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EB-TACE中应用CalliSpheres载药微球治疗肝细胞癌的疗效与安全性观察

2024-03-12 09:24徐明洲范小斌
实用癌症杂志 2024年3期
关键词:载药微球肝细胞

徐明洲 何 明 范小斌

肝细胞癌是原发性肝癌最主要的病理类型,其发病率和死亡率均位居全身恶性肿瘤前列。由于发病隐匿、进展较快,肝细胞癌患者确诊时多已发展至中晚期,通过手术治疗无法达到预期效果[1]。肝动脉化疗栓塞术(TACE)是目前临床上针对肝癌的主要介入治疗方式,TACE治疗主要是通过肝动脉注入化疗药物达到肿瘤部位后,通过对供血血管的栓塞和对肿瘤细胞的直接杀伤作用,来达到治疗的目的[2]。巨块型肝癌的介入治疗-载药微球栓塞(DEB-TACE)可通过载药微球的方式降低化疗药物对患者机体产生的副损伤,并延长化疗药物释放及作用时长[3]。对此,为观察DEB-TACE中应用CalliSpheres载药微球治疗肝细胞癌的疗效与安全性,本文做了以下研究。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9年1月至2021年12月于本院就诊的78例肝细胞癌患者作为此次实验的研究对象,选取标准:①经相关检查后确诊为肝细胞癌者[4];②年龄>18岁者;③肿瘤直径≥5 cm者;④患者及其家属签署《知情同意书》者;⑤参考中国肝细胞癌TACE临床实践指南符合手术指征者[5]。排除标准:①存在心、肾等重要器官疾病者;②存在心血管疾病者;③既往存在对本研究药物有过敏史者;④合并其他部位恶性肿瘤者。最后筛选出78例,按照治疗方式将其分为研究组(n=38)和常规组(n=40),其中研究组男性患者22例,女性患者16例;年龄20~68岁,平均年龄(43.58±6.07)岁;肿瘤直径5~11 cm,平均直径(7.88±0.51)cm;癌症分期:Ⅰb期患者8例,Ⅱ(a、b)期患者19例,Ⅲ(a、b)期患者11例。常规组男性患者23例,女性患者17例;年龄21~70岁,平均年龄(43.91±6.22)岁;肿瘤直径5~10 cm,平均直径(7.11±0.67)cm;癌症分期:Ⅰb期患者9例,Ⅱ(a、b)期患者21例,Ⅲ(a、b)期患者10例。2组患者的基线资料无显著差异(P>0.05),具有可比较性。

1.2 治疗方法

常规组采用传统TACE进行治疗,治疗方法如下:所有患者均采用Seldinger法穿刺股动脉,行腹腔干及肠系膜上动脉造影,了解肿瘤大小、形态、位置及肿瘤供血动脉等情况后,将化疗药物表柔比星20 mg/m2与20 ml罂粟乙碘油注射液配成的混悬液,经微导管超选择置入肿瘤供血动脉进行栓塞治疗,待确认碘化油沉积良好后拔管。

研究组采用DEB-TACE中应用CalliSpheres载药微球治疗,治疗方法如下:所有患者均采用Seldinger法穿刺股动脉,将RH导管插入腹腔干及肠系膜上动脉行肝动脉、肠系膜上动脉及间接门静脉造影,确认门静脉为入肝血流,并确定肿瘤染色区域及其供血动脉后,微导管配合依次超选择插管肿瘤供血动脉,逐支分别进行栓塞。载药微球选择1 g/7 ml的CalliSpheres聚乙烯醇栓塞微球(商品名:CalliSpheres。生产厂家:苏州恒瑞迦俐生生物医药科技有限公司,蓝色型300~500 μm)加载40~60 mg的表柔比星进行栓塞,栓塞肿瘤供血动脉直至肿瘤染色消失。待栓塞结束后,若仍有肿瘤染色,则采用明胶海绵颗粒栓塞剩余供血动脉,直至复查造影无肿瘤染色。

1.3 观察指标

比较2组患者治疗3个月后的临床疗效,完全缓解(CR):所有肿瘤靶病灶坏死或消失且无新病灶出现,至少维持4周;部分缓解(PR):肿瘤靶病灶直径总和减少≥30%;疾病稳定(SD):肿瘤靶病灶最大直径总和减少未达30%,最大直径总和增加未达20%;疾病进展(PD):肿瘤靶病灶最大直径总和增加≥20%,或出现新病灶,客观缓解率(ORR)=CR+PR。

采取患者空腹肘静脉血3~5 ml,以3500 r/min的速度离心5 min后,取血清为样本进行检测。比较2组患者治疗前和治疗后生化水平,主要包括白蛋白(ALB)、血清总胆红素(TBIL)、谷丙转氨酶(ALT)。比较2组患者治疗前和治疗后肿瘤标志物水平,主要包括血清甲胎(AFP)、异常凝血酶原(APT)。

采用TESS量表比较2组患者的不良反应,TESS量表一共6个维度,分别是行为毒性、实验室检查、神经系统、植物神经系统、心血管系统及其他,每个条目按照0~4级评分,0分表示无症状;1分表示偶有症状;2分表示轻度,但不影响正常功能;3分表示中度,对正常功能存在影响或损害;4分表示重度,对正常功能具有明显的损害。其中行为毒性共7个条目,总分范围0~28分;实验室检查共3个条目,总分范围0~12分;神经系统共5个条目,总分范围0~20分;植物神经系统共7个条目,总分范围0~28分;心血管系统共5个条目,总分范围0~20分;其他共7个条目,总分范围0~28分;分数与不良反应程度成正比。

1.4 统计学方法

2 结果

2.1 2组患者临床疗效比较

研究组的临床疗效显著优于常规组(P<0.05),见表1。

表1 2组患者临床疗效比较(例,%)

2.2 2组患者生化水平比较

治疗前,2组患者的ALB、TBIL和ALT均无显著差异(P>0.05);治疗后,2组患者的ALB均较治疗前显著上升,且研究组显著高于常规组(P<0.05),2组患者的TBIL和ALT均较治疗前显著下降,且研究组显著低于常规组(P<0.05),见表2。

表2 2组患者生化水平比较

2.3 2组患者肿瘤标志物水平比较

治疗前,2组患者的AFP和APT均无显著差异(P>0.05);治疗后,2组患者的AFP和APT均较治疗前显著下降,且研究组显著低于常规组(P<0.05),见表3。

表3 2组患者的肿瘤标志物水平比较

2.4 不良反应比较

研究组的行为毒性、神经系统、心血管系统的分数均显著小于常规组(P<0.05),2组患者的实验室检查、植物神经系统、其他的分数均无显著差异(P>0.05),见表4。

表4 2组患者TESS量表比较分)

3 讨论

原发性肝细胞癌症起病隐匿,病情发展迅速,临床确诊时多为中晚期,手术切除治疗无法使症状得到缓解,采用TACE对肝细胞癌患者进行化疗是目前临床上的主要治疗手段。传统的TACE采用碘化油与表柔比星混合进行栓塞,可缓解患者临床症状,改善患者预后,但其存在不能够让患者长期获益、疗效难以达到预期等缺陷[6]。DEB-TACE是在传统TACE的基础上引进的新技术,通过高分子材料CalliSpheres载药微球与化疗药物进行混合,包裹化疗药物进入循环系统,与肿瘤细胞密切贴合,减少化疗药物在循环过程中被破坏,尽量延长药物控释及与作用时间,从而达到改善患者临床疗效的目的[7]。本研究中观察到,治疗后,2组患者的ALB均较治疗前显著上升,且研究组显著高于常规组;2组患者的TBIL和ALT均较治疗前显著下降,且研究组显著低于常规组,这说明DEB-TACE中应用CalliSpheres载药微球能有效提高肝细胞癌的临床疗效,分析其原因如下:①CalliSpheres载药微球能将化疗药物进行包裹,最大限度发挥药物的细胞毒性作用,有利于提高患者的临床疗效[8];②CalliSpheres载药微球具有良好的组织相容性,亲水性等优点,能较长时间维持局部化疗药物的有效浓度,有利于提高患者的临床疗效[9]。

CalliSpheres载药微球联合DEB-TACE可降低肿瘤微血管密度,进一步降低癌细胞肿瘤血供方式[10]。肝细胞癌的供血血管一般较为纤细,若控制血管密度,可达到提高患者的临床疗效的目的。AFP是在胎儿血清中的正常成分,但相关研究证实,肝癌细胞可合成AFP,当患者进行有效治疗后,AFP可呈现下降趋势[11]。本研究观察到,治疗后,2组患者的ALB均较治疗前显著上升,且研究组显著高于常规组,2组患者的TBIL和ALT均较治疗前显著下降,且研究组显著低于常规组,2组患者的AFP和APT均较治疗前显著下降,且研究组显著低于常规组,这说明DEB-TACE中应用CalliSpheres载药微球能有效改善肝细胞癌患者的生化水平和肿瘤标志物水平,分析其原因如下:CalliSpheres载药微球在载药后体积缩小,在化疗药物释放进入患者体内后再恢复到原有体积,这个过程会导致肿瘤血管越来越紧密,极大降低向肿瘤组织输送氧气及营养物质效率,从而提高肝细胞癌临床疗效,且有助于抑制肿瘤生长,进而改善体内肝功能和肿瘤标志物水平。

为延长肝细胞癌患者的生存质量,保证其生活质量,降低化疗药物的不良反应是临床上需要攻克的难题,本研究观察到研究组的行为毒性、神经系统、心血管系统的分数均显著小于常规组,2组患者的实验室检查、植物神经系统、其他的分数均无显著差异,这说明DEB-TACE中应用CalliSpheres载药微球具有一定的安全性,分析其原因:①在CalliSpheres载药微球的控制下,化疗药物在外周循环血液中的浓度降低,有助于提高安全性;②根据CalliSpheres载药微球的超选特性,可有效避免对正常的供血动脉造成损伤,降低药物对心血管系统的药物毒性,有效提高使用化疗药物的安全性。

综上所述,应用CalliSpheres载药微球可令DEB-TACE治疗肝细胞癌取得良好临床疗效,改善患者体内的生化指标并降低肿瘤标志物的水平,安全性相较于传统TACE更佳,具有一定临床应用价值。

猜你喜欢
载药微球肝细胞
外泌体miRNA在肝细胞癌中的研究进展
悬浮聚合法制备窄尺寸分布聚甲基丙烯酸甲酯高分子微球
介孔分子筛对传统药物的原位载药及缓释研究
肝细胞程序性坏死的研究进展
TiO2/PPy复合导电微球的制备
肝细胞癌诊断中CT灌注成像的应用探析
基于静电纺丝技术的PLGA载药纳米纤维膜的制备工艺
可吸收止血微球在肝脏部分切除术中的应用
铁蛋白重链亚基纳米载药系统的构建及其特性
栀子环烯醚萜苷四种载药系统体外透膜吸收的比较研究