窗口期,但是在场景创新和应用推广方面还存在共性关键技术有待提升、产品成本高限制商业化应用推广、商业化落地场景缺乏阻碍产业化进程等问题。针对上述问题,许礼进建议:聚焦产业共性关键技术,加大技术创新力度。依托现有或新组建国家级技术创新平台,凝聚国家战略科技力量和优势创新资源,开展产学研用协同创新,突破人形机器人专用操作系统、智能控制器等基础理论与共性关键技术,加快产业共性关键技术的落地转化。

猜你喜欢
新质生产力产学研
寻找新质生产力
形成新质生产力要先锻造新质思维
精益求精产学研 继往开来朝阳人
构建训练伤一体化防治模式 为新质战斗力生成提质增效
完善转化机制 推动产学研融合
纺织摘奖项目产学研居多
把“风景”转化成“生产力
基于体系仿真试验床的新质作战能力评估
学前音乐教育专业产学研人才培养模式探讨
人口红利与提高生产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