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 波参数与面肌痉挛病情程度的相关性及其预测价值分析

2024-03-12 09:27沈佳样田苗苗李红琴
现代实用医学 2024年1期
关键词:迟发性面瘫痉挛

沈佳样,田苗苗,李红琴

面肌痉挛(Hemifacial spasm,HFS)是一种面部肌肉无意识痉挛或抽动的神经肌肉疾病,主要表现为面部抽动、面部扭曲及面部疼痛等症状[1]。近些年HFS发病率呈上升态势,并且随着年龄增长而升高,尤其是40 岁以上人群更为常见[2-3]。HFS 患者易出现面部神经损伤,导致面部肌肉的功能障碍,如面部表情异常、口角偏斜和眉毛上挑等。此外,HFS 本身可能伴随面部肌肉的疼痛或不适感,对患者生活质量和心理健康造成了一定危害[4-5]。因此,及早诊断和治疗对减轻面部神经损伤的程度、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至关重要。因此,本研究针对HFS 患者进行电生理检测,并给予早期营养保护治疗,分析F波参数与HFS 病情程度的关系,并探讨F 波参数的临床预测价值,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21 年12 月至2023 年6 月于萧山区中医院就诊的HFS 患者97 例,设为病例组。纳入标准:(1)年龄在18 岁以上;(2)临床诊断为特发性HFS;(3)面部皮肤完整;(4)接受早期营养保护治疗;(5)签署知情同意书。排除标准:(1)Bell面瘫后遗症者;(2)生命体征不平稳者;(3)颅内占位者;(4)精神疾病不能配合检查者;(5)面部感染者。另于同期按照1∶1 原则,选取健康志愿者97 例,作为对照组。两组基线资料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 >0.05),见表1。本研究经萧山区中医院医学伦理委员会审批通过。

表1 两组基线资料比较

1.2 方法 采用三星医疗中心(SMC)评分系统,对HFS病情程度进行评估:1 级,眼周局部不自主痉挛;2 级,眼周痉挛范围扩大至同侧面部,对额部、口周及颈部等其他肌群产生影响,视物、睁眼等功能不受限制;3 级,强直痉挛显著且频率加快,视物功能受到限制;4 级,眼轮匝肌持续收缩,视物、睁眼功能明显受限,睁眼时两侧面部发生明显改变,呈不对称状态。1 ~2 级为一般痉挛,3 ~4 级为严重痉挛。

采用Nicolet EDX型肌电图检测仪(美国Natus)对所有研究对象进行电生理检测。刺激参数:波宽设置0.2 ms,频率1 Hz,滤波放大器宽度范围100 ~2 000 Hz,分析50 ms,记录F 波各参数水平变化。

1.3 观察指标(1)记录各组对象F 波参数。其中包括F波波幅(波峰与波谷间距离)、M波波幅(最大颏肌收缩强度时波峰与波谷间距离)、F 波持续时间(F波偏离基线至回归所需时间,Fmin、Fmax、Fmean),并计算F/M 比率。(2)疗效评估。参照《面肌痉挛诊疗中国专家共识》制定HFS 疗效评估标准。显效:痉挛与抽动明显减少,基本上不发作;有效:痉挛与抽动均有所减少,发作频率有所降低,患者主观满意;无效:痉挛与抽动稍有减少,发作仍较频繁,患者主观不满意;复发:症状无改善、病情加重或复发。(3)并发症情况。记录病例组患者并发症发生情况,主要包括颅内出血、听力功能下降、迟发性面瘫、后足录神经损伤等。

1.4 统计方法 采用SPSS 26.0 进行统计分析。计数资料采用2检验;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表示,组间比较采用独立t检验,组内比较采用配对t检验,多组比较采用单因素ANOVA方差分析,组间两两比较采用LSD-t 检验;采用Spearson 相关分析F 波参数与HFS 病情程度的关系;建立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分析F 波参数对HFS 严重程度、并发症情况的预测价值。P <0.05 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F波参数比较 病例组患者痉挛侧与正常侧Fmin、Fmax、Fmean水平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t≤0.705,均P>0.05),痉挛侧与正常侧F 波平均时程(duration of Fwave,Fdura)、F/M 水平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8.161、12.329,均P <0.05)。病例组(痉挛侧)与对照组Fmin、Fmax、Fmean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t≤1.196,均P >0.05),两组Fdura、F/M 水平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9.105、12.506,均P <0.05),见表2。

表2 F 波参数水平比较

2.2 不同SMC 分级HFS 患者F 波参数比较 不同SMC 分级HFS 患者Fmin、Fmax、Fmean水平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 >0.05),Fdura、F/M 水平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 <0.05),见表3。

表3 不同SMC 分级HFS 患者F 波参数比较

2.3 F 波参数与HFS 患者病情程度相关性分析

Spearman 相关分析显示,Fdura(rs=0.766)、F/M(rs=0.848)与HFS 患者SMC 分级呈显著正相关(均P <0.05),Fmin、Fmax、Fmean与HFS 患者SMC 分级无明显相关性(均P >0.05),见表4。

表4 F 波参数与HFS 患者病情程度相关性分析

2.4 HFS 患者疗效及并发症情况 病例组经治疗后显效62 例,有效30 例,无效3 例,复发2 例,总有效率为94.85%(92/97)。并发症发生21 例,发生率21.65%,无并发症76 例。其中,颅内出血3 例(3.09%)、听力功能下降4 例(4.12%)、迟发性面瘫11例(11.34%)、后足颅神经损伤4 例(4.12%),1 例患者听力功能下降合并迟发性面瘫。

2.5 有无并发症HFS 患者F 波参数比较 根据是否出现并发症,将97 例HFS 划分为有并发症组与无并发症组。两组Fmin、Fmax、Fmean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 >0.05),并发症组Fdura、F/M 水平均高于无并发症组(均P <0.05),见表5。

表5 有无并发症HFS 患者F 波参数比较

2.6 F 波参数对严重HFS 的预测分析 Fdura、F/M及二项联合预测严重HFS的曲线AUC分别为0.883(0.817 ~0.949)、0.916(0.859 ~0.973)、0.940(0.896~0.983),均对严重HFS 有较高预测价值。取最佳截断值时,Fdura、F/M 及二项联合的敏感度分别为0.733、0.756、0.911;特异度分别为0.904、0.962、0.827,见图1。

图1 Fdura、F/M 预测严重HFS 的ROC 曲线

2.7 F 波参数对并发症发生的预测分析 Fdura、F/M 及二项联合预测HFS 并发症发生的曲线AUC 分别为0.791(0.683 ~0.898)、0.860(0.772 ~0.948)、0.862(0.777 ~0.946),均对HFS并发症发生有一定预测价值。当取最佳截断值时,Fdura、F/M 及二项联合的敏感度分别为0.762、0.905、0.952;特异度分别为0.750、0.711、0.645,见图2。

3 讨论

HFS 是一种神经肌肉病变,其主要特征是面部肌肉不自主地抽搐或痉挛[6]。长期HFS 还可能引发肌肉疲劳与紧张,导致睡眠障碍与心理负担增加,进而引发情绪障碍、社交退缩[7-8]。因此,尽早诊断并给予积极治疗管理对HFS 预后至关重要。HFS 发生是一个相对复杂的过程,其中涉及多项因素相互作用,当前其内在机制尚未明晰,可能与神经功能异常、面神经压迫以及神经递质异常有关[9-11]。HFS 患者往往伴有面部神经损伤,这可能使其康复进程受到影响而延缓,神经功能障碍或者后遗症发生风险明显增加。

电生理检测可帮助医生了解神经和肌肉正常功能状态,诊断、评估神经系统疾病,指导治疗过程[12]。F 波是一种通过神经电刺激引起的肌肉反应,可反映神经传导功能。F/M 可反映神经肌肉兴奋性和肌肉收缩强度之间的关系。在一些疾病中,F 波波幅增大而M 波波幅降低,导致F/M 比值升高,表明神经传导功能异常,肌肉兴奋性下降[13]。因此,通过测量F/M 比值,可以评估神经传导功能与肌肉兴奋性间平衡状态,对于诊断和评估疾病具有重要意义。F波持续时间则可反映神经传导功能的快慢。对这些指标水平进行检测可以评估神经传导功能异常程度,了解肌肉兴奋性与收缩强度变化[14]。本研究中,病例组痉挛侧Fdura、F/M 水平高于正常侧,且高于对照组,这可能因为HFS 患者面肌不自主收缩、抽搐症状显著,致使面部肌肉张力、痛感增加,引起大脑皮层神经元兴奋性增强。并且,Fdura(rs=0.766)、F/M(rs=0.848)与HFS患者SMC分级呈显著正相关(P <0.05),提示Fdura、F/M 与HFS 病情严重程度密切相关,这或因严重痉挛者合并神经系统异常更加明显,包括大脑皮层结构与功能异常、外周神经与脑神经损伤等,这些均可致面肌痉挛程度加深,促使大脑皮层神经元兴奋性加强。

杨德宝等[15]研究显示,162 例AMR 波形稳定者术后即刻治愈率为90.8%,随访治愈率为94.5%。唐凤娇等[16]也得出HFS 预后相对良好的结论。本研究中,97 例HFS 经治疗后总有效率为94.85(92/97),与上述学者研究结论较为类似。然而,在并发症方面,出现并发症有21 例,发生率为21.65%,主要为迟发性面瘫,所以HFS 患者虽预后相对良好,当仍需要警惕并发症风险。这可能因为面肌痉挛频繁发作可能致面部肌肉长时间过度紧张,疲劳加重使得肌肉损伤程度加深以及缺氧,引发神经肌肉接头紊乱、肌力减退,进而出现无法自主收缩松弛症状,即迟发性面瘫;也有可能HFS 病情严重者需要借助抗痉挛药物、脑神经刺激等强化干预方式治疗,使迟发性面瘫等不良风险增加[17]。本研究进一步建立ROC 曲线分析发现,Fdura、F/M 及二项联合在预测严重HFS、并发症发生方面均有一定预测价值,但是二项联合可提高单项预测的敏感度,预测价值更高。临床或可通过检测Fdura、F/M水平变化,用于评估HFS患者病情严重程度与并发症发生监测,动态了解病情变化与治疗效果,从而及时调整治疗方案,改善患者预后。

利益冲突 所有作者声明无利益冲突

猜你喜欢
迟发性面瘫痉挛
东红分期辨治周围性面瘫经验
面瘫患者的自我康复
迟发性骨质疏松椎体塌陷的2种手术方式的比较
针药并用治疗周围性面瘫验案举隅
微创经皮肾镜取石术术后迟发性出血的诊治体会
老年人摔倒 警惕迟发性脑出血
阴道痉挛应用手法按摩联合仿生物电刺激
新兵注射破伤风类毒素致迟发性变态反应1例
根管治疗意外治愈面肌痉挛1例
头针加舌针联合推拿治疗小儿脑性瘫痪痉挛型20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