术前H-FABP对急性ST 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PCI 术后心力衰竭发生的预测价值

2024-03-12 09:27柳元化曹建成廖骏
现代实用医学 2024年1期
关键词:心肌细胞心肌梗死心肌

柳元化,曹建成,廖骏

急性ST 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segment elevation myocardial infarction,STEMI)是因冠状动脉阻塞导致心肌缺血坏死的一种心血管疾病[1]。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ercutaneous coronary intervention,PCI)是目前急性STEMI的主要治疗手段之一,它可以快速缓解患者症状,缩小心肌梗死面积,降低患者死亡率,促进良性预后[2]。但临床研究发现,PCI 治疗本身具有一定的风险,且术后有并发症风险。心力衰竭是常见的PCI 术后并发症,一旦发生极易造成患者死亡,提前干预或可促进良性预后。心型脂肪酸结合蛋白(heart-fatty acid-binding protein,H-FABP)是一种新型的心肌标志物,其在STEMI的诊治中具有重要的临床价值。研究表明,术前高H-FABP 水平提示患者存在心肌损伤和不同程度的心肌缺血,增加PCI 术后并发心力衰竭的风险[3]。本研究通过分析急性STEMI 患者PCI 术前H-FABP 水平对术后心力衰竭发生的预测价值,以期为临床诊治提供参考,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前瞻性选择2020 年1 月至2022 年1 月湖州市第一人民医院收治的行PCI 治疗的急性STEMI 患者90 例,其中男55 例,女35 例;年龄40~67 岁,平均(53.5±5.9)岁;体质量指数(bodymassindex,BMI)17.1 ~26.1kg/m2,平均(21.84±2.82)kg/m2。本研究的实施得到湖州市第一人民医院医学科研与临床试验伦理委员会批准。

1.2 入选标准 纳入标准:(1)符合急性STEMI 的诊断标准[4];(2)能积极配合完成治疗;(3)符合PCI治疗适应证;(4)患者及家属对本研究知情且同意。排除标准:(1)手术不耐受者;(2)有凝血功能障碍者;(3)有免疫系统相关疾病者;(4)有精神疾病或沟通有障碍者;(5)既往有心力衰竭史者;(6)伴有严重肝、肾功能不全者;(7)妊娠期或哺乳患者。

1.3 方法

1.3.1 手术方法 所有患者均由同组医护人员展开PCI 治疗,步骤如下:首先用碘伏在患者血管穿刺点(通常是股动脉或桡动脉处)消毒,用针和导丝经穿刺点进入血管,再将导丝在X 线的引导下推到冠状动脉开口处,并经导丝将导管送入,经导管注射对比剂,同时使用肝素盐水滴注冲洗导管防止导管内凝血堵塞;然后用球囊扩张血管,再将支架置入在狭窄部位,使其固定在血管内壁上,并将支架展开;最后退出导管并缝合包扎伤口。

1.3.2 心力衰竭评估 患者PCI术后进行为期1 年的随访,将发生心力衰竭作为随访终点事件。使用购自美国GE 公司的VolusonE10 四维超声诊断仪,将探头频率设定为3 ~7 MHz,检查患者的心功能指标。将左室射血分数≤40%的患者,确诊为心力衰竭[5]。将发生心力衰竭的患者纳入发生组,未发生心力衰竭的患者纳入未发生组。

1.3.3 资料收集 向患者发放调查问卷,在护士的指导下填写,内容包括患者性别(男、女)、年龄(<50岁、50 ~60 岁、>60 岁)、BMI(≤18.5 kg/m2、>18.5~<23.9 kg/m2、≥24 kg/m2)、是否患有基础疾病[(是、否),如:高血压、高血脂、高血糖等]、吸烟史(有、无);同时记录患者临床资料,包括发病至入院时间、置入支架数量、梗死血管(左前降支、左旋支、右冠状动脉、左主干)、病变血管支数(单支、双支、三支)。

1.3.4 实验室指标检测 入院当天采集患者静脉血3ml,放置在抗凝管中,3000r/min 的离心10min 后分离出血清,制备成待测样本。使用购自德国罗氏诊断公司的MODUL-P800 全自动生化分析仪,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H-FABP 水平,化学发光法检测心肌肌钙蛋白1(cardiac troponin 1,cTnl)水平,酶速率法检测肌酸激酶同工酶(creatinekinase-MB,CK-MB)水平。

1.4 统计方法 采用SPSS 25.0 统计软件进行数据处理,符合正态分布的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表示,组间用独立样本t检验;计数资料用百分比表示,采用2检验;等级资料采用秩和检验;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计算曲线下面积(AUC)。P <0.05 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发生心力衰竭情况 全部患者均完成随访,期间无死亡。50 例患者发生心力衰竭,发生率为55.56%。

2.2 两组临床资料比较 发生组与未发生组患者在性别、年龄、BMI、基础疾病、吸烟史、发病至入院时间、置入支架数量、梗死血管及病变血管支数方面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 >0.05),见表1。

表1 发生组与未发生组临床资料比较

2.3 两组术前实验室指标比较 发生组术前HFABP、cTn1、CK-MB 水平较未发生组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 <0.05),见表2。

表2 两组术前实验室指标比较

2.4 预测效能分析 H-FABP预测PCI术后发生心力衰竭的AUC 为0.917,最佳cut-off 值为23.34ng/ml时,对应敏感度、特异度、约登指数分别为0.700、0.975、0.675,见图1。

图1 H-FABP预测急性STEMI患者PCI术后心力衰竭价值的ROC曲线

3 讨论

急性STEMI 患者由于心肌缺血、缺氧,心肌细胞已经开始发生坏死和损伤,即使给予PCI治疗,心肌功能也已受损[6]。此外,PCI 术的有创操作可能会使患者的心肌组织出现水肿,影响心肌功能[7]。因此,术后会有部分患者发生心力衰竭。

陈振润等[8]研究发现,有54.54%急性STEMI 患者在PCI 术后发生心力衰竭。本研究纳入的90 例患者中,有55.56%患者在术后随访1 年期间发生心力衰竭,这表明急性STEMI 患者PCI 后仍有较高的心力衰竭风险。一般患有急性STEMI 多为中老年人,这类人群的身体机能已经逐渐退化,发生心力衰竭后,更容易因全身血液循环异常、器官血供不足,导致多器官衰竭,严重危及生命安全[9]。因此,早发现、早预防对于促进良性预后十分有意义。

H-FABP 是一种小分子量的蛋白质,主要存在于心肌细胞中,当心肌梗死发生后,心肌细胞会释放出大量的H-FABP 到血液中;此外,H-FABP 相对其他心肌损伤标志物,具有高度心脏特异性,可以在心肌梗死发作后20 min 至6 h 内被检测出来,与心肌损伤密切相关[10]。本研究结果显示,发生组术前的H-FABP水平高于未发生组,初步推测H-FABP 或可用于预测急性STEMI 患者PCI 后心力衰竭风险。为证实推测,进一步绘制ROC 曲线,结果显示,急性STEMI 患者PCI术前H-FABP水平预测患者术后心力衰竭的大于0.90,具有较高的预测价值。分析原因:H-FABP是一种早期释放的心肌标志物,分子量约为15 kDa,比cTn1、CK-MB 等标志物更小,其在心肌细胞受到损伤或缺血时会释放到血液中[11]。在心力衰竭发生前,心肌细胞受到持续性的缺血、缺氧及心肌纤维化、左心室重构等因素的影响,导致心肌细胞发生损伤和坏死,释放大量的H-FABP 到外周血液中[12]。因此,H-FABP的升高反映了心肌细胞的损伤和坏死,提示患者存在心力衰竭的风险,用于预测心力衰竭风险有较高价值。

本研究还发现发生组术前cTn1、CK-MB 水平较未发生组高,这提示cTn1、CK-MB 也可能与急性STEMI患者PCI术后心力衰竭发生有关。由于cTn1、CK-MB 不仅在心力衰竭中有异常表达,心绞痛、心包炎等疾病中也有异常表达,特异性较差;故本研究未对二者进行分析,还待后续研究证实。

综上所述,急性STEMI 患者PCI 术后发生心力衰竭患者术前H-FABP 水平较未发生者高,这种异常过表达可用于早期预测患者术后心力衰竭的发生风险,对减少PCI术后心力衰竭的发生有积极意义。

利益冲突 所有作者声明无利益冲突

作者贡献声明 柳元化、曹建成、廖骏:直接参与酝酿和设计实验、实施研究、采集数据、分析/解释数据

猜你喜欢
心肌细胞心肌梗死心肌
左归降糖舒心方对糖尿病心肌病MKR鼠心肌细胞损伤和凋亡的影响
活血解毒方对缺氧/复氧所致心肌细胞凋亡的影响
伴有心肌MRI延迟强化的应激性心肌病1例
心肌细胞慢性缺氧适应性反应的研究进展
干细胞心肌修复的研究进展
复合心肌补片对小鼠梗死心肌的修复效果观察
急性心肌梗死合并心力衰竭的护理
槲皮素通过抑制蛋白酶体活性减轻心肌细胞肥大
中医药防治心肌梗死:思考与展望
替格瑞洛在老年心肌梗死急诊冠状动脉介入治疗中的作用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